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洲第一大河莱茵河欧洲邮轮莱茵河.docx
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欧洲第一大河莱茵河欧洲邮轮莱茵河 莱茵河是西欧第一大河,是德国的摇篮,大家对它有多少了解呢?不妨跟我一起去看看 莱茵河 莱茵河是西欧第一大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阿尔卑斯山北麓,西北流经列支敦士登、奥地利、法国、德国和荷兰,结果在鹿特丹附近注入北海全长1232千米,莱茵河在欧洲是一条有名的国际河流,沿途的列支敦士登、奥地利、法国和荷兰都留下了它的踪迹自1815年维也纳会议以来,它已成为国际航运水道,通航长约869公里(540哩),远至瑞士-德国边境上的莱茵费尔登(Rheinfelden)流域面积(包括三角洲)超过22,0000平方公里(85,000平方里) 地理意义 莱茵河是具有历史意义和文化传统的欧洲大河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业运输大动脉之一莱茵河航运特别便利,是世界上航运最繁忙的河流之一莱茵河还通过一系列运河与其他大河连接,构成一个四通八达的水运网莱茵河运费低廉而有助于将原料的价格降低,这是莱茵河成为工业生产区域主轴线的主因现有1/5的世界化工产品是在莱茵河沿岸生产的莱茵河过去长期是欧洲政治纠纷的源泉,现在则因污染程度的提高,国际间把注意力集中在生态保护。
流域面积 莱茵河干流全长大约1230公里(目前据测算,从瑞士格劳宾登州阿尔卑斯山区的莱茵河源头,经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德国和法国,直到荷兰湾的出海口,莱茵河总长应当为1232公里左右),通航里程将近900公里,其中大约700公里可以行驶万吨海轮 水文状况 阿尔卑斯山莱茵河(即瑞士境内的莱茵河上游)具流经德国的莱茵河有阿尔卑斯型(即高山型)特点∶坡度很陡,流量大(流域面积降水量的80%),严冬显然水量最小,春季由于融雪水位很高,初夏由于夏季暴雨而水位最高莱茵河水变化可由康斯坦茨湖调理,但是由于与阿勒河合流,变化又有所增加康斯坦茨湖收纳高原溪流和莱茵河的水并起到过滤作用阿勒河平均水量比莱茵河还大莱茵河自巴塞尔以下,来自高原的支流--海拔高的春季水量最大,海拔低的冬季水量最大--正日益加强其调理莱茵河流量不平衡的作用因此,在科隆观测,莱茵河从平均流量的平均偏离度很微小,河水有利航运此外,莱茵河适航地区冬季一般都很温柔,河水在冬季偶尔才结冰莱茵河水位常年较满;流速较缓慢(流经地区大部分为欧洲中部和西部平原地势低平水流平稳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气温变化幅度小降水较多流量大)、春夏为汛期(理由是阿尔卑斯山的积雪溶化),6-7月为高峰;水温随气温变化;大部分流域无冰期。
其他特点:是欧洲通航里程最长的河流 黄金水道 莱茵河全年水量充足,自瑞士巴塞尔起,通航里程达886公里;两岸的大量支流,通过一系列运河与多瑙河、繁忙的航运罗讷河等水系连接,构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水运网莱茵河所流经的是欧洲的主要工业区,人烟稠密德国的现代化工业区鲁尔就在它的支流鲁尔河和利珀河之间在鲁尔河和利珀河之间,通过4条人工开凿的运河和74个河港与莱茵河联成一体,7000吨海轮可由此直达北海莱茵河的航道就像马路一样,每隔一定距离就有一块里程碑,上面标注着公里数莱茵河不仅保证了鲁尔区的工业用水,还为鲁尔区提供了重要的运输条件正是依靠着这种便利的运输条件,大批铁矿砂和其他矿物原料才能源源不断地从国外运到这里鲁尔工业区与荷兰内河航运网之间运输特别繁忙,每天船只来来往往,就像大街上的车水马龙,货运量居世界前列 航运历史 从历史和货运量上来说,莱茵河在世界诸河流中是无可对比的商业运输大动脉自莱茵河流域并入罗马帝国以来,莱茵河就是欧洲最大的运输线路之一 19世纪前 罗马人曾保持有一支莱茵河运输船队;随着中世纪贸易的兴起,莱茵河的重要性急遽增加,由于当时道路不佳,贸易要尽可能靠水路运输。
过去宾根峡谷的岩石障碍将航道分成两段∶逆流货运大多由海船运至科隆,而顺流货运--首先通过阿尔卑斯山脉各山口运来--大多自巴塞尔运至美因兹和美因河畔法兰克福 19世纪 莱茵河现代航运的兴起开始于19世纪,它达到现今的规模主要归功于4个因素∶撤销对航运的政治性限制,疏浚航道,莱茵河腹地的河网化和河岸各国的不断工业化在19世纪以前,该河多装运价值昂贵而体积较小的货物;但自19世纪后半个世纪以来,该河的货运量已大大增加自1840年以后运输方式是利用拖船牵引大量驳船1815年维也纳会议就莱茵河自由航运和取消征收通行费达成原则协议,1831年《美因兹公约》具体付诸实施,并因之建立了莱茵河中央委员会第一部条约于1868年简化和修订为《曼海姆公约》(Mannheim Convention),1918年该公约将一切特权扩大给予所有国家而不限于河岸各国的船只,现在该公约仍旧大致有效从历史上说,莱茵河有两个区段对航运有严重障碍∶宾根和河上游南方地区岩石阻隔1830~1832年在宾根炸出2条航道;1817~1874年在上游进行了运河化,将河水限定在人工河床内并拉直了河道然而上游的航运现在仍受到季节性流量变化和湍急水流的影响。
在巴塞尔下方,莱茵-隆运河(1810~1833)的于南格(Huningue)支流通到米卢斯(Mulhouse),在此又与运河的主流会合,然后运河又在斯特拉斯堡与莱茵河会合莱茵-隆运河可通航300吨的船只,货运量却不甚大更重要的是--虽不是更大--莱茵-马恩运河(Rhine-Marne Canal,1838~1853),也在斯特拉斯堡注入莱茵河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