
初中文言文拓展阅读100篇加答案.doc
85页初中文言文拓展阅读100篇一 木兰从军木兰者,古时一女子也少习骑射,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1)少习骑射( ) (2)市鞍马( )(3)长而益精( ) (4)木兰乃易男装(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3、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4、木兰是古代的女英雄古往今来,其实像她这样不让须眉的女子还有很多你能再举一个这样的人和事吗.1、(1)小时候 (2)买 (3)更加(4)换 2、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屡次建立功勋3、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4、略二 好书之人有三病好书之人有三病:其一,浮慕时名,徒为架上观美,牙签锦轴,装潢炫耀,骊牝之外,一切不知,谓之无书可也其一,广收远括,毕尽心力,但图多蓄,不事讨论,徒污灰尘,半束高阁,谓之书肆可也其一,博学多识,兀兀穷年,而慧根短浅,难以自用,记诵如流,寸觚莫展,视之肉食面墙诚有间矣,其于没世无闻,均也。
夫知而能好,好而能运,古人犹难之,况今日乎. 1、解释加点的词语1)好书之人有三病( ) (2)徒为架上观美( )(3)其于没世无闻,均也(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夫知而能好,好而能运,古人犹难之,况今日乎.3、用简明的话概括“好书之人”中的“三病”1)(2)(3)1、(1)毛病 (2)只是 (3)一样 2、至于真的懂书而又能喜好它,喜好它又能运用它,古人也以为是很难的,何况在今天呢! 3、(1)追求虚名,把书作为装饰品,而不阅读学习2)多方搜集,只图占有,却不研究探讨3)终年苦读,也“博学多识”,但不能把知识灵活运用,一生没有什么建树三 卖柴翁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仍邀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街吏擒以闻,诏黜此宦者,而赐农夫绢十匹,然“宫市”亦不为之改易谏官御史数奏疏谏,不听上初登位,禁之至大赦,又明禁1、解释文中加点词1)才与绢数尺( ) (2)农夫涕泣( )(3)不取直而归( ) (4)遂殴宦官(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刀劈狼首B、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4、文中卖柴农夫的遭遇,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1、(1)给 (2)眼泪 (3)通“值”价值(4)就 2、A 3、我有父母亲、妻子儿女,等着卖柴得钱后,才能有饭吃 4、揭露了“宫市”对劳动人民的剥削、迫害四 居安思危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于居安思危戒贪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1)必固其根本( ) (2)德不厚而思国之理( )(3)戒奢以俭(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3、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是4、有人说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世界也很和平了,不需要再谈什么居安思危了对这种说法你赞同吗.谈谈你的看法和理解1、(1)使……巩固 (2)治好,安定 (3)戒除 2、这也象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
3、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4、不赞同五陈元方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了,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1、“法”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①法令,制度 ②方法,做法③效法,仿效 ④标准,法则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3、下面对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B、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C、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D、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4、文中“正行此事”中的“此事”指的是什么.5、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1、③2、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 3、A 4、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 5、家君没有效法袁公,袁公也没有效法家君六 三人成虎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 距离 B、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诽谤C、愿王察之矣 观察 D、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结束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3、后人从这个故事中概括出成语“三人成虎”,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什么.1、C 2、街市上没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变成真有老虎了3、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七 太宗有骏马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①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②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无病而暴死( ) (2)使公以马杀人( )(3)必轻吾国 ( ) (4)公乃释罪 (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3、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4、皇后谏言中讲到晏子历数养马人的罪状,晏子的真正用意是什么.1、(1)突然 (2)因为 (3)轻视,看不起 (4)免去 2、陛下您读书曾经读到过这个故事的,难道忘了吗. 3、太宗因爱马暴死欲杀养马人,经皇后劝解才改变主意 4、劝谏齐谏公不要杀养马宫人八 长者子昔有大长者子,共诸商人入海采宝此长者子善诵入海捉船方法,若入海漩洑洄流矶激之处,当如是捉,如是正,如是住语众人言:“入海方法,我悉知之众人闻之,深信其语既至海中,未经几时,船师遇病,忽然便死时长者子即便代处至洄洑旋流处,唱言,当如是捉,如是正船盘回旋转,不能前进至于宝所举船商人没水而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语众人言( ) (2)不能前进至于宝所( ) (3)举船商人没水而死 ( )2、请用简洁的语言叙述故事的主要情节3、读了这则故事,联系实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1、(1)告诉。
2)地方或处所2、一位富家子弟熟背驾船方法,夸夸其谈,却没有实践经验一次入海采宝途中,船师猝死,由他驾船,结果船沉人亡3、答案示例:(1)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或:既要重知识,也要重能力2)不盲从,不轻信或:听其言,观其行九 李惠拷皮后魏李惠,为雍州刺史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于树阴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之物惠遣争者出,顾州纲纪曰:“以此羊皮拷知主乎.”群下以为戏言,咸无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服而就罪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同释重担( )(2)惠遣争者出( )(3)以杖击之( )(4)薪者乃服而就罪( )2、李惠对州纲纪(即州主簿)说出了断此案的办法,你知道是什么办法吗.3、从文中可以看出李惠是一个怎样的人.1、(1)认为 (2)等到 (3)原因 (4)……的原因2、(1)捧着进献给厉王 (2)和氏就抱着他的玉石在楚山之下大哭 (3)眼泪流干就继续流着血 3、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4、略十 和氏璧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工相之,玉人曰:“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璞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其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王以和为诳( ) (2)及厉王薨,武王即位( )(3)使人问其故( ) (4)此吾所以悲也(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奉而献之厉王2)和乃抱璞而哭于楚山之下3)泣尽而继之以血3、卞和为什么大哭.(用原文句回答)4、自选角度,简要评价这件事1 、(1)通“悦”,高兴 (2)①使命 ②出使 (3)对 2、D 3、哪里有舍弃主要的而问次要的问题呢. 4、以民为本十一 苟无民,何以有君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注释】①赵威后:赵惠文王妻。
②书未发:国书没有打开 ③岁:年成 ④恙:忧患 ⑤苟:如果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使者不说:( ) (2)臣奉使使威后:( )( )(3)不然( )2、下列句子与文中:“何以有民”句式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子何恃而往 B、卖炭得钱何所营 C、彼不我恩也 D、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4、文中赵威后的最后一句话连用了三个反问,强调了什么样的思想.1、D 2、(1)接受别人馈赠的人就会害怕得罪馈赠者;给了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