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学案(1).pdf
32页本资料精心搜集整理而来,欢迎广大同仁惠存!】 1 / 32 2020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学案(1)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全国卷 5 年考情分析 教学资料范本 【本资料精心搜集整理而来,欢迎广大同仁惠存!】 2 / 32 基础考点常考考点20 xx20 xx20 xx20 xx20 xx命题概率 超重和 失重( ) 未曾独立 命题 牛顿运动 定律及其 应用 () 卷 T25(20 分)卷 T24(12 分) 卷 T25(20 分) 卷 T18(6 分) 卷 T20(6 分) 卷 T24(12 分) 卷 T20(6 分) 卷 T25(20 分) 卷 T20(6 分) 卷 T25(20 分) 卷 T17(6 分) 卷 T24(12 分) 卷 T17(6 分) 卷 T24(13 分) 卷 T14(6 分) 卷 T25(18 分) 独立命题 概率 100% 综合命题 概率 100% 实验四: 验证牛顿 运动定律 卷 T23(10 分) 卷 T22(6 分) 综合命题 概率 40% 常考角度 (1) 通过牛顿第三定律考查力的相互性 (2) 由牛顿第二定律分析、求解加速度 (3) 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分析与计算 (4) 通过整体法与隔离法考查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第 1 节牛顿第一定律 __牛顿第三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定律。
) (2) 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最终停下来,是因为水平方向没有外力维持其运 动的结果 () (3) 运动的物体惯性大,静止的物体惯性小) (4) 物体的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5)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可以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6)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作用效果不能抵消) 物理学史判断 (1) 伽利略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本资料精心搜集整理而来,欢迎广大同仁惠存!】 3 / 32 (2) 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 英国科学家牛顿提出了“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 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完全由质量决定,与物体的速度无关 2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了物体不受力作用时所遵循的规律,但并不能把牛顿 第一定律理解为牛顿第二定律的一个特例 3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间的关系,而且这种关系在宏 观、低速运动的情况下均适用 突破点 (一) 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 提出惯性的概念: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 的一种固有属性 (2) 揭示力的本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 态的原因 2惯性的两种表现形式 (1) 物体在不受外力或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使物体保持原来的 运动状态不变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
(2) 物体受到外力时,惯性表现为抗拒运动状态改变的能力惯性大,物体 的运动状态较难改变;惯性小,物体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 3与牛顿第二定律的对比 牛顿第一定律是经过科学抽象、归纳推理总结出来的,而牛顿第二定律是一 条实验定律 题点全练 关于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1) 牛顿第一定律是理想的实验定律 (2) 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 惯性定律与惯性的实质是相同的 (4) 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本资料精心搜集整理而来,欢迎广大同仁惠存!】 4 / 32 (5) 质量为 m的物体,以 20 m/s 的速度运动时比以10 m/s 的速度运动时惯性 大 (6)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惯性也随之改变 (7) 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即使质量很大也能被拉动,说明惯性与物体的 质量无关 (8) 让物体的速度发生改变,无论多快,都需要一定时间,这是因为物体具 有惯性 答案: (2)(4)(8) 突破点 (二) 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六同、三异、二无关” 性质相同、大小相同、同一直线 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六同(1) 方向相反 不同物体 不同效果 三异(2) 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与物体是否受其他力无关 二无关(3) 2作用力、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比较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对平衡力 不同 点 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力的性质一定相同对力的性质无要求 作用效果不可抵消作用效果相互抵消 相同 点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题点全练 1(20 xx 漯河模拟 ) 下列关于牛顿运动定律说法正确的是( )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用实验直接验证 【本资料精心搜集整理而来,欢迎广大同仁惠存!】 5 / 32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只存在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 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一定相同 解析:选 D 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A错误;牛 顿第一定律是利用逻辑思维对事实进行分析的产物,不可能用实验直接验证,B 错误;不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也可能存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如相互吸引且 并未接触的两块磁铁, C错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相同,D正确。
2(20 xx 天津模拟 ) 物体静止于水平桌面上,则( ) A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平衡的力 B物体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同性质的力 D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大小,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解析:选D 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 用力,故 A 错误;物体的重力和物体对地球的吸引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故 B 错误;压力不是重力,它们的施力物体、受力物体、作用点都不相同,故C 错误;物体的重力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支持力也是作用在这个物体上的力,这 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所以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故 D正确 突破点 ( 三) 应用牛顿第三定律转换研究对象 (20 xx 海口模拟 )建筑工人用如图所示的定滑轮装置运送 典例 一质量为 70.0 kg 的工人站在地面上,通过定滑轮将20.0 建筑材料 料以 0.500 m/s2 的加速度拉升,忽略绳子和定滑轮的质kg 的建筑材 的 摩 擦 , 则 工 人 对 地 面 的 压 力 大 小 为 (g取10 量及定滑轮 m/s2)( ) A510 N B490 N C890 N D910 N 思路点拨 (1) 明确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本资料精心搜集整理而来,欢迎广大同仁惠存!】 6 / 32 (2) 转换研究对象: 求地面所受压力时,由于地面无其他信息,因此转换到求人受地面的支持 力。
求绳对人的拉力时,人的受力情况复杂,因此转换到求建材所受绳的拉 力 (3)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转换研究对象后所求的力与待求力是“等大”的, 因此问题得以巧妙地解出 解析 设绳子对建材的拉力为F1,F1mg ma F1m(g a)210 N 绳子对人的拉力 F2F1210 N 人处于静止状态,则地面对人的支持力 FN Mg F2490 N,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人对地面的压力FN FN 490 N 故 B项正确 答案 B 方法规律 如果不能直接求解物体受到的某个力时,可先求它的反作用力,如求压力时 可先求支持力在许多问题中,摩擦力的求解亦是如此利用牛顿第三定律转换 研究对象,可以使我们分析问题的思路更灵活、更开阔 集训冲关 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个重G 10 N的金属块,使1. 如图 分浸在台秤上的水杯中( 水不会溢出 ) 若弹簧测力计金属块一部 FT6 N,则台秤的示数比金属块没有浸入水前( )的示数变为 持不变 B增加 10 NA 保 C增加 6 N D增加 4 N 解析:选 D 对金属块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可知,水对金属块的浮力为F G FT4 N,方向竖直向上,则由牛顿第三定律可得,金属块对水的作用力大小 【本资料精心搜集整理而来,欢迎广大同仁惠存!】 7 / 32 为 FF4 N,方向竖直向下,所以台秤的示数比金属块没有浸入水前增加了4 N,选项 D正确。
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质量为M的长木板上水平向2. 如 图 行,长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木块与长右 加 速 滑 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若长木板仍处于静止状态,则长木板对地面摩擦力 大小一定为 ( ) A1(mM)g B2mg C1mg D1mg 2Mg 解析:选B 木块在长木板上向右滑行过程中,受到长木板对木块水平向左 的滑动摩擦力,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木块对长木板有水平向右的滑动摩擦力, 大小为 2mg ,由于长木板处于静止状态,水平方向合力为零,故地面对长木板 的静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大小为2mg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长木板对地面 的摩擦力大小为 2mg ,故 B正确 3.(20 xx 常州一模 ) 如图,一截面为椭圆形的容 滑,其质量为M ,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内有一质量为m器 内 壁 光 的小球,当容器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力F 作用向右匀加速运动时,小球处于图示 位置,此时小球对椭圆面的压力大小为( ) g2 F M m 2m A g2 F M m 2m B g2 F m 2m C mg 2F2D. 选 B 先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加解 析 : 再对小球研究,分析受力情况,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速度为 a, FN m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球对椭圆面的压力大定 律 得 到 : 正确。
小为 m ,故 B 【本资料精心搜集整理而来,欢迎广大同仁惠存!】 8 / 32 易错问题练缜密思维 惯性的“相对性” (一) 空气中的铁球和乒乓球 示,一容器固定在一个小车上,在容器中分别悬1. 如图所 和一只乒乓球,容器中铁球和乒乓球都处于静止挂 一 只 铁 球 状态,当容器随小 车突然向右运动 时,两球的运动 情况是 ( 以小车为 参考 系)( ) A铁球向左,乒乓球向右B铁球向右,乒乓球向左 C铁球和乒乓球都向左D铁球和乒乓球都向右 解析:选C 由于惯性,当容器随小车突然向右运动时,铁球和乒乓球都相 对容器向左运动, C正确 (二) 水中的铁球和乒乓球 所示,一盛水的容器固定在一个小车上,在容器中2. 如 图 拴住一只铁球和一只乒乓球容器中的水和铁球、分 别 悬 挂 和 乒乓球都处于静止状态当容器随小车突然向右运动时,两球的运动状况是( 以 小车为参考系 )( ) A铁球向左,乒乓球向右 B铁球向右,乒乓球向左 C铁球和乒乓球都向左D铁球和乒乓球都向右 解析:选A 因为小车突然向右运动,铁球和乒乓球都有向右运动的趋势, 但由于与同体积的“水球”相比,铁球质量大、惯性大,铁球的运动状态难改 变,即速度变化慢,而同体积的“水球”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即速度变化快, 而且水和车一起向右运动,所以小车向右运动时,铁球相对小车向左运动。
同 理,由于乒乓球与同体积的“水球”相比,质量小,惯性小,乒乓球相对小车向 右运动 (1)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状态越 难改变 【本资料精心搜集整理而来,欢迎广大同仁惠存!】 9 / 32 (2) 悬挂在空气中的铁球和乒乓球的惯性都比对应的“空气球”的惯性大, 但悬挂在水中的乒乓球的惯性没有对应的“水球”的惯性大 ( 一)普通高中适用作业 A 级基础小题练熟练快 1(20 xx 揭阳模拟 ) 在物理学史上,正确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且推翻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个观点的物理学家及建立惯性定律的物理学家分 别是( ) A亚里士多德、伽利略B伽利略、牛顿 C 伽利略、爱因斯坦 D亚里士多德、牛顿 解析:选B 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正确认识了运动和力的关系,从而推翻了 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错误观点;牛顿在归纳总结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