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题画I兰课件.docx
11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古诗题画I兰课件 通过本诗借咏物表达高人隐士的情操,孤芳自赏而不为世俗纷扰打动小学生作文网 我今天为大家用心打定了古诗题画I兰课件,梦想对大家有所扶助! 古诗题画I兰课件 《题画兰》教学设计之一 佚名 《题画兰》是清代诗人郑燮的一首咏物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兰花而题写的全诗以兰花为物象,描写它生长于山岩的顶处,香气飘散四溢,尤以突出岩石和岩缝中,美好的花香馥郁芬香,赞美了兰花不与"浮云游尘'为伍,卓尔独立的品性借兰花之名表自己之志坚持操守,淡泊自足,追求天性自由本诗如郑燮所写众多兰、竹、石之诗一般,将诗文书画高明结合,通过寓托手法,表达高人隐士情操,孤芳自赏而不为世俗纷扰打动,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也为后世之艺坛、文坛、画坛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插图、生活实际,结合诗人背景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感情 3、了解诗画特点,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理解诗歌大意,赏识诗中景物,领悟诗人情怀,学习表达方法,感受古诗魅力 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璀璨文化的传承是基于对古诗的喜欢,对诗人的敬重之上的一个优秀的阅读者不仅仅是读一首诗,教一首诗,而理应将它作为一种载体,通过阅读、教学来增加古诗的宽度、厚度、深度本案设计以"赏识一组画、走进一个人、学习一首诗、了解一段史、感悟一片情、习得一种法、爱上一门课'为解读要领,指导学生研读古诗本身意象,深层意境,从而拉近与古诗的距离,与诗人的距离,在声声朗读吟诵之中爱上古诗 一、以画入诗,走进诗文 1、CAI显示:《兰竹石轴图》(公元1747 丁卯) 《兰石图》(公元1749 己巳) 《墨兰图轴》(公元1754 甲戍) 《兰竹图轴》(公元1758 戊寅) 《山顶妙香图轴》(公元1758 戊寅) 2、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都是谁画的?(郑燮)看到这些图有何感受? 生:略 3、简介诗人,透露课题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是清代历史上优良名人,"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绝诗书画'有名于世的书画家、文学家他的画以竹、石、兰蕙为最工,天趣横溢,神理俱足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题于《山顶妙春图轴》上的古诗《题画兰》(板书课题) 二、习文读诗,领略诗意。
1、自由读诗,文通字顺 2、指名朗读,集体正音 3、二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与音韵 4、三读古诗,借助插图,了解诗中大意 5、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本诗语言明白流畅,通俗易懂,疏通诗意应着力在自由大胆表达上) 兰花本是山中之草,它生长在山顶、岩缝、高崖之颠,香气飘散四溢、沁人心脾,被誉为"天下第一香'尤以突出岩石、深深的岩缝中的美好花香更为馥郁馥郁,浓香扑鼻并不是脚下没有浮云翻滚的喧嚣,只是兰花不愿去理睬它们,不知道它们什么时候来到,更不会在它们离去时举行挽留 6、再读古诗,把握本诗整体意象,根本情调 预设:a、兰花生长环境恶劣 B、兰花香气无与伦比.. C、兰花品性高洁,非凡脱俗 D、兰花深受诗人钟爱 三、精读品诗,感悟诗情 (一)看兰 1、作为"三绝诗书画'的板桥画风活泼奔放,屹立沉雄,冲破了绘画进展的一切清规戒律,开启了一代绘画新风来,擦亮咱们的双眸,留心看一看他所画之兰,你看到了什么? 2.反应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预设: 生:我看到了兰花生长在千山叠峰之顶,岩石缝中,环境特别恶劣。
可是它却显得那么繁茂,有活力 师:好一幅具有生命力的兰花,请读(课件)身在千山顶上头 生:我看到了兰花的叶子特别倾斜零乱,但是杂乱之中透着一种零乱美感 生:我看到了兰花的不拘一格,其它的花儿是长在平地、泥土或是花盆之中,可是它却生长在山顶之上,仿佛可以望见世间万物.. 师:好一个兰花知音、怜花之人,请读身在千山顶上头 (二)听景 1、师:高寒之巅,饱览千山美景,兰花呀兰花,你望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 2、学生自读、想象 3、反应,师疏导学情 生:我望见了漫山的碧树、如茵的小草 生:我望见了清澈的瀑布,雄伟的大山 生:我望见了展翅飞行的山鹰,活泼乱跳的小兔 生:我望见了皓月当空,月光如水,水波荡漾 生:我听见了潺潺滚动的山泉唱着快乐的歌儿 生:我听见了山风的吼叫,大地的震撼 生:我听见了牧童的笛声,知了的蝉鸣 生:我听见了岩石的回声,鸟儿的呢喃,花儿的呼吸 师:兰花呀兰花!沐浴着大自然的清辉,享受着山中独有的闲静,你可真是幽雅脱俗,怡然自满呀!(齐读身在千山顶上头) (三)闻香 1、师:古人云"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人们常用"国香'、"香祖'、"王者之香'、"天下第一香'等词句形容它,而在板桥的笔下,又是如何呢? 生:突岩深缝妙香稠(课件出示) 2、师:香吗?闻一闻!(香)哪里看出来? 3、理解"妙香稠' (花香本是四溢,四溢的花香在突岩深缝处聚集。
竟香浓到让人感到粘稠,这种兰香真是非一个"妙'不能言尽) 4、能否将"妙香稠'中的"稠'字换成"浓'"重'"绝'"溢'等?(对比感悟古诗用字精妙) 5、小结:兰花身处贫寒之地,不因山岩的贫瘠而凋谢,却孕育大地的精华,吐纳着人间绝有的妙香,好一朵妙"花'呀!配乐读一、二句诗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四)悟性 1、师读:"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课件显示)同学们,你们可曾想过兰花脚下会有什么喧"闹'吗? 2、生议论交流: 有游人上山郊游,春游赏景 有车马快递奔驰而过 有采药者前来惊扰 有诗人学者高声喧哗,谈诗论道 有姑娘小姐寻香采花 3、换位斟酌: 师:假使是你听到这些喧嚣,你会如何?而兰花呢?(来不相知去不留)为什么? 4、感悟兰花品性 (不与浮云游尘为伍,两耳不闻,两眼不看尘世喧嚣,追求自我,吐纳馥郁,超凡脱俗,淡泊自足)(配乐天性朗读3、4句) 过渡:兰花至真至纯的秉性令人激赏,至香至美的风采令人留念,然而令人不明的是为何大画家板桥(出示课件)"板桥专画兰竹,五十余年,不画他物。
'(板桥"题画竹'中自述) 四、多元赏诗,升华诗境 1、赏兰竹之姿 (课件伴乐再看一次前面各图轴) 2、听板桥之史 郑燮,30岁前以读书教书为主,康熙秀才,后卖画扬州,以活泼奔放,屹立沉雄的笔墨,振聋发聩地反攻了纯以临摹为能事的毫无生气的如意馆画派的靡靡颓风,革新画的意境,大胆创造他文笔灵巧,心思高旷,诗文书画,几乎是信手拈来,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为"扬州八怪'之首,39岁中雍正举人,44岁乾隆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县令做官期间,不愿逢迎上司,颇能关切人民疾苦,饥荒年岁,曾因擅自开仓赈济,拨款救灾,济人多数,但却因此获罪罢官,为官十二载,看透官场黑暗,秉直清廉,体恤百姓,爱民如子,"恨不能填满普天饥债'罢官临行前,百姓都来送行,板桥雇了三头毛驴,一头自己骑,一头让人骑着前边领路,一头驮行李,做县令长达十二年之久,却清廉如此,送行的人见了都很感动,依依不舍,郑板桥向潍县的百姓赠画留念,画上题诗一首: 乌纱掷去不为官, 囊囊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 秋风江上作渔杆 此后,郑板桥回乡以画竹卖画为生,度过了他贫寒而很有节气的一生。
3、赏析《题画兰》的表达方法 师:身处高寒之地的兰花与板桥有何共通之处? 兰花郑板桥 身处劣境坚持操守 卓尔独立VS 淡泊自足 淡泊脱俗追求天性自由 四时不谢倔强不驯 (借物言志) 4、"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之者披文以入情',让我们静下心来再次会意画中之诗,诗中之人吧!(美读古诗,背诵古诗) 五、拓展诵诗,凝出诗味 1、板桥作为文学家,书画家,虽画路较窄,尤爱竹兰石,是由于画如其人,人如其画,诗文寓托,意境隽永 2、读一读下面两首诗,品一品其中诗味 竹石 柱石图 郑燮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谁与荒斋伴寂寥, 立根原在破岩中,一枝柱石上云霄, 千磨万击还坚劲,挺然直是陶元亮, 任尔东西南北风五斗何能折我腰 3、反应交流,积累古诗 六,稳定习诗,提升诗趣 1、书法抄写本诗,并为之配画 2、选自己得意的一幅画,题一首小诗 题画兰 千山顶上 妙香稠 浮云喧嚣 不相知 借物言志 《题画兰》赏析 佚名 题画兰 清郑燮 郑板桥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这是说兰花的生长环境,在山顶,岩峰等等这种人迹罕至之处,兰花开着,并散发着奇异的香气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这是说兰花的幽洁,不是没有脚下的浮云喧嚣,但是任浮云来去,来的时候兰花无意知会,去的时候也无意挽留 全诗是借咏物表达高人隐士的情操,孤芳自赏而不为世俗纷扰打动诗文赞美了兰花在繁重恶劣的环境里,卓尔独立的品性,歌咏了兰花淡薄的心态,借此表白自己坚持操守、淡薄自足、追求天性自由的情怀书法了淡泊名利,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全诗的重点在后两句,可以对照五柳先生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来理解简介 清代出名画家、书法家字克柔,号板桥,也称郑板桥乾隆时进士,曾任潍县县令,书画史江苏兴化人,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作官前后,均居扬州,以书画营生工诗、词,善书、画诗词不屑作熟语画擅花卉木石,尤长兰竹兰叶之妙以焦墨挥毫,藉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
书亦有别致,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间亦以画法行之印章笔力朴古逼文、何为人疏放不羁,以进士选县令,日事诗酒,及调潍县,因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罢归,居扬州,声誉大著恣情山水,与骚人、野衲作醉乡游时写丛兰瘦石于酒廊、僧壁,唾手题句,观者叹绝著有板桥全集,手书刻之所作卖画润格,传颂一时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郑燮一生画竹最多,次那么兰、石,但也画松画菊,是清代对比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生于1693年11月22日,卒于1765年1月22日,享年七十三岁 清代的郑板桥,是历史上的优良名人,"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绝"诗书画'有名于世的书画家、文学家 九年级上册历史。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