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献综述)中班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的研究.pdf
8页中班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的研究学前教育专业一、相关概念界定分享是亲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 而亲社会行为又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内容之一,因此在研究分享之前,我们要先对其上位概念进行阐述目前而言,对分享一词尚没有明确的定义,国内外许多学者都进行过阐述王海梅,陈会昌,谷传华 (2004) 把分享定义为个体与他人共同享用某种资源其资源就包括了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王海梅,陈会昌等 (2004) 认为分享是一种自愿的、以利他为目的的一种亲社会行为它有助于幼儿学会与同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张莉 (1998) 认为幼儿之间的分享就是指幼儿在群体生活中,把自己拥有的物品或者情感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通过归纳总结前人关于分享的定义, 我们可知在幼儿的实际生活中, 其分享就包括了意识和行为两个方面一)分享意识分享意识就是幼儿自身内在对分享的态度、情感等一系列心理活动, 它支配着幼儿分享行为的发生是幼儿道德观念发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二)分享行为幼儿的分享包括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两个大方面,分享意识对分享行为有支配作用, 分享行为是幼儿分享意识的外在表现形式陈会昌,耿希峰, 秦丽丽 (2004)定义的分享行为是: 一个人如果能够将其持有的东西给予他人部分地使用、享有或直接送给他,也就是把其持有的东西和他人一起使用、一起享有或者一起拥有。
但菲,刘彦华( 2008)具体到幼儿的分享行为,是指与同伴共同分享食物、玩具等3. 操作性定义本文通过综合前人的阐述, 并结合本研究, 对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分别进行了界定,将分享意识定义为幼儿在听分享故事时能够认同故事中具有分享行为的王海梅,陈会昌,谷传华关于幼儿分享的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 2004,12(1):52-58王海梅,陈会昌,谷传华关于幼儿分享的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 2004,12(1):52-58张莉 .榜样和移情对幼儿分享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 (1):26-32. 李幼穗,赵莹 .4-6 岁幼儿分享行为的特点及培养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08,(2):39-41岑国桢,刘京海.5-11 岁幼儿分享观念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通讯, 1988(2) :陈会昌 ,耿希峰 ,秦丽丽等 .711 岁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J.心理科学, 2004,27(3):571-574但菲 ,刘彦华 .婴幼儿心理发展与教育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8:507.主人公,认为应该把自己的玩具让他人玩或者和他人一起玩以及馈赠给他人的意识 分享行为定义为幼儿能够把自己的玩具让给他人玩或者和他人一起玩以及馈赠给他人的行为。
为进一步研究幼儿面对不同分享物,是否会表现出不同的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按照分享物的不同来源具体分别奖品、赠予和自带奖品:幼儿通过努力获得的, 如在比赛活动中为了奖励优胜者而给予的物品赠予:别人无条件地转移给幼儿的物品自带:属于幼儿自身的物品二、研究现状(一)幼儿分享的特点研究目前国内外虽然对分享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但有关幼儿分享发展的年龄与性别特点 , 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统一的定论1. 幼儿分享的年龄研究幼儿个体成长的生理因素与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的发展关系密切,作为心理成熟因素的年龄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是重要且明显的研究人员从年龄因素角度探讨了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 主要考察分享的发生以及发展提出一个问题: 分享在什么时候开始萌芽的?国外研究表明,幼儿很早就具有分享倾向, 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强 Tiedemann和 Rheingold 的研究都表明 1 岁左右的婴儿身上就已经出现分享的行为,可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玩具或者感兴趣的活动等皮亚杰在 1932年的观察记录中曾经写到, 利他行为、同情行为和分享倾向已经在8-12个月的婴儿身上显现出来实际上,研究者普遍接受的观点是2-3 岁幼儿才表现出分享行为,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 其分享行为的趋势也是增长的,具体涉及到年龄阶段时,又有了不同的情况。
早期对幼儿分享的年龄研究大多来自于国外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分享与年龄有一定的相关性,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分享能力也逐渐提高Ugerel-Semin利用捐赠的方法让4-16 岁的幼儿分配坚果, 发现 291名被试在与对方分享5-15颗坚果时 ,4-6 岁幼儿表现出把更多的坚果留给自己, “吝啬”倾向达到高峰,此后这种趋势逐渐下降 5-7 岁幼儿“慷慨”倾向发展迅速,逐年增加直至8 岁时开始出现公平分享,并且缓慢渐进, 逐渐占主导地位在11-12 岁达到高峰,说明年龄较大的幼儿更具有分享行为但也有研究指出分享行为与年龄增长没有必然的连续性,利伯特、弗南迪兹和吉尔发现6-8 岁组的幼儿比 9-11 岁组的Hay,.D.F.Cooperative Interaction and Sharing Between Very Young Children and Their Parents.Development Psychology,1979,15:647-653.Rheingold,H.L.,Hay,D.F.&West,M.J.Sharing in the Second Year of Life.Child Development,1976,47:1148-1158. 吴念阳 .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历史与现状J.福州师专学报, 2002, 22 (4): 6 3.Ugurel -Semin R.Moral behavior and Moral Judgment of children.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1952,47:463-474幼儿更具有分享倾向, 因此得出的结论是学龄幼儿的亲社会行为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有关分享的研究,我国大部分结论也表明分享与年龄具有正相关郭忠玲(1996)以 3.5-5.5岁幼儿为研究对象, 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 更多的幼儿可以主动与别人共同玩耍和互换玩具李幼穗、赵莹( 2008)在对 4-6 岁幼儿的分享行为研究中发现, 随着年龄的增长分享行为逐步提高,说明年龄这一因素对幼儿分享的发展起很大作用王文江( 2011)在探讨 3-5 岁幼儿的分享行为的年龄特点时发现, 幼儿的分享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在增加,其分享行为出现的次数逐步增多不过,也有研究给出了相反的结论耿希峰(2005)的研究发现, 7-11 岁幼儿无论是否是朋友,其分享行为都会伴随年龄的增长而表现出下降趋势贾蕾、李幼穗( 2005)研究显示,年龄因素同样影响着幼儿的实际分享行为,不仅如此,幼儿的分享行为的发展是阶段性的,6-10 岁幼儿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假设分享行为发展呈下降趋势, 幼儿园大班阶段到小学二年级阶段成逐渐下降趋势,此后不断增长2. 幼儿分享的性别研究关于幼儿分享的性别研究, 不同学者也给出了不同结论 但就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结果看, 分三种情况, 一种研究结果揭示出女孩比男孩更愿意分享,另一种情况是说明分享在男女性别之间无差异,还有少部分研究者得出男孩比女孩更愿意分享。
国外学者 Birch 和 Billmon (1986)研究了幼儿分享食物时与朋友以及相识的人有何区别的问题, 结论充分证明: 男女分享行为有所不同, 对于食物女孩同朋友比同相识的人更容易分享,而男孩无论同朋友或相识的人的分享不存在Rao和 Stewart (1999)结论显示: 4 岁的中国幼儿其主动分享行为性别差异显著,女孩更容易分享国内学者李德显 (2003)在研究幼儿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上得出结论,幼儿从三岁时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性别差异, 女孩表现好于男孩寇或、 赵章留 (2004) 、杨爱莲( 2004)以及王文江( 2011)也得出类似结论我国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还显示分享行为不存在性别差异宗爱东和李丹陈会昌 ,耿希峰 ,秦丽丽等 .7-11 岁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J.心理科学, 2004,27(3):571-574郭忠玲 .关于 3.5-5.5 岁幼儿分享水平发展的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1996,(5):36-37.李幼穗,赵莹 .4-6 岁幼儿分享行为的特点及培养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08,(2):39-41.王文江, 3-5 岁幼儿分享行为发展现状及家庭培养D.陕西 :陕西师范大学, 2011.耿希峰 .朋友关系与幼儿分享行为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23(6):100-102.贾蕾,李幼穗 .幼儿社会观点采择与分享行为关系的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3(4):305-309.耿希峰 .幼儿分享的影响因素及培养训练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5):114-115. 郭力平,杨恒 .年幼幼儿分享行为的研究进展及启示J.幼儿教育 (教育科学 ),2008(7,8):79-83.李德显 .幼儿分享意识、分享行为发展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 2003,(12):16-18.(2005)研究了不同性别幼儿其分享行为有何特点,结果显示幼儿的表现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不过, 这可能与 2 岁幼儿性别角色尚未定型有关李幼穗 (2008)最新研究得出结论, 4-6 岁幼儿的分享行为无显著性别差异丁霞( 2012)在对中班幼儿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的培养研究中发现,中班幼儿在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中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牛玉柏、李占星、胡瑛(2013)在对混龄教育与同龄教育对幼儿分享行为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幼儿的分享行为并没有十分明显的性别差异我国研究者马娥、 丁继兰(2006)在对 3-6 岁幼儿自由活动时间所表现出的分享行为上的性别差异研究中得出与之前不同的结论,认为幼儿的分享行为存在性别差异,男孩更愿意分享此外,他们发现,男孩女孩的分享行为大多遵守平分原则,即倾向公平, 很少出现慷慨分享行为, 这可能和大多数幼儿是独生子女有关总结如下,关于分享的性别与年龄的研究多存在不一致女孩或男孩, 谁更愿意分享?分享与年龄间是否存在关系?如果存在,关系如何?至今仍众说纷纭诚然,某些结论的得出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对分享行为的界定、 研究者选择的被试、所运用的研究方法等 因此,对分享发展的结论还需要学者们做更进一步的实证研究二)分享的影响因素研究从 20 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关于研究可能影响分享行为的各种因素中,虽然国内学者晚于国外起步, 但近年来经过不断努力, 我们还是涉及到了比较广泛的领域。
1. 不同分享物品与分享的研究分享物的不同会对幼儿的分享产生影响,选择不同的分享物为视角探究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成为研究的新领域现有研究中,通过区分物品的数量、类型、价值等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喜欢的物品幼儿不愿意分享,不喜欢的愿意分享国外学者 Mosbacher、 Zinser 等人在研究幼儿分享行为时按照物品的价值进行区分,结果显示物品价值越低分享行为越高Sims 研究了分分享物品的数量和类型,结果显示分享物数量越多,分享行为越高我国学者岑国桢,刘京海( 1988)和郭忠玲( 1996)从物品数量与幼儿人数角度出发,研究显示,分享物比分享人数少时,分享行为没有表现出来;分享物宗爱东,李丹 .2 岁幼儿亲社会行为及与父母教养方式、亲子依恋的关系J.上海教育科研, 2005,(9):46,47-48.李幼穗 ,赵莹 .4-6 岁幼儿分享行为的特点及培养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08,(2):39-41.丁霞,中班幼儿分享意识与分享行为的培养研究J.幼儿发展, 2012,(10) :29-32.牛玉柏、李占星、胡瑛,混龄教育与同龄教育幼儿分享行为的对比研究J.科研论著 ,2013,(1):27-29.马娥 ,丁继兰 .3-6 岁幼儿自由活动时间亲社会行为一致性的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 (5) : 69-72.郭力平,杨恒 .年幼幼儿分享行为的研究进展及启示J.幼儿教育 (教育科学 ),2008(7,8):79-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