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7 诗词五首 语文版.ppt

39页
  • 卖家[上传人]:re****.1
  • 文档编号:585271544
  • 上传时间:2024-09-02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70MB
  • / 3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1717 诗词五首 诗词五首 字词盘点作家作品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1.读生字 2.通假字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见”同“现”,出现)课文全解 作家作品课文结构写作背景主题思想字词盘点3.古今异义词 课文全解 作家作品课文结构写作背景主题思想字词盘点4.一词多义 课文全解 作家作品课文结构写作背景主题思想字词盘点5.词类活用 6.特殊句式①省略句卷我屋上三重茅(句首省略主语“秋风”)②被动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所”是被动句的标志)课文全解 字词盘点作家作品课文结构写作背景主题思想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一度居住在长安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官至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圣”作品有《杜工部集》孟浩然(689—740),字浩然,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他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其诗始终贯串着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剑南诗稿》《南唐诗》《放翁词》等传世课文全解 字词盘点作家作品课文结构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文正,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文学素养很高,著名的《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千古名句有《范文正公集》传世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他与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七位散文家并为“唐宋八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课文全解 字词盘点作家作品写作背景课文结构主题思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此诗作于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八月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又辗转经同谷(今甘肃成县)到了巴陵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公元761年(上元二年)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诗人由自身遭遇联想到战乱以来的万方多难,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过故人庄》作者孟浩然隐居鹿门山时,到姓田的朋友家做客,他心旷神怡,赞叹着美丽的田园风光,创作出这首诗课文全解 字词盘点作家作品写作背景课文结构主题思想《游山西村》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为极力赞成张浚北伐,被投降派劾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官闲居,住在山阴(今浙江绍兴)镜湖的三山乡。

      诗人心中当然愤愤不平,对照诈伪的官场,于家乡淳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诗题中“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的村落诗中记叙了当地的风俗,饶有兴味《渔家傲 秋思》宋仁宗即位之后,国家逐渐形成积贫积弱之势,表面上一片升平,实际上危机四伏宝元元年,西夏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声讨,但事出仓促,每战辄败1038年,西夏大举进攻宋朝,攻取今陕北数县,延州成为孤城1040年,朝廷委派范仲淹出任陕西经略安副使兼知延州(今延安),抗击西夏范仲淹到任后,改革军制,团结上下,生产戍边,积极抵御这首诗就作于此时课文全解 字词盘点作家作品写作背景课文结构主题思想《浣溪沙》这首词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春作者游蕲水清泉寺时所作,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课文全解 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课文结构写作背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描写了茅屋遭受风卷雨淋的情景,诗人由个人的痛苦想到了饱经战乱、至今仍流离失所的广大人民,表现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宽广胸怀和崇高理想《过故人庄》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熔自然美、生活美、友情美于一炉,也写老朋友的情谊、诚挚亲切的友情,可以看出诗人的内心世界的和谐。

      《游山西村》这首诗赞美了农村风光和淳朴的风俗,流露了作者热爱农村生活的情感《渔家傲 秋思》作者借凄凉的秋景来抒发自己戍边时的思乡愁苦之情这首词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现出作者平息叛乱、反对侵略和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也描写了功业未成的愤懑、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课文全解 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课文结构写作背景《浣溪沙》表达了作者不因年龄老了而苦闷,面对人生,依然有雄心壮志、老当益壮的思想感情课文全解 字词盘点作家作品课文结构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全解 字词盘点作家作品课文结构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全解 字词盘点作家作品课文结构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全解 字词盘点作家作品课文结构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全解文言快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 甫段解:写秋风破屋,卷走茅草 字词盘点作家作品课文结构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全解段解:写群童抱茅,诗人叹息 字词盘点作家作品课文结构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全解段解:写屋漏床湿,彻夜难眠 字词盘点作家作品课文结构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全解段解:推己及人,忧国忧民 字词盘点作家作品课文结构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全解 字词盘点作家作品课文结构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全解 字词盘点作家作品课文结构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全解 字词盘点作家作品课文结构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全解段解:上片,描绘出一幅萧瑟、荒凉、紧张的边地风光。

      字词盘点作家作品课文结构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全解段解:下片抒发了词人思家忧国、壮志难酬的情感 字词盘点作家作品课文结构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全解浣 溪 沙苏 轼段解:上片写清泉寺幽雅的风光和环境 字词盘点作家作品课文结构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全解段解:下片抒情,富有哲理,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字词盘点作家作品课文结构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全解字词快解①秋高:秋深②号:叫③三重茅:几层茅草三,表示多④挂罥:挂住,缠绕⑤长:高⑥塘坳:池塘和洼地⑦忍:狠心⑧入竹去:跑进竹林⑨得:能⑩漠漠:灰蒙蒙的11向:将近,临近12布衾:棉被 字词盘点作家作品课文结构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全解13娇儿恶卧踏里裂: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都蹬坏了恶卧,睡相不好14床头屋漏:泛指整个屋子15雨脚:指像线一样一串串密密连接着的雨点16丧乱:战乱,指安史之乱17何由彻:如何挨到天亮18安得:如何能得到19广厦:宽敞的大屋20庇:遮蔽21寒士:“士”原本指士人,即文化人,但此处是泛指贫寒的士人们22突兀:高耸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房屋高大23见:同“现”,出现24过:访,探望 字词盘点作家作品课文结构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全解25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

      庄,田庄26具:办,准备27黍:黍子,黄米,28邀:邀请29至:到30田家:农家31轩:窗户32场圃:打谷场和菜园33把酒:端着酒杯34桑麻:桑和麻这里泛指农事38重阳日:古以九为阳数之极,农历九月九日故称“重阳”或“重九”以登高、游宴、赏菊为习俗36还:再 字词盘点作家作品课文结构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全解37就:靠近38腊酒:腊月酿的过年酒39足鸡豚: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足,足够,丰盛40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41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42箫鼓:吹箫打鼓43春社:古代立春后祭祀土神、祈求丰收的活动44古风存:保留着淳朴的古代风俗45若许:如果这样46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闲游47无时:随时48渔家傲:词牌名49塞下:边塞这里指当时的西北边境 字词盘点作家作品课文结构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全解50边声:指边塞马鸣、风号等声音51角:古代军中的一种乐器52千嶂:像屏障一般的群山53长烟:荒漠上的烟54勒:刻石记功55羌管:即羌笛56蕲(qí)水:地名,在今湖北浠水57兰溪:溪名,源于箬竹山,其侧多兰,故名兰溪58浸:泡在水中59萧萧:风雨声60子规:杜鹃,又叫杜宇、布谷、子规、望帝、蜀鸟等。

      61少:年轻62白发:老年 字词盘点作家作品课文结构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全解63黄鸡:指代时光的流逝白居易《醉歌》有“黄鸡催晓丑时鸣”“镜里朱颜看已失”的诗句 问题探究3问题探究1问题探究2怎么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杜甫身处漏雨茅屋,怎么会突发狂想,要“大庇天下寒士”呢?这和杜甫的思想是密切相关的杜甫生长在一个“奉儒守官”的地主家庭,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对他影响非常大,使他从小就立下了“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志向由于仕途不顺,生计窘迫,使他有更多的机会接近下层社会,关心民生疾苦,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的诗篇他晚年客居成都,靠朋友接济为生,但忧国忧民之心不减,他因“茅屋为秋风所破”一事发出的不只是身世之慨,更有推己及人的博爱情怀诗人由自己的苦难想到“天下寒士”,在这受冻的长夜,诗人首先想到的并不是自己,他甚至说:只要能看到这样的广厦,冻死也心甘情愿总之,杜甫的感情是真挚的,是不容置疑的 问题探究3问题探究1问题探究2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妙处这两句诗意思是一座座山,一道道水,怀疑会无路可行的时候,忽然看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又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可以想见诗人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同时这两句诗于写景中又富于哲理,被后世用来形容已陷入绝境,忽又出现转机,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令人回味无穷其妙处,不单是欣赏这难以言状的美妙的山村自然风光,而是从中领悟到它所蕴含的哲理思想的启示——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问题探究3问题探究1问题探究2《渔家傲》是如何紧扣塞下风景之“异”着笔的?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写塞下的“异”是与中原地区相比较而体现的衡阳雁去”,秋天边塞的大雁向衡阳飞去,表明塞下天气极寒冷,与作者的家乡吴地大不相同四面边声连角起”,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塞下特异的声音,这种“边声”当然也是中原所没有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了城门,这里当然和内地城市的景象迥然不同。

      这也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这首词描写了塞下奇异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守边辛苦,思念家乡的感情,也表达了爱国、卫国的精神,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一、1.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2.示例￿(1)我喜欢《过故人庄》因为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用语平淡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和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 (2)我喜欢《游山西村》这首诗生动地描画出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对淳朴的农村生活习俗,流溢着喜悦、挚爱的感情诗人陶醉在山西村人情美、风物美、民俗美中,有感于这样的民风民俗及太平景象,反映了他乡居闲散的思想感情诗人陶醉于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里,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情感诗人在语调极其自然亲切的诗句中向人们展示了农村自然风景之美、农民淳朴善良之美,并把自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高尚情操美融于其中3.上阕描写了大雁、长烟、落日、孤城。

      下阕抒发了思乡之情与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二、这里的“溪水西流”给作者极大的启迪: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轻吗?体现了作者不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的态度,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性格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一首歌行体的诗,本诗以“破”字为诗眼,通过对风卷茅飞、群童抱茅、屋漏衾冷、长夜难眠的写实描写来反映诗人的情绪和对理想的追求《渔家傲 秋思》一个“异”字如神来之笔,是本诗的诗眼,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突出了塞外风景与中原不同的特点。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