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世纪骑士的矛与盾.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544805327
  • 上传时间:2023-08-1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3.74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世纪骑士的矛与盾 这是一篇讨论骑士冷兵器装备发展沿革的帖子,间中会稍微讨论一下特定装备的使用方法但不会涉及到城防军事的内容,也不会过多涉猎火药武器所以象龙骑兵这样机动火枪骑兵团子就不讨论了 换言之,这篇文章将视线集中在15世纪之前的中世纪中世纪的矛——武器篇   1) 长矛  一根木制的长杆,前头用金属制成尖头,这就是最基本的长矛与步兵使用的长矛不同,骑士使用的长矛一般不会在矛头安装倒钩,而是发展成了一种平缓的菱形或柳叶形,有的矛头后端两边有横凸出来的小“矛翼”这一系列变化是为了利于骑士在马上冲刺敌人时,长矛不至于戳得太深而不易拔出  骑士的长矛比步兵长矛更长而粗,握柄靠后由于需要单手持握,而且为了防止高速冲刺下刺中对手后打滑,长矛的握柄前端被设计成一个喇叭状或者圆环状的护手13世纪以后,出现前细后粗矛杆,手握处刻有手握槽柄这种长矛由于矛杆前端比后面细许多,使长矛大部分重量移至手柄处,易于骑士控制和掌握平衡,槽柄使骑士在冲刺时长矛不易脱手14世纪,矛杆手握处前面出现一圆形金属挡盘,对持矛的手起保护作用  中世纪骑士长矛矛杆很长,在12世纪,矛杆长度不少于8英尺14世纪末,有矛杆长达15英尺。

      矛杆一般使用比较坚硬且具一定韧性的木材,比如苹果木、松木等行军途中,长矛通常被斜扛在右肩上(如果是右手持矛)发现情况准备进攻时,长矛被垂直竖起,底端垫在右马蹬边,或置于右手鞍褥特制的凹槽上进入进攻距离后,骑士持平长矛,用马刺催马向前冲去,矛头稳稳地对准敌人持矛方式大体有两种:一种为手握矛柄,矛杆底端抵住右侧大腿;另一种是手持矛柄,用臂膀和腋窝稳住矛杆后端这两种方式都使长矛从马脖上方的左侧伸出,指向敌人  关于长矛使用的训练,一般会采用持矛刺靶的形式训练者在空旷的训练场上树立一块与骑马等高的人形靶,或者在树枝上悬挂靶子,然后让受训者操纵战马围绕矛靶来回奔跑,在每次接近矛靶时使用长矛对靶子进行戳刺,以此来提高受训者的战马和长矛的操控能力和命中率  在非战斗场和的马上武术比赛中,长矛会被去掉金属矛尖,以钝头的木制矛尖代替矛杆材料也与战时长矛不同,需要使用更脆更容易折断的材料这是为了保护比武双方的骑士不至于发生性命危险比武时在一条直线形跑道上展开,两名骑士分别占据跑道两端,跑道中间设置一道篱笆避免双方马匹相撞比赛信号发出之后,双方骑士开始相对冲刺,在相遇的瞬间用长矛向对手进行戳刺,以出手的快慢、时机的把握、瞬间的勇气和决心等来决出胜利者。

        骑士长矛比武最重要的技巧是“冲刺”,这一技巧体现在能否用长矛刺中对手某个确定的点位,特别是系头盔带的地方和手柄露在盾牌外面的铆接处系头盔带的地方由于不能被盾牌完全挡住,长矛可以刺透护颈甲,刺入颈部而手柄则是盾牌最为薄弱的地方,长矛一旦刺中这里,就能透过盾牌刺伤手腕,从而令对手丧失战斗力  不过,在很多时候比武场上会出现这样的场面:一名骑士纵马飞驰以全力刺向对手的盾牌,却被对方以盾牌奋力一格,落得个震落马下的下场,自己的长矛也被活生生折断于是后代对骑士武力的歌颂就集中在对长矛折断后残骸四溅的情景进行夸张的渲染因此一个骑士的荣誉就建立在他所折断的长矛的数量上,而比武的目的也就变成了单纯的“击碎长矛”  随着比武切磋行为的风行,长矛成了那个时代的易耗品,以致连森林都遭到过度砍伐1227年,一名叫加穆雷特的骑士在西欧游历,参加了多次比武,他随身携带了上百支长矛,由他的扈从们像捆柴一样把这些长矛捆起来,每捆五支,每个扈从扛一捆  比武大会也可以成为骑士谋生的手段,马匹和装备价值昂贵,可以用来做战斗中的赌注中世纪最为出色的一名武士是英格兰的威廉?马歇尔马歇尔在接受骑士晋封后的第一次出征中表现得极为骁勇,以致战马都被敌人杀死。

      在随后的庆功宴上他满心指望大家称赞他的英勇,却只得到了嘲笑,在有经验的老骑士看来,为了虚妄的荣誉而失去昂贵的战马是完全不值得的汲取教训的马歇尔选择了通过参加比武大赛赚取利润于是,中世纪一个名流千古的猛人横空出世:在10个月之内,威廉和他的朋友罗歇一起击败了103名骑士,把他们的武器、马匹和装备全都夺了过来  在长矛介绍的最后,团子要提到一个明显带有夸张成分的谚语,不过它也充分说明了长矛在骑士手中的威力:一个骑在马上的法兰克人能把巴比伦城墙冲个窟窿  2)剑  长矛是易耗品,一场战斗断掉4、5根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剑不同,对于骑士来说,剑不仅是武器,更是他的荣誉象征一把好剑往往伴随一个骑士的终生因此,骑士对自己的剑十分珍视  中世纪早期,骑士使用的剑与步兵使用并没有什么区别剑身较宽,两刃间的距离从上到下宽度一致,剑身带有血槽,主要用来劈砍,必要时还可抛出10世纪早期,剑的形状出现新的变化,剑身从柄部到顶端逐渐变窄,这种设计与骑士长矛类似,使剑的重量大多集中在柄部使骑士单手持剑时感到轻便,易于劈砍和刺杀  中世纪剑的长度,大约为94厘米,其中10厘米左右为柄部,柄部宽55厘米左右剑柄前部的横挡与剑身和剑柄呈十字形。

      11世纪时,横挡的长度有些增加12世纪,横挡与剑身、剑柄垂直相交的形式最为普遍,但也有些剑两边的横挡呈锐角状向剑身方向弯曲,也有剑的横挡只是向剑身方向微有倾斜剑柄下方的柄锤大多为圆球形、半球形11世纪出现有一定厚度的圆片形柄锤12世纪这种形状的柄锤变得普遍柄锤的重量与剑身重量成一定比例,使持剑者易于掌握平衡剑柄与剑身由钢铁质材料通体煅造而成有的剑的柄部用两个夹片与柄芯铆在一起剑的横挡、柄与柄锤部分往往镶嵌各种宝石,并且有的把圣人的遗骨、遗血、遗发、遗物等铸进柄部和柄锤里面,以求保佑从《罗兰之歌》对罗兰的宝剑杜论达的描写中可见到:  啊,杜论达, 你是多么圣洁美好, 你的金柄上镶满神圣珍宝,有圣巴西的血和圣彼得的牙, 还有我主圣但尼的遗发, 还有衣服属于圣玛利亚 ——团子补—— 啊,杜论达, 你到底是宝剑, 还是杂货铺 剑平时被放在鞘中,剑鞘通常由薄木或铁质材料制成,外蒙羊皮纸或丝绸剑鞘的边缘由铁皮镶住,剑鞘有扣环,用带子穿过,系于腰间如果某骑士有辱于骑士声誉,其领主可令手下人当着这名骑士的面将他的剑毁掉,以示驱逐骑士死后,佩剑往往被挂在他的墓碑上  由于战争的需要,中世纪骑士的剑术理论发展迅猛。

      在14世纪一位著名的剑术大师约翰尼斯?理查特纳尔的书中,他归纳了四种剑术起手势(犁位起势??牛位起势 顶位起势 骗位起势),三种攻击动作(砍劈 突刺 拖割),五种防御动作(怒击??交击 分击 曲击 瞥击),四种战斗技巧(绕剑 听劲 折剑??夺剑)体系是非常完备的  3)其他武器  其他类武器,包括棍棒、钉头锤、链枷、锄、斧等,也都是骑士的标准装备使用的方式主要就是“砸”以钝器的冲击力,以重型锐器的穿刺力来对抗盔甲盾牌的防御力至于马上骑射这个概念,欧洲中世纪骑士是没有的,即使装备有弓箭,也是下马使用而弩,则是所有骑士禁止使用的“罪恶武器”理由是,即使一个卑贱的平民,也能用弩夺去一位高贵骑士的性命,所以绝对不许使用中世纪的盾——防具篇   1)盔甲  欧洲的盔甲制造工艺从罗马时代到文艺复兴走了一个十分戏剧化的“U”形路线早在罗马帝国时代,青铜鳞甲之类的铠甲是罗马士兵的主要防具而凯尔特蛮族也很早就发明了锁子甲就防护力而言,锁子甲的防御效果并不比鳞甲强;但锁子甲比鳞甲更为轻便后来,罗马人在鳞甲的基础上,发展出了著名的环片甲:它仍然靠一片片甲叶连接,不过,它把原来鳞甲的小甲叶放大成了大片的弧形甲片,这是向整体式护甲的过渡,不过这种过渡尚未完成,罗马的文明就已经衰落了。

      黑暗时代的到来造成了知识的散失,以致中世纪早期的铠甲制造甚至连皮甲糅制都做不到不过锁子甲和鳞甲的工艺在稍后又再次复苏,并发展出了一些新的技术  锁子甲  由数千个小铁环相互穿套在一起,制成长至膝盖,袖子到臂肘的铁衣衫,其下摆前后开叉或前后左右开叉便于骑马中世纪早期,由于锁子甲工艺精细,价格昂贵,只有大贵族和国王们才能置办得起这种锁子甲是由直径在2毫米左右的铁丝,加热后煅打扭曲成直径1厘米左右的圆环,并且敲打成宽3毫米左右的扁环,在环的两端冲出直径1毫米左右的小眼,在互相套住之后,再用一毫米直径的铆钉连接起来这样一套工艺制做下来,需要几位铠甲师傅一周以上的时间可以看出,锁子甲的制做需要非常熟练的工艺水准因此在中世纪农庄中,一位铠甲师傅的地位与农庄牧师相当,都是属于上等平民的类别  在13世纪晚期,出现了所谓“编织甲”这是一种将极细的金属丝和亚麻丝编制成线,然后再以制衣方法制造的软甲,看上去如同一件金属色粗毛衣一样,它对砍劈和穿刺的防御力达到了惊人的地步,价格也一样居高不下  好的锁子甲做工仔细、精美,重要部位像前后胸等处由两层甚至三层甲组成骑士大多喜欢取锁子甲铁的自然颜色,但也有人喜欢染成其它颜色。

      有些大贵族在其锁子甲上镀上一层银,或罩上一件银锁子甲以示华贵在稍后的时期,骑士们开始在锁子甲外面加穿一件宽松布质无袖长袍,上面一般会绘制上骑士的家徽这么做的目的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是为了防潮,有的认为是为了保温防晒,也有的认为是为了装饰  鳞甲  在中世纪早期工艺较为落后其实就是长方形铁片用细小的铁丝链接而成结构不牢固不说,铁片之间也留有空隙这种鳞甲一般做成前后两档,从头部套下,在腰肋部用绳子系紧  鱼鳞甲的出现标志着鳞甲的工艺有了长足的进步鱼鳞形的甲片互相直接连接,并且紧密覆盖,防御能力大大提高但是这样的鳞甲很沉重,制造时间非常长,而且必须完全定做,因此非常昂贵,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  铁叶甲  是14世纪发展起来的,这种铠甲用一定厚度的铁板,根据骑士身体每个部位形状打造而成,前后胸处都以大块甲片护住铁甲之间由铆钉或铁绞链合成一体,身体的全部,包括手和脚都罩在铠甲之中,各部关节可活动防御能力比之锁子甲和鳞甲高出了一个层次,但铁叶甲的重量超过50镑(锁子甲为30镑左右),对使用者的体格要求也是相对苛刻的多  14世纪之后的铠甲制造工艺发展相对之前缓慢得多,主要也是集中在结构和造型上面由此分化出了“米兰式”和“哥特式”两种。

      其中米兰式线条圆润优美,造型漂亮;而哥特式则简洁、充满机能美,多棱角,运动性好  15世纪之后,由于高炉和冲锻技术的发展,整块钢材锻造而成的护胸板、护腿等开始出现,并在此基础上出现了整体式护甲这种护甲靠皮带将整块钢板制成的护胸挂在身上,并连接上固定的护腿、护手等配件这种整体防护的铠甲有个专门的称呼,名为“织甲”对于早期的火枪有很好的防护作用但问题在于,这种护甲极大限制了骑士的关节活动范围,发展到了极端,手臂和铁手套被铰链固定在胸甲上,而胸甲前后又是靠铰链铰接,然后护腰和护腿又是铰接在一起,出现了我们印象中非常深刻的“铁皮罐头”骑士  2)头盔  中世纪早期的头盔非常简单,就是一个倒扣的小铁锅有的会在鼻梁延伸出一条铁片,用以保护鼻子12世纪出现的圆顶头盔,除前面双眼处有条缝隙,整个头部和脸部都被罩住,面板处被凿出许多小孔,借以呼吸13世纪的平顶圆筒形和罐形头盔,头、脸和颈部都被护住由于此类头盔很重,有的重量超过20镑如此的重量,骑士不是用头顶着,而是用双肩支撑,在双肩处用皮带或铁纽与铠甲连接  铁叶甲出现以后,头盔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出了所用材料与铁叶甲一致外,颈部以上除眼睛外,都被罩住面部的鼻、嘴处呈鸡嘴状或狼嘴状凸出。

      后来,面部护甲被制成能翻转到盔顶或旁边样式,需要时可翻转下来护住面部  3)盾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