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简明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全.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412106020
  • 上传时间:2023-10-3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9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专业资料第一章 先秦文学第一节 《诗经》一、《诗经》的概况1、《诗经》在先秦时期被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诗经》被正式尊奉为儒家经典之一,才出现《诗经》的名称唐代,《葩经》2、《诗经》中的作品共305篇,按风160、雅105、颂40来编排,另有“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仅存篇名无诗,一般认为是有声无词的笙曲所收作品大约为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3、《诗经》的编辑A、采诗说:“古者天子命史采歌谣,以观民俗“---《孔丛子•巡守篇》 采诗的目的: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B、删诗说:汉人认为《诗经》305篇是经过孔子删定的不合理)4、诗经的流行与研究:《诗三百》最初主要用于典礼、讽谏和娱乐,编辑成书后,广泛流行于诸侯各国,运用于祭祀,朝聘、宴饮等各种场合,在当时的政治外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二、《诗经》的内容1、周族史诗P4保存了五首古老的周族史诗《生民》记述了周始祖后稷的诞生和创造农业、定居邰地的史实;《公刘》记述了周族酋长公刘率领周人自邰地迁往豳地开展农业,开场定居生活的历史;《绵》写古公亶父率领周人从豳地迁往岐之周原,创业立国,设置官司、宗庙,建设政治机构;《皇矣》歌颂文王之祖太王、王季的美德,并描述文王伐崇伐密的胜利;《大明》记述王季娶太任生文王,文王娶太娰生武王,再写武王牧野大战,伐纣灭商。

      记录了自先公先王壮大部落到武王灭商建国的整个历史2、颂歌和怨刺诗P5 中国古代诗歌有所谓的“美刺“的传统,也就是“颂美”和“怨刺”的传统表现出鲜明的功利性和实用性怨刺又称变风和变雅,是王道衰落、礼乐崩坏的产物)颂歌的作品有《大明》、《丰年》,怨刺的有《魏风•硕鼠》3、婚姻爱情诗P7 婚姻诗,指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诗篇有情人约会的《静女》、有恋人同歌共舞的、有热恋互赠信物的《溱洧》有野外相遇而相爱的《关雎》、有久别重逢的、有礼教束缚《将仲子》和婚姻不幸的痛苦《氓》等4、农事诗、征役诗、爱国诗P9 描述农事活动和劳动生活的农事诗《七月》(《国风》中最长的诗),抒写兵役之苦《东山》与征夫、思妇之苦《芣苢》的征役诗,以及表现爱国情感与英雄气概的爱国主义诗篇三、《诗经》的艺术成就和深远影响P12-161、艺术特色:a、重章叠唱的章法形式;b、优美和谐的语言艺术;c、赋比兴的变现手法 P13最早提出赋比兴概念的是《周礼•春官•大师》:“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 赋:即直接抒写或铺叙,直接描述是文学创作最根本的方法比:即比喻,对事物进展形象具体的比况兴:即起兴或发端,借其他事物以引起所歌咏的对象。

      2、影响:《诗经》作者所表现出关注现实、面向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成为中国文学的一个优良传统第二节 史传文学一、中国古代史学文化:1、甲骨卜辞:是叙事散文的萌芽,殷商时期为占卜凶吉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记事性散文2、易卦驳辞:韵散结合的卜噬文,《周易》为其代表之作,特点是记事完整、善用比兴象征手法、语言古朴凝练3、《尚书》:记言文之祖,又名“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唐代孔颖达将其内容归结为:典、谟、诰、誓、训、命、贡、歌、征、范由《虞书》、《商书》、《夏书》、《周书》四书构成,单独成篇,有完整的构造4、《春秋》:记事文之祖,以鲁国十二国君的次序来构建整个历史面貌,其叙事特点是 “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即在看似平淡的记事之中蕴含深刻的褒贬劝惩含意)“简而有法”5、《左传》:叙事文之最,或称《春秋左氏传》是对《春秋》的补充(“春秋三传”解释和补注《春秋》的三大历史著作,有齐人公羊高的《春秋公羊传》、鲁人毂梁赤的《春秋谷梁传》、鲁人左丘明的《春秋左氏传》)二、《左传》1、左传的时代特征:是春秋动乱时代生动的历史记录,记录了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最为著名的五大战役分别是:城濮之战、鞍之战、邲之战 、鄢陵之战、崤之战。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城濮之战城濮之战:时间:前632年 地点:城濮 导火索:围宋与释宋参战双方:晋国、齐国、秦国和楚国、陈国、蔡国 2、左传的思想倾向A、民本思想:认为民心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B、崇礼思想:强烈的保守和复古倾向C、崇霸思想:首先是对争霸战争的大量描写和对战胜者的肯定态度;其次是作者对齐、晋、秦、楚等霸主持欣赏和赞美的态度;再者就是作者的崇武尚站的思想3、《左传》的叙事写人和语言艺术 《左传》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叙事写人艺术、语言艺术,构成其文学艺术价值所在,奠定了史传文学的基调a、开创了完整的叙事构造;b、大量虚构的情节; c、塑造鲜明的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d、语言简洁、词浅意深、富于表现力4、左传的人物形象:a、在历史舞台上上叱咤风云、建设功业的人物形象,如:春秋五霸和郑庄公、晋悼公等 b、政治上暴虐无道、生活上荒淫无耻,导致亡国灭族的人物形象,如:晋灵公、楚灵王、庆封等 C、善恶典型的贵族妇女形象5、《左传》对战争的描写A、不做单纯的战争史记载,也不站在某一国的立场做简单的是非曲直评论,而是以总揽全局的宏伟气魄与历史眼光,将战争放到整个社会与历史大背景中审视,当成春秋时期争霸政治的一个重要局部来表现。

      B、对战争的描写重在写人,写出人在战争中的活动C、对战争的描写既有整体性大场面的概述,又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描绘来加以补充,把对历史的整体勾勒与细节的描绘结合起来二、《国语》与《战国策》1、《国语》 《国语》,又称《春秋外传》,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共21卷,7万余字,全书按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编制,记载了周穆王二年到周定王五十六年,538年间发生在各国的重大事件主要思想倾向是:重民、崇礼、尚德《国语》以记言为主,记事为辅其中,《周语》历时最长,主要记言论政之文;《鲁语》多一事一议的小故事;《齐语》记管仲与齐桓公之间的几次论政;《晋语》最为详细;《吴语》记夫差;《越语》记越王勾践灭吴的事情《国语》的文学成就:A、在刻画人物方面,细腻生动B、重在记言,语言具有艺术特色人物语言多长于说理,重于教训C、记言平实畅达D、幽默幽默、风姿摇曳、引人入胜E、熟练的运用夸大、虚构、幽默、想象等文学手段2、《战国策》P36-42 《战国策》,又称《国策》,全书三十三卷,记述了东周、西周、秦、楚、齐、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之事《战国策》的思想观念:a、民本思想 b、重士贵士的思想 c、重利轻义、鄙视传统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具有浓厚的商人意识,对礼仪否认以及对传统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鄙视。

      《战国策》的文学成就:a、高才秀士的风采(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和塑造),如苏秦的刻画b、敷张扬厉的说辞,纵横家的说辞具有“一言可以兴邦,一语足以丧国”的能力,辞采丰富,形象鲜明,语言恣肆,气势充分c、别开生面的寓言文学,寓言形象鲜明,情节生动,描写细腻,多姿多彩擅长叙事,有如小说,情节曲折复杂,文笔更为细腻战国四公子:齐之孟尝君---田文 赵之平原君----赵胜 魏之信陵君---魏无忌 楚之春申君----黄歇第三节 诸子散文 所谓的 “诸子”就是先秦诸多的思想家,“诸子散文”就是思想家们关于政治、制度、哲学等方面的论辩性哲理散文,不是文学作品1、诸子散文开展的三个阶段:体裁时间代表语录体春秋至战国初简单的言行记录,无完整篇章《论语》、《墨子》辩论体战国中期未完全摆脱语录体的影响,仍以对话为主,论题集中,开场向长篇议论开展《孟子》、《庄子》专题论文战国末期形成构造完整的论说文体制《荀子》、《韩非子》一、《论语》和《孟子》1、《论语》在文学上:①表现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②善用比喻,形象生动,明白易懂在语言上:①贴近口语、通俗、自然、浅显、令人有亲切之感。

      ②所录要言不繁,多非长篇大论,使人有精粹之感③有感而发,不做无病之呻吟,令人有真实之感在人物形象上:鲜明具体,栩栩如生①自然、真实 ②善于表现和把握人的本质特征③局部有情节、细节、语境2、《孟子》 《孟子》一书是记叙战国时代孟子的言行的孟子名轲,字子舆(公元前327—公元前289)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位儒学宗师,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哲学思想的核心是“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固有四心“仁、义、礼、智”孟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施仁政”具体内容是“省刑罚、薄税敛,使民有恒产”《孟子》的艺术特点是:a、感情充分、气势极盛;b、长于辩论,有纵横家,雄辩家的气概;c、善用比喻,寄寓深刻的讽喻教导意义; d、孟子个性突出二、《庄子》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今传《庄子》一书33篇,内篇7篇(传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杂篇11篇内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世间》、《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1、庄子的思想和美学观 庄子的思想源于老子又有所开展,其核心是“道”,认为道是世界的根源;提倡无为的政治观;在精神上要到达道德境界,因而要顺应自然;主张逍遥的境界。

      《庄子》书中充满着瑰丽的想象,充满隽永的谐趣,也充满对于世界万物的细致入微的描绘以自然无为为美,肯定美与真的一致性,认为美丑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在他的笔下奇形怪状、及其丑陋的人却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尊重2、《庄子》的散文艺术庄子散文创作的方法:“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寓言,即编造一些故事,以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语言来宣传自己的主张;重言,即假借受尊重的人、有影响的人说的话;卮言,出于无心、随便说的话和以天倪,即抹掉天地间一切差异的意思散文风格:汪洋肆意、恢诡谲怪 a、奇幻的想象,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如:《逍遥游》 b、描写精工,形神毕肖对物态的刻画技巧十分高明 c、寓言丛生,喻中设喻以寓言和比喻来说明道理庄子的寓言有:匠石运斤、屠龙之技、随珠弹雀、鲁侯养鸟、老汉粘蝉、邯郸学步、涸辙之鲋、越俎代庖、东施效颦、触蛮之战、呆假设木鸡、见利忘危、庄生梦蝶、井底之蛙 屈原代表作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第二章 两汉文学两汉文学的总体特点是铺张扬厉的文风,其中汉赋最能表达这种艺术特征和文风汉赋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品:司马相如《子虚赋》和《上林赋》汉代散文大赋成熟的标志、杨雄《羽猎赋》和长杨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第一节 汉代的辞赋P67-76一、汉赋开展的三个阶段: 1、西汉初期,高祖初年到武帝初年,以骚体赋为主,形式上模拟楚辞带有“兮”字,追随楚辞传统。

      内容多是抒发作者的政治见解和身世之感慨代表作是贾谊的《吊屈原赋》和《鵩鸟赋》贾谊 西汉洛阳人,骚体赋代表作《吊屈原赋》和《鵩鸟赋》,《吊屈原赋》以屈原的处境和遭遇表示愤慨和悼惜,用许多比喻来比较别谗害者的命运《鵩鸟赋》中假托人与鸟的对话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情绪,表述了一种人生祸福无常,应该知命不忧的思想艺术特色上:a、重发议论、述哲理 b、善用比喻 c、巧用反问、感慨的语气来增加文章的感情色彩2、武帝初年到东汉中叶,是大赋的时期,汉代散文大赋到达鼎盛,这一时期的赋因为政治的需要和帝王的喜好,多以铺张扬厉,歌功颂德为主大赋的特点:a、形式上,篇幅较长,构造宏大,一般由小序、正文、结尾三局部组成,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