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黄自《玫瑰三愿》音乐分析.docx

12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36366192
  • 上传时间:2022-01-0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5.37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黄自《玫瑰三愿》音乐分析    张景易[摘要]黄自的艺术歌曲《玫瑰三愿》是中国艺术歌曲中的经典之作,本文通过对作品的歌词、作品音乐技术形态和内涵的分析,体现黄自娴熟的作曲手法、严谨的创作构思、清新典雅的意境刻画和鲜明的中国古典文化精神特征[关键词]黄自;《玫瑰三愿》;艺术歌曲[]J605[]A[]1007-2233(2020)05-0149-04黄自的这首由龙七作词的《玫瑰三愿》写于1932年6月2日,当年3、4月间,淞沪抗战以后,他回到国立音专授课当他重回校园时,发现景物已面目全非本来遍布校园、开得灿烂炫目的玫瑰花,此刻都因为战争而被人们遗忘,满地是枯萎凋零的花瓣整间学校也因为这样,变得破旧不堪,凄凉的感觉一下子触动了黄自的内心,由此点燃了他的创作热情可以说,这首歌道出了黄自当时的内心失落与哀婉的感受一、歌词结构与内容分析诗人借玫瑰的意象,一连表达了三个愿望,这一排比手法,给人一种勃勃相逐的推力,一个比一个强烈,“从而形成了气势逼人的张力[1]”最后,“留住芳华”是整首诗的中心所在,道出了玫瑰花自怜自爱,永葆芳华的渴望简练的四句歌词,充满了哀怨的情调显然,诗人在此所揭示的并非自然界那些远离人伦纠葛的自在之物,而是借玫瑰这一意象隐喻游走于纷繁世界中的芸芸众生,这自然也包括了诗人自身。

      这个作品歌词篇幅相当短,从内容上,它完全能够把黄自对玫瑰花怜惜的感觉表达出来,但是,重复了开头的一句诗,就使歌词的内部结构扩大了重复的部分没有给诗节造成烦琐的感觉,而是使前一句的诗句更情感化,后一句的加入,把诗句的情绪进一步推进,把情感和语气首先推向第一个高峰第三句开始到结尾是诗歌的第二部分,诗句的分法和曲式的分法完全相同同样在11小节处作为切割点按照这一诗节,作者完全可以把它写成一部曲式,却被写成二部曲式,这跟诗的内容的分法完全相同作者按照诗节的内容也把曲子分为两部分,使诗在听感上不那么单调,而且大大增加了音乐的长度,并没有因为简短的诗节而影响到音乐的发展在这里,音乐得到充分展开,自身的感情也随着音乐的伸展得到更好表现把有两种含义的诗节,用二部曲式来表现,仿佛是用音乐的手段来道出诗的两层意思诗歌不可能把一种感情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只能很含蓄地表达,而音乐就可以用旋律、节奏、和声等手段来渲染情感二、作品的音乐技术形态分析(一)曲体结构分析这是首由并列单二部曲式框架写成的抒情歌曲,其声乐曲调相当简洁,歌唱性很强全曲呈现出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前一部分曲调平缓,旋律在较为狭窄的音域中流淌,情绪也没太大的起伏,似乎是作者内心的默默独白。

      后半部分旋律显得较为宽广,起伏也比前段来得明显,像波涛逐浪般前行,情绪也由此渐渐高涨全曲以E大调的主音开始,直到第4小节前面三小节只是它的引子,它的节奏却是以圆舞曲般的8/6拍引入,到第三小节,马上又换到8/9拍,把前面营造的田园般意境替换下来,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悠长的小节,仿佛是对自己美好回忆的挽留,又仿佛像失望的人般,用无奈的音乐来娓娓道出一切第4小节最后一拍,声乐进入,以微弱的声音首先展现这是个单乐段结构,其结构内部呈现为明显的两个乐句,仿如一问一答的上下句关系,乐段自身也在此完成了一个尽管规模不大却完整的起伏第一个乐句有4小节的规模(4-8小节),落在一个半终止上在这句子中还可以细分为几个次级结构成分,其图示为:1+1+2很明显,前两小节是建立在一个零小的素材构架上,其音调十分狭小,只在一个3度的音程间活动,然后是这个模式的2度移位,构成前后的曲调模进关系,从而使基本乐思有了一个小小的发展接着,是一个两小节的乐节,曲调在此有了较大的伸展,其旋律音域扩展到一个8度,尤其是其中的4度大跳,使旋律获得了一种突进性的推力,此处正是该乐句的旋律高点所在从歌词结构与曲调结构来看,两者在气息上是吻合的,“玫瑰花,玫瑰花,烂开在碧栏杆下”,歌词在结构上本身就形成兩短一长的节律,可见,在曲调的节律上,作曲家是完全尊重诗句的律动状态的,而重复“玫瑰花”三字的目的,是为了在节律上照顾音乐自身句法的完整性。

      在此作曲家让歌词适应音乐的均衡要求然后,乐段的第二句(8-12小节)引入,其歌词实际上是第一句的完整重复这种选择也完全出于音乐句法平衡的需要在结构规模上与前句完全对等从素材上看,下句的开端仍保留前两小节的节奏型,但曲调是调整了,内部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小7度跳进而后面的乐节(11-12小节)却做了较大的变动与伸展,其音域已达10度之宽更重要的是,该乐界的内部曲调转折较多,给人一种上下奔突的委婉感显然,后句与前句相比更具感染力,这主要表现在节奏的多样性、和声的逐步紧张性,以及音域的扩张性方面,是前后两句形成了层层递进逐渐推向高潮的发展关系第二部分的规模是15小节(4+4+7小节),表现为一个长乐句但其间可细分为三个小分句,每句实际上是一个大乐节,它们之间气息相连,中间没有明确的终止或半终止虽然歌词结构显示为四句,但从音乐结构的角度看,它是一个语气延绵的过程,中间只是有点小间歇在这个过程中,每一小分句之间仿佛形成了逐步推进引向高潮的递进关系第一个分句(大乐节)有4小节规模,它并没有停止,而是变格地稍做停留,和声间歇落在Ⅱ级和弦上这一分句的音程跨度有6度之宽,除了开始的6度大跳外,余下的都以级进的方式进行,和前面11小节形成强烈的对比。

      前一部分旋律迂回曲折,而这一句除了6度的大跳外基本上旋律进行得很平稳,仿佛在酝酿什么13小节开始只是徘徊在2度之间,其音域是最低限度地活动,紧接着后一小节马上是6度的大跳前面的挪动仿佛是为这里的大跳跃而做的准备14小节达到这一分句最高点后,又以级进的方式下行,也正是这里出现跟前面截然不同的节奏型:长附点加短附点前面的长附点把听众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这个高潮点上,后面的短附点加大了旋律的律动性,使它进一步先前运动15-16小节以规整的节拍进行,音调只是活动在5度内,旋律有了更多向前进行的动力,“圆舞曲”般风格的节奏使旋律被赋予荡漾摇曳之感17-20小节这一分句只是将前面的素材做不严格的下行大2度模进这里的结构大致跟前面对等,但最后停留在不完全(和声的三音旋律位置)终止上21小节仍然用的是13小节开头的素材,但随后却突然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8度旋律大跳,这里完全超出了前面大跳的范围,达到全曲最高点,气势也十分刚烈而且,在这样高涨的情绪中,以两个三拍的时值,使它高高地悬挂在高音区,并与和声配合产生了巨大的和声紧张度,一直到24小节25小节后面沿用前面的节奏型,旋律逐渐上升,爬过6度后又以3度形式稳定下来,像叹息般停在主音上。

      13到29小节是歌曲结构的第二部分其歌词只有四句:“我愿那妒我的无情风雨莫吹打!我愿那爱我得多情游客莫攀摘!我愿那红颜长好莫凋谢!好叫我留住芳华!”它前三个分句的歌词,分别出现三个大跳,第一句歌词出现时,旋律先是平稳进行,这也可以看作是为后面的大跳做准备,从小字一组的g跳到小字二组的e,17,18小节,从小字一组的f跳到小字二组的升d,21小节开始,到达全曲高潮,从小字一组的g到小字二组的升g,随后渐渐回落第25小节出现黄自爱用的见七和弦,本该结束的音乐受到阻碍,又重新运动起来,在停顿半拍后低9度从下方开始向上行进,26小节后那个加6度音的属七和弦丰富了旋律进行中的色彩,最后回到主和弦上24小节处,声乐部分结束,自始至终整个乐段都建立在E大调上二)伴奏织体与音色搭配伴奏织体采用了两件乐器——小提琴与钢琴,前者音色悠扬委婉如歌,长于线形的旋律陈述;后者有着晶莹剔透的点状音色特征,长于和声或多线形陈述这两种乐器的搭配使伴奏层面有较强的音色可塑性,并给人一种优雅的室内乐重奏感它实际上就是独唱、小提琴与钢琴“三重奏”在伴奏织体中,钢琴主要以纵向的和弦方式出现,而小提琴则以对位化的支声旋律作为陪衬,并与声乐旋律形成了双线运动的多层次动态,使整体音响表象显得更为丰富细腻。

      在这里,钢琴柱式的和声担任合唱性的织体,小提琴以对位的方式呈现出歌唱性的副旋律这里的钢琴和小提琴伴奏相互配合,此时小提琴把旋律线勾勒得更清晰例如第5小节,用右手的和弦来加强主旋律的音响感,带有厚度的钢琴音色,钢琴都以其清晰的音色来陪衬主旋律而它的表现方式也不受旋律起伏的影响,是以最近的方式完成最清晰的和声效果小提琴声部一直以线性的状态进行,它与声乐部分向下进行的旋律形成动态性的方向对比,后面是织体的临时更换,以前的柱式和弦被分解和弦所替代,左手用每一个晶莹闪烁的音色给旋律以陪衬例如第11小节,各个部分从原来的6拍子变成8拍子,而且只坚持了一个小节音乐行至此,渐渐沉淀下来,延长变慢的旋律,让人们的注意力一下集中在这个小节上,仿佛给人一种无奈叹息的语感,无力地道出这句憋闷内心已久的话语同样的歌词,黄自并没有连旋律一同重复,而是用新的旋律,使它们无论在伴奏还是在声乐部分,都能给人创新的感觉到旋律的第二部分即13小节开始钢琴部分左手,由原来的音程变成分解和弦,旋律性马上呈现出来,小提琴都是用清晰的单音旋律,来衬托声乐部分那种从提琴共鸣箱发出来的幽怨的音色,把其中的意境引入到音乐中,一直到结束钢琴在这里极力配合声乐,它在两种乐器的融合下,由暗到明地显出其意义。

      在我们听来,小提琴与钢琴,声乐的配合,完全没有脱离全曲的连贯性,这样的情况下,小节线就形同虚设,整首歌一气呵成三)和声手法《玫瑰三愿》从开始到结束都用E大调贯穿到第5小节的时候,在“花”字上用了一个三级的七和弦,“使旋律在这里有下沉的感觉[2]”,本来上扬的声调,一下子变得沉重犹如作者神情凝重地道出眼前所见到的景象,不缓不慢的旋律由于这个三级和弦的加入,仿佛变得意犹未尽,也为后面的旋律做铺垫后一小节的旋律跟前面的完全相同,只是移高了小2度是什么让我们有一种渴望张扬,却又不得收敛的感觉呢?我们在听觉上,受到前面旋律的影响,在这里成为前面记忆的衍生,而这一小节是建立在下属和声上,有一种飘荡的感觉,似乎是记忆由远而近,又似乎是情绪由弱而强的表现原来是他的和声配合了旋律,让旋律在感情上,摆脱了前面的感觉,似乎在寻求解脱,更准确地讲,是想大声喊出对玫瑰花的渴望第9小节,开始的旋律是用前面旋律,但是在和声上,用了六级来配置,使本来该结束的旋律没有结束,而是继续向前进行受到阻碍的旋律仿佛是在酝酿情绪,虽然旋律和歌词都和前一段相同,六级的运用,把人们对玫瑰花的感觉又一次带回前面的忧郁、哀伤的景象中11小节出现属十三和弦,此处的和声在听觉上显得软弱无旋律,因为它的出现,感觉一下子变得朦胧了。

      作者不仅仅在旋律上造成悲哀的感觉,连和声也考虑在内下一小节马上回到主和声这里忽然收缩的和声,一下子改变了前面规矩的感觉,也许,就是要用这样的和声,才能够表达作者的心酸属七和弦的出现,让我们仿佛听见旋律在哭泣13小节用二级七和弦作为开头,这里的和弦有些出人意料,但也是坚定的,我们似乎看见坚强的玫瑰花在花丛中告白11小节用了属和弦这里正是诗人借物抒情处,坚定的属和弦使愿望表达得更强烈17小节用三级作为开始,18小节用了六级和弦,20小节开头用回了前面的二级,25小节的属减七和弦,又一次把旋律推向高潮,但是这一次的高潮意味着即将要离开,但是诗词内容上舍不得离开,旋律上也有同样的感觉,此时,最能表达依恋不舍的,就只有减七和弦了26小节用了重属导七和弦,这和弦的运用为音响带来了一种强烈的紧张度,也给人造成一种迂回挫落的感觉整首曲子因为丰富的和声,而变得时明时暗,跌宕的感觉不停在你脑海中徘徊,几处属和声的减七和弦,使旋律像油灯般稍稍收住光芒后,又做好准备发出更大的光芒四)高潮手法分析作品有四个高潮,一个在第一部分,首先出现的高潮在音域上就达到7度之宽,先是用4度的跃进来冲上最高点,并以渐慢的速度来引起听众的注意。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