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六年级经典诵读(同名12992)材料.doc
10页六年级经典诵读篇目(特别注明:上册唐诗宋词各1~6首+文言文1~4篇剩余为下册唐诗:1《使至塞上》作者: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2《行路难》 其一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3《无题》作者: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4望岳作者: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5《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唐·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7、《将进酒》唐·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8、《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9、《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0、《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宋词:1、《满江红》宋·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2、《水调歌头》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3、《江城子》宋·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4、《声声慢》宋·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二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似曾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5、《一剪梅》宋·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6、《虞美人》唐·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7、《采桑子·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8、《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9、《浣溪沙》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10、沁园春•雪近代: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文言文1、郑人买履作者:淮南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 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1.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2.欲:将要,想要 3.者:......的人定语后置) 4.先:首先 5.度(duó):测量 6.而:连词,表示承接 7.置:放置,搁在 8.之:代词,代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9.其:他的 10.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11.至:等到,直到 12.之:到……去,往 13.操:携带 14.已:已经 15.得:得到;拿到 16.履:鞋 17.乃:于是,这才 18.持:拿 19.度(dù):量好的尺码。
20.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21.市罢:集市散了 23.遂:于是 24.曰:说25.宁(nìng):宁可 26.无:不 27.自信:相信自己 28.以:用 注意字词 【读音】履:lǚ 边音,第三声 【读音】度:duó 多音字,第二声 【读音】宁:nìng 鼻音, 第四声 【读音】遂:suì 非常用生字,第四声译文 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2、精卫填海作者:《山海经》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音同“笑”)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音同“音”)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山海经》注释 1、曰:叫作 2、发鸠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 3、拓木:拓树,桑树的一种 4、状:形状 5、乌:乌鸦 6、文首:头上有花纹。
文,同“纹”,花纹 7、其鸣自詨:它的叫声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8、是:这 9、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儿 10、故:所以 11、湮:填塞译文 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3鹬蚌相争作者:刘向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战国策》)释义 方——刚刚 蚌——贝类,软体动物有两个椭圆形介壳,可以开闭 曝——晒 支——支持,即相持、对峙 鹬——一种水鸟,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都细长,常在浅水边或水田中捕食小鱼、昆虫、河蚌等 箝——同“钳”,把东西夹住的意思 喙——嘴,专指鸟兽的嘴。
雨——这里用作动词,下雨 即——就,那就谓——对……说 舍——放弃 相舍——互相放弃 并——一起,一齐,一同 禽——同“擒”,捕捉,抓住且——将要弊——弊病;害处,这里指疲弊的意思 禽——通“擒”,捕捉 恐——担心为——替,给翻译赵国将要出战燕国,苏代为燕国对惠王说:“今天我来,路过了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不取,明天你的嘴不取,就会饿死你’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所以我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赵惠文王说:“好吧于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国4、孟母三迁作者:刘向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a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bì],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居子也舍市,近于屠,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是亦非所以居子矣继而迁于学宫之旁。
每月朔(shuò,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