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铜鼓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目标、原则、内容与评价.docx
8页铜鼓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目标、原则、内容与评价 苏秋龄 张晶晶 黄慧婷(南宁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广西南宁 530001)铜鼓文化具有悠久的文化底蕴和历久弥新的价值如何挖掘铜鼓文化的精神内涵,在学校课程中融入铜鼓文化,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任务目前研究因循以下内容展开:一是基于文化自觉[1]、生计教育[2]及民族文化认同[3]等理论视角探讨校本课程开发二是基于民族地区文化视角探讨校本课程开发,如西藏地区校本课程研究多关注藏族文化教育[4]三是基于农村地区的校本课程建设视角[5],探究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与资源建设四是考古学、民族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视角,探究铜鼓文化起源、族属、风俗和装饰艺术等五是从冶金学、音律学等学科视角,力图复制、再现铜鼓物质文化国内现有研究重点探讨地方文化与校本课程开发,缺乏探讨铜鼓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一、铜鼓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契合性分析(一)铜鼓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铜鼓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首先体现在政府的支持2006年,广西政府发布《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成立铜鼓艺术保护领导小组[6]2017年,东兰县长乐镇更乐村“壮族铜鼓舞”传承基地被列入自治区级非遗保护工作平台,广西政府对铜鼓文化愈加重视。
其次是铜鼓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一是传承与创新铜鼓文化,开发铜鼓文化校本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传承与发展铜鼓文化二是丰富校园文化,丰富教育资源学校教育与校园文化密切相关,迫切需要民族文化的支援和融入三是提升师生探究能力,发展和完善学生的人格铜鼓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不仅在于内容的扩展,更在于以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助推学生学习铜鼓文化,接受文化熏陶因此,学校以校本课程为载体,有助于推动学生系统化学习铜鼓文化,提升学生自身文化涵养二)铜鼓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行性铜鼓文化现今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重视,为传承和发扬铜鼓文化,广西部分学校开始尝试将铜鼓文化与课程进行融合一是学习铜鼓铸造工艺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金属材料专业的学生学习铜鼓铸造工艺,如铜的熔炼、铜鼓鼓面牛纹饰、娃纹饰的制作二是保护传承铜鼓文化讲学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与韦启初、韦启叁签订铜鼓文化保护协议,开展铜鼓文化传承保护讲学三是铜鼓文化的推广广西国际商务学院的商务班学生学习铜鼓文化技术、保护、传承等方面的知识,并尝试在网上销售铜鼓[7]学校重视铜鼓文化的传承价值,有意识地融合铜鼓文化与课程,对铜鼓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但学校课程与铜鼓文化的融合只是进行为期较短的学习,未能真正深入了解铜鼓文化,促进铜鼓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二、铜鼓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透视(一)目标单一:铜鼓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设计知识化作为一种经久不衰的文化,铜鼓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只有在特定时空的共同体中才能体现出来[8]当前学术界探讨铜鼓文化与校本课程的研究较少,但探讨地方文化与校本课程的研究有一定积累借鉴地方文化与校本课程的关联研究,剖析铜鼓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问题一是目标设计以铜鼓文化内涵的记忆为基础传承不仅是对铜鼓文化内涵的记忆,而是对铜鼓文化内在价值的发展,这需要在理解与认同的前提下才能实现二是目标落实以掌握铜鼓文化知识为导向学校将铜鼓文化作为考试内容,出现了学科化倾向与分数化倾向这无异于将优秀的铜鼓文化窄化为知识记忆,固化铜鼓文化的价值二)选择受制:铜鼓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囿于形式文化价值和文化资源有利于潜移默化地陶冶与塑造人[9]目前铜鼓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流于表面,过分强调表现形式,缺乏创造性解读首先,过于注重铜鼓文化的仪式感学校只是将铜鼓摆放在固定的教室内,陈列铜鼓的历史起源、重要地位与价值,这仅是让学生了解铜鼓的造型、用途与历史,无法让学生深刻体悟铜鼓的内蕴。
此外,铜鼓文化体验浮于表面,如学校只是带领旅游专业的学生到铜鼓文化景点区参观,熟悉参观铜鼓文化的景点路线,而不讲解铜鼓文化的内涵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铜鼓文化的价值,将其等同于技能的学习,忽略文化感染力与育人价值三)内容窄化:铜鼓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选择片面化当前铜鼓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具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铜鼓文化的内容困于旅游景点建设广西秉承“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针,铜鼓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内容的选择也应以保护与传承为前提但是,河池市东兰县以东兰铜鼓风情园、壮瑶民俗体验、民族医药养疗为项目,大搞旅游品牌[10],这势必影响着铜鼓文化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将铜鼓文化物化为旅游资源二是铜鼓文化的内容忽略学生需求铜鼓文化校本课程本质是一种学校教育的载体,其内涵重在陶冶与育人功能而在选择文化的内容上,则出现了内容的知识化,将铜鼓文化的历史溯源与社会功能呈现给学生,以致远离学生的生活,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四)评价缺失:铜鼓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体系匮乏现有中等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普遍匮乏评价体系,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原因一是评价方式单一中等职业学校的评价方式以教师作为评价主体,评价标准以学生成绩为主。
其较少出现多元主体评价,即专家、学校、教师、学生等作为评价主体,共同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判断校本课程是否符合学生学习兴趣、学习需求、达成目标等要求二是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缺乏指导,即缺乏专家指导,以致教师未能有效掌握校本课程开发的步骤三是缺失校本课程评价校本课程评价考察校本课程是否与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相适应、是否体现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和是否合适学生的个性发展中等职业学校虽然有相关课程评价,但因每个中等职业学校之间的课程评价标准和质量不一致,其未必适用于校本课程评价三、铜鼓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一)目标层面:铜鼓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制定铜鼓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分为课程总目标和具体目标课程总目标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掌握旅游服务的相关技能,养成良好的服务意识,并利用所学知识更好地向游客宣传家乡文化其次,具体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目标为学生掌握广西铜鼓文化的起源、历史、发展以及特点,并了解其所蕴含的精神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小组合作学习和导游模拟演练的形式体验铜鼓文化的价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为潜移默化培养学生文化认同与内化,推动学生自觉传承与保护铜鼓文化。
二)原则层面:铜鼓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遵循铜鼓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原则遵循原真性与发展性相统一、实践性与创造性相统一和整体性与多元性相统一第一,原真性与发展性相统一原则原真性特指原生态的、本来的、真实的历史、文化原物[11]发展性保证优秀传统文化本真性的同时,融入时代精神,吸收优秀的元素,从而促进民族文化自身的发展[12]原真性与发展性相统一保护铜鼓文化原有的内涵与价值第二,实践性与创造性相统一原则实践性强调从参与、应用出发,进行文化的感知和理解[13]创造性以创造、创新作为生命力,挖掘校本课程中的文化资源[14]实践性与创造性相统一,不仅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还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第三,整体性与多元性相统一原则整体性是指校本课程开发符合国家、地方和学校课程的要求[15]多元性是指开发主体、内容和实施方式的多元[16]整体性与多元性相统一,实质是铜鼓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符合国家、地方和学校课程逻辑,体现多种开发主体、内容选择与实施方式三)内容层面:铜鼓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挖掘铜鼓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内容分为“铜鼓文化的历史发展、类型与文化功能、锻造工艺、现代表现艺术和保护与传承的实践”五个章节第一章是铜鼓文化的历史发展,主要从铜鼓文化的起源、传播和发展来挖掘。
第二章是铜鼓的类型与文化功能,主要内容分为铜鼓的类型和文化功能第三章是认识铜鼓的锻造工艺,主要从民间铜鼓锻造工艺、科研铸造实践和工厂化铜鼓铸造来认识第四章是广西铜鼓文化现代艺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各界,都高度重视铜鼓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广西铜鼓艺术也改变了表现形式,与时俱进地应用于各大建筑、装饰、与美学设计中第五章是广西铜鼓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实践,主要设计河池、百色、南宁铜鼓文化的章节内容,有助于学生体验节日活动,参观铜鼓文化的建筑,提升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与归属感四)评价层面:铜鼓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设计评价设计是为了不断完善和改进课程,以保证开发的课程是优质的和适切性的本研究将铜鼓文化校本课程的评价分为对课程本身的评价,教师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习过程评价这三个部分通过多主体多元的评价方式,其中学生评价是核心,开发校本课程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对课程本身的评价这部分主要是由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和课程专家和学科领军人物进行评判,通过对校本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计划,课程实施,课程组织等多方面进行判断,是课程不断完善和动态循环发展以提升课程的质量具体如下表1表1 铜鼓文化校本课程评价表2.对教师的教学评价教师教学评价有助于教师反思教学活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达到铜鼓文化在课堂中的学习。
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具体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见表2)表2 铜鼓文化校本课程的教学评价3.对学生的评价在铜鼓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评价体系中,依据发展性、过程性和多元化原则开展学生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这两种评价各占比50%其中铜鼓文化校本课程学生形成性评价主要从出勤情况、课堂积极性、学习态度、知识、能力、素养共六个维度出发,评价主体为教师和学生终结性评价分为考试成绩和小组互评,考试成绩占终结性评价40%,小组互评占终结性评价10%小组成员互评设计为“课堂谈论参与度、小组任务完成度与参与度、小组合作情况和成果展示”共4部分评价标准依据小组成员外在学习行为量化为各评分点以此全面合理地对学生的学习成效做出科学的评定,更好地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性结语总之,铜鼓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一方面突出了学校课程特色,满足学生需求,另一方面对于传承与保护铜鼓文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铜鼓文化校本课程开发通过目标制定、原则遵循、内容挖掘和评价设计的开发路径,丰富铜鼓文化的外在表现和内涵,以铜鼓文化的历史发展、类型与文化功能、锻造工艺、现代表现形式和保护与传承作为课程内容,采用实地参观、口语交际、模拟导游演练的教学形式,实践学校铜鼓文化课程教育与传承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