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梨树康氏粉蚧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docx
3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梨树康氏粉蚧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梨树康氏粉蚧又名梨粉蚧、李粉蚧、桑粉蚧,是梨树生产过程中消失的一种主要害虫,严峻影响了梨树的生长,给农户们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下面我为大家总结了梨树康氏粉蚧的形态特征、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1、形态特征 雌成虫体长5毫米,扁椭圆形,淡粉红色,体表被有白色蜡粉,体缘具17对白色蜡丝,蜡丝基部较粗,向端部渐细;体前端的蜡丝较短,向后渐长,最终1对最长触角8节,眼半球形,足较发达,疏生刚毛肛环椭圆形,上有2列小圆孔和6根刚毛雄成虫体长1毫米左右,紫褐色,触角和胸背中央色淡,单眼紫褐色,前翅发达透亮 ,后翅退化为平衡棒卵椭圆形,长0.3~0.4毫米,淡橙黄色,数十粒集中成块,外覆白色蜡粉,产于白色絮状卵囊内初孵若虫体扁平,椭圆形,淡黄色,眼紫褐色,触角6节,粗大,口针长延到肛环,体表两侧布满纤毛蛹为裸蛹,长1.2毫米,淡紫色茧长椭圆形,体长2~2.5毫米,白色,棉絮状康氏粉蚧繁殖快,每头雌虫可产卵200~400粒 2、危害症状 康氏粉蚧,以成虫和若虫吸食嫩芽、嫩梢及果实的汁液。
套袋前主要危害嫩芽、嫩梢,造成叶片扭曲、肿胀、皱缩、致使枝枯套袋后钻入袋内危害果实,群居在萼洼和梗洼处,分泌白色蜡粉,污染果实,吸取汁液,造成组织坏死,消失大小不等的黑点或黑斑甚至腐烂若虫分泌黏液,引起果实的煤污病,失去果实商品价值和食用价值 3、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 康氏粉蚧食性较杂,除危害梨树外,还危害苹果、桃、杏、葡萄、枣喜在阴暗处活动,套袋内是其繁殖危害的最佳场所,因此,套袋果园、树冠郁闭、光照差的果园发生较重,树冠中下部及内膛发生重初孵幼虫有聚集习性,5~7天后渐渐集中危害 在渭南地区一年发生3代,以卵和若虫在树干粗皮裂缝,散落在果园的套袋病虫果及根际四周的杂草、土块、落叶等隐藏场所越冬各世代重叠发生,梨树发芽时,越冬卵开头孵化.若虫出蛰活动,第1代若虫的发生盛期在5月下旬,第2代若虫发生盛期为7月中旬,第3代若虫发生盛期在8月下旬 4、康氏粉蚧泛滥的缘由 (1)果园冬春管理较差不能准时清理粗老翘皮、旧纸袋、病虫果等,春季不清园或清园不彻底,虫口基数大 (2)套袋时扎口不严康氏粉蚧喜爱阴暗,有钻袋习性,袋口不严造成其大量入袋,同时它还可通过透水口、通气口进入袋内。
(3)喷药时机不精确 ,选用的药剂不对症,贻误最佳防治时机一是果农当发觉康氏粉蚧若虫时,若虫体表已被白色蜡质掩盖,此时喷药达不到防治的目的因此必需在孵化期防治康氏粉蚧效果才好二是据调查大部分果农使用阿维菌素、吡虫啉等及其复配制剂,效果较差 5、防治技术 5.1 彻底清园 依据康氏粉蚧越冬规律,做好防治在9月上旬康氏粉蚧越冬产卵前,对树干进行绑草绳,引诱雌虫产卵,在上冻前解下集中烧毁在秋季对树干进行涂白冬季结合清园细致刮除粗老翘皮,清理旧纸袋、病虫果、残叶及干伤锯口,毁灭越冬虫卵降低虫口密度 春季发芽前喷布5波美度石硫合剂在花序分别期可选用40%毒死蜱1000倍液,毁灭越冬的卵和虫 5.2 药剂防治 康氏粉蚧卵开头孵化5~10天为最佳的防治时期在我县经过3年的调查,发觉康氏粉蚧6月上旬在套袋内进行危害,所以防治的最佳时期是在套袋后5~7天药剂选用毒死蜱、吡虫啉、杀扑磷进行喷雾防治,间隔7~10天连防2~3次,同时对梨黄粉蚜有较好的防治效果7月中旬是2代若虫发生的盛期,是在袋内发生,同时也是康氏粉蚧向其他套袋转移集中危害的盛期,应结合解袋调查准时防治,避开向其他果袋内集中危害,选用的药剂同上。
在喷药时留意喷雾要细致匀称,尤其是树冠中下部及内膛 第 3 页 共 3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