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宋元明清文学1(1).ppt

186页
  • 卖家[上传人]:aa****6
  • 文档编号:54809972
  • 上传时间:2018-09-19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776.50KB
  • / 18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宋元明清文学,,第七章 辛弃疾,一、辛弃疾的生平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山东济南)人出生在南宋中叶,正是宋金对峙、民族矛盾十分尖锐、中原人民抗金要求不断高涨的时期辛弃疾一生都为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主张进行着不懈的斗争他是著名的爱国志士,他的文学创作密切地联系着他的政治事业辛弃疾的一生,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1.起义南归时期(23岁前)辛弃疾出生时,山东已被金兵占领,宋室南渡已13年父亲早逝,由祖父辛赞扶养长大辛弃疾为收复失地,报效国家,1154年和1157年两次到燕山察看北方形势,探听金军虚实,为军事起义作准备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济南农民耿京聚众20多万奋起抗金声势浩大,威震一时辛弃疾也组织了一支两千多人的队伍,加入耿京的军队,任掌书记,共同谋划军事为使义军取得官军支持,耿京派辛弃疾同南宋朝廷联系,不料就在辛弃疾南下联络时,叛徒张安国杀害了耿京,投降金兵辛弃疾得知消息,率领五十骑突入金营,擒获张安国,并押到健康斩首辛弃疾这一英雄行为,得到宋高宗的赞赏辛弃疾从此成为南宋朝廷著名抗战将领,时年23岁2.辗转任职时期(24~42岁)辛弃疾南归以后,在江淮两湖间消磨了近20年的时间。

      职务的频繁调动,使他不能久于职守而有所建树但辛弃疾报国之情炽烈,在职权范围内为统一中原收复失地积极努力1168年(隆兴和议后)作《美芹十论》,提出自治图强、恢复中原的治国方略;又上书《九议》呈北伐计划,都未被重视和采纳南宋朝廷不让辛弃疾在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的斗争中施展才华,却让他到地方镇压农民起义1175年茶商赖文政在湖北起义,浪潮波及湖南、江西辛弃疾被任命为江西提点刑狱进行讨捕辛弃疾不能致力于抗金事业,却被派遣去镇压农民起义,这是南宋政府投降派的罪恶,也是辛弃疾政治生涯中的一幕悲剧辛弃疾怀着收复中原的大志南归,他有政治军事才能,可南宋朝廷执行的是一条妥协投降路线,终不被重用20年来他虽为筹措恢复与改革地方弊政做了许多努力,但总得不到支持,甚而遭受打击,处境十分 孤立3.被贬家居和反复起用时期(43~68)辛弃疾在作地方官时,关心民瘼,改革弊政,纠弹贪官污吏,引起了一些乡绅和朝臣的嫉恨,他们相互勾结,多次制造罪名对他加以贬斥42岁被指控“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落职,家居10年;53岁被起用为福建提点刑狱,55岁被控“残酷贪饕,奸赃狼藉”罢官,家居9年;64岁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被控“好色贪财、淫刑聚敛”罢官。

      直至宋金战局迅速逆转,金兵侵入淮南,宋朝廷才加封辛弃疾为枢密院都承旨,让他力挽颓局,而辛弃疾已老病在床,68岁时,带着壮志未酬的愤憾辞世辛弃疾第一次被罢官,曾退居江西上饶的带湖,自谓“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因而以“稼”名轩,自号稼轩著有《稼轩词》辛弃疾以文为词其词情怀雄豪激烈,意象雄奇飞动,境界雄伟壮阔,语言雄健刚劲二、辛弃疾词的内容辛弃疾的词今存620余首其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而以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爱国思想为主题,进行了多角度的抒写1.英雄形象的自我展示:①抒发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 代表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此词是作者66岁时所作通过怀古,表达了坚决抗金的主张和强烈的战斗意志,含蓄地批评了韩侂胄轻率用兵的做法艺术特点: A诗人在怀古中叹今,在使事中言志,全词英气勃勃,沉郁苍劲 B连用四典,切地、切人、切事,意蕴丰富 C结构严谨,写景、抒情、叙事有层次地展开,而思想感情一气贯注②表现武装抗金的壮烈场面 代表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是作者写给好朋友陈亮与之共勉的词词中极力铺写阅兵练武的场面,盛赞抗金部队的军容声威,表现抗金战士的理想抱负和英雄气概,抒发词人的豪情壮志。

      艺术特点: A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既悲且壮 B场面壮阔,气势豪雄,动静相联,声色俱备 C转折突兀,令人回味无穷2.苦闷忧患与对现实的理性批判 ①抒写英雄失路的悲慨 代表作《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这是作者35岁时的登临抒怀之作写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上片借景抒情,下片怀古伤今 艺术特点: A善于以景寄情:“清秋”、“落日”、“断鸿”等意象 B运用典型细节:“看”、“拍”等 C善于用典②对南宋朝廷投降政策的批判 代表作《摸鱼儿》:词人由惜春、留春转而怨春,表现出强烈的时间意识和英雄对生命徒然流逝的惋惜怨恨艺术特点: A象征手法的运用春意阑珊令人联想到南宋政局的危急;蜘蛛网絮,令人联想到欲求振兴者的徒劳;蛾眉遭妒,令人联想到仁人志士的受到排挤;玉环飞燕,预示小人的下场;而斜阳草树,又使人想到国事的衰微这一切,并不是零乱的拼合,而是构成一个象征性的体系,使全词语言蕴籍,寄意遥深,令人回味无穷 B步步转折,层层深入 C风格摧刚为柔,既刚健,又婀娜,兼豪放与婉约二家之长,是一种开拓和创新3.抒写啸傲溪山和描绘田园风物 ①高洁情怀的寄托,高尚人格的体现 代表作《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娥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词约作于1187年,作者落职闲居带湖时作者虽屡遭排斥,然决不与投降派妥协,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和高尚的人格词中那位不随流俗、自甘寂寞的女子,正是他自己的化身,也正是他这种精神的体现梁启超:“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 艺术特点: A比兴手法:虽写元夕,实则寄托 B反衬手法②田园风光和隠逸情趣 代表作《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写了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表现了作者愉悦的心情和特有的感受上片写晴:明月、清风、稻香,一片恬静;惊鹊、鸣蝉、蛙鼓,又是一片热闹动静交融下片写雨一个“忽”字透露出焦急中的喜悦此词语言平易,用白描手法感情跌宕有致,富有生活情趣4.遣兴词 ①《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②《西江月·遣兴》: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如何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此词上下片各有特色上片可从侧面解读:说醉贪欢笑,可见醒时极苦闷;说愁无功夫,其实愁不可解。

      愤激之语下片可作散文读:以文为词,是其本色三、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 1.以文为词 A用典 B题序 C散文语言入词2.形象飞动气象壮阔的境界 3.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结合 4.丰富了词的语言 5.风格的多样化辛弃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表现力,创新了词的风格特别是发展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将豪放词的创作推向了更高的境界将抗金救国作为词的重要主题,用词反映了时代精神和人民愿望辛弃疾不但以诗为词,而且以文为词,使词体达到空前的大解放第八章 陆游,一、陆游的生平与创作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浙江绍兴)人他是南宋爱国志士,著名爱国诗人,“六十年间万首诗”他以悲壮的诗歌唱出了人民的愿望,时代的呼声陆游的生平与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1.45岁之前① 奇特的诞生:陆游出生于仕宦家庭,父亲陆宰,曾官淮南转运副使,1125年奉调入京,陆游诞生在北行淮水的官船上1126年,靖康之变,陆宰携家眷逃回山阴金兵南下过江,陆游一家又逃往东阳直到金兵北撤,才回故地②爱国思想教育:陆游的父亲是一个爱国官吏,往来朋友多爱国志士中原沦陷后,他们每言及国事,常痛苦流涕,食不下咽陆游从小受到了父辈爱国思想的教育。

      18岁,跟从爱国诗人曾几学诗,受江西诗派爱国思想熏陶陆游读兵书,学剑术,20岁便抱定“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报国志愿③仕途坎坷:29岁,陆游到临安参加进士考试,取为第一只因秦桧的孙子秦埙名在陆游之后,考官险遭处分次年复试礼部,陆游又名在前列,再次触怒秦桧,因被除名34岁后,秦桧死,陆游才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1162年孝宗即位,朝廷有意恢复,抗战派将领张浚被起用为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江淮大军,准备北伐36岁的陆游被调任为枢密院编修兼圣政所检讨官,赐进士出身因投降派破坏抗战,陆游被挤出中央,出任镇江通判、隆兴通判等职符离战败,隆兴和议,42岁的陆游以“交结台鉴,鼓唱是非,力主张浚用兵”的罪名被罢官,回故乡闲居,直到45岁2.46~65岁: ①入蜀9年:1169年,陆游被任命为夔州通判,诗人沿江而上道路半年行不到,江山万里看无穷”写出优美的日记体散文《入蜀记》六卷48岁,驻军南郑,临近前线,陆游报国心切经常身着戎装,侦探敌情,检阅部队,打猎练兵但南宋朝廷对陆游先后频繁调动,以致陆游无法从长计议以实现北伐志愿51岁被任命为四川制置使司参议官,范成大出任制置使由于北进中原的主张无法实现,心中愁愤,常与范成大作诗唱和,被指控为“不拘礼法,恃酒颓放”,不到一年被罢官。

      陆游为表示愤懑与反抗,自号“放翁”陆游入蜀9年,三峡风光,蜀中山水,军旅生活,开阔了眼界,加深了爱国情思同时,壮志难伸,反遭诬陷的仕途坎坷,也加深了他对腐败朝廷的认识陆游在蜀中作诗1000余首,内容充实,情感强烈,风格豪壮②离蜀东归,辗转迁徙1178年,陆游54岁,离蜀东归,先后在福建、江西、浙江等地做官因触犯地方豪强利益,被妄加罪名弹劾罢官62岁,又被起用为严州知州,陆游励精图治,振作士气,以为恢复,但因把抗金情思形诸歌咏,被以“嘲咏风月”罪名落职3.66~85岁除了78岁曾一度入朝主修孝宗、光宗实录外,近20年的时间陆游一直闲居山阴在漫长的村居生活中,陆游亲身参加劳动,与牧人樵夫往来,给农民看病送药,和农民相处十分融洽他写下了大量的以农民生活和农村景物为题材的诗篇同时也没有忘记中原人民和抗金救国直到临终,仍有绝笔《示儿》这一时期,陆游写了七千多首诗,是其创作的丰收时期二、陆游诗歌的思想内容陆游从19岁写诗,直到临终,有70年的创作生涯,有《剑南诗稿》,存诗9400多首,是中国文学史上写诗最多的的诗人陆游诗歌最突出的内容,就是呼吁抗金救国其感激悲愤、忠君爱国之诚,一寓于诗,酒酣耳热,跌宕淋漓。

      至于渔舟樵径,茶碗炉熏,或雨或晴,一草一木,莫不著为歌咏,以寄其意”(《唐宋诗醇》)梁启超诗云: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未平1.深沉地抒发了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慨 代表作《书愤》:此诗作于1186年,诗人62岁,罢官闲居9年,诗人报国有心,请缨无路,僵卧孤村,岁月空流,一腔悲愤,吟成此篇,故题《书愤》艺术特点:对比手法对比本身就是批判和揭露 A理想与现实的对比 B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对比 C以诸葛亮慷慨北伐和南宋统治者的投降态度对比2.强烈抨击南宋朝廷的屈辱求和政策,严厉斥责投降派专权误国的罪行 代表作《关山月》:诗人53岁时作表达了对宋金和议的不满,对南宋朝廷文恬武嬉、苟且偷安的谴责,和征人、遗民恢复中原的愿望,有强烈的时代精神艺术特点: A空间和时间的统一空间:遗民垂泪,笛声传怨,朱门歌舞时间:--关山月 B用白发、骸骨、泪痕、月亮的寒光、深夜的刁斗、幽怨的笛声,渲染出凄冷的意境,以表达诗人的幽愤、悲痛的感情 C每四句一转韵,前后两层是平声韵,中间是仄声韵仄声韵适合表现战士的悲愤,有一种幽咽难言的凄苦情调,适合月照边关的凄冷意境3.对金蹂躏下的沦陷区人民表现了无限的关切和同情。

      使爱国、爱民的思想得到高度统一 代表作:《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4.闲居田园的恬适情趣 代表作《游山西村》:这是一幅风景画诗人将风景之美、人情之美和热爱乡土的心灵之美融合在一起写景中含哲理,迷茫中有惊喜,景语、情语、理语,给人以启迪和鼓舞。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