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教版九上《相见欢》教学案例.doc
7页苏教版九上《相见欢》教学案例 苏教版九上《相见欢》教学案例 《相见欢》是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诵读欣赏的选文这是一首写景悲秋永别词作者李煜,已沦为阶下囚,面对寂寞的秋景,内心百感交集,心潮起伏写下了亡国之痛借景抒环,借悲秋而抒发了深深的寂寞,无法排遣的离愁,情绪哀伤深挚 古代诗词是我国文化和文学宝库中最重要的组成局部之一,它有思想、有意境、有韵律,尤其是教材所选的词更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读古典诗词,应有意识地在积聚、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读古典诗歌时,必须领导学生在咀嚼 、体会、感悟和创新上下工夫,撒手让学生自主诵读,从整体上去感知词的音乐美,让他们自然而然田地入读的意境,最终获得思想的启迪,到达积聚祖国语言,提高审美情趣的目的 初中三年级学生对诗词有所接触,阅读剖析鉴赏能力初步具备加上这首词写情极其自然,整首词就像脱口说出一般,语言朴素得简直如日常口语 为此,课堂上通过学生重复诵读,感受诗歌协调动人声调,引导学生体会诗歌凝炼集中而形象的语言,借助想像,体会词的意境,从而培育学生对蕴含在词中的思想情绪的鉴赏能力,进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念和自满感。
师:一首好词,就如一杯美酒,一杯咖啡,其中滋味品尝不尽唐宋词坛, 风流才子,领一代风骚读晚唐李煜的词,你会认为如读作者的心语,你也将在浓郁悲伤的气氛里享受到珠玉之词带给你的愉悦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相见欢》这首词 师:好的诗词要多读多背,请同窗们放开声音,读读这首词 [学生自由朗读] 师:现在请一名同窗读词,其余同窗听读,改正读音 [全班齐读] 师: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 生:表达了作者的悲伤 生:表达了作者的哀思 师:很好,这首词表达了作者的亡国哀思 师:这首词中的哪一个字能概括这种情绪呢? 生:愁 师:对,怎样朗读,才干读出作者的愁情? 生:语调消沉 生:速度稍慢 生:要读出那种伤感 师:说得很好,大家齐读,要做到速度稍慢,语调消沉,读出作者的亡国哀思 [学生朗读] 师:作者为什么如此忧愁呢? 生:词作者成了亡国之奴 生:李煜被幽居在汴京 …… 师:对,宋太祖开宝八年(975),金陵城陷,李煜由袒出降,被封为违命侯从此,幽居在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过着的以眼泪洗面的凄凉寂寞的日子这首《相见欢》就是写这种幽囚生活的愁苦滋味。
过渡语:总观全词,只有一个“愁”字,作者用哪些词语、句子表达内心 的无限愁绪 师:为什么会“无言”? 生:当时作者被囚禁起来了 生:这种苦楚不愿意说出来 生:认为说出来也不起作用 …… 师:是的,作者被囚禁在深院中,他的苦楚无人与说,也不愿与人说,说了何用,又有谁能理解他呢? 师:“独上”写出怎样的步履和神色? 生:“步履”是呆滞的、沉重的 生:“神色”是萎靡不振的,黯然神伤的…… 师:“西楼”是怎样的一座楼?请接洽李后全的身世变化 生:空荡荡的楼 生:孤独冷清的楼 生;不见昔日的嫔妃、宫女 师:同窗们说得很好月如钩”点明了时间是在什么时候?月本是惹人愁思之物,你能想到与月有关的诗句吗? 生: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生: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岩,明月何时照我还” …… 师:对,更何况此时抬头仰望,看的不是圆月,而是残缺之月,真使人愁上添愁呀 师:欣赏诗词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的哪两种常用到? 生:一种是“吟诵” 生:一种是“想像” 师:好,请大家边吟诵边想像“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学生闭上眼睛吟诵着] 师:请你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你脑海中涌现的画面。
生:他再向深院望去,冷月的清光照着梧桐的疏影,寂寞庭院,重门深锁,多么清冷的环境呀! 师:这是一段欲哭无泪、欲说无言的内心独白一个失去自由的亡国之君,满怀心事、孤独愁闷地登上了深院中的小楼举头望明月,明月如钩;低头思故土,故国渺茫眼前,一株株寂寞的梧桐树,笼罩在清冷的秋光里 过渡语:面对如此寂寞凄清之景,词人的情绪是怎样呢?学习下阕 师:“离愁”是人们内心一种抽象的情绪,作者把“离愁”比作是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 生:把“离愁”比作是“丝” 生:因为“丝”与“思”谐音 师:说得对,以“丝”比喻相思、愁思在古诗中常见作者用“丝”来作喻体,而且更进一步,因为丝还可以用快刀斩断,而离愁却用再快的刀也是剪不断的,那么就索性去想个透吧,可是越想越烦,越理越乱了 师:这个比喻句有什么利益? 生:能把抽象的情绪写得很详细,很形象 师:结尾一句写离愁的什么? 生:“离愁”的滋味 生:说不出是什么一种滋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师:(填补)实际上这正是真正经历离愁之苦的人最为真切的体验 师:这首词紧扣一个“愁”字上阕所写,全是后主眼中之景,眼前的一 切都着上冷落凄清的颜色;下阕,词人直抒胸臆,写情极其自然,使用白描,不作雕饰,然而却哀婉凄凉,千百年来打动了千百万人的心。
师:词中的语句“剪不断,理还乱”,现在人们常用它来形容什么? 生:形容人内心的烦乱 生:形象人内心的苦恼 师:同时形容某些事难以处置 师:现在人们常说“别有滋味”“别有一番滋味”,是由词中的哪一句引出 来的? 生:(齐声)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师:现在人们常用这句话来形容什么感受的? 生:形容只有自己内心知晓的那种难以言说的感受 师:好,让我们再次朗读,朗读时注意语速、语调、情绪的把握,进一步 体会词中哀婉凄凉的意境 [学生齐读] [教学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