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发白帝城教案.doc
7页早发白帝城教案课文简介: 《早发白帝城》是李白一篇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这首诗是作者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因受牵连蒙冤获罪,流放夜郎,行至白帝城,遇赦,乘船返回江陵途中所作诗中强烈地表现出作者急切高兴的心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多种方法认识7个生字,会书写8个生字,在语境中学会多音字“还” 2.理解古诗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高兴,急切的心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文中动画,展开想象来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心情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展开小组讨论,对古诗的意思及意境进行理解、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作者的心情,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 2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设计说明: 通过《早发白帝城》的教学,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古诗教学,首先要打破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
因此,在备课时,我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以“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为着眼点,从学生已知入手,探讨未知.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课前,课中,课后)在本诗的教学中,我适时地安排自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查字词,理解字义,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在交流自学成果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师生互助”,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分的让学生自主的学习,自悟,自得本课的教学设计同时较好的去体现“以读为本”的语文学习理念,读书的方式多而有效,有自主练读,有示范读,有抽生读,评价性读,集体朗读,有感情地读,吟诵,背诵学生在一遍遍的朗读,一轮轮的交流,一次次的探究的过程中,领悟了诗的意境,情感得到了升华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很早以前的唐朝有一位著名的大诗人,猜猜是谁呢?(出示画像) 生:李白 生:是“诗仙”李白 师:你们的课外知识真不少,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李白还有哪些了解? 生:我知道李白六十几岁死的众人笑) 师:应该说病逝 生:李白是61岁病逝的 师:李白虽然只活了六十多岁,却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你还了解些什么? 生:李白又叫李太白,他有一本诗集叫《李太白全集》。
生:我知道他写了九百九十多首诗 师:流传至今的大约有九百九十多首 师:(出示李白简介)是的,李白的一生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歌,人们又美称他为“诗仙”你们会背他的诗吗?谁能美美的背给大家听一听?(配优美的古筝曲) 生:我背的是《望天门山》,“天门中……” 师:背得不错,谁能比她的声音更洪亮 生:我喜欢背《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生:《古朗月行》……(掌声响起) 师:(鼓掌)真棒,同学们课下“每周一诗”的活动开展得真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李白的一首诗,看谁能很快记住? 师:在学习前,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个有关李白的故事,想听吗?(想)请仔细听: 师:(讲故事)故事发生在一千多年以前的唐朝,李白因受牵连蒙冤获罪,流放到很远很远,荒无人烟的夜郎城师声音低沉)一路上,他的心里极其悲伤,他走呀走呀,途中经过江陵城,沿地势险要,江水湍急的三峡逆流而上(出示地图动画)当小舟慢慢的,慢慢的行驶到白帝城时,突然他接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师声音激动)“他无罪了,可以获得自由了”,欣喜如狂的他决定顺水行舟(点击小舟)返回江陵城,途中便写下了一首世人传诵的古诗《早发白帝城》板书:早发白帝城 (唐) 李白 生:齐读课题 二:理解诗意,感悟意境 师:让我们一起来静静的欣赏这首诗(播放带着配乐的朗诵) 生:(静听,学生表情很专注) 师:再听一次,注意听清字音 生:(静听) 师: 听完这首古诗,同学们一定有很多话想说,想说些什么? 生:这首诗真美。
我仿佛来到了三峡 生:我眼前仿佛有一幅美景 生:我觉得作者很高兴 生:我也好像坐着小船在那里很快的行驶 师:同学们的想法说得真好,那我们就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带着你的想法去读一读,老师有个小建议,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请把书翻到47页,自己读 (生自由读,老师巡视指导) 师:谁愿意把诗读给大家听听.其余同学要注意听,是否读正确了 (抽两生读) 生:这两位同学读得很不错,声音很宏亮,但我想对XX说:你把“朝”的音读成“早”了谢谢) 师:谁还愿来正确的朗读? (一生读,全体读) 师:大家读得非常好,也谈了自己的理解让我们再深入地读一读,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尝试自己解决 (师巡视,随机点拨生边读边说,同时运用字典查找字义,同桌互助)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读,一定会有好多收获请在小组说一说,也把不明白的问题和小组的同学议一议 (全班共分六个大组,教师深入到每个组了解学生讨论的情况,同时给与指导 师:刚才各个小组讨论得非常热烈,下面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本组的同学可以补充,其余组的同学也要认真听,注意补充 生甲1:我们讨论了第一句“朝辞白帝彩云间”,我们读懂了“朝”是“早上”的意思,早上李白告别了白帝城,看见了彩云。
生甲2:我补充,李白在有朝霞的早晨告辞了很高很高的白帝城 师: 多了很高很高 生甲3:书中还用了一个比喻句,高得插入彩云间的白帝城 师:补充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白帝城指白帝城) 白帝城在山的什么位置?(生:山顶 山尖 山的最高处) 让我们来看一看白帝城的真实图像?(出示白帝城真实图片) 生:哇,太高了!(众生脱口而出) 生:这座城太高了,我想站在城顶看看,一定很美! 生:真高!所以书中写了“朝辞白帝彩云间”,白帝城高得像插入了云霄 师:谁还对这句诗有不同的感受吗? 生乙1:我认为这里还能看出李白非常高兴 师:能谈谈为什么吗? 生乙1;(沉思) 生:我来说:因为当他接到自己无罪可以获得自由的消息时,心里很高兴,看什么东西都很美,即使那天天空没有彩云,他也会把白云看着彩云 生:我认为去的时候他的心情很悲伤,三峡两岸的美景他也不可能去欣赏,即使天空中出现彩云他也不会发现的,也不会觉得美 师:说得真精彩,你们有这种生活体验吗?(有)那你就用这种高兴的心情去读一读这句诗,好吗? 生:(示范读) 生:我听出他读这句诗时真高兴 师:你来试试可以吗? 生:朝辞白帝彩云间 (生自由练读,齐读) 师:别的组谁愿来说说? 生乙1:我们读懂了“两岸猿声啼不住”,是李白在回江陵城时,听见两岸的猿猴在不停的叫,船行的特别快。
生乙2:我补充,船行的特别快,好像一只猴还没叫完,船已经行到了另一只猴叫的地方 生乙3:我认为白帝城到江陵城是顺水行舟,白帝城还很高,水流得很快,船行驶特别特别的快,“嗖”的一声,便行驶过很多座山,他眼前看不清两岸的景物,耳边只传来猿猴不停的叫声所以他觉得猿猴的声音是在不停的叫热烈的掌声在同学和听课教师中响起) 师:这位同学的理解真到位,真不愧是我们班(生抢着说“演讲大师”),在三峡一带猿猴特别的多,正因为船疾驶而过,作者来不及欣赏两岸的美景,耳旁只留下猿猴的叫声,所以书中下一句便写出“轻舟已过万重山” 生:老师,我知道这句的含义(抢着说) 师:那你来给同学们谈谈吧! 生:船行得非常快,好像一眨眼就过了万座山 生:我反对,我认为不是真的有万座山李白不可能去数,他也数不清这里的“万重山”是指“很多很多座山”(掌声) 生:这里用了比喻 生:不是比喻,是夸张 生:这首诗中还有这样的写法:“千里江陵一日还”,“千里”是指很远的路, 师:同学们讨论得很激烈,佩服佩服万重山”和“千里”确实不是实际的数目,是夸张的写法万重山是指很多座山,千里是指很远的路,在李白的诗中常用到了这种写法,谁能举例说说? 生:我刚才背的诗《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全体学生接着背)疑是银河落九天”。
生:《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夜宿山寺》中也有,“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师:同学们的诗词积累真丰富,是的,这种夸张的浪漫主义手法在李白的诗中常常出现,这正是李白诗词特有的风格想象飞快行驶的小船,自己读一读这两句诗 (生自己体会练读) 师:对这两句诗还有不同感受的吗? 生:我认为这两句诗还能看出作者心情非常高兴 师:你从那儿看出的? 生:(沉思) 师:诗中有这样一个词“轻舟”,可不可以把它换成“小舟”,(不能)能说说理由吗?你觉得哪个更好?(生思索)每个同学在小组里说说,大家交流一下 生:(小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生:不行,“小舟”只能代表作者坐了一只小船,不能说明作者的心情而“轻舟”说明作者的心情很轻松 生:我还觉得李白由于心情轻松,小船行驶也很轻快,所以不能换“小舟 生:李白去时和回来心情不一样,坐的同是一艘小船,但感觉不一样,去时可以写成“小舟”回来就该改为“轻舟” 生:船是顺水行舟,当然很轻 师:是的,轻舟比小舟更能表明作者的心情是……? 生:轻松 生:高兴 生:欢快 生:兴高采烈…… 师:那我们就带着高兴,轻松的心情来读读这两句诗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老师范读) 师:别的组还读懂了别的诗句吗? 生丙1:我们组认为“千里江陵一日还”,是说李白从白帝城出发,行驶了很远的路,一天就回到了江陵城。
生丙2:我补充,不是一天,只是好像一天就返回江陵城 师:很不错,加了一个“好像”为什么你加了一个“好象”呢? 生丙2:因为白帝城到江陵城很远,小船不可能一天就返回,只是他很高兴,感觉很快就回去了 生:我觉得他的心里非常高兴,想急着回家,他被判有罪,家里人一定很伤心,他想马上赶回家把这个消息告诉给家里人,“他没罪了,可以获得自由了”,所以感觉像一天就回到江陵城(听课教师点头称赞) 师:体会得真好,这个“还”就是(生接着说:回家,返回的意思) 师:你们日常生活中有这种感受吗? 生:(简单举例说) 师:这里还能体会出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生:着急 生:急切 师:是的,这里不止能体会出李白高兴的心情,还能体会到急切的心情,谁愿带着这种体会读一读? (抽生读、小组读) 师:刚才同学们一起交流了读懂的内容,体会了作者高兴,急切,轻松的心情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生:“猿声”是什么意思? 生:猿猴的叫声 生:猿猴是一种动物 生:老师,猿猴的叫声好听吗? 师:(出示三峡猿猴图)猿猴的叫声很凄惨,常有“杜鹃啼血,猿悲鸣”的说法,说的是猿猴的叫声很悲惨 生:那李白听后不就更伤心吗? 生:去的时候他听后肯定更悲伤,回来时就不一样了。
师:为什么? 生:回来心情好,就像不好看的景物他看见了也觉得很美,听见猿猴的叫声他也觉得不那么悲惨 生:我从“猿声”中想到我们班一位同学的名字,他叫袁浩,用袁浩的袁加上反犬旁就记住这个字了 师:你们说得真棒!看景物和听声音和人的心情确实很有关同时还用形声字的方法记住了这个字你们还有不明白的吗?(生摇头)那我们就带着我们共同交流的感受再次欣赏这首诗生欣赏诗,体会诗意) 师:再次感受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