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控研究.docx

15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17607583
  • 上传时间:2022-06-2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8.26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控研究    温泉摘 要:依据农村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及贷款风险的分类及信用风险等理论,围绕A市农商行发展的历史沿革、信贷管理现状及当前信贷风险防范措施展开详尽阐述,并对A市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详细分析,从而对A市农商行信贷管理有一个较为详细的了解;最后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合作金融信贷风险管理的基础上,结合A市农商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实际情况,从提高信贷主体的风险管理水平、加大对贷款对象的扶持力度、创建良好的贷款环境三个方面,对其信贷风险管理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提出对策和建议Key: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风险防控:F832 文献标志码:A :1673-291X(2016)04-0074-05 一、导论银行信贷风险是一个系统复杂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金融机构不仅需要通过不断的市场化改革,完善信贷利率管制,同时完善贷款利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在金融生态环境逐步改变的状态下,加强金融监管部门对债务人的信息状况监管,而作为贷款对象,在与银行或者金融机构进行贷款合作时,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根据偿债能力和经营能力量力而行针对信贷风险问题,国外学者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研究成果颇丰,且走在世界的前沿。

      其中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1997年9月公布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中,将银行业面临的主要信贷风险归纳为八个方面,即信用风险、国家和转移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但是从世界各国的实际分类情况看,有四级分类方式、五级分类方式、八级分类方式、十级分类方式、十一级分类方式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匈牙利等国按风险贷款分为五类,即:正常、特别注意、次级、有疑问和损失相对于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将信贷风险之划分为正常、次级、有疑问和损失四类Ghali(1998)使用多变量协整技术设计了一个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来考察公共投资对私人资本构成和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并把这个方法应用于一个正在实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债务稳定计划的发展中国家(突尼斯)得出的结论是在这个国家短期内风险因素对私人投资具有负面影响,长期内则对私人投资和经济增长都具有负面影响安东尼·桑得斯在其《信用风险量化——风险估值的新方法与其他范式》中对信用风险量化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充分的研究,通过在金融信贷领域中难以衡量的信用体系按照一定的理论模型将其量化考察,大大提高了贷款主体,即商业银行或者金融机构对贷款对象信用难以适时掌握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皮埃特罗·潘泽(Pietro Penza)和维普·班塞尔(Vipul Bansal)对如何利用VAR度量市场风险进行了深入的探讨(2001),通过利用VAR模型对影响信用风险的因素进行一系列的检验,最终通过复杂的计量分析确定了影响信贷风险的主要因素,进而银行能够通过这些主要影响因素对贷款对象进行重点考察以减小由于风险给银行带来的损失。

      此外,约翰·B.考埃特(John B.Caouette)、爱德华·爱特曼(Edward .Altman)等对信用风险管理演进规律进行了研究(2001)KMV公司的组合管理者(Portfolio Manager)、J.P.摩根的信用尺度(Credit Metrics)模型、麦肯锡(McKinsey)公司的信用组合观察(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瑞士信贷金融产品(CSFP)的Credit Risk模型,在引入损失范式(loss Paradigm)和违约比率(Default Rate)两个概念的基础上,重点阐明各模型的数学推导及计算方法,使得银行风险管理者能够确实将其应用到风险度量实际工作中我国学者对金融风险的研究起步较晚在20世纪90年代末,国内有些学者(阳洁、胡静,1999)逐渐对巴塞尔协议有所了解而开始对金融风险预警系统评价进行了起步的研究此外,有学者对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草案与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问题发表了研究成果(詹向阳、张兴胜,2001),特别关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并希望将其迅速在我国展开广泛的应用研究,特别是对新巴塞尔协议下的市场约束机制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控制。

      武剑(2003)则对我国银行业实施内部评级法策略进行了研究针对银行信贷业务中普遍存在的道德风险问题,庞素琳和黎荣舟(2005)研究了风险类型并合与风险类型非并合两种不同情形下道德风险的规避方法及信贷风险决策合同的设计,通过引入抵押率的概念作为衡量道德风险的重要指标研究结果表明,较大的抵押率使银行抵御道德风险的能力减弱,较小的抵押率使银行抵御道德风险的能力增强我国银行业逐渐走上了市场化发展之路,而竞争的市场中存在着巨大的风险,一旦风险爆发则可能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尤其是在农村商业银行,由于其管理制度和相关金融市场的秩序还在完善之中,故相对于其他成熟的商业银行而言,农商行存在着更大的信贷风险所以,在当今农村金融市场改革逐步深入的今天,借助政府的力量,从自身做起,从内部着眼,加大对农商行贷款管理和风险防范的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法措施,是对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事业的一大贡献因此,加强对农商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从贷款主体、贷款对象和贷款环境三个角度对农村信用信贷潜在风险生成机理进行详细的阐述,并在这样的基础背景上,从贷款风险的识别、量化与评估、检测以及处理四个环节尝试建立一套适合当前实情的农商行信贷风险预警体系,以帮助管理者监管信贷资产风险的变化程度,从总体上降低信贷风险,提高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加强风险管理效果和经营绩效,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可以说,没有金融均衡配置资源的实现,就没有区域经济生产力的发展,其他生产要素的增加和改善也就难以实现总体来讲,本文结合A市农商行信贷管理研究,以期金融机构能够从信贷风险管理中对各期信贷风险管理绩效进行评价,降低信贷风险,有助于农商行金融资产使用的效率性以及资源配置的均衡性二、A市农商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在农村金融改革实施以来,A市农商行发展事态逐渐转好,资产规模不断提高,贷款规模也达到空前的高度,信贷结构得到不断的调整到2011底,A市农商行存款规模达到578 144万元,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特别是在调整当地产业结构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强了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发展的实力,在加速辖区国民生产总值的同时也提高了金融机构的存款量从规模上讲,2010年A市农商行信贷余额是2005年的2.63倍在A农商行贷款规模不断增大的趋势下,由于风险存在的原因,农商行的不良贷款、逾期贷款、呆滞贷款以及呆账贷款额度都暴露出不同的问题具体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第一,不良贷款目前,通过票据置换、再贷款、再贴现以及税收减免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对于农商行削减存量风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是基于农商行在不断的改革和在降低不良贷款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不良贷款及不良贷款率明显降低,农商行的资产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农商行的存量风险大幅度降低。

      据统计,A市农商行自2005—2010年贷款总额不断增长的同时,不良贷款率已经从2005年的31%下降到2010年的5%左右第二,逾期贷款逾期贷款是不良贷款中的未按约定日期归还,逾期两年以内的可能收回也可能收不回来的低风险贷款A市农商行的逾期贷款数量在农商行内部风险控制制度逐步完善的情况下从整体上还是有了大幅度的降低,从2005年末接近400万元下降到2008年的75万元,下降速度相对较快第三,呆滞贷款呆滞贷款指逾期并超过规定年限以上仍未归还的贷款呆滞贷款相对于逾期贷款来说回收难度更大,回收成本也更高,相对应的风险性也更大2005年以来,A市农商行的呆滞贷款数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第四,由于A市近几年来逐渐加大了贷后管理工作,农商行信贷主体在向信贷对象贷款的过程中,遵循有效性、审慎性、全面性、及时性等原则全面加强对贷款对象的审核,特别注意对贷款对象的信用和贷款资金投向的审核,同时对呆账贷款依法加大催收力度A市农商行的呆账贷款率从2005年的8%左右下降到2010年的0.8%,呆账贷款及呆账贷款率都大幅度下降三、A市农商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虽然A市农商行的金融改革取得了较大成就,然而在一些具体的政策法规方面,在金融改革实施的过程中有些政策制度、政策法规等随形势的发展变化还存在一些缺陷。

      具体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第一,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地方上的农商行迫于每年的信贷任务,很多内部社员未严格执行信贷发放操作程序,贷款发放把关不严而存在诸多的违规进行信贷现象,以至于与商业银行自下而上实行贷款营销的逆程序操作使相当一部分信贷管理人员淡薄了风险意识,甚至会出现第一手调查材料就存在虚假、谎报、瞒报等不真实反映的瑕疵行为,完全有悖于信贷风险管理中的风险识别,致使农商行在风险管理上普遍存在问题第二,担保抵押流于形式在地方县域内的农商行一般是针对农业、农村和农民三农问题而实施贷款,特别是针对农户的贷款,一般是小额的信贷但是,农户向农商行贷款是需要一定的担保抵押才能获得贷款资金,以防范农户在规定期限内没有能力能够偿还贷款资金的风险对于贷款抵押物,可能农商行对抵押物的价值评估偏高以至于当风险发生而处置抵押物时,其变现价值不足以抵偿贷款本息此外,农村信用体系、担保体系仍然不健全,加上农村金融机构风问责制度等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存在法制缺陷,导致了农村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比例仍然较高第三,信贷资产质量反映不够真实由于对信贷的风险识别不重视或者由于农村信贷担保体系不健全而导致抵押物的价值评估偏高以至于当风险发生而处置抵押物时,其变现价值不足抵偿贷款本息时,其已经发生合同贷款很可能将会形成不良贷款,这些不良贷款到期后有的只能收回贷款利息,数额较大者甚至采取转移票据形式逃避应承担的责任,县域个别农商行按贷款五级分类反映不良贷款余额占比例高达70%以上,影响了信贷资金的流动性,掩盖了潜在的信贷风险。

      第四,贷款管理不严,内控制度乏力县域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落后性以及经济开放的渐进性等原因导致经济总量相对偏小,而且地区金融质量、金融体系发展不完善,金融需求满足度相对低,以至于经济发展资金需求不足而实际上农村金融需求巨大,特别是中小企业贷款和农户小额融资需求量都比较大,农户及涉农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远远超过了农村金融机构的供给量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农户中只有27%的农户能获得正规渠道贷款,仍有40%以上的农户有贷款需求但不能获得正规信贷支持农村金融的需求量如此巨大,而农商行作为支农的一个政策性金融机构一般是很难满足有资金需求的农户的农商行在给农户发放贷款时可能由于对贷款对象的调查不够深入,尤其是农商行特别是注重借款抵押物的贷款从而忽视了贷款审批的强度,这样在贷款管理不严格的情况下难免会出现贷款管理不严,内控制度乏力的现象第五,金融市场外部生态环境依然严峻近年来,我国为加强金融内外部生态环境建设,建立金融生态环境考核机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配合与协作,共同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农村金融基础设施不断改造和完善,公平的支付服务竞争环境效果正在逐步显现但是,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问题依然比较严峻,首先表现在由于农业的利益率低、周期长、交易成本高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因素造成的农村资金外溢现象严重。

      此外,居民的金融信用观念还不强,农村支付结算体系、农村信用体系、农村担保体系仍然不健全加上农村金融机构风险意识制度、问责制度等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存在很大缺失,导致很多农业资金外流,农村金融机构的内外部生态环境失衡第六,不良资产的处置滞后,贷款责任追究不力由于农村金融市场法制环境建设滞后的原因,一些贷款对象利用法律上的漏洞逃避责任,甚至一些贷款既没有抵押,也没有担保及责任人,农商行对已经形成的不良资产由于平时预警信息没有进行详细的辨别,贷后跟踪管理滞后,出现问题时为收回。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