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析《三门峡畅想曲》创作技法的中西交融.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20781059
  • 上传时间:2021-12-0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8.3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析《三门峡畅想曲》创作技法的中西交融 摘要:本文将通过分析《三门峡畅想曲》这部作品,阐述作曲家将西方创作技法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相结合的创作理念这部作品在技法上主要体现在调性布局和转调手法上借鉴西方同主音大小调转调的原理,将其运用到中国民族传统调式中,并首次将二胡和钢琴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构思、创作作品中既有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继承和吸收,也有对西方音乐的借鉴和学习关键词:刘文金 二胡 民族 西方 结合一、背景介绍刘文金(1937—2013)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创作了多首民乐作品他在河南安阳长大,从小受成长环境熏陶,对当地丰富的民族民间艺术形式非常了解在中学时进入学校民乐队,学习了多种民族乐器,这些经历为他日后的创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他于1956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走上了专业创作的道路,也是第一位涉足二胡作品创作领域的专业作曲家,《三门峡畅想曲》是他在校期间创作的作品,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首作品创作于1960年,由于受当时时代条件的制约,音乐创作强调必须创作民族化的作品,并具有思想性创作这首作品时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刘文金在北京观看了关于三门峡水库建设工程的展览而引发了灵感,于是以此为题材创作了《三门峡畅想曲》。

      这首作品运用了在当时还属于较为独特的艺术形式——二胡独奏与钢琴伴奏结合的形式,来歌颂社会主义,具有一定的时代性二、创作技法分析刘文金在创作这首作品的时候正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从这首作品的很多地方可以看出他将西方创作技法和中国民间音乐相结合的创作理念笔者将从曲式结构、调性布局以及转调手法、钢琴伴奏的运用几个方面来分析这首作品一)曲式结构这首作品带有西方曲式结构中再现三部性结构的性质,也融合了中国民间音乐的特征,每一部分之间可以形成一个独立的段落,类似民间音乐里的多段体结构每个部分之间都由钢琴作为连接,使每段之间的衔接更加自然全曲由引子、七个部分加上尾声组成引子(1—18小节)“自由辽阔地”;第一段到第三段(19—91小节)为呈示部分,速度为快板,情绪上是“活跃热情地”;第四段到第五段(92—250小节)为中部,速度与呈示部分形成对比,第四段速度变为中速,情绪上也变为“抒情地、富有表情地”,第四段本身也有一定的再现三部性结构第五段为小快板,“热情乐观地”;第六段到第七段(251—288小节)为再现部分,速度为快板,情绪比第一段更加火热激昂,尾声(289—322小节)也是在热烈的情绪下结束全曲。

      二)调性布局及转调手法从调性方面看,这首作品相较其之前的二胡作品最大的突破就是在调性布局方面和转调手法的运用上这首作品二胡旋律写作运用的是中国民族调式,刘文金打破了之前二胡作品中多为四度关系的转调,将西方的同主音大小调转调的原理运用到中国民族调式中可以看出,全曲的调性主音都是D(正好是二胡的空弦),刘文金利用主音不变、调式变化的方式来进行转调,即同主音不同宫系统的转调,类似于西方同主音大小调之间的转调,这样调性关系走远了,音乐语言变得更加丰富为了更加详细地阐述这首作品的转调手法,笔者采访了几位二胡专业的同学从演奏的角度来看,二胡演奏及教学大多采用首调体系,在二胡不同的调上有着不同的音位和音高,但他们在演奏中都是用首调同一唱名二胡是D调乐器,首调概念里的内外空弦的音分别是do和sol,换到另一个调时内弦和外弦的唱名相应地变化,在演奏时直接更改唱名、调整指距进行转调即可例如呈示部分第一段(19—42小节)和第二段(43—69小节)的调式是D徵,属于G宫系统,第三段调式(70—91小节)为D羽,属于F宫系统,这两个调是二度关系的远关系调,第一段和第二段的内弦和外弦在首调概念中分别是sol和re,第三段内弦和外弦变为la和mi,在演奏上更換唱名,把位由原把转为切把。

      第三段的开始音为D,演奏时可以直接从空弦起变为新调并且从旋律上看,第一段的主题和第三段的主题前三小节在节奏型上一样,只有在音高上有所改动,第一段主题中的#C在第三段变成还原C,相对的调式也发生变化,变为F宫D羽,刘文金就是以D音为中介巧妙地将两个关系较远的调联系起来呈示结束在D羽(89小节),中部第四段起调性转为D角(101小节),属于bB宫,内弦和外弦变为mi和si,在演奏时二胡直接向下两个指位就可快速转调从中部到再现部(251小节)的时候,由D羽转到D徵时,内弦和外弦变成sol和re,在演奏时直接上移两个指位即可刘文金在创作这首作品时突破了之前二胡作品中常用的调性布局和转调手法,借鉴了西方同主音大小调转调方法,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转调方法——同主音不同宫系统转调同时也考虑到了二胡在快速演奏中把位变化的困难,巧妙地通过在同一把位内换指,更改唱名、调整指距来进行转调,在二胡作品调性布局和转调手法写作上开启了一条新的道路三)钢琴伴奏的运用《三门峡畅想曲》采用了二胡独奏与钢琴伴奏相结合的形式,虽然在此之前也有过钢琴为二胡伴奏的形式,但都不够成熟,直到刘文金的作品《豫北叙事曲》和《三门峡畅想曲》的诞生。

      作曲家在创作这两首作品时把二胡和钢琴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并由一人创作完成,尚属首次中国民族乐器大多有一个特点是声音较为单薄,缺少低音的烘托,用钢琴伴奏可以加厚声部,弥补二胡在音域和音色上的不足,使其在音区、力度的处理上具有更大的表现空间,使得二胡的表现力更加丰富多彩《三门峡畅想曲》的内容是为了表现三门峡水库的建设场景,风格上应该是气势磅礴、雄壮宏伟,用钢琴给二胡伴奏可以更为完整地表现作品所要表达的情绪从作品中可以看出,作曲家在运用西洋创作技法的同时也希望融入民族化的特征,较好地解决了钢琴与二胡合作时在各方面协调上的问题不过,由于是首次用整体的思维来为二胡作品写作钢琴伴奏,有些地方的处理还不够成熟由于二胡旋律部分是中国民族调式,所以钢琴的写作在调式和声的处理方法上也与传统西方大小调和声有所不同首先,在配和声时要确定旋律的调式主音与和声的调式主音,这首作品旋律的调式主音为D,只是在不同宫调上变化,调号也会相应地变化作品引子是由钢琴部分开始,1到11小节的左手一直是D为持续音,也就是全曲的主音,钢琴织体的写法是八度震音,为了表现三门峡汹涌澎湃的景象第18小节二胡进入后,钢琴在二胡长音的地方以琶音的形式插空出现,模仿水声。

      到呈示部分出来之前,钢琴由慢渐快引出第一段(19小节)舞蹈性的快板,钢琴织体变为分解和弦,和声上是以为民族调式配和声为原则,还是能看出西方大小调体系和声功能进行的痕迹比如第28小节到第30小节,为D徵调式,和声的功能进行其实就是西方大小调中的下属到属七到主和弦在钢琴伴奏中也三度的音程出现频率较高,显得比较西方化,第33小節出现了大三度和小三度的交替,可以看出作曲家力图在钢琴伴奏写作中做一些变化,但是在听觉上效果不是太明显中部第四段(谱例5),钢琴伴奏织体变成复调性的,是一部结构严谨的对比二声部复调段落,在听觉上非常具有流动性,颇有贺绿汀先生创作的作品《牧童短笛》的风格这一段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比较浓,笔者认为钢琴与二胡的结合在中部第四段(92—162小节)是全曲最有亮点的一处中部第五段第225小节起,情绪上变得比之前都要激动,钢琴伴奏的织体变厚,音程度数也加宽,引出再现部,更加能够烘托气氛、加深作品的表现力三、结语综上所述,刘文金先生创作的《三门峡畅想曲》是在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借鉴了西方音乐的创作技法,将二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可以说是二胡作品创作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从曲式结构上看,其借鉴了西方再现三部性结构,同时也将中国民间音乐里的多段体结构运用其中。

      在调性布局和转调手法的运用上,刘文金开启了一条新的道路,将西方同主音大小调转调运用到中国民族调式中,利用同主音不同宫调式进行转调,打破了二胡一宫到底的调性模式,丰富了二胡创作调性领域在钢琴伴奏的写作上,他是第一个将二胡与钢琴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构思创作的,使两者结合非常紧密,并且钢琴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二胡本身音域、音色和表现力上的不足,更加完整地表现了气势磅礴的音乐形象,提升了二胡的表现力这首作品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创作完成,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和民族意义,是一首跨时代的二胡作品,为之后的二胡创作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参考文献:[1]翟纬经.论二胡作曲结构思维的发展——刘文金《三门峡畅想曲》与王建民《第四二胡狂想曲》创作技法研究[J].当代音乐,2016(01).[2]林菲菲.当代中国二胡曲创作的时代性[J].大舞台,2010(06).[3]彭丽.《豫北叙事曲》与《三门峡畅想曲》的诞生[J].人民音乐,2006(05).(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