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3年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doc

49页
  • 卖家[上传人]:m****
  • 文档编号:403229020
  • 上传时间:2023-09-0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93.50KB
  • / 4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第一部分 每课知识要点《草原》1.内容中心本课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文章选自《内蒙风光》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抓住描写草原的景词: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草原的人:热情,好客2.注意读音蒙(měng)古包   好(hào)客  同行(xíng)  似(sì)乎3.  重点句子(1)羊群一会上了小丘,一会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个比方句把草原比为绿毯,把羊群比成大花,让读者感受到草原的美丽风光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作者将草原比方为一幅挥毫泼洒的写意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整个草原如同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2)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立即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草原辽阔碧绿,草原人热情好客,举目皆是诗情画意,让人流连不已,难分难舍。

                  《丝绸之路》1.内容中心课文描绘了两千数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2.重点词语理解①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同样②浩浩荡荡:水势盛大的样子,形容声势壮阔广大③五彩缤纷: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④崇山峻岭:高大陡峭的山岭⑤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3.注意读音薄(bó)礼4.重点句中国使者拱手致谢,快乐的说:“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中国使者这句话明了中心这条路使两国人民和谐往来进行经济、文化交流所以是一条伟大了路《白杨》1.内容中心课文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2.写作方法托物言志,借物喻人3.重点句①白杨树历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不久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碰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碰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段话是全文体现借物喻人的典型句子一方面描述了白杨树外在的特点:直,适应力强,坚强不动摇;一方面表现了白杨树的精神: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二是不怕困难,坚强执著这正是边疆建设者身上特有的奉献精神:听从祖国安排,无怨无悔地扎根边疆,无私奉献地建设边疆这是人与树的神似处,也是以物喻人的连接点②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这是一个设问句爸爸以白杨自勉,托物言志勉励自己要像白杨同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不软弱,也不动摇③忽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由于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高大的白杨树”指像爸爸同样的边疆建设者;“几棵小树”指边疆建设者的孩子们这句话的含义:爸爸已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树同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才文末再次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反映了老一辈的西部开拓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博大胸怀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1.内容中心文章记叙了西部建设者修建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的通过赞扬了建设者的西部建设者智慧与力量和吃苦奉献的精神2.理解词语①银装素裹:从上到下没有一点彩色,非常素洁。

      ②七零八落: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③不翼而飞:形容东西忽然丢失④劈头盖脸:从正前方正对着头和脸劈下来、盖下来⑤杯水车薪:这个词语本来是指:一杯水去就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方无济于事,解决不了问题文中是指工人背的氧气瓶里的氧气不够人的正常呼吸⑥废寝忘食:顾不上吃饭,忘掉了睡觉形容勤奋专心3.开凿风火山隧道重要碰到三点困难:一是冻土层;二是恶劣天气;三是极度缺氧4.理解句子①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理解:句子充足反映了建设者们排除万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著精神 ②难怪一些西方媒体预言: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主线不也许的事!理解:“主线不也许”意思是这样的隧道绝无打通的希望这句话更加强调了工程艰巨、规定很高、难度很大,烘托出了西部建设者们的勇敢、实干与创新精神③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理解:“狰狞”,面目凶恶的样子下马威”一开始就向对方显示威势句子运用比方、拟人手法,写出筑路大军碰到的这些困难,都属于世界级难题 《古诗词三首》《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在内容上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都是写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1.牧童牧童 唐  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牧童》是唐代诗人吕岩的作品,描绘了一幅牧童晚归休息图诗的第一句话写原野,第二句写笛声,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上给人感受,诗的三四句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塑造了一个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牧童形象,表达了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2.舟过安仁舟过安仁 宋   杨万里一夜渔船两小童,收蒿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诗解:《舟过安仁》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描绘了两小儿船头以伞使风的场景诗中,前两句话描写的是作者的所见,后两句描写的是作者的所悟怪生:怪不得怪生”一词看似平常,作者体味到的趣和童子行为的趣就在其中了3.清平乐·村居清平乐·村居宋   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亡赖:同“无赖”,“亡”读“wú”,这里指调皮、调皮①词意:在长满青草的溪边有一座茅草屋屋内有人操着柔媚的南方口音带着醉旨在互相逗趣、取乐,是谁呢?本来是一对白发夫妇再看看茅屋外,大儿子在小溪东岸锄豆田里的杂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最让人爱慕的是那顽皮调皮的小儿子,正趴在溪边剥着莲蓬。

      ②词解:《清平乐·村居》是一首词词,又叫长短句作者是宋代诗人辛弃疾这首词营造了一个五口之家的温馨幸福的农家生活画面,反映了朴素、温暖而有风趣的农村生活4.注意读音剥(bāo)莲蓬 《冬阳•童年•骆驼队》1.内容中心《冬阳·童年·骆驼队》是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中国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她是台湾著名女作家课文作者围绕着童年写了这样几个片段: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打头的骆驼戴铃铛、春天想替骆驼剪毛、夏天追问骆驼的去向四件事,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眷恋骆驼队是留在作者童年里鲜明的记忆,它们脖子上的铃声,则是童年中美妙的音响就在这种淡淡的回忆中,我们真切地看到了作者对童年的魂牵梦萦,对早已走远的童年的依依流连2.注意读音咀嚼(jué)  慢慢嚼(jiáo)3.重点句①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的眷恋,对时间流逝的感慨②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这句话说明作者童年那段日子永远留在她的记忆中,让她怀念不已,回味不已在回忆中,童年的一切,并没有走远,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呼兰河传》,课文描写了作者童年在祖父园子里自由自在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生活的怀念 《童年的发现》1.内容简介课文的重点是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互相联系的阶段: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费奥多罗夫是个有求知欲望、探究精神,敢于大胆想象的孩子2.重点句①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这句话显示了我这个发现的不同凡响和自豪 ②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想做什么事情,要做什么事情,都将要冒着风险,都要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风险 《儿童诗两首》1.《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2.《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杨氏之子》1.原文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2.解词①甚:很 ②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③诣:拜见  ④乃:就,于是  ⑤示:给……看  ⑥曰:说 ⑦未:没有3.注意读音为(wèi)设果   应(yìng)声4.内容简介《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重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5.课文翻译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立即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6.杨氏子的特点思维的灵敏,语言的机智风趣杨氏之子是个聪明、机智、风趣的人 《晏子使楚》1.内容简介课文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欺侮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2.重点句①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这句话用三个成语概括是:举袖成云、挥汗如雨、摩肩接踵。

      晏子的这一说法巧妙在:运用夸张的方法写出齐国人很多,回击了楚王②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言外之意是说楚国是狗国③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来了言外之意是说楚国是最下等的国家④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一种到淮北就又小又苦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强盗言外之意是说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3.问题思考①晏子是个如何的人?晏子是一个能言善辩、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人②《晏子使楚》这篇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联系?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开头写楚王想欺侮晏子,这是故事的起因;接着写楚王三次欺侮晏子,晏子机智对答,这是事情的通过;结尾写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这是故事的结果,首尾照应③文中几次写到楚王的笑,。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21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33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35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34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28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30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25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26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27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17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32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24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31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20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18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22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19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23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29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15份).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