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流行病终结版.ppt
74页环境流行病学环境流行病学Contents1234概述概述暴露的评价暴露的评价健康效应的评价健康效应的评价环境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应用环境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应用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一一二二三三环境流行病学的定义和研究目的环境流行病学的定义和研究目的环境流行病学研究对象环境流行病学研究对象环境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及内容环境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及内容四环境流行病学发展简史环境流行病学发展简史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因素体系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病因病因宿主宿主环境环境一、一、环境流行病学的定义和研究目的环境流行病学的定义和研究目的v环境流行病学环境流行病学(environmental epidemiology)是运用环境卫生学和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是运用环境卫生学和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区域环境质量差异(简称区域环境差异或区域环境究区域环境质量差异(简称区域环境差异或区域环境分异)及其对人群健康影响规律的科学,是流行病学分异)及其对人群健康影响规律的科学,是流行病学的一个学科分支的一个学科分支v其目的是探索环境病因,制订环境卫生标准或环境质其目的是探索环境病因,制订环境卫生标准或环境质量标准,并为评价环境质量以及控制环境容量提供科量标准,并为评价环境质量以及控制环境容量提供科学依据。
学依据二、环境流行病学研究对象二、环境流行病学研究对象v环境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人群疾病、健康环境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人群疾病、健康状态和区域环境差异状态和区域环境差异v所谓区域环境差异所谓区域环境差异(local environmental diversity)是指某一特定地区或区域内的物质和是指某一特定地区或区域内的物质和能量组成与邻近地区物质和能量组成有差别的现能量组成与邻近地区物质和能量组成有差别的现象三、环境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及内容三、环境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及内容v环境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甚广,归纳起来主要有环境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甚广,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以下方面::v 1.调查并描述健康危害物在区域环境各介质中调查并描述健康危害物在区域环境各介质中的分布情况、负荷水平、时空波动、理化形态、的分布情况、负荷水平、时空波动、理化形态、转化规律以及人群暴露情况等转化规律以及人群暴露情况等v 2.调查并描述区域环境中暴露人群不同健康状调查并描述区域环境中暴露人群不同健康状况构成(即健康效应谱况构成(即健康效应谱))环境流行病学不仅研环境流行病学不仅研究疾病的分布规律,而且研究疾病前状态和健康究疾病的分布规律,而且研究疾病前状态和健康状态的分布规律,包括尚无异常的健康效应、微状态的分布规律,包括尚无异常的健康效应、微弱的功能改变、亚临床状态等。
弱的功能改变、亚临床状态等v3.研究环境污染物负荷与人群健康效应的关系,研究环境污染物负荷与人群健康效应的关系,即暴露即暴露——效应关系效应关系(exposure-effect relationship)以此找出危害物在环境中的临以此找出危害物在环境中的临界水平,为制订环境卫生标准或环境质量标准提界水平,为制订环境卫生标准或环境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供科学依据v4.对原因未明的环境性疾病或人群健康异常进行对原因未明的环境性疾病或人群健康异常进行调查研究,提出环境病因线索,并予以证实和有调查研究,提出环境病因线索,并予以证实和有效的预防控制效的预防控制v5.研究环境中多因素在体外及体内的相互作用及研究环境中多因素在体外及体内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健康的影响其对健康的影响四、环境流行病学发展简史四、环境流行病学发展简史始于始于50年代年代仅围绕着生仅围绕着生物性致病因物性致病因素和地球化素和地球化学性致病因学性致病因素进行调查素进行调查研究研究70年代年代初初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的健康效的健康效应应成为需成为需要研究的要研究的迫切任务迫切任务70年代年代末末全国范围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内开展了大规模的大规模的环境流行环境流行病学调查病学调查研究研究国内发展简史国内发展简史环境流行病学环境流行病学主要内容主要内容暴露暴露效应效应 综上所述综上所述1234概述概述暴露的评价暴露的评价健康效应的评价健康效应的评价环境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应用环境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应用第二节第二节 暴露的评价暴露的评价一一二二暴露及其分类暴露及其分类暴露测量暴露测量四一、一、暴露及其分类暴露及其分类v暴露(暴露(exposure)是指健康影响因素接触并作)是指健康影响因素接触并作用于人体的状况。
这种因素可以是接触过量的环用于人体的状况这种因素可以是接触过量的环境污染物,也可能是摄入必需元素的不足境污染物,也可能是摄入必需元素的不足分类暴露外暴露外暴露内暴露内暴露 局部局部 暴露暴露v外暴露量外暴露量(external dose of exposure)::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外暴露量指实际存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外暴露量指实际存在于环境中的有害因素的量;狭义的外暴露量指暴于环境中的有害因素的量;狭义的外暴露量指暴露因素接触或进入机体(如摄入)的量露因素接触或进入机体(如摄入)的量v内暴露量内暴露量(internal dose of exposure):指:指被机体吸收的量对于摄入性暴露因素来说,摄被机体吸收的量对于摄入性暴露因素来说,摄入物质只有一部分被吸收;因此,吸收量入物质只有一部分被吸收;因此,吸收量=摄入摄入量量×吸收率v局部暴露局部暴露(local exposure):指环境因素对机:指环境因素对机体的局部作用它又分为刺激作用和穿透作用两体的局部作用它又分为刺激作用和穿透作用两种v(1)刺激作用刺激作用(irritant effect):指化学物质或:指化学物质或物理因素对皮肤或粘膜产生的刺激作用。
如过氧物理因素对皮肤或粘膜产生的刺激作用如过氧乙酰硝酸酯、紫外线等对眼结膜的刺激乙酰硝酸酯、紫外线等对眼结膜的刺激v(2)穿透作用穿透作用(penetrating effect):指有些理指有些理化因素能穿透皮肤、粘膜,直接作用于组织、器化因素能穿透皮肤、粘膜,直接作用于组织、器官如电离辐射;有的可被皮肤、粘膜吸收,如官如电离辐射;有的可被皮肤、粘膜吸收,如有机磷农药、化妆品等有机磷农药、化妆品等二、暴露测量二、暴露测量v(一)测量内容(一)测量内容Add Your Title环境测量生物测量测量内容对环境中的暴露对环境中的暴露因素进行的测量,因素进行的测量,用测量结果估计用测量结果估计人群外暴露量人群外暴露量对人体组织、体液对人体组织、体液中的有害物质或微中的有害物质或微量元素等进行的测量元素等进行的测量,以代表人体的量,以代表人体的内暴露水平,即内暴露水平,即“生物剂量生物剂量”,也称,也称体内负荷体内负荷环境监测环境监测询问调查询问调查 个体监测个体监测(呼吸采样)(呼吸采样)生物监测生物监测测量测量方法方法(二)测量方法(二)测量方法生物效应的生物效应的标记物测定标记物测定v1.询问调查.询问调查v此方法是一种简便而有价值的暴露测量方法,有此方法是一种简便而有价值的暴露测量方法,有时甚至是唯一可行的方法。
时甚至是唯一可行的方法v询问调查中的关键问题是根据调查目的、要求,询问调查中的关键问题是根据调查目的、要求,设计出合格的问卷设计出合格的问卷v在需要获得较复杂、精确信息的研究中,问卷调在需要获得较复杂、精确信息的研究中,问卷调查是不适宜的查是不适宜的v2.环境检测.环境检测::v此检测可以是长期系统地进行此检测可以是长期系统地进行,,也可根据不同目也可根据不同目的、要求临时进行通过检测,可得到环境负荷的、要求临时进行通过检测,可得到环境负荷的直接数据,为计算人体外暴露量提供依据的直接数据,为计算人体外暴露量提供依据v人体外暴露量是由污染因素在食物、饮水和空气人体外暴露量是由污染因素在食物、饮水和空气等环境介质中的浓度和人体每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等环境介质中的浓度和人体每单位时间内所消耗各介质的总量进行计算所得各介质的总量进行计算所得v3.个体监测或呼吸采样.个体监测或呼吸采样:v调查对象佩带特制的个体监测仪或呼吸采样器,调查对象佩带特制的个体监测仪或呼吸采样器,在其整个工作日或部分时间进行监测或采样在其整个工作日或部分时间进行监测或采样v4.生物监测.生物监测(biological material surveillance):也:也称生物材料监测,是指系统地收集人体材料(血、称生物材料监测,是指系统地收集人体材料(血、尿、粪、毛发、指甲、唾液、乳汁等),测其污尿、粪、毛发、指甲、唾液、乳汁等),测其污染物或代谢产物的浓度。
染物或代谢产物的浓度化学物化学物生物监测材料生物监测材料砷砷血、尿、头发血、尿、头发镉镉血、尿、粪便、肾、肝,有时用胎盘血、尿、粪便、肾、肝,有时用胎盘铬铬尿尿铅铅血、尿、头发、粪便、肝、肾、骨,有时用胎盘血、尿、头发、粪便、肝、肾、骨,有时用胎盘无机汞无机汞血、尿、肾、脑血、尿、肾、脑甲基汞甲基汞血、脑、头发血、脑、头发有机氯杀虫剂有机氯杀虫剂脂肪组织、血、乳汁脂肪组织、血、乳汁五氯苯酚五氯苯酚尿尿多氯联苯多氯联苯脂肪组织、乳汁、血脂肪组织、乳汁、血氯化有机溶剂氯化有机溶剂血、呼出气血、呼出气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血(碳氧血红蛋白)、呼出气血(碳氧血红蛋白)、呼出气 生物监测优缺点比较生物监测优缺点比较优优缺缺在估计环境因素的暴露量时,生物监测较环境监测结果要精确,且无需考虑是否多途径暴露,不用分析空气、水和食物等的暴露物有的生物材料监测结果,可同时反映不同人群的暴露情况不方便,采样检测时,研究者需要考虑伦理道德,资料保密等问题另外,生物监测只适用于摄入人体或被人体吸收的化学物质,而不能用于在暴露部位上直接起作用的物质v5.生物效应的标记物测定:.生物效应的标记物测定:v生物效应的标记物可以是蛋白加合物或生物效应的标记物可以是蛋白加合物或DNA加合加合物,如测定由烟雾中物,如测定由烟雾中β-萘胺所诱导的蛋白加合物。
萘胺所诱导的蛋白加合物这一测定可提供既往暴露的线索,指示毒物的吸这一测定可提供既往暴露的线索,指示毒物的吸收剂量或靶组织中的剂量收剂量或靶组织中的剂量v(三)暴露量的表示法(三)暴露量的表示法v在相同环境中,由于工作条件、生活习惯以及机在相同环境中,由于工作条件、生活习惯以及机体吸收、排泄毒物功能等不同,个体间的暴露量体吸收、排泄毒物功能等不同,个体间的暴露量是不同的这就是即使外暴露一样的人,内暴露是不同的这就是即使外暴露一样的人,内暴露也会表现差别的原因也会表现差别的原因v暴露量表示法,如个体剂量分布呈正态,常用均暴露量表示法,如个体剂量分布呈正态,常用均数加减标准差,用算术均数计算均值;如个体剂数加减标准差,用算术均数计算均值;如个体剂量分布呈对数正态,则用几何均数计算均值除量分布呈对数正态,则用几何均数计算均值除此,还可用百分位数法表示,用百分位数法可了此,还可用百分位数法表示,用百分位数法可了解暴露人群的分布情况解暴露人群的分布情况1234概述概述暴露的评价暴露的评价健康效应的评价健康效应的评价环境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应用环境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应用第三节第三节 健康效应的评价健康效应的评价一一二二三三健康效应的概念健康效应的概念人群对环境异常变化的反应人群对环境异常变化的反应环境异常变化对人群作用的影响因素环境异常变化对人群作用的影响因素四健康效应测量的内容及方法健康效应测量的内容及方法一、健康效应的概念一、健康效应的概念v健康效应健康效应(health effect)是指某种环境因素作是指某种环境因素作用于机体后,引起机体一定的应答性反应。
这一用于机体后,引起机体一定的应答性反应这一概念包括对立的两个方面,即:环境因素和机体概念包括对立的两个方面,即:环境因素和机体反应反应.通常应加上通常应加上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作定语,如:作定语,如:“环境环境健康效应健康效应”或或“环境污染健康效应环境污染健康效应”v“环境健康效应环境健康效应”一词的概念极为广泛,从环境一词的概念极为广泛,从环境因素而论,可指特异单一因素、数种因素的混合因素而论,可指特异单一因素、数种因素的混合系统、乃至无法判明的复杂的环境污染从机体系统、乃至无法判明的复杂的环境污染从机体反应而论,可指特异单一的、非特异多相的、乃反应而论,可指特异单一的、非特异多相的、乃至完全无法确知的复杂反应至完全无法确知的复杂反应二、人群对环境异常变化的反应二、人群对环境异常变化的反应v处在同一污染水平下的人群,其个体反应不尽相处在同一污染水平下的人群,其个体反应不尽相同,有的人出现生理负荷增加,有的处于代偿状同,有的人出现生理负荷增加,有的处于代偿状态,有的生病、甚至死亡也就是说人群对环境态,有的生病、甚至死亡也就是说人群对环境异常的反应,呈现出类似金字塔型的分布,也称异常的反应,呈现出类似金字塔型的分布,也称为为“冰山现象冰山现象”.vv人群对异常环境所产生的健康效应不是单一的,人群对异常环境所产生的健康效应不是单一的,而是由一个多层次、连续的健康效应谱所组成。
而是由一个多层次、连续的健康效应谱所组成污染因素污染因素的的理化特性理化特性剂量或强度剂量或强度作用时间作用时间个体感受性个体感受性多种因素的多种因素的联合作用联合作用三、环境异常变化对人群作用的影响因素三、环境异常变化对人群作用的影响因素v(一)剂量或强度(一)剂量或强度v剂量:指进入机体的化学物质的量,一般以每公剂量:指进入机体的化学物质的量,一般以每公斤体重的毫克数表示斤体重的毫克数表示 强度:指物理性有害因素作用于机体的量,各种强度:指物理性有害因素作用于机体的量,各种 物理因素有其特殊的强度单位物理因素有其特殊的强度单位v环境异常变化引起机体的生物学效应,直接取决环境异常变化引起机体的生物学效应,直接取决于剂量或强度,一定的剂量引起一定的生物学效于剂量或强度,一定的剂量引起一定的生物学效应,这是毒理学的基本规律之一这一规律可从应,这是毒理学的基本规律之一这一规律可从两方面加以表达,即剂量两方面加以表达,即剂量-效应关系和剂量效应关系和剂量-反应反应关系v(二)作用时间(二)作用时间v在一定剂量或强度情况下,环境因素的作用持续在一定剂量或强度情况下,环境因素的作用持续时间对作用后果有重要影响,特别是那些蓄积性时间对作用后果有重要影响,特别是那些蓄积性强的物质。
蓄积性毒物在体内的蓄积量,主要受强的物质蓄积性毒物在体内的蓄积量,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影响,即摄入量、生物半减期和作用三个因素的影响,即摄入量、生物半减期和作用时间v摄入量主要取决于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浓度摄入量主要取决于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浓度v生物半减期(生物半减期(t1/2))(biological half-life)是指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浓度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是指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浓度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某一化学物对某种生物的生物半减期是一时间某一化学物对某种生物的生物半减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常数个相对稳定的常数v(三)个体感受性(三)个体感受性v人的生理机能、健康状况及遗传因素等,均可影人的生理机能、健康状况及遗传因素等,均可影响人体对环境异常变化的反应响人体对环境异常变化的反应v(四)多种因素的联合作用(四)多种因素的联合作用v环境中的有害物不是单一的,常常是物理、化学环境中的有害物不是单一的,常常是物理、化学等因素同时存在,综合作用于人体因此,在进等因素同时存在,综合作用于人体因此,在进行环境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时,必须考虑多因素联行环境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时,必须考虑多因素联合作用和综合影响。
合作用和综合影响相加相加作用作用独立独立作用作用协同协同作用作用拮抗拮抗作用作用混合化学物混合化学物质产生联合质产生联合作用时的毒作用时的毒性为各单项性为各单项化学物质毒化学物质毒性的总和性的总和同时存在的同时存在的有害因素各有害因素各产生不同的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主影响这主要是毒物作要是毒物作用的部位和用的部位和机理不同所机理不同所致两种化学物质两种化学物质同时进入机体,同时进入机体,其中某一化学其中某一化学物质可使另一物质可使另一化学物质的毒化学物质的毒性增强,且其性增强,且其毒性作用超过毒性作用超过两者之和两者之和一种化学物质一种化学物质能使另一种化能使另一种化学物质的毒性学物质的毒性减弱,即混合减弱,即混合物的毒作用低物的毒作用低于两种化学物于两种化学物的单独毒作用的单独毒作用之和四、健康效应测量的内容及方法四、健康效应测量的内容及方法v健康效应测量包括疾病率的测量和机体功能的测健康效应测量包括疾病率的测量和机体功能的测量两方面量两方面v(一)疾病率测量常用的指标(一)疾病率测量常用的指标疾病率疾病率标准化率标准化率标化死亡比标化死亡比相对危险度相对危险度v(二)功能测量(二)功能测量v在进行环境流行病学调查时,无论被调查者健康在进行环境流行病学调查时,无论被调查者健康状况如何,是否有病,都必须测量某些器官或系状况如何,是否有病,都必须测量某些器官或系统的功能改变。
统的功能改变1234概述概述暴露的评价暴露的评价健康效应的评价健康效应的评价环境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应用环境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应用第四节第四节 环境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环境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应用的应用一一二二三三已知环境因素暴露对人群健康影响已知环境因素暴露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危险度评价的危险度评价已知疾病的环境病因探索已知疾病的环境病因探索卫生标准的研究卫生标准的研究四特定环境因素的人群健康效应谱研究特定环境因素的人群健康效应谱研究环境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环境流行病学研究方法:v描述性描述性:现况研究、疾病监测现况研究、疾病监测v分析性的分析性的:病例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对照研究、队列研究v实验性实验性v理论性理论性一、一、已知环境因素暴露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危险度评价已知环境因素暴露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危险度评价v健康危险度评价健康危险度评价(health risk evaluation)是是指对暴露于某一特定环境(如有毒、有害物质)指对暴露于某一特定环境(如有毒、有害物质)下,对可能引起人体和人群产生某些健康效应的下,对可能引起人体和人群产生某些健康效应的机率进行的定量评价现以原子弹爆炸与白血病机率进行的定量评价。
现以原子弹爆炸与白血病发生之间的关系为例,简介危险度评价的设计方发生之间的关系为例,简介危险度评价的设计方法v1945年年8月月6日和日和8月月9日,日本广岛和长崎分别日,日本广岛和长崎分别爆炸了一颗原子弹为探讨原子弹爆炸后的晚期爆炸了一颗原子弹为探讨原子弹爆炸后的晚期健康效应,美国原子弹伤亡调查委员会和日本国健康效应,美国原子弹伤亡调查委员会和日本国立卫生研究所联合组建的辐射效应研究基金会,立卫生研究所联合组建的辐射效应研究基金会,对此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对此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前瞻性队列研究下面将研究的总体设计和主要研究结果作一介绍将研究的总体设计和主要研究结果作一介绍v(一)研究对象(一)研究对象v在日本在日本195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基础上,选出年全国人口普查的基础上,选出109000人作为研究对象他们都是人作为研究对象他们都是1950年年10月月1日住在广岛、长崎的居民凡原子弹爆炸时,日住在广岛、长崎的居民凡原子弹爆炸时,距爆炸中心距爆炸中心2500米以内者,距爆炸中心米以内者,距爆炸中心2500~~9999米者和爆炸时未在该二城市居住者,抽米者和爆炸时未在该二城市居住者,抽取大致相等的样本数作监测对象。
这些对象有原取大致相等的样本数作监测对象这些对象有原子弹爆炸后幸存者和爆炸后出生者子弹爆炸后幸存者和爆炸后出生者v(二)暴露水平的剂量与分组(二)暴露水平的剂量与分组v暴露水平是按暴露水平是按T65剂量系统,估计每位幸存者在剂量系统,估计每位幸存者在原子弹爆炸时所接受的原子弹爆炸时所接受的γ射线和中子射线的剂量,射线和中子射线的剂量,再按暴露剂量将观察对象分为不同暴露水平的队再按暴露剂量将观察对象分为不同暴露水平的队列列.v(三)监测及危险度评价(三)监测及危险度评价v对上述人群进行前瞻性监测,在白血病发病登记对上述人群进行前瞻性监测,在白血病发病登记的基础上,通过筛检,由血液学专家按标准化的的基础上,通过筛检,由血液学专家按标准化的方法确诊和分类方法确诊和分类v1950年年10月月—1955年年9月不同暴露剂量人群月不同暴露剂量人群白血病总发病率白血病总发病率v1955年年10月月—1960年年9月不同暴露剂量人群月不同暴露剂量人群白血病总发病率白血病总发病率v1960年年10月月—1965年年9月月v1965年年10月月—1971年年12月月v危险度评价:危险度评价:v①①在未暴露于原子弹辐射的人群中,也有白血病在未暴露于原子弹辐射的人群中,也有白血病病例,但发病率甚低,仅病例,但发病率甚低,仅1.04~~2.82/10万人万人年年.v②②暴露于剂量暴露于剂量<1 rad辐射的人群,白血病的发辐射的人群,白血病的发病率为病率为2.36~~4.48/10万人年,比未暴露人群万人年,比未暴露人群的发病率增加的发病率增加1~~2倍倍.v③③白血病发病率与辐射剂量呈明显剂量白血病发病率与辐射剂量呈明显剂量-反应关系,反应关系,在第一个在第一个5年内,剂量年内,剂量≥100 rad组的相对危险组的相对危险度是度是1 rad组的组的37.5倍倍二、已知疾病的环境病因探索二、已知疾病的环境病因探索v根据流行病学的特征分类,未明原因的疾病大致根据流行病学的特征分类,未明原因的疾病大致分为三类分为三类:v1..一种一种“新新”的疾病突然爆发或流行的疾病突然爆发或流行:如:如1977年和年和1978年,印度年,印度Tandon等报告的一起肝病等报告的一起肝病暴发性流行事件,因其主要症状为黄疸和肝细胞暴发性流行事件,因其主要症状为黄疸和肝细胞衰竭,而被误认为是传染性肝炎。
后经流行病学衰竭,而被误认为是传染性肝炎后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为黄曲霉毒素所致调查,证实为黄曲霉毒素所致v2..一种地方性疾病的连续发生和反复流行一种地方性疾病的连续发生和反复流行:如我:如我国某些地区长期流行的大骨节病和克山病,至今,国某些地区长期流行的大骨节病和克山病,至今,其特异性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其特异性病因尚未完全阐明v3..某些常见疾病的发病率增加某些常见疾病的发病率增加:如暴露于某些化:如暴露于某些化学污染环境中的人们由于这种暴露太常见,且学污染环境中的人们由于这种暴露太常见,且有其它因素的综合作用,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有其它因素的综合作用,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v以上三类疾病,都需用流行病学方法去探索病因以上三类疾病,都需用流行病学方法去探索病因60年代年代以来以来1935年年• 在我国黑龙江省克山县被发现长期以来,病因不明•将以病区和非病区为单位改为以个体为单位进行生物效应指标的测量,然后,比较病区与非病区(即暴露组与非暴露组)或病例与非病例之间的各生物学效应指标水平的差异•发病地带15个省、区,217个点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内外环境的动态监测•病区和非病区的岩石、土壤、粮食、动物毛和人发等材料中21种生命元素含量的对比分析•对克山病发病率与病区人群硒摄入量之间关系的研究近近年年来来克山病v为进一步探讨缺硒在克山病病因学上的意义,我为进一步探讨缺硒在克山病病因学上的意义,我国不少研究工作者又采用了国不少研究工作者又采用了实验流行病学的研究实验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方法,对硒预防克山病进行干预研究。
对硒预防克山病进行干预研究v许多研究表明,缺硒可能是克山病的病因然而,许多研究表明,缺硒可能是克山病的病因然而,我国仍有一些研究工作者认为,克山病还有一些我国仍有一些研究工作者认为,克山病还有一些其他病因因素其他病因因素v当然要当然要证实证实假说,同样需要做大量分析性和实验假说,同样需要做大量分析性和实验性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工作性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工作v病因研究是一个非常复杂而需要不断探索的过程病因研究是一个非常复杂而需要不断探索的过程在环境流行病学中,病因探索的程序大致是:在环境流行病学中,病因探索的程序大致是:v描述流行病学(分布描述,形成病因假设)描述流行病学(分布描述,形成病因假设)→→分分析流行病学析流行病学(对比病例组与对照组、暴露组与非暴对比病例组与对照组、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差异,检验病因假设露组的差异,检验病因假设)→→实验流行病学(通实验流行病学(通过干预,对比干预组与非干预组的差异,证实病过干预,对比干预组与非干预组的差异,证实病因假设)因假设)三、卫生标准的研究三、卫生标准的研究v环境卫生标准制订的依据,主要是动物实验结果环境卫生标准制订的依据,主要是动物实验结果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流行病学资料能直接反映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流行病学资料能直接反映环境中特定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比动物实验环境中特定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比动物实验结果具有更重要的意义结果具有更重要的意义v流行病学调查在环境卫生标准制订中的典型实例,流行病学调查在环境卫生标准制订中的典型实例,是饮用水含氟量标准的确定下面介绍是饮用水含氟量标准的确定下面介绍Dean等等开展的研究工作开展的研究工作Dean等的研究分为两方面,等的研究分为两方面,即观察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即观察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v(一)观察性研究(一)观察性研究v1.观察时间:.观察时间:1940~~1941年v2.观察人群:选自人口最多,且.观察人群:选自人口最多,且14年来饮用水年来饮用水源无重大变化的美国源无重大变化的美国4个洲个洲21个镇的人群个镇的人群v3.观察对象:以出生于当地,且持续居留的.观察对象:以出生于当地,且持续居留的12~~14岁的白种儿童为观察对象,共岁的白种儿童为观察对象,共7257名v4.健康效应评价:检查儿童的龋齿和斑釉齿,计.健康效应评价:检查儿童的龋齿和斑釉齿,计算其患病率为减少技术上的误差,牙齿检查全算其患病率。
为减少技术上的误差,牙齿检查全部由两位牙科医生负责部由两位牙科医生负责v5.水质分析:每月一次,共一年分析指标包括.水质分析:每月一次,共一年分析指标包括氟化物、总硬度等氟化物、总硬度等16项化学物质项化学物质v6.结果:.结果: v ((1)各镇)各镇100名儿童恒齿患龋率与水源水中氟化物名儿童恒齿患龋率与水源水中氟化物含量呈负相关,凡长期持续饮用含氟量含量呈负相关,凡长期持续饮用含氟量1.00mg/L以下以下的水源水者,恒齿患病率明显的高的水源水者,恒齿患病率明显的高v ((2)从斑釉齿的发生看,当氟化物含量在)从斑釉齿的发生看,当氟化物含量在0.5mg/L以下时,患病率甚低,以下时,患病率甚低,0.6~~0.9mg/L时,患病率有所时,患病率有所升高,当高于升高,当高于1.0mg/L时,斑釉齿率随水氟含量升高而时,斑釉齿率随水氟含量升高而明显升高明显升高v ((3)水中其它)水中其它15项化学指标及总硬度与龋患率之间项化学指标及总硬度与龋患率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的联系无统计学意义的联系v ((4)气象因素分析未发现日照与患龋率之间的联系气象因素分析未发现日照与患龋率之间的联系。
v(二)实验性研究(二)实验性研究v为确证氟化物与龋齿发生的关系,以及探索饮水为确证氟化物与龋齿发生的关系,以及探索饮水加氟(加氟(1mg/L)对预防龋齿的效果及安全性,)对预防龋齿的效果及安全性,Ast等在纽约州的两个镇(等在纽约州的两个镇(Newburgh和和Kingston)进行了为期)进行了为期10年的人群实验研究年的人群实验研究v1.研究地区:上述的两个镇,两镇相距仅.研究地区:上述的两个镇,两镇相距仅30英英里,均位于哈得孙河畔,气候、水土等地理条件里,均位于哈得孙河畔,气候、水土等地理条件相类似,居民饮水均取自哈得孙河,河水含氟量相类似,居民饮水均取自哈得孙河,河水含氟量在在0.1mg/L以下v2.研究对象:两镇总人口各约.研究对象:两镇总人口各约30000人,年龄、人,年龄、性别、肤色构成基本相同本次研究被检查牙齿性别、肤色构成基本相同本次研究被检查牙齿的对象是的对象是6~~12岁的儿童,两镇各约岁的儿童,两镇各约3200人,人,以以1~~9岁儿童为健康状况检查对象,两镇各约岁儿童为健康状况检查对象,两镇各约500名经横断面调查,两镇儿童的龋患率和健名经横断面调查,两镇儿童的龋患率和健康状况的检查结果,差异无显著性。
康状况的检查结果,差异无显著性v3.实验方法及时间:以.实验方法及时间:以Newburgh镇为实验区,镇为实验区,以以Kingston为对照区自为对照区自1945年年5月起,在实月起,在实验区的供水系统中加入氟化钠,使之达到并保持验区的供水系统中加入氟化钠,使之达到并保持1.0mg/L,而对照区继续饮用含氟量低于,而对照区继续饮用含氟量低于0.1mg/L的河水同时,对新出生的婴儿逐年的河水同时,对新出生的婴儿逐年进行健康检查和登记实验时间是进行健康检查和登记实验时间是1945年年5月~月~1955年年6月,共月,共10年v4.实验结果:.实验结果:v((1)实验区儿童各年龄组的恒齿患龋率均低于对照区,约)实验区儿童各年龄组的恒齿患龋率均低于对照区,约低低40%~~50%v((2))6~~9岁组儿童的第岁组儿童的第1恒臼齿患龋率,实验区比对照区恒臼齿患龋率,实验区比对照区低低53%,而,而10~~12岁组,实验区比对照区低岁组,实验区比对照区低30%v((3))6~~9岁儿童的乳犬齿和第岁儿童的乳犬齿和第1、、2乳臼齿全部存在,且乳臼齿全部存在,且未患龋者,未患龋者, 实验区占受检者实验区占受检者25.5%,而对照区仅占,而对照区仅占4.5%。
v((4)实验区)实验区7~~14岁持续居留的岁持续居留的438名儿童中,仅名儿童中,仅6人患人患轻型斑釉齿,轻型斑釉齿,26人患极轻型斑釉齿,人患极轻型斑釉齿,46人为斑釉齿可疑者,人为斑釉齿可疑者,未发现典型重症未发现典型重症v((5)两区儿童的生长发育、视力、听力、血红蛋白水平、)两区儿童的生长发育、视力、听力、血红蛋白水平、尿常规等其它效应指标,未发现明显差异尿常规等其它效应指标,未发现明显差异v以上结果表明:饮水中加氟量为以上结果表明:饮水中加氟量为1.0mg/L,可,可降低儿童恒齿和乳齿的龋齿患病率,且比较安全降低儿童恒齿和乳齿的龋齿患病率,且比较安全这就是目前饮水中氟化物含量以这就是目前饮水中氟化物含量以1.0mg/L为卫为卫生标准最高限值的依据生标准最高限值的依据四、特定环境因素的人群健康效应谱研究四、特定环境因素的人群健康效应谱研究v健康效应谱健康效应谱(health effect pattern)是指人群是指人群暴露于病因因素中所出现的各种临床和亚临床级暴露于病因因素中所出现的各种临床和亚临床级健康效应的综合表现形式健康效应的综合表现形式v在一个群体中,由于各人暴露于环境中的致病因在一个群体中,由于各人暴露于环境中的致病因素的水平、机体状况及其它环境条件的不同,可素的水平、机体状况及其它环境条件的不同,可以产生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健康效应,有人毫以产生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健康效应,有人毫无健康损伤,有人处于亚临床状态,有人出现严无健康损伤,有人处于亚临床状态,有人出现严重的疾病表现,有人甚至因此而死亡。
重的疾病表现,有人甚至因此而死亡v在临床上,往往只看到少部分症状明显的病人在临床上,往往只看到少部分症状明显的病人其实,症状明显的病人在整个健康效应谱或病谱其实,症状明显的病人在整个健康效应谱或病谱中所占的比例,犹如中所占的比例,犹如“冰山之颠冰山之颠”而预防医学而预防医学需要掌握的则是整个需要掌握的则是整个“冰山冰山”现象,即健康效应现象,即健康效应谱的全貌健康效应谱全貌的阐明,必须借助于谱的全貌健康效应谱全貌的阐明,必须借助于环境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环境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