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四章-事务文书计划-总结和调查报告.docx

13页
  • 卖家[上传人]:20****03
  • 文档编号:189883664
  • 上传时间:2021-08-0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01.52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授课题目:第四章 事务文书 教学时数:6课时授课类型:√ 理论课 □ 实践课‬‬教学目的、要求:1、 了解各类事务文书的名义、特点、作用及分类2、 掌握各类事务文书的结构与写法3、 熟悉各类事务文书写作中的常见毛病教学重点:1、 掌握各类事务文书的结构与写法2、 熟练写作各类事务文书教学难点: 掌握各类事务文书的结构与写法教学方法和手段:讲解+练习评点法参考资料;教材及参考书:1. 曾玉宏王素娟主编《应用写作》,武汉理工大学出版2006年出版2.裴显声主编《应用写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3. 杨文丰编《现代应用文书写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其他参考资料1.演讲与口才(杂志)2.包镭编著:《演讲与口才技能实训教程》,2007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3.谢伦浩主编:《演讲态势表达技巧》,2004年,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4.谢伦浩主编:《演讲语调变化技巧》,2004年,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5.孙德刚编著:《演讲口才实用全书》,2008年,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6.S.卢卡斯著,李斯译:《演讲的艺术》,2002年,海南出版社教学内容及过程旁批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第一节 调查报告本节要点:♠ 调查报告的含义:调查报告是对某一事件、情况、问题或经验进行深入调查,掌握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并对此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得出正确的结论,将其结果整理成文的一种陈述性的应用文体。

      ♠ 调查报告的特点:(一)真实性(二)典型性(三)科学性(四)论理性(五)时效性(六)针对性♠ 调查报告的分类:按照反映对象和写作意图的不同, 调查报告可以分为以下三种:(一)情况调查报告(二)经验调查报告(三)问题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的结构和写法.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署名、正文三部分构成一)标题标题有两种形式1.单标题 形式十分灵活, 或者是公文式, 如<>;或者是设问, 如<<大学生〝网途〞在何方>>;或者只写调查地点和范围, 如<>2. 双标题 由正标题+副标题组成正标题鲜明地揭示主题, 副标题指明调查的地点、内容或范围, 写在正标题下一行, 打上破折号二)署名在标题下一行居中位置或右下方写上作者名字、单位名称三)正文正文可分为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1.开头,又称前言概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或提示全文的基本内容, 或直接提出调查的问题和结论常用的形式有: a) 概括式,介绍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b) 结论式,即在前言中先写调查报告的结论, 再阐述主要事实;c) 议论式, 针对调查的问题说明意义, 作简要的评述, 再叙写事情的经过;d) 提问式, 开门见山, 抓住中心提出问题, 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兴趣。

      开头应重点突出, 简明扼要, 切入题旨2.主体 主体, 是调查报告正文的主要部分它是前言的引申, 也是结论的根据所在, 是调查报告写作成败的关键主体既要具体地叙述调查中的事实情况, 又要在事实的叙述报告中引发认识, 阐述观点,做到由事入理, 叙议结合为了突出段落, 主体的各段常加上小标题主体部分的结构、形式安排通常有两种方式:(1)纵式结构, 按照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组织材料安排层次;(2)横式结构, 按问题的性质或事物的特点来组织材料, 加上序号或小标题, 分别进行阐述3.结尾 调查报告的结尾应简明扼要, 或者总结全篇主要观点, 借以加深读者印象; 或者指出存在问题,提出建议; 或者对所调查的现状作归纳性说明, 并指出其发展远景, 等等有的调查报告主体部分结束了, 言尽意尽,就不需另写结尾了武汉市高校学生就业趋向调查报告人民网 武汉大学中部网络行前方报道组 喻广智一、研究目的 武汉地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流向,可以说是一个反映内地人才流动的“风向标” 20多年来,珠三角作为内地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一直都是武汉地区高校毕业生最重要的流向地改革开放25年来,武汉地区高校向广东输送了很多人才而从2002年开始,前往长三角地区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也呈跳跃式的急速增长。

      近几年,武汉地区前往沿海地区就业的高校学生,都占了很大的比例 今年的期间,中央再次用较大篇幅阐述了“中部崛起”的经济发展战略地区经济求发展,人才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如今的人才究竟都流向了哪里?为什么要流向这些地方?中部地区要如何筑巢引凤吸引人才?为了解这些问题,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和人民网合作,特展开此调查 二、抽样 鉴于武汉地区高校较多,不能一一抽取,调查选取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华中农业大学作为样本,分别代表了文科综合性大学,理工科综合性大学、师范类大学和农林类综合性大学其中,又在每所学校通过随机抽样,选择10个院系共20个班的大四毕业生以及部分研究生展开调查,每个班随机访问10名学生,即每所学校发放问卷200份,共8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769份,回收率为96.125% 三、取样基本情况 在被调查的学生当中,男生占55.7%,女生占44.3%年龄最小的18岁,最大的28岁,平均年龄为22.52岁从学历上看,本科生占88.3%,研究生占11.7%从生源地看,其中来自中部六省的学生占了绝大部分,共75.8%;来自东部地区的学生和来自西部地区的学生分别占14.2%和8.2%,而来自东北地区的学生所占比例则很少(见图一)。

      从城乡类别来看,来自大城市的学生占了全部学生的13.4%,来自中小城市的学生占30.1%,来自县城镇的学生占26.0%,来自农村的学生占30.4%(见图二) (图一:学生生源地)(图二:城乡类别)从专业来看,文科类学生占36.4%,理工科类占50.6%,教育学占2.9%,农学占7.7%,医学占2.3%(见图三)可以认定,此次调查样本覆盖面较广,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武汉市高校的总体状况,具有较高的代表性 (图三:专业比例)四、就业观念 1.就业压力:武汉地区高校每年毕业生人数都呈递涨之势,2003年左右武汉地区约有17万毕业生,2004年约18万,除去继续深造的学生,参与就业竞争的人数仍相当多尽管国家和地方部门都采取了许多措施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但在参加过或者听说过毕业时那种残酷竞争的学生们心中,这种压力却不是通过行政措施能缓解的,调查结果鲜明地表现出了竞争对于学生心理的影响29.5%的学生认为就业的压力非常大;65.9%的学生认为就业存在一些压力;而只有4.6%的学生认为就业没有压力(见图四) (图四:毕业生对于就业压力的认知)2.地区认知:在调查中,我们要求被调查的学生对于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经济状况进行一次排序,以了解哪个地区在大学生心目中相对而言比较发达。

      结果显示,一般学生都仍然将东部视为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中部和东北差距不大,而西部依然被看作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见图五)注:在统计时使用了赋值算法,即被认为经济最强则计4分,被认为第二则计3分,以此类推,最后计算每个地区所得平均分如下东部3.98分,中部2.55分,东北2.25分,西部1.21分) (图五:大学生眼里的经济状况排序)3.地区因素影响:究竟地区因素对于大学生择业的影响有多大?在做出正式的统计分析结果之前,我们参询了大学生们自己的意见,方法仍然是通过问卷调查,让其自己估计在择业时,地区因素的影响究竟有多大调查结果如下图(图六)认为地区因素对于择业影响很强或较强的学生占了总人数的65.6%,而认为地区因素影响很小或较小的学生共只占了8% (图六:大学生认为地区因素对于择业的影响)4.就业趋向:在就业趋向上,因为东部地区包括了毕业生流向最为热门的几大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因此其他地区难望其项背在被调查的800个学生中,选择毕业后到东部地区工作的占到了78.9%,而愿意留在中部地区只有16.0%,而去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更是少得可怜,分别只有4.0%和0.5%(见图七)这中间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

      (图七:大学生就业趋向)5.工资期望:大学生对职业的报酬最直接的认识就是工资待遇本次调查主要是为中部发展服务,因此在调查工资期望时限定为“假如在中部工作,能接受怎样的工资底线,以及期望多高的工资”在调查数据中大学生对工资待遇的要求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工资底线从1000元到4000元以上不等在回答“您求职要求的工资底线”时,85.2%人的选择集中在1000元到3000元之间,工资底线平均值为2000元左右而对工资的期望则显得较高,有38.9%的人希望每月工资在4000元以上, 对于工资的平均期望约在3500元左右实际上,这已远高于上海、深圳等地的平均工资水平 6.选择就业地区的主要原因:我们在设置“选择就业地区的原因”题时共设计了“行业发展前景”;“个人发展机会”;“工作稳定”;“经济收入”;“个人兴趣爱好”;“声望、社会地位”;“施展个人才干”;“人脉关系基础”等八个选项,要求被访大学生按重要性选取三个选项通过对于备选项赋值加分,我们可以得出如图八的图示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同学认为选择就业地区时“个人发展机会”、“行业发展前景”、“经济收入”三个因素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 (图八:选择就业地区的影响因素)7.对于中部的期望:我们在问卷的最后,诚挚的向被访问的同学征取意见,想要了解中部留住人才所需要的政策。

      许多同学都给出了各自的看法,根据综合整理,大致上包括了下述几种主要的意见:a提高人才的经济待遇;b建设更好的经济大环境;c有助于人才发挥才干的优惠政策;d更大的财政投入;e公开的行政行为和用人机制见图九) (图九:大学生对于中部发展的人才政策看法)最后,许多大学生表示,虽然目前中部发展水平还不够高,但是前景很光明一些选择到东部地区工作的学生也表示,将来一定会回到中部,支援中部地区的经济建设,回报家乡思考实践 : 一、当今高校,不少大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参加各种各样的证书培训和考试,如雅思、托福、四六级驾照、秘书证、物业员……请针对这一现象进行详实的调查研究,采写一份调查报告参考答案聚焦大学生考证热面对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和就业压力,许多大学生纷纷加入考证的大军,从而大学生考证热成了势不可挡的趋势究其原因,是许多大学生认为多拿几张证书,能为求职多加些砝码,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然而证书是否能对大学生求职起决定性作用呢?证书是不是多多益善呢?大学生又该如何看待考证呢?一、大学生应走出考证三大误区: 1.证书多多益善 很多学生认为证书多多益善,能为自己在求职中增加优势但大学生拿着很多证书,有时反而被用人单位以其学习精力分散,职业定位不清晰等理由拒绝录用。

      因此,证书并非越多越好,大学生考证应结合自己的专业和职业目标,不应盲目考证2.证书越热越好 不少学生喜欢报考热门证书,认为热门证书的含金量高其实,有些热门证书只是阶段性流行而已因此大学生在考证前,一定要对证书的发放机构、考试内容、证书市场口碑等方面有所了解,而不能盲目跟风3.证书就是“入场券” 考一些名牌证书,确实能证明持证者在某一方面具有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对其就业有积极作用但随着持证人数的不断激增,以及企业用人观念的转变,名牌证书的作用有所减弱,不再被作为录用员工时的决定性因素如今,企业在选拔人才时会运用各种方式,测试应聘者的真实水平因此,大学生不能把宝全都压在考证上,而应注意提升自身的实际工作能力二、大学生考证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