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巨幕电影的发展历史和国产化.doc
3页巨幕电影的发展历史和国产化巨幕电影的发展历史和国产化1872 年,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由于两个人打赌马在奔跑时是否四蹄都熟地,而在跑道上安装了 24 架照相机,一连串的照片让电影诞生任何的事物都是向着大型化发展,仅仅是过了三十年左右,卢米埃尔兄弟就在巴黎尝试用3 台放映机放映巨幕电影但由于拼接技术不太行,这种巨幕电影很快消失了到了 20 世纪五十年代,变形宽银幕技术(Cinemascope)诞生,并且一直被沿用到现在它是用变形镜头将 2.35∶1 的全景式画面光学横向压缩到 1.33∶1 的35mm 底片上,使放映到屏幕上的画面可以横向展开1967 年,三个加拿大人开始研究与 Cinemascope 相仿的多投影机大银幕放映系统,但他们在 1967 年蒙特利尔世界博览会上的试验不够理想,因而促使他们转向研发新的单放映机、单摄影机式的大银幕放映系统,最终催生了 IMAX的问世然而由于制作和放映成本较高以及运输困难,“巨幕电影”一直未能普及人们对电影的追求是越来越大屏幕,对观影的体验也是追求越来越大的感官刺激在上世纪 90 年代,日本也出现了有风雨雷电特效,和影院座椅会动的4D 电影,但是这种 4D 的电影也是一直未能普及。
直到上世纪 90 年代后期,出现了一股“巨幕电影”娱乐的风潮,《霸王龙:重返白垩纪》等“巨幕电影”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巨幕电影”的发展经过近 40 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了公认的最具震撼效果的电影体验在国内最早的“巨幕电影”影院是上海的和平影院,中国电影博物馆、广东省东莞科技馆等也建设了“巨幕电影”影院2007 年开始建设的东莞万江万达影城,一块篮球场那么大的银幕第一次被悬挂了起来,尺寸是 28 米宽 22 米,这块屏幕被号称为“亚洲第一屏幕”其实同时期的广州的科学中心的屏幕,尺寸是宽 29 米、高 22 米,比起东莞万江万达影城要大但是如果以商业影院来算,东莞万江万达影城的屏幕还是最大的到了 2010 年,《阿凡达》在东莞万江万达影城的这块“亚洲第一屏幕”才开始被大家熟知,IMAX 的电影技术,也开始向数字 IMAX 转变中国内地已经是“巨幕电影”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截止 2010 年,现共有 22 家“巨幕电影”影院,另有 27 家已签约,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中国巨幕技术的是在 2000 年以后开始的,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开始联合开发的“中国巨幕系统”研究了巨幕版影片的制作,图像优化技术,全景声效的技术。
中国电影股份在 2012 年举办了“影动中国”活动,标志着中国巨幕已由初期的实验性放映正式进入了商业运营阶段,拉开了中国巨幕市场推广的序幕同年 5 月 17 日,中国电影股份在第 65 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发布“中国巨幕”系统实验完成消息同年 7 月,中影星美电影院线与中影数字巨幕(北京)有限公司正式签约,购置 18 套“中国巨幕”系统和 IMAX 相比中国巨幕采用的都是 2K 双机放映,分辨率都是 220 万影片也是要进行重新灌录,在锐度和色彩方面也经过一系列处理,但画面质量上比 IMAX 稍逊但是在亮度方面,达到了 36000 流明,比起 IMAX 的 30000 流明要高,解决了观众戴着 3D 眼镜观看立体影片普遍较暗的问题特别是成本上要比 IMAX 要低很多,影院在安装以后不需要交每年的“版机使用费用”在 2010 年后,韩国 CJ 开始大力研究 4D 影院,并在韩国开设 4D 影院,韩国 CJ 差不多已成了 4D 影院的代名词在 2015 年初,他们还与万达在大连的港汇店合作开设了 4D 特效厅其实对于 4D 影院的特效设备和动感座椅,国内也一直在研究和生产影擎科技对座椅动感平台的模拟系统,研究了三自由度和六自由度两种系统,对于影片中动作的捕获,座椅的动作编辑也有研究。
最近他们还为国内多家影院进行了,普通 3D 影院向 4D 影院的改造国内在数字制作方面,中影集团在北京怀柔打造的中影数字制作基地于2008 年竣工数字制作基地一期工程占地 800 亩,建筑面积 15 万平方米,总投资近 20 个亿以影视作品后期数字制作业务为主,现在国内一半以后的影视作品的后期数字制作都是在数字制作基地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