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文化旅游资源调研的汇报材料.docx
21页道教文化旅游资源调研的汇报材料第一篇:道教文化旅游资源调研的汇报材料 一、徐州道教简史 夏朝,彭祖被唐尧封于徐州,建立的大彭氏国,延续了八百年,成为中国修炼养生与烹饪的鼻祖,被列为道教的一位重要神仙 春秋时,老子亦诞生于楚国苦县曲仁里,当时徐州为楚国重要城池,也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徐州即为老子活动的主要区域,仅史书记载,在沛国,孔子就曾多次向老子问道,现在国内多处发掘出土“孔子沛国问道图”碑刻 西汉初期,留侯张良不仅辅佐刘邦平定天下与治国,而且也是一位重要的道教神仙修炼家汉灵帝时,巨鹿人张角创太平道,奉《太平清领书》为主要经典,以善道教化,符水治病;十余年间徒众数十万,遍布青、徐等八州,徐州为重要区域沛国丰邑人(今江苏丰县丰县)张道陵制订完善经典、礼仪,创立了“五斗米道”,以符水治病,并置祭酒等职务,封二十四治而治(后改为二十八治),标志着道教由此创立据史籍记载,张道陵生于东汉建武十一年,卒于永寿二年,终年一百二十岁 东汉末年,道家先哲神医华佗亦生于沛国谯县(今亳州),行医于徐、亳一带,死后葬于徐州城南一里处,后人筑华佗墓,并建华祖庙 唐朝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自认老子李耳为祖宗,因道教奉老子为道宗、道教鼻祖,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所以道教当时被尊为国教,封天师张道陵为“太师”,道教盛行一时,徐州宫观亦遍布各地。
宋元时期,徐州道教宫观遍布徐州城区近郊和临近各县乡村野等,仅丰县就有文昌祠、二清庙、华佗庙、关王庙、贤侯祠、火神庙、玄帝庙、泰山神庙、三皇庙、东岳行祠、司马神庙、田祖神庙、李文靖庙、金龙大王庙、洞真观、龙翔观、紫微观、天和观、栖云观、南华观、长春观、和光观等20余座道教宫观 明朝时期,虽然当时的明政府的限制,但徐州的道教仍然香火鼎盛,信众众多,道教宫观林立,在徐州城郊内(即明古城郊)就有十几座之多明嘉靖年间,徐州人集资在徐州城南泰山建盖碧霞无君祠乾隆四十五年改称碧霞宫,每岁四月十五至十八日,举办泰山庙会,苏鲁豫皖接壤地的数以万计群众均来进香赶会 清末,民初,徐州道教仍盛行不衰,徐州市内道教场所计有:城隍庙(城中,今青年路),黄楼(城东北隅,宋时建,历经修缮,80年代迁建黄河堤今址)灵霄观(城西北,后称斗姆宫),真武观(小井涯巷),太山老君庙(城东郭山),彭祖楼,碧霞宫,天启庙(城北),老君庙(云龙山东坡),天师观(城西),张良祠、三官庙,三义庙,财神庙,关帝庙,火神庙、华祖庙等二十余处,皆香火很旺其中,城隍庙塑有城隍像,后殿塑有城隍夫妻像,大殿前两侧,各建廊房数间,并有阴间十八司群塑像。
民国17年(1928)铜山县长刘炳辰响应北伐军破除封建迷信活动,率众捣毁庙观神像,逐赶僧道离庙,道教宫观多废 1940年初,徐州商会会长李蔼堂任主任,组成理事会,筹资修复市区城隍庙,重塑城隍座像,而殿前两侧廊房、东侧作他用,西侧为警察局占用,皆未修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整庙充作警察局建国后,旧址为市公安局用 徐州道士聚城隍庙数人,余庙或道士、道姑,驻 一、二人如遇道场,则集各庙10多人共做曾有王祥坤(城隍庙)、张祥莲(利国、火神庙)、周家正(老君庙)等,擅长乐器、颂经1950年,建国初期,徐州尚有道士7人 徐州道教,沿正一道(天师道)规,以事符篆斋醮,财神庙时常为人求签,授符农历初一,十五香火较旺黄楼,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逢会城南泰山碧霞宫,每年四月十五日逢会城隍,黄楼两处四十年代庙毁会止泰山碧霞宫庙会,每年聚有苏鲁豫皖周遍信众十几万人,延续至今 民国36年(1947)5月,政府批准,成立“江苏省徐州市道教会”,理事长张明洞、常务理事李宗錞、韩明濂但由于历史原因,年余解散 50年代,徐州辖区内道教场所大多被毁,道士及道姑亦逐渐减少,但民间信道者仍绵延不断,延续至今。
二、徐州历代著名道教人物 彭祖:一作彭铿,或云姓篯名铿,传以长寿见称原系先秦传说中的仙人,后道教奉为仙真彭祖姓篯名铿,于六月六日出生,其父亲陆终,母亲女馈,彭祖是是上古帝王颛顼的孙子(黄帝的第八代孙) 赤须子:丰人也,丰中传世见之,秦穆公之主鱼吏也,数道丰界,灾异水旱,十不失一食柏实、石脂,绝谷,齿落更生,细发复出后去之吴山 张陵(34—156):一作张道陵,道教创始人第一代天师本名张陵,东汉沛国丰邑(今江苏丰县)人道书载:为汉留侯子房八世孙张鲁(?~216):为张陵之孙,五斗米道系师字公祺(一作“公旗”),沛国丰(江苏丰县)人张陵死后,其子张衡继行其道衡死,张鲁继为首领 华佗(约公元145—208):东汉末道士,医学家 嵇康:字叔夜,本姓奚,谯国铚县(今安徽宿县西南),改姓嵇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三国时魏末著名的道士、诗人与音乐家,是当时玄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陈抟(871~989年):为五代宋初著名道士字图南,自号“扶摇子”,赐号“希夷先生”他继承汉代以来的象数学传统,并把黄老清静无为思想、道教修炼方术和儒家修养、佛教禅观会归一流,对宋代理学有较大影响后人称其为“陈抟老祖”、“睡仙”等。
曹国舅:徐州人,相传为宋仁宗朝之大国舅,名佾,亦作景休 路可泰:明代徐州萧人,五岁即通术数,为人推星度多奇中尤精《易》,占言祸福,无不验,修道于果老洞中 方灵圆:徐州睢邑找沟集人,明季为道士,住玉皇庙,晚遇吕纯阳得道尝外游,顺治末年(1644-1661年)归,休息于路旁树下,群儿聚观,见蜣螂数百飞鸣绕其旁,灵圆接以手,嗑而吐之,咸以为异及起行,视所吐,皆荔枝壳也邻里争延至,如期往,一日同见之,始知为仙后再往延,不可见矣 刘道士(1777-1858年):清代徐州萧人,本名铭,字奉盘,号云巢幼失父母,入真武观为道士喜读书,善于绘画,尤工山水,好鼓琴为人恬退,一介不苟取与庙宇倾废,道士俯仰其中,食常不给,佐以山蔬,饱则掬泉饮浣,兴至或调轸染翰,或杂莳花木,悠然自得,虽贫困如也作山水得“二王法”,清丽似石谷,高旷追鹿台晚年用笔若梦若雾,空灵无匹,脱尽画家气习咸丰八年卒,岁八十有一 李兰(1862-1921):字芳谷,晚清著名画家,因为一耳重听,自称“聋道人”,幼年即酷爱绘画,曾获巴拿马赛会银奖,名扬国内外 第二篇:关于如何整合道教文化旅游资源的措施探讨 关于如何整合道教文化旅游资源的措施探讨 才子城相关毕业论文有这样的描述:深挖道教文化内涵,突出川南道教特色的旅游商品。
旅游商品的开发首先要注意突出地方特色,加强产品的吸引力和满足力;其次要考虑本地主要旅游市场的需求,生产和销售具有吸引力的旅游商品;再次要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从而吸引众多潜在旅游者前来旅游 根据道教文化的特点,丰富道教文化旅游产品这不仅包括宫观所在地的土特产品的开发而且还包括开发富有道教文化内涵的文化艺术品、旅游纪念品.发展游艺收藏、器用工艺等例如,印制出售“八仙过海”“福禄寿三星”等俩幅制作各种反映道教文化的旅游纪念图章、泥塑、木雕、石雕制品还可积极发展极具特色的道教饮食和道教药膳系列产品在川菜闻名遐迩的今天,再推出有道教特色的美食,融川菜美味与道家养生理念于一体,必能为四川美食锦上添花 而且川南地区的竹文化、茶文化、酒文化也颇负盛名,在商店里可出售具有道教特色的茶品、竹制品等其深度联合开发可促进川南各地方经济的发展 利用道教传统节日搞好体验旅游活动道教传统节日众多,每逢道教庆典节日,各地的信徒便纷纷前往圣地朝觐,并衍生出丰富多彩的信仰习俗,形成独具特色的宗教文化景观,到今天这些宗教庙会已经发展成为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节,集经贸、旅游、宗教、文艺于一体,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川南地区可借助哪吒祖庭朝拜,大力开展台湾香客朝圣游的宣传,从而带动其他仙山道观的旅游活动。
将道家养生学说和旅游结合起来,让游客在旅游休息的同时体验道家针灸、推拿、拔罐等感受神奇的中华传统医术 总之,道教旅游文化发展有利于川南地区旅游事业发展,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在开发过程中,要千万注意尊重道教文化,以保护道教文化为前提,不能人为的造作,更不能去其内涵,取其外貌应维护本真,吸取庙会变成“商品展销会”,道观变成现代豪华饭店这样的教训,防止道教文化异化现象,努力谋求道教文化与道教旅游的和谐发展 第三篇:关于川南地区道教文化旅游的资源优势探讨 关于川南地区道教文化旅游的资源优势探讨 川南是四川省旅游五大精品区之一,这里有着丰富的道教文化资源对川南道教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范围包括眉山、乐山、资阳、内江、宜宾、自贡、泸州七市七市拥有许多道教古建筑、经典及故事传说既有道教真人的活动踪迹,还有道士为修炼开辟的洞天福地川南道教文化旅游资源分布面广,资源丰密度好正因为川南七市的道教资源集中,便于对其进行重组、整合,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带,有利于对外整合营销,形成强大的资源吸引力.将川南道教的文化优势体现出来 1.根据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理论中的竞争优势四要素:生产要素、需求因素、相关和支持产业、企业战略和组织结构来分析区域旅游竞争优势,那么川南七市旅游资源在宗教方面占有的优势导致其旅游产品相对于其他地区而言更具特色,因而在旅游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2.川南七市道教旅游资源丰富,分布广泛,特色鲜明,特殊的地质地貌气候条件,历史文化,构成了川南神奇的资源特点在众多旅游资源当中,川南七市道教文化旅游资源独树一帜有道教著名宫观紫霞宫、仙鹤观、哪吒洞等,有绮丽的自然景观与道教官、观、亭、台、楼、阁、洞相映成趣的风景名胜区瓦屋山、峨眉山、丹山等,有独具特色的官观园林建筑、宫观绘画、雕刻艺术、官观音乐曲艺艺术、道教医药养生术以及道教节日、道教饮食文化等等这些道教景点中自然、人文景观共存,资源组合较好正因为道教旅游资源在川南分布较为集中,便于对其进行分类、重组、整合,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带,有利于对外整合营销,形成强大的资源吸引力,将川南道教的潜在文化优势体现出来 道家崇尚的师法自然、天人合一观念及其人生追求、生活方式、健身秘诀等,都与当今世界回归自然的旅游潮流——生态旅游、绿色食品保健旅游、森林旅游等旨趣相吻合道教文化旅游将得到旅游者的青睐而周边区域旅游合作的发展,形成了一些比较成熟的旅游合作经验.可以为川南吸收和借鉴,以提高旅游合作效率川南道教旅游业应该抓住这个机遇.通过区域联合、资源整合提升区域旅游整体竞争力此文由才子城毕业搜集 第四篇:浅谈道教文化精神内在与旅游资源的整合 浅谈道教文化精神内在与旅游资源的整合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是典型的多神教之一。
道教之兴上溯远古,兼综百家,是多种文化融合的产物它包括了神仙方术、黄老道家阴阳五行学说,有民间医学养生学,它们在长生成仙、济世度人的主旨下,汇合熔冶成道教思想体系其成仙得道、返朴归真、善恶报应、重生恶死的思想早已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许多领域有着密切的联系道教文化很多方面表现出对旅游的深刻思考纵览道教的发展,上溯至黄老、庄子,下至秦汉方仙道、秦皇汉武,魏晋崇玄好道之文人士大夫,高道张道陵、陶弘景、葛洪等,他们无不游历四方寻仙求道,乐此不彼;隋唐以降,道教寻仙访道之风益盛,陈抟、张三丰等不胜枚举,他们莫不以寻访仙踪、仙境、修仙为事受口道士李白在《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中云:“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人名山游”,明确地表明了“游”的目的是寻仙,寻仙是修道者旅游的主要动机《庄子·知北游》说:“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焉正是在旅游的过程中,修道者们实践着他们的宗教信仰,旅游成为他们实现宗教信仰的手段之 一此文由才子城毕业搜集 川南道教文化旅游资源。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