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docx
3页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可口可乐收购汇源事件是一起发生于2008年9月可口可乐公司收购汇源全部股份,后于2009年3月未通过中国商务部审查的商业收购案件可口可乐公司自1979年进入中国市场,其旗下的可乐、雪碧、芬达等碳酸饮料在中国市场取得较大的成功随着碳酸饮料市场的日趋成熟、竞争加剧,可口可乐开始开发果汁饮料和原叶茶饮料市场,并相继推出美汁源、果粒橙,但市场反应和市场业绩都一般公司曾对外表示,需要通过收购来加强和拓宽无气饮料的业务[1]目的在于为了扩大在中国的市场范围,占领果汁饮料市场2008年09月03日,可口可乐以24亿美元作为条件,向汇源发出收购其全部股份的要约,并于9月19日向商务部提交了收购汇源的相关申请材料商务部工作人员表示审查工作将会分为30天和90天这样的两个审查期在收购失败之后,商务部对外表示,汇源并非中国公司,而只是一个外国企业,因此商务部判决审查不通过,并非是中国不欢迎外资的一个信号,其实是在两个外资的收购行为之间,中国居于对市场前景的考虑[7]此言论发出后,使得之前并不受关注的企业身份问题,成为媒体和民众关注和讨论的焦点对于香蕉人身份的界定,引发了争议作为被收购方,汇源老总朱新礼曾表示,自己并不是葬送民族品牌,“品牌没有国界,没必要打上民族的烙印”,而卖掉汇源也不是不负责的行为,只是市场的价值规律使然,“企业当猪卖100年都没错”。
对于往后自己的发展方向,将会是向果汁市场的上游方向发展,会专注于果汁的供应,树苗的种植、生产基地的发展以及销售的瓶子回收等工作而商务部专家白明也表示,汇源被收购并不涉及民族品牌事宜,买企业并不等于卖国,只是在可口可乐并购汇源需过外资槛、反垄断的槛和国家安全的槛这3道槛而在商务部宣布收购审查不通过,该收购失败之后,可口可乐公司并未提出任何异议,表示该事对公司影响甚小在收购案被否决后,中国欧盟商会对外表态,希望中国商务部能公布禁止可口可乐收购汇源的审查细节和更为具体的原因,并表示:“支持中国商务部在裁决中所述的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的审查目的,但这一目的的最佳实现方式应该是:通过放宽限制、增加透明度以及降低进入市场和扩大投资行为的门槛,欢迎更多的国际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11]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发布了该部门的公告2009年第22号,即商务部关于禁止可口可乐公司收购中国汇源公司审查决定的公告,商务部以如下三点作为该收购案审查不通过的依据:1. 集中完成后,可口可乐公司有能力将其在碳酸软饮料市场上的支配地位传导到果汁饮料市场,对现有果汁饮料企业产生排除、限制竞争效果,进而损害饮料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 品牌是影响饮料市场有效竞争的关键因素,集中完成后,可口可乐公司通过控制“美汁源”和“汇源”两个知名果汁品牌,对果汁市场控制力将明显增强,加之其在碳酸饮料市场已有的支配地位以及相应的传导效应,集中将使潜在竞争对手进入果汁饮料市场的障碍明显提高3. 集中挤压了国内中小型果汁企业生存空间,抑制了国内企业在果汁饮料市场参与竞争和自主创新的能力,给中国果汁饮料市场有效竞争格局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中国果汁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编辑]评论对于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失败的原因,经济学家郎咸平认为是由于可口可乐在收购时过于高调、动作过快,没有像其他外资在收购中国啤酒行业般以低调逐渐渗入进行并指出“外资大举收购,不是正在发生,而是正在完结众多行业已经被外资瓜分殆尽[14]凤凰卫视评论员阮次山亦认同可口可乐败在过于高调[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