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宝岩口石工号子 山魂之歌 石魄之唱.docx
3页福宝岩口石工号子何开明福宝位于四川省合江县东南部岩口是福宝镇的一个村,位于著名的福宝古镇的东南面,是福宝古镇的后花园,历史悠久,风光绮丽,传统的石工号子种类齐全,曲调丰富,体系完整,誉为“号子之村”号子也称劳动号子,是民歌的一种形式,起源于劳动,一般分为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活号子、渔船号子和作坊号子五个大类,流传于全国各地上述各种号子在岩口均有遗存,特别是工程号子中的石工号子丰富多彩,闻名遐迩,它与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宝高腔山歌、贯打唢呐一道,构成“福宝民间音乐三宝”一、福宝岩口石工号子的渊源福宝岩口石工号子体系的形成、发展和丰富、完善,与福宝不同历史时期的生产力发展、石工工程建设和社会变革密切相关1.高村崖墓群的开凿,奠定了岩口石工号子体系的基础东汉时期,福宝地区丧葬盛行崖墓形制,人们在山崖石壁上开凿洞窟作为逝者的墓穴福宝多处河谷地带保存有崖墓,岩口西北面的高村东汉崖墓群规模最大,共3组52窟在山崖石壁上层层叠叠地开凿崖墓,需要大量石匠从事这项工程岩口的祖先们在开凿崖墓的呼喊声中,创造了山地特色的凿石号子,奠定了岩口石工号子体系的基础2.福华山明代石渠的建造,推动了岩口石工号子的发展。
历史演进到明代,岩口东北面的福华山产生了一个长达4公里多的石渠工程这条明代石渠穿越数百年的历史时空,至今尚有部分残存岩口的祖先修造这条古渠,涉及开石、抬石等多道工序,他们的号子从汉代开凿崖墓时的凿石号子,发展到了开石、撬石、撵石、拉石、抬石等号子3.福宝古镇的营造和“湖广”移民号子的融合,促进了岩口石工号子的丰富和完善福宝唐宋成聚落,明初兴集市,清初“湖广填四川”后规模迅速扩大,到乾隆五十五年(1790)时已“积众数百家,可称巨镇”福宝古镇依山傍水而建,基为石保坎,街为石板街,石工工程浩大岩口地处古镇东南的福华山地带,石材丰富,石匠辈出岩口是营造福宝古镇的石材原产地,岩口石工是营造福宝古镇的主力军岩口祖先在营造福宝古镇的石工工程中,与“湖广”移民的石工号子长期渗透、交融,丰富和完善了岩口号子的内涵、曲调和表现力二、福宝岩口石工号子的种类福宝岩口石工号子分为开石号子、撵石号子、拉石号子、抬石号子、夯石号子五个类型1.开石号子:又称“开山号子”、“大锤号子”,是石工抡动大锤打击安放在荒石凿槽中的铁楔开破荒石时的吼唱开石号子是岩口石工号子中唯一的由个人单独吼唱的号子,结构以半句体、一句体为多,也有二句体,旋律高亢婉转,大有阳刚之气。
唱词以实词与虚词结合的为多,也有纯虚词的唱词代表曲目有《凉风儿凉》、《十七十八幺妹儿》、《你打够了我又来》等2.撵石号子:又称“撬石号子”,“赶石号子”,是石工集体用铁钎、木棒等工具撬拗、赶动大石时的呼唱撵石号子一领众和,声势浩大领腔的唱词多以实词与虚词结合构成,如“腊肉又香哟又放姜哟呵唉嘿”,也有纯虚词的唱词,如“呀呀咳耶哟”、“呀耶咗呵嘞”,和腔唱词全为虚词,如 “嗨呀咗”、“呀耶呵嘿”、“威呀耶咗哟呵嘞”结构通常为四句体,旋律流畅,节奏明朗,歌唱性强,表现出坚韧、刚毅、粗犷、豪迈的风格代表曲目有《咦咗号》、《耶嘿号》、《三声号》、《长五声》等3.拉石号子:是石工集体用绳子牵拉石头时的呼唱撵石和拉石都是使石头挪动撵石是在石头后面赶撵石头,拉石是在石头前面牵拉石头,劳动的形态不同,使用的号子相同,4.抬石号子:也称“抬号”,是石工2人、4人或8人抬石头时的呼唱根据抬着石头走平路、坡路、大路、小路、翻埂、过坳等不同场合和抬大石、小石的不同负重,分为慢腿抬号、中腿抬号和快腿抬号,慢腿抬号雄浑稳健,中腿抬号铿锵有力,快腿抬号活泼明快代表作有《撮撮号》、《呵耳咳》、《咗嗨号》、《爪爪号》等5.夯石号子:“夯”是以石材制作的用以砸实地基的传统工具,“夯石”是以“夯”砸实地基的集体劳动,由4人或8人协同进行。
领腔唱词可以是虚词,也可以是实词与虚词结合,和腔为虚词夯石号子节奏均匀,旋律流畅,曲调潇洒而豪迈代表作为《打夯号子》三、福宝岩口石工号子的特点1.适用功能与艺术表现相统一岩口石工号子与其他号子一样,在特定的劳动场景中,具有凝神聚力、协调动作、激奋精神、鼓舞士气、组织和指挥集体劳动的实用功能同时,它又是一种音乐艺术,是伴随劳动的歌唱,有内容丰富的歌词、完整的曲调、规范的歌唱方式和生动的表现力2.一领众和福宝称歌唱号子为“喊号子”、“吼号子”、“呼号子”岩口石工号子的歌唱方式有独唱、齐唱两种,除“大锤号子”是独唱以外,其余撵石、抬石、夯石等号子的歌唱方式都是“领—和”式,即一领众和领—和”有两种类型:一是领和交替,二是领和重迭(和唱部分重复领唱部分)领唱部分由实词和虚词衬词组成,有呼唤性、号召感;和唱部分为虚词组成的衬句,是劳动的呼声,有应答性、响应感一人领唱,众人和唱,酣畅淋漓,山鸣谷应3.律动性强撵石、抬石等不同劳动动作的重复和石工肢体的规律性运动,形成了号子节奏的稳固和周期性反复,使号子节奏和肢体形态富有律动性不同的号子有不同的节奏律动类型,律动单位的长度有的为一个乐句,有的为一个乐节。
4.种类齐全,曲调丰富岩口石工号子分为开石、撬石、撵石、拉石、抬石、夯石等不同类型,同一类型的号子中有多种不同的曲牌,曲牌结构形式有半声号、一声号,两声号、三声号、四声号、五声号等不同的曲调有不同的风格和音乐主题,如大锤号子多抒情体主题,旋律高亢,悠扬婉转,节奏舒展宽阔,即景咏情潇洒自由;撵石号子情绪热烈,节奏明朗,动作感强;抬石号子曲调规整,节奏鲜明,有强烈的进行感5.唱词具有地域方言特色例如《爪爪号》唱词:“呵爪爪儿哟,爪爪儿呵,呵呀门儿甩盘儿嫩优颈儿别白簪儿,花围腰儿,翘纂纂儿(纂为妇女梳在头后边的发髻),弯眉毛儿,红丝带,扁扁脚儿,收拾打扮热抬脚儿热得抬脚儿想,热得抬脚儿哭,抬脚儿热得睡不着哟这首唱词大量使用了福宝方言的儿化音,唱词中的“爪爪儿”在方言中有“低贱人”(与“高贵人”相对)之义;“抬脚儿”是方言对“抬工”的别称;“热抬脚”的“热”在方言中为“勾引”的意思又如《耶嘿号》“又来哟兴起哟……又来哟划起哟……”这两句唱词中,“兴起”、“划起”在方言中都是“开始干活”的意思6.部分号子的领唱具有实词的“缺省性”(或“闪现性”),意境的“完整性”即所唱的实词是缺省的,但把整首曲子连接起来时,意境却是完整的,如《耶嘿号》“又来哟兴起哟……又来哟划起哟……山边哟……茶哟”,唱词明显缺省,但意境完整明了,就是叫大家又把石头撵起来,撵到山边之后,好歇息喝茶。
造成领腔实词缺省的原因,是在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中,领腔人喘息加剧,不能唱出完整的唱词,只能伴随节奏呼唱出唱词的关键词7.大量运用“谐音双关”和“借代”修辞手法石工劳动是重体力劳动,开荒石、撵大石等劳动环境艰苦,有的甚至危险,石工为排解愁闷,抒发胸臆,抖擞精神,号子多以呼唱情爱为内容,即所谓“干活要不累,开口不离妹”为避免唱词出口粗俗,于是就使用了“谐音双关”之法,称作“以虚谐实”如《撮撮号》中的“涵嘿”是“堂客”(旧时合江地区对妻子的称谓)的谐音,“养涵涵嘿”是“仰盘(一回)堂客”的谐音,也就是叫堂客仰一盘(一回)借代”手法在唱词中也是大量使用如《幺姑号》中的“张嗨呵,李嗨呵”,“嗨呵”本是石工号子中的基本唱词,这里借以代“石匠”,相当于“张石匠,李石匠”又如《爪爪号》中的“呵呀门儿甩盘儿嫩优颈儿”,用“甩盘儿”(女子甩动秀发的动作)替代“小妹儿”岩口石工号子历史悠久,种类齐全,曲调丰富,古朴高亢,悠扬壮阔,表现劳动,歌唱爱情,总体体现出笑傲艰苦,乐观奋发的人文精神,称作“山魂之歌,石魄之唱”,具有永恒的历史文化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