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全的基本概念及特征.docx
8页第一节 安全的基本概念及特性一、安全的基本概念 1、安全的定义一般中文中,“安”指不受威胁,没有危险,太平、安适、稳定等,即“无危则安” 《辞海》对“安”字的第一种释义就是“安全”;“全”指完满,完整,无残缺,没有伤害,谓之“无缺则全”这里,全是因,安是果, 由全而安多数专家觉得,安全一般指多种事物对人或对人的身心不产生危害、不导致危险、不导致损失、不发生事故、正常、顺利的状态即安全与否是从人的身心需求的角度或着眼点提出来的,是针对人和人的身体而言的,固然健康也就属于安全范畴对于与人的身心存在状态无关的事物来说,主线不存在安全与否的问题因此,安全一方面是指外界不利因素(或称环境因素)作用下,使人的身体免受伤害或威胁,使人的心理不感到恐慌、胆怯,使人可以健康、舒服、高效的进行多种活动的存在状态此外,还涉及人可以健康、舒服、高效的进行多种活动的客观保障条件因此书中对安全的科学概念概括为:安全是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状态(涉及健康狭义的安全是指某一领域或系统中的安全,具有技术安全的含义即人们一般所说的某一领域或系统中的技术安全如生产安全、机械安全、矿业安全、交通安全等等。
状况)及其保障条件换言之,人的身心存在的安全状态及其事物保障的安全条件构成安全整体这是把人的存在状况和事物的保障条件有机结合的科学概念2、狭义安全和广义安全广义安全即大安全是以某一系统或领域为主的技术安全扩展到生活安全与生存安全领域,形成了生产、生活、生存领域的大安全,是全民、全社会的安全3、现实中安全问题的划分从专业和行业领域角度划分可分为:生产安全、国家安全、环境安全、食品安全、医药医疗安全、职业劳动保护安全、网络安全、经济安全、人口安全、社会(公共)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重要是外来文化侵略)、自然灾害和人为劫难、社会保障等从对象来划分有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环境安全、(产品)质量安全、技术安全、文物安全等4、安全度(安全量)“安全度”是一种表达安全限度的概念,人的身心安全限度及其事物保障的可靠限度用各自原则来衡量,就构成安全度的概念体现的是主体免于危险的限度虽然目前我们还无法制定一种统一的量化原则从数量上来刻划安全度,但我们却可以在不太严格的意义上对安全度作一定的质的描述例如主体是完全免于威胁,还是在一定限度上免于威胁,还是处在危险之中,甚至处在极度危险的境地,或者是已经受到具体的内外侵害,这其实就体现了安全的不同限度,即不同的安全度。
二、人类对安全的结识安全是人类生存、生产、生活和发展过程中永恒的主题,也是人类发展的主线性问题人类在发展中不断地摸索,有摸索就有盲区、就有无知,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安全的含义不是固有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并且人类对安全的结识长期落后于对生产的结识对安全结识的历史,大体可分4个阶段1、“无知”的安全结识阶段 在石器时代,人类的祖先挖穴而居,栖树而息,完全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是一种纯正的“自然存在物”,完全依附于自然人们想到、遇到的安全问题,只是不要被森林大火烧掉,不要被野兽吃掉还觉得命运是老天的安排,神灵是人类的主宰, 对于事故与灾害只能听天由命,无能为力跨入农业社会后,人类开始逐渐挣脱大自然的桎锆,但在人类改造自然,发明人类文明的过程中,人为灾害也越来越多了起来进入铁器时代,人们遇到的安全问题开始有了工具伤害、生产伤害但这一时期由于人类对客观世界的结识还十分肤浅;与大自然抗争的手段也十分简朴、有限;运用大自然的资源也是最基本的——水和土安全问题也比较简朴,重要表目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虽然故意识地开始了对保全生命的追求,但对自然因素所带来的突发灾害无能为力,对生产劳动中发生的事故也只能被动地承受(措施论称为被动承受型),对自身的安全问题尚未能自觉地去结识和积极采用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仍属于无知(不自觉)的安全结识阶段。
2、局部安全结识阶段 (17世纪至上世纪初)人类从农牧业社会进入了初期工业化时代, 特别工业革命之后,随着生产方式的变更,技术给人类带来了文明和财富,同步也随着着新的劫难一方面应用锅炉技术的航海、纺织等领域事故不断浮现,之后的一百年间,成千上万的船只由于锅炉爆炸而沉没在大海之中,成千上万的航海者葬送在大洋之中;随着机器工业的发展,机械伤害成了重要危险;汽车的发明,导致交通事故的急剧增长,成了人类意外事故的头号杀手人们开始意识到,人类自己发明的财富其成果反过来可以消灭自己生产过程的伤害和事故成了人类生产活动中重要的、最大的一种威协由于事故与灾害类型的复杂多样和事故严重性的扩大, 人类有了对安全更多的追求,有了与事故抗争的意识在总结事故教训基本上有了“事后弥补”,安全结识提高到了经验论水平即人类进入了局部安全结识阶段3、上世纪初至50年代,随着电、有机合成物质和放射性物质等的浮现,人类在生产、科研活动中的危险变得复杂起来除了机器伤害之外,还要遇到电的、高速的、化学物质的、燃烧的、爆炸的、毒害的、辐射的、腐蚀性的等危险特别因军事、航空、航天、原子能等工业技术发展而形成的大系统及机器系统,其危险不再是单一的因素,生产科研过程的安全成了安全问题的核心。
局部的安全结识和单一的安全技术措施已无法解决生产制造和设备运营系统中的安全问题,必须发展与生产力相适应的系统安全工程技术措施,用系统工程的措施对事故进行综合防治,于是相应地发展了生产系统安全工程技术,由此,人类进人了系统的安全结识阶段但仅还是静态的系统安全技术4、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信息、高新技术与产品的生产与高速广泛流通现代高科技的发展是喜忧掺半人类在20世纪所发明的成就多于19世纪前人类所发明的所有,但是人类所经受的灾害事故比历史上任何一种时期都更惨重,已从主线上危及人类的生存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安全,就必须规定高新技术与产品自身具有高安全可靠性,人类在安全结识论上有了超前避免的结识,有了本质安全化的结识,并且静态的系统安全结识也已不能较好的解决动态过程中随机发生的安全问题(塞浦路斯航空飞机空难事故),人们必须更进一步地采用动态的安全系统工程技术措施进入了对安全的动态的安全结识阶段现今,正是由于安全与人类所从事的多种活动的不可分性和多种不安全事情的危害性,各个行业已经形成了基本能适应本行业特点需要的安全技术与措施三、安全工程中的几种基本概念1、安全指标:安全工作完毕状况的某些数据,是在一定条件下完毕安全工作过程中所产生事故损失的可承受水平。
2、本质安全化:本质安全化则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系统的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水平达到本部门现代的基本规定,具有相称的安全可靠性,具有完善的避免和保护功能以及科学的安全管理体制,使事故、灾害减少到规定的目的或可以接受的限度注意两点:(1)本质安全化是相对的,安全水平是一种相对的概念,它是一种国家、一种行业或一种公司在一定的技术及经济条件下,由安全管理的状况所决定的即需要根据当时的技术、经济水平来具有相应的本质安全化水平这个水平是在既有的技术及经济水平和具有较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状况下的安全可接受水平,这个可接受水平将随着技术及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提高,随着安全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而提高在实际生产中,可接受安全水平一般为各个行业安全性评价原则所控制的安全水平2)生产是一种动态的过程,许多状况事先难以预料人—机—环境系统中平常随机的一般性事故损失并未彻底消除3、危险物质:是化学、物理及生物作用导致火灾、爆炸、中毒等的,可以危及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物质危险物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几种混合物重要涉及3大类:易燃易爆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质4、重大事故:工业活动中,火灾、爆炸或毒物泄漏等后果严重的事故。
具有三个特性:人身伤亡严重;财物受损失与摧毁;环境严重污染11月1日起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界定:重大事故,一次事故中死亡三人以上,财物损失;特大事故死亡十人以上,财物损失5、重大危险源危险源:能产生和释放能量的物质(危险的来源);是也许导致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等的本源或状态重大危险源: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存储危险物质,其数量不小于或等于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原则规定的一种或一类危险物质单元重大危险源,阐明是危险大或数量大的危险源不同的危险源有不同的危险性质,如炸药、汽油、瓦斯、化学品;同一种危险源,其数量不同,事故时,其后果和严重限度也不同对某一危险源,当其数量达到一特定量,一旦发生事故会导致劫难性后果,我们把达到或超过这一特定量的危险源称为重大危险源这一特定量(临界值)是根据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研究,由国家以法律法规或原则等形式规定的6、安全评价:也称风险评价,是指对一种生产(生活)系统中固有的或潜在的危险及其严重限度(后果)所进行的分析与评估,并以既定指数、级别或概率值作出定量的表达,最后根据定量值的大小决定采用避免或防护对策评价对象是一种人一机一环境系统或系统中的某一种子系统;评价原则是该公司所属行业客观的本质安全化限度的控制水平;评价措施分为系统安全评价和随机安全评价两类;按评价措施的特性又可分为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
通过安全评价,找出问题并整治,运营一种时期后再评价,如此反复,使生产系统本质安全化限度不断得到提高目的是实现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安全运营7、固有危险度:系统由于自身功能的需要必须具有某些设备和物料,系统一旦拟定了其能量的形式及数量,这种能量如果所有失控时的损害能力就完全可以拟定下来,这种危险是系统固有的,因此称为固有危险固有危险的损害能力是潜在的,称为系统的固有危险性,对固有危险性的度量称为固有危险度即系统由于自身功能的需要必须具有的设备和物料失控时也许导致灾害的严重限度导致灾害的危险限度可用两个衡量参数拟定:① 设备及物料单位数量具有的致害能力;② 系统中拥有多种设备及物料的容量不同的设备及物料中保有的致害能量是不同的,能量自由释放的形式也不同,导致灾害的限度也不相似(汽油和木材)固有危险度大的系统,对安全限度的规定也相应要高四、安全的基本特性1、安全的必要性和普遍性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规定,是生命与健康的基本保障,如果人们失去了生命,也就失去了一切,安全就是生命人类活动中的安全问题,是随着着人类的诞生而产生的,安全极为普遍的存在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所有时间和空间领域,人类的一切生活、生产活动都离不开安全。
2、安全的随机性安全是人、物、环境及其互相关系的协调保障安全的条件是多因素的,是相对的,限定于某个时空、地点条件变化,安全状态也会发生变化3、安全的相对性安全的相对性表目前三个方面:一方面,绝对安全的状态是不存在的,系统的安全是相对于危险而言的;另一方面,安全原则是相对于人的结识和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而言,抛开社会环境讨论安全是不现实的,人类不也许为了追求绝对的安全放弃生产活动,如果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都得不到满足,安全又有什么意义在实践中,人们或社会在客观上自觉或不自觉地承认或接受某一安全水平,当实际状况达到这一水平,人们就觉得是安全的,低于这一水平,则觉得是危险的其三,人的结识是无限发展的,对安全机理和运营机制的结识也在不断深化,也就是说,安全对于人的结识而言具有相对性而危险是绝对的危险的绝对性表目前事物一诞生危险就存在,中间过程中,危险也许变大或变小,但不会消失,危险存在于一切系统的任何时间和空间中不管我们的结识多么深刻,技术多么先进,设施多么完善,危险始终不会消失,人、机和环境综合功能的残缺始终存在4、安全的局部稳定性安全的因素是复杂的巨系统,绝对安全是不也许的,但有条件的局部安全是也许的,是安全生产必须的。
控制安全的要素,就能实现局部稳定的安全5、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