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官衙对联.pdf
11页封建时代,很多官员有在官署衙厅撰题对联的习惯,以表明官风、心迹、抱负、政愿等等由于撰写者的经历不同, 抱负不同, 处世态度不同, 所撰对联内容也大异其趣 从风格上说,有的是正面提醒自己,有的是反面警示别人, 有的则是赌咒发誓 从内容上说,一是戒贪拒贿,二是勤政爱民,三是守法慎刑,四是端正风俗1、明代弘治年间吏部尚书王恕官署门联:任于朝者,以馈送及门为耻;任于外者,以苟且入都为羞2、嘉靖年间参议钱藩司撰联:要一文,不值一文,难欺吏卒;宽一分,民爱一分,见佑鬼神上联直刺那些爱钻钱眼的贪官污吏;下联则说明官爱民与民爱官的关系3、清代诗人余小霞任三防主簿时的署联:与百姓有缘,才来斯地;期寸心无愧,不鄙斯民4、余小霞为桂林知府写的仪门对联:此是公门,裹足莫干三尺法;我无私谒,盟心只凛一条冰那些想循私舞弊的人见此,免不了要心寒腿软5、清代古文学家吕璜遭冤狱 15 年,昭雪后任浙江庆元县知县他的大堂对联是:我也曾为冤枉 ,痛入心来,敢糊涂忘了当日?汝不必逞机谋 ,争个胜去,看终久害了自家6、清代张鼎任徐州兵备道的道署对联:地当黄运之中,水欲治,漕欲通,千里河流,涓涓都从心上过;官做军民之主,宽以恩,严以法,一方士庶,笑啼都到眼前来。
7、清代赵慎珍桂林府衙对联: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8、清代工部尚书彭元瑞先任浙江督学时的门联:天地自成文,湖山有美;国家期得士,桃李无言9、梁上国任奉天府丞时署联:勉力为之,正人心,原风俗,实惟根本;文治彰矣,拔真才,加训迪,勿懈功夫10、清代山东金乡县令汪辉祖撰联:官名父母须慈爱;家有儿孙望久长11、清代山东金乡县令王玉池撰联:眼前百姓即儿孙,莫言百姓可欺,当留下儿孙地步;堂上一官称父母,漫说一官易做,还尽些父母恩情12、 清代武承谟任无锡县令, 在接印前一日就悬挂了 4 副对联做安民告示 其中衙前照壁上的是:罔违道,罔拂民,真正公平,心斯无怍;不容情,不受贿,招摇撞骗,法所必严13、武承谟大堂联:人人论功名,功有实功,名有实名,存一点掩耳盗铃之私心,终为无益;官官称父母,父必真父,母必真母,做几件悬羊卖狗的假事,总不相干这些对联语露冷锋,话带刀音,好人感到快意,歹徒觉着无情,联语一贴出, “四乡人皆聚观” , “时先声所夺,平日绅衿之出入县庭者,皆悚息危惧,有避至他省者” 14、南宋大臣余玠,晚年官拜兵部尚书、资政殿学士宋神宗特派他任安抚制置使,兼有军政大权。
他一到重庆,就在行署大门自题对联:一柱擎天头势重;十年踏地脚根牢 ”门楣是: “靠实功夫” 15、祖籍绍兴的大学士朱桂赴浙江督考时, 怕乡亲友人拉关系, 走后门, 他在贡院后厅上贴出一联:铁面无私,凡涉科场亲戚年家须谅我;镜心普照,但凭文字平奇浓淡不冤渠16、清贵州安顺府知府文海听撰联:一筹莫展,五载素餐,也算地方官,自问那堪称父母;百姓忠良,七属静谧,仅偿温饱志,试忍何以封君王17、清代陈景登:头上有青天,作事须循天理;眼前皆瘠地,存心不刮地皮18、清代余去焕撰联:不要百姓半文钱,原非异事;但问一官二千石,所造何功19、清代顺治年间刑部尚书魏象枢撰写联: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20、 明代王阳明每赴新任, 都要以两块高脚牌作为行队前导, 两块木牌上写就一副引人注目的对联:求通民情;愿闻己过林则徐任江苏廉访使时,也将这副对联贴在大门两旁21、清代谢时雨任杭州太守时题大堂联云: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勿务声华忘政本;养廉宜俭、俭己俭,俭人非俭,还崇宽大葆廉隅清薛慰农署杭州府衙联: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勿鹜声华忘政事;养廉惟俭,俭己俭,俭人非俭,还从宽大保廉隅 )22、杨福五任漳州太守时题大堂联:第一严自己关防,其余则门内家丁,堂前胥吏;凡百为斯民打算,即此是告天心事,报国经纶。
23、福建福安县署大堂联云:什么叫做好官?能免士民咒骂,足矣;有何称为善政?只求狱论公平,难哉24、广州郡守署中一联:不要钱原非易事;太要好亦是私心25、桂超万任栾平县令时题大堂联云:我如卖法脑涂地;尔敢欺心头有天26、清代杨炳坤任息县县令时题大堂联:每施鞭扑心常恻;不事苞苴梦亦清27、清代杨昌氵睿题浙江某官署联云:看阶前草绿苔青,无非生意;听墙外鸦啼鹊噪,恐有冤魂28、广西永福人吕璜在奉化任知县时曾作一副对联:民心即在吾心,信不易孚,敬尔公先慎尔独;国事常如家事,力所能勉,持其平还酌其通 ”29、清代州县衙门大堂的前面都立有一座碑,碑面北,上面写着十六个大字: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意思是:你的俸禄都来自老百姓的血汗, 不要以为老百姓好欺负, 头顶三尺有青天,昧了良心是要遭上天报应的这座碑称为戒石名,又叫戒石箴, 是皇帝用来戒饬官吏奉公守法,不得贪赃虐民的30、张公灿任无锡知县时的题联:阳奉阴违,天有难遮之眼;民穷财尽,地无可剥之皮31、清末,多琪到湖北浠水任县令,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弄得民不聊生某年除夕,他居然恬不知耻在官署悬挂一联:奉君命来守是邦,两度蝶飞,只求对头上青天,眼前赤子;与其民共安此土,八年鸿爪,最难忘山间白石,寺里清泉。
俨然一副正人君人模样, 可是此联当晚就被人改动了几个字, 变成:奉王命来虐是邦, 两度蝗飞,哪管你头上青天,眼前赤子;与胥吏共刮此土,八年狼籍,只剩得山间白石,寺里清泉32、明代一位状元撰联:想当初,家贫如洗,无柴无米,谁肯雪中送炭;看而今,鳌头独占,有酒有肉,都来锦上添花33、有一个贪官在自己大堂上写过这样一副对联:得半文天诛地灭;听一情男盗女娼这副对联看上去是一副绝妙的清廉衙联, 别无挑剔实则不然,此县衙贿赂者、说情者络绎不绝,县令全部“笑纳“有亲近人提醒他: “你难道忘了大堂上那副对联?”县令说: “我没有忘啊,因为我得的不是半文,听的也不止一情啊 ”此联关键问题在“得半文” 、 “听一情”二句上其句用了偷换概念, “半文” 、 “一情”谓之极少数,它给人们的概念是,极少数的钱,再小的情都不受理,再多的钱再大的情就更不会受理了谁知他却踢开了同一律,来个“急转弯” ,从另一处落笔,用语狡猾这是说,除了半文钱,得多少钱也不会天诛地灭了下联亦同理此联具有浓郁的讽刺意味,多被后人当做笑话传于世间34、南宋余玠任四川安抚制置使, 设招贤馆接待各界人士, 但因事务繁忙, 有时需要来访者略等,便在门上写了这样的对联:老子亦常来侍候;诸公聊复忍斯须。
35、清代宁波府郡署有一任太守写过如下的对联:念厥职非轻,休戚与六邑相关:曰慎,曰清,曰勤敏;求斯心可问,是非唯群言是度:不宽,不猛,不因循36、宋代包拯为官清廉,惩贪罚奸,世所称颂后人为纪念他而建立了许多包公祠,并撰联表达对他的敬仰之情:A 照耀千秋,念当年铁面冰心,建谠言不希后福;闻风百世,至今日妇人孺子,颂清官只有先生B 一颗赤心悬日月;两张铁面斥奸邪C铁面扬威到处佞谄匿迹;金鞭耀武随时良善扬眉这些联句,从不同侧面讴歌了包拯铁面无私、惩恶扬善的的清官风范39、户部右侍郎张津任南安知府时,为所属浙江海宁县谯楼写过这样一副对联:宽一分则民多受一分赐;取一文则官不值一文钱40、明代山西汾阳知县汤信,信廉严谨,剔弊除奸,爱民如子,两袖清风,深受百姓爱戴他在大堂内自题一联:作汾阳一行吏,春温秋肃;受暮夜半文钱,地灭天诛41、清光绪癸卯进士忤墉,在河北乐亭当知县时,曾在大堂柱上亲自书一副警示联:受一文分外钱,远报儿孙近报身;做半点亏心事,幽有鬼神明有天42、禁烟英雄林则徐在广州查禁鸦片时,也自题一联挂于厅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43、清同治进士姚步瀛任湖南慈利知县为官署题写的对联:淡如秋菊何妨瘦;清到梅花不畏寒。
44、四川道教圣地青城山有一副郑板桥所撰对联:心清水浊;山矮人高45、明代李廷机官至礼部尚书联:人重官非官重人;德胜才毋才胜德 ”46、 1924 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创办黄埔军校,在军校大门上悬挂一联: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该联一语点破办学宗旨, 被学员奉为警策后来一些人投靠反动势力, 背叛了先生精神,人们在愤慨之余,将此联改为: “升官发财,莫走别路;贪生怕死,请入此门 ”47、明朝的海瑞,是历史上最有名的清官之一 他官至巡抚,曾在官署中挂着一副上下联各仅四字的对联:干国家事;读圣贤书史书称他“持身廉介,嫉恶如仇,打击豪强,锐意兴革卒时,贫无以殓” 这副对联正是这位清官一生的真实写照48、明朝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李贽,是福建泉州人,曾任云南姚安知府,在府衙挂这样一副楹联:从故乡而来,两地疮痍同满目;当兵事之后,万家疾苦早关心 ”49、清康熙年间知县高以永在内乡任职期间所撰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50、吏房对联:选官擢吏贤而举;考政核绩廉以衡51、吏部二堂:法行无亲,令行无故;赏疑唯重,罚疑唯轻。
上联是说为官者在执法中要不分亲疏远近, 不徇私情; 下联说对举报者要重奖, 而对一些疑难案件处理时要留有余地,以免冤枉好人52、立定脚跟竖起背;展开眼界放平心53、清代潘先珍任蓬溪县令时所撰:扪心自惭兴利少;极目只觉旷官多54、晚清湖南巡抚赵慕毅自题抚署联:但愿民安若堵;何妨署冷如冰55、清康熙江南提督张伯行衙门前联一:一丝一粟,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56、清康熙江南提督张伯行衙门前联二:宽一分,民受益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57、清代有一颜姓巡抚亦曾题联自警:两袖入清风,静忆此生宦况;一庭来好月,郎同吾辈心期58、清代朱经畲撰联:才能济世何须位;学不宜民枉有官59、清代于成龙:累万盈千,尽是朝廷正赋,倘有侵凌,谁替你披枷带锁;一丝半粒,无非百姓脂膏,不加珍惜,怎晓得男盗女娼60、清代魏其:贪亦何难,只凭天理照来,这般作蘖钱,剜肉医疮,怎叫子孙受用 ; 酷真不可,须把良心勘去,那个无情棒,敲肤挟髓,枉担父母称呼61、常太忠:不免催科,须知颗粒皆民命 ; 何能抚字,但恤涓埃亦惠心62、常太忠:赃官贪婪,将图富也,敦知后代不贤,以一掷弃千金,枉自遗百般唾骂 ; 良吏清操,岂望名哉?实痛小民所苦,守千天如一日,难尽保万姓平康。
63、清嘉庆年间,举子陈文述中举后获外放江都县令,初到任上曾自题一联:勤补拙,俭养廉,更无暇馈问迎送,来往宾朋须谅我;让化争,诚去伪,敬以告父兄耆老,教诲子弟各成人64、江西靖安县况钟墓后清风亭联:一肩行李,试问封建官场有几?两袖清风,且看苏州太守如何?65、蔡东轩在浙江为官,曾自题一联挂于堂上:尽力尽心,未能十分尽职;任劳任怨,不敢半点任功66、道光进士翰林院编修俞樾为江苏某官署题联:听讼吾忧人,纵到此平反,已苦下情迟上达;举头天不远,愿大家猛醒,莫将私意入公67、清吕月沧题有这样一联:民心即在吾心,信不易孚,敬尔公先慎而独;国事常如家事,力所能及,持其平还酌其通68、清道光年间陕西有一道台衙门的三堂堂上高悬着道台自撰的对联:问此官何事最忙?冠盖遥临,酒醴笙簧皆要政;笑终岁为人作嫁,脂膏已竭,系朋僮仆孰知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