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2年减负不减缚.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u****
  • 文档编号:233337570
  • 上传时间:2022-01-0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3.51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减负不减缚  近年来,教育部门不断下发“减负令”,试图去缓解压在学生和父母肩膀上的负担但“减负令”似乎不被领情,《教育部,请不要给我的孩子减负》的文章在各大网络平台中疯狂转发,家长们反而有一种即将揭竿而起的态势  这种行为的原因何在呢?让我们先从那篇被疯转的文章中寻找答案文章从减负后失去优势的中国奥赛队、陷入更大教育负担的家长还有分化加大的孩子三个方面讲述了教育部减负后带来了负面效果,还搬出了日本减负这一失败案例作为佐证,经过不同侧面的分析后,最终发出各位家长内心的请求——请教育部不要给我的孩子减负  那么,教育部下发的减负通知是否有效?到底怎样才能真正的减负呢?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一直说的减负,是要减什么“负”最直接明了的“负”是学生背上越来越重的书包从学生身上的负重进一步延伸,身上的负重增加代表着学习内容的负不断增加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回家后需要巩固一天学了越多的知识,那么就需要复习越多的知识,也就需要带越多的书  为什么学习内容上的负担越来越大呢?其实是学习竞争的负担越来越大时代日新月异,对每个人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想要在这个快速更替的社会中寻得一席之位,势必需要更多知识储备,更高的知识素养。

      学习竞争日益激烈,是学生不得不去面对的  那么教育部的减负,是减了什么负?  教育部颁布的第一份文件《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从这份文件中我们能够看到,这份文件中提出的整治对象主要是指当前各大培训机构中开展的培训课程超纲、超前的问题众所周知,市面上的补习机构数不胜数,家长学生趋之若鹜,大家都去超纲、超前的参加课外培训,目的说是为了更好地参与学校内的课程但实际上,到了真正上课的时候,学校老师已经很难按照正常教学进度讲课,难以兼顾上了补习班和没上补习班的学生的不同进度,最后反而学校里老师变得不懂该如何教了  因此,教育部也试图从学校老师的层面进行规范和约束无论学生有没有在培训机构学,学了多少,学校老师都要从零讲起;老师不能够通过不讲或少讲的方式来诱导学生参加班综合来看,这份文件主要目的是要从校外机构以及校内教师教学两个角度来整治当前的混乱现状  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份文件《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规范管理面向基础教育领域开展的竞赛挂牌命名表彰等活动的公告》,在文件中首先第一个是限制了竞赛活动的时间和范围,“原则上不得举办面向义务教育阶段的竞赛活动”。

      这项规定的根本意思和直接影响是,竞赛类活动基本只能够在高中阶段举办了竞赛的获奖成果又不得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的依据,很明显,这项规定是为了削弱竞赛活动对升学的影响,最终目的是为了减少学生因为竞赛而带来的负担为了确保行之有效,教育部发放了第三份文件  第三份文件《教育部关于做好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全面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全面取消关于特长生、学科竞赛等等加分项目,就是说要求教学都要回归到学科知识学习的本身将高考这一独木桥削得更窄更小,不比课外的,单单比你的课内文件指向学生减负这一目标是通过削减竞争项目来达到的  但实际上,只要参与竞争的人不变,上一级的教育资源不增加,减内容不减竞争的“减负”最终只能流于形式  教育,从根本上而言是一种资源而优质教育,更加是一种稀缺的优质资源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当供给少于需求的时候,必然带来竞争,资源越稀缺,那么竞争越激烈当下的教育资源不但稀缺而且还不平衡,农村与城市,城市中的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重点学校中的重点班与非重点班……而目前的“减负”不愿意直面竞争激烈这一现实,反而自欺欺人地假装资源不稀缺。

        教育机构的出现,实则是社会层面对于当前教学资源不足的一种自发性的弥补行为;除此以外,还有利用金钱、权力来试图改善当前教学资源缺失的问题但是教育部发布通知,拒绝资本和权力来填补,但是却任由那资源不足的窟窿暴露着,再美曰其名“减负”,这最终受苦的仍然是孩子和家长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条真理在前,当前这样的“减负”都不能成功只要不增加优质教育的资源,不解决地区教育资源不平衡,任何的减负最终只能适得其反  再进一步思考,人们对教育资源的竞争,是对基本生活的追求真正的减负,应该是减弱大众对生活乃至生存的紧张感这个社会的生存法则不应该是以成绩为唯一,而是应该通过完善人才选拔制度,让每一个人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而不再是因为成绩一不好就陷入了对未来的恐慌生活就像海洋,社会应该鼓励每个人可以有不同的游泳姿势,而不是强求每个人都只能用一种游泳姿势来到达彼岸而且如果实在不会游泳,我们也能够提供一块小木板小泡沫板,不至于让人手足无措这块小木板其实就是我們社会中的社会保障制度,接住每个人的最后一张网真正的减负不是淡化甚至无视应试教育的竞争本质,强迫孩子、家长麻木地随波逐流,然后到了波涛汹涌的时候,又把他们扔至茫茫大海自生自灭。

        现今的减负却没有减掉真正的束缚,教学资源不足的局面没有得到改善,难怪家长们要揭竿起义了教育是根基大业,改革势在必行;教育是百年之计,寸步之间需谨慎思考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