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张伦理《传染病学》08-01 日本血吸虫.ppt

85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593567979
  • 上传时间:2024-09-25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31MB
  • / 8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日日 本本 血血 吸吸 虫虫 病病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 杨丽霞杨丽霞                      送瘟神送瘟神华佗无奈小虫何! 六亿神州尽舜尧千村薜荔人遗矢, 红雨随心翻作浪, 万户萧疏鬼唱歌 青山着意化为桥 坐地日行八万里, 天连五岭银锄落,巡天遥看一千河1958年毛主席听闻余江县消灭血吸虫的年毛主席听闻余江县消灭血吸虫的消息,写下送瘟神壮丽诗篇消息,写下送瘟神壮丽诗篇 一、前言 1846年:藤田 日本山梨县甲府市1971年:湖南 马王堆 西汉女尸 1979年:湖北 江陵 西汉男尸至少2150年前血吸虫病就在我国流行 我国长江流域12个省、市、自治区 381县、 5064个乡(镇) 、 48个农场(县级以上)流行钉螺面积:148亿平方米,病人:1200万,40%有症状威胁人口:一亿以上 建国初期建国初期 图图 我国血吸虫分布省市我国血吸虫分布省市 截止2000年:达传播阻断标准达传播阻断标准: 5/12个省 243/413个县达传播控制标准:达传播控制标准:62个县血吸虫病患者血吸虫病患者:下降为69.5万人。

      1200万)病牛数病牛数:减少至5.9万头钉螺面积钉螺面积:缩小为34.5亿平方米. (148亿)解放后解放后,血防工作,举世瞩目 上上海海:连续26年无急性血吸虫病感染发生;无感染性钉螺发现,连续22年无新的人、牛感染发生摘摘自自健健康康报报“21世世纪纪的的血血吸吸虫虫病防治工作病防治工作”国际血吸虫病学术会议国际血吸虫病学术会议 南南京京:血防任务比较艰巨,血防任务任重道远15个县区,除玄武区、秦淮区外,其他均有,以栖霞、六合、江宁等地为重,95-97年下关长江段,小白鼠感染率58%,栖霞96%,每年有数百人及牲畜感染血吸虫困难困难:江湖洲滩地区钉螺面积大,水位难以控制,尚无根治良策,人口流动增加,重复感染严重,病情随时可能回升,因而我国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仍需持久而深入地开展 概概 述述日本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寄生在门门静静脉脉系系统统所引起的疾病由皮肤接触含尾蚴的疫水而感染主要病变为肝与结肠由虫卵引起的肉芽肿肉芽肿急急性性期期: 发热,肝肿大与压痛,腹泻或排脓血便,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慢性期慢性期: 肝脾肿大为主晚晚   期期: 门静脉周围纤维化病变为主,可发展为门静脉高压症,巨脾与腹水。

      二、病原学二、病原学 病原学病原学 寄生于人的血吸虫主要有五种寄生于人的血吸虫主要有五种 ::•曼氏血吸虫(曼氏血吸虫(Schistosoma..Manson))•埃及血吸虫(埃及血吸虫(S..haematobium))•日本血吸虫(日本血吸虫(S.Japonicum))•间插血吸虫(间插血吸虫(S..intercalatum))•湄公血吸虫(湄公血吸虫(S..mekongi)) 日本血吸虫生活史中,人是终宿主,钉人是终宿主,钉螺是必需的唯一中间宿主螺是必需的唯一中间宿主日本血吸虫在自然界有广泛的动物贮存宿主,家畜如牛、猪、羊、狗、猫等以及各种野生动物如鼠等,共40多种,均可成为它的终宿主 成虫、虫卵、毛蚴、胞蚴、尾蚴、幼虫 (6个阶段)毛蚴→钉螺→尾蚴←无性生殖阶段 (钉螺体内)尾蚴→幼虫→成虫←有性生殖阶段 (宿主体内) 图:血吸虫的生活史图:血吸虫的生活史 日本血吸虫雌雄异体,常合抱一起, ♂虫粗短(10—22×0.5cm),有抱♀沟,♀虫细长(20—25×0.3cm),均有吸盘,做交替吸附而运动.寄生于门静脉系统,主要在人体肠系膜下静脉内。

      存活时间平均4-5年,长者可达10-20年或以上感染后一月排卵,一条雌虫每日可产卵1000个左右虫卵50%沉积于肠壁,23%进入肝脏,16%大便排出 图:血吸虫形态图图:血吸虫形态图 图:血吸虫形态图图:血吸虫形态图 从粪便中排出的虫卵入水后,在适当的光照和温度25-30℃,数小时即可孵出毛蚴,在水面下作直线运动,如遇钉螺则侵入,在其体内发育钉螺是唯一的中间宿主,形如圆锥,长1cm内,宽4cm内,毛蚴在螺体内经母胞蚴和子孢蚴两个阶段,约7-8W后,即有尾蚴排出,尾蚴分批排出,每日数十至百余条,尾蚴可借尾部运动,并可在水面下随水漂流,当人畜与之接触,尾蚴可于10秒时间进入宿主的皮肤或黏膜,尾蚴在水中生活30-72小时,侵袭力不超过3天 钉螺形态钉螺形态 尾蚴尾蚴进入人体后,幼虫幼虫随血流经静脉或淋巴系统进入右心,再经肺循环进入大循环,肠系膜A,微血管而寄生于门静脉,发育至15-16日后,雌雄合抱一个月左右在肝内发育为成虫成虫逆血流移至肠系膜下静脉的末梢血管内产卵,产卵,完成其生活史 三、流行病学三、流行病学  中国、菲律宾、印尼、日本地理分布地理分布:国内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2个省市,以长江两岸及其邻近的湖沼地带为主。

      流行区可分为湖沼、水网和山丘三种类型水网地区主要是苏、浙两省 ㈠㈠传播途径:传播途径:必备三个条件必备三个条件 ①带虫卵的粪便侵入水带虫卵的粪便侵入水;病牛亦是主要原因②钉螺的存在钉螺的存在(中间宿主)钉螺喜滋生于杂草丛生,潮湿环境中,有钉螺的地区才能造成血吸虫流行一次感染后能终生逸出尾蚴,生活习性顽强③人体接触疫水人体接触疫水人通过生产,放牛,或赤脚在草地上行走可感染,皮肤是主要侵入途径,也可在饮用水时候经口腔黏膜侵入 ㈡㈡传传染染源源::患者为主要传染源保虫宿主种类较多,主要有牛、猪、犬、马、狗、猫及鼠类等可成为传染源 ㈢㈢易易感感人人群群:人群普遍易感,以男性青壮年农民和渔民感染率最高,夏秋季节感染机会最多尾蚴在钉螺体内的发育及尾蚴逸出后的活动力此时最强 四、发病机制四、发病机制    与病理解剖与病理解剖 发病机制发病机制 •以以虫卵肉芽肿虫卵肉芽肿为病变特点的免疫性疾病为病变特点的免疫性疾病•急急性性血血吸吸虫虫病病是是体体液液与与细细胞胞免免疫疫反反应应的的混合表现混合表现•慢性与晚期慢性与晚期血吸虫病为血吸虫病为迟发型变态反应迟发型变态反应•TNF和和IL-1等等细细胞胞因因子子参参与与了了发发热热反反应应、、肉芽肿形成及肝纤维化发展等肉芽肿形成及肝纤维化发展等 ㈠㈠发病机制发病机制 血吸虫尾蚴、幼虫、成虫、虫卵对宿主可引起一系列免疫反应。

      幼虫表面存在C3激活剂,能促使补体旁路激活,产生趋化因子和免疫粘附,吸引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并诱导T细胞和B细胞活化,引起局部炎症此种炎症反应兼有速发和迟发两型病态反应的成分 幼虫幼虫移行过程中,其体表抗原决定簇逐渐向宿主抗原转化,以逃避宿主的免疫攻击,因此不引起严重组织损伤或炎症 成成虫虫表面具有抗原性,可激发宿主产生相应抗体,直接作用于新入侵的童虫,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成虫肠道及器官的分泌物和代谢产物作为循环抗原,可与相应的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出现于血液或沉积于器官,引起免疫复合物病变 虫卵虫卵   是血吸虫病的主要致病是血吸虫病的主要致病阶段,段,致病最致病最严重重是引起宿主免疫效应的主要因素,由含有毛蚴的虫卵通过卵壳上微孔释放可溶性虫卵抗原,使T淋巴细胞致敏, 释放各种淋巴因子,吸引大量大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形成虫卵肉芽肿虫卵抗原性强,随着感染过程的发展,宿主免疫调控现象的发生,可形成各个不同时期的虫卵肉芽肿大大量量虫虫卵卵在在组组织织中中堆堆积积,,周周围围细细胞胞浸浸润润形形成成肉肉芽芽肿肿并并可可刺激机体,产生肝纤维化刺激机体,产生肝纤维化 虫卵肉芽肿有急、慢性之分。

      急性虫卵结节,由成熟虫卵(内含毛蚴)所引起,灰黄色,结节中央虫卵约1-20余个不等围绕虫卵为一片变性坏死的嗜酸性粒细胞其外周是新生肉芽组织,除含一定数量的新生毛细血管和少数纤维母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外,绝大多数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故称嗜酸性肉芽肿嗜酸性肉芽肿 虫卵周围有嗜酸性辐射样棒状物,系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沉积所致,称Hoeplli现象现象随着病程进展, 炎性细胞减少而代之以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纤维母细胞的增生,虫卵死亡并破裂,组织细胞包绕于其周围,有时融合而成为异物性巨细胞,此即慢性虫卵性结节最后虫卵钙化,结节瘢痕化虫卵可沉积于直肠、乙状结肠、升结肠、阑尾、回肠末端,肝外还可见于肠系膜及腹膜后淋巴结、肺、脑、心包、肾、男女生殖系等 ㈡㈡病理病理过程过程 虫虫卵卵肉肉芽芽肿肿反反应应是是本本病病的的基基本本病病理理改改变变,,但自尾蚴钻入皮肤至成虫产卵,4个发育阶段均可造成人体损害 第第一一阶阶段段::尾蚴钻入皮肤部位,其头腺分泌的溶组织酶和虫体死亡后的崩解产物可引起局部周围水肿,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局部发生丘疹,称“尾尾蚴蚴性性皮炎皮炎”持续1-3d自行消退。

      尾尾 蚴蚴 尾蚴性皮炎尾蚴性皮炎  Cercarial dermatitis接触疫水的皮肤可出现小接触疫水的皮肤可出现小米粒样的红色丘疹,发米粒样的红色丘疹,发痒尾蚴性皮炎尾蚴性皮炎  第第二二阶阶段段:幼虫随血流入右心而达肺,部分经肺毛细血管可穿破血管引起肺组织点状出血及白细胞浸润严重时可发生“出出血血性性肺肺炎炎” 第三阶段第三阶段:成虫及其代谢产物仅产生局部轻微内膜炎,轻度充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虫体死后可引起血管壁坏死和肝内门静脉分支栓塞性脉管炎,较轻微,不造成严重病理损害虫卵是引起本病的主要病理损害原因,形成典型的虫卵性肉芽肿虫卵性肉芽肿  ㈢㈢ 病理改变病理改变 1.结肠:1.结肠:主要在直肠,乙状结肠与降结肠,横结肠右侧结肠与阑尾次之急性期:急性期:粘膜充血、水肿、浅表溃疡慢性期:慢性期:纤维组织增生——肠壁增厚——肠息肉、结肠狭窄肠系膜增厚与缩短,淋巴结肿大与网膜缠结成团,可发生肠梗阻虫卵沉积于阑尾,易诱发阑尾炎 2.肝脏肝脏:早期:早期:肝肿大,可见粟粒状黄色颗粒 (虫卵结节);晚晚期期::肝内门静脉分支周围与门静脉区纤维组织增生→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大→上消化道出血。

      33..异异位位损损害害::指虫卵或(和)成虫迷走,寄生在门静脉系统之外的器官病变,以肺和脑较为多见肺部病变为间质性虫卵肉芽肿伴周围肺泡炎性浸润,尸检曾发现肺动脉内有雌雄合抱成虫寄生脑部病变以顶叶及颞叶,多分布在大脑灰白质交界处的虫卵肉芽肿为多, 多发生在感染后6个月~1年内 黄色粟粒样结节黄色粟粒样结节 miliary tubercle肝组织内的虫卵肝组织内的虫卵 五、临床表现五、临床表现 临床类型临床类型•急性血吸虫病急性血吸虫病•慢性血吸虫病慢性血吸虫病•晚期血吸虫病晚期血吸虫病•异位血吸虫病异位血吸虫病巨脾型腹水型结肠肉芽肿型侏儒型 (一)急性血吸虫病(一)急性血吸虫病 1、潜伏期潜伏期:夏秋季发病,30-60天,平均40天 2、发热发热:间歇型、 弛张型、少寒颤,中毒症状轻 33、、过过敏敏反反应应: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全身淋巴结轻度肿大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4、消化道症状:消化道症状:腹痛(50%)、腹泻(10%)5、肝肿大肝肿大:90%肝肿大, 左叶显著 半数病人轻度脾大,黄疸少见6、呼吸道症状呼吸道症状:咳嗽、胸痛, 感染后两周内出现。

      X 线改变病后月余才出现,浸润性阴影 (二)慢性血吸虫病(二)慢性血吸虫病 急性症状消退而未经治疗或疫区反复轻度感染而获得部分免疫力者,病程经过半年以上,称慢性血吸虫病称慢性血吸虫病1、无症状者、无症状者 轻型感染者多无症状,仅在粪便普查或因其他疾病就医时发现虫卵而确诊表现:肝大,B超网格样改变2、有症状患者、有症状患者 主要表现为血吸虫性肉芽肿肝病和结肠炎以腹痛、腹泻为常见,每日2~3次稀便,偶尔带血重型患者有持续性脓血便,伴里急后重,常有肝脾肿大下腹部可触及大小不等包块3、胃与十二指肠血吸虫病、胃与十二指肠血吸虫病,甚为少见(手术、胃镜、活检发现) (三)晚期血吸虫病(三)晚期血吸虫病─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1、巨脾型1、巨脾型: 2、腹水型:2、腹水型: 轻度轻度:腹围<80CM ,可反复腹胀, 对利尿剂反应好中度:中度:腹围 80-90 CM ,低蛋白、低血钠, 利尿剂反应尚可重度:重度:腹围>90 CM ,腹壁静脉怒张,有脐疝,低蛋白血症对利尿剂常无反应 3、结肠肉芽肿型3、结肠肉芽肿型:从结肠病变为突出表现,腹痛、腹泻、便秘或二者交替出现。

      病程3-6 年以上亦有10年者,患者经常腹痛、腹泻,便秘或二者交替出现,有时水样便,血便,粘液脓血便,有时出现腹胀,肠梗阻左下腹可触及肿块,有压痛,纤维结肠镜下可见粘膜苍白,增厚充血水肿,溃疡或息肉,肠腔狭窄,极易癌变 44、、侏侏儒儒型型::解放初约占4%,现极少见系幼年慢性反复感染引起,体内各内分泌腺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功能减退,以垂体前叶和性腺功能不全最常见(类似垂体型侏儒)除有慢性或晚期血吸虫病的其他表现外,身材矮小,面容苍老,生长发育低于同龄人,无第二性征,但智力正常X线摄片骨骼生长成熟迟缓为其主要特证 腹壁静脉曲腹壁静脉曲张脐周静脉曲周静脉曲张,有,有“海蛇海蛇头”现象象骨瘦如柴骨瘦如柴￿￿￿￿腹大如鼓腹大如鼓 (四)、异位损害:(四)、异位损害: 门脉系统以外的器官或组织的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则称异位损害或异位血吸虫病人体常见的异位损害在脑和肺1、肺型血吸虫病:虫卵→门静脉→肝静脉→肺间质病变 2、脑型血吸虫病:血吸虫卵进入脑和脊髓产生异位损害,可致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临床分急性与慢性两型 六、并发症六、并发症 肝门脉高压症肝门脉高压症晚2/3以上合并静脉曲张,16-32%发生大出血,与机械损伤、用力、腹压升高,诱发呕血或便血,病死率15%,并诱发腹水和肝昏迷,并可致SBP与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

      图图 门静脉高压者的食道静脉曲张门静脉高压者的食道静脉曲张  肠道并发症肠道并发症急性阑尾炎:阑尾切除标本中1/3有虫卵,是最多见的并发症,因虫卵激惹局部营养阻碍有60-70%发生穿孔,腹膜炎局限性脓肿肠梗阻:虫卵对结肠黏膜长期刺激,可引发疤痕与息肉形成肠壁增厚,狭窄而并发肠梗阻结肠肉芽肠癌:虫卵→溃疡和炎症→肉芽肿→癌肿,结肠癌合并吸血虫病症10.42~48.3% 七、实验室诊断技术七、实验室诊断技术 (一)病原学诊断(一)病原学诊断1、粪便检查1、粪便检查:虫卵或孵出毛蚴,即可确诊;①直接涂片:只能发现感染较重的早期病人,检出率低;②沉淀孵化法:毛蚴孵出   查毛蚴;查毛蚴;③尼龙袋集卵法:粪检的检出率与检粪量及送检次数密切 相关,3送3检或1送3检 2、肠粘膜活检2、肠粘膜活检: 阳性率较高 急性期:以充血水肿为主 慢性期:粘膜苍白,肥厚及瘢 痕形式 各期均可见典型的小结节、小斑 (二)免疫学诊断(二)免疫学诊断──辅助诊断辅助诊断 1、皮内试验、皮内试验:  2、检测抗体2、检测抗体 ①① 环卵沉淀试验:环卵沉淀试验:②②间接血凝试验间接血凝试验:③③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④④免疫酶染色法免疫酶染色法 ⑤⑤荧光抗体试验与放射免疫试验:荧光抗体试验与放射免疫试验: 3、检测循环抗原3、检测循环抗原 (三)、血象:三)、血象:    急性:嗜酸细胞显著增多,嗜酸粒细胞20-40%, 高者达90%。

      慢性:嗜酸粒细胞轻度增多 晚期:贫血、脾功能亢进引起全血细胞减少 (四)、肝功能:(四)、肝功能: 急性期:ALT、AST轻度增高 晚期:血ALB明显下降,A/G倒置 慢性血吸虫病:无症状者肝功大多正常 (五)、影像学检查(五)、影像学检查•B超或CT•B超:可以判断肝脏纤维化的程度•CT:晚期血吸虫病肝包膜与肝门静脉常有钙化现象,CT显示特异性图象:肝包膜增厚钙化,与肝内钙化中隔相垂直;在两者接界处并有切迹形成•重度肝纤维化可表现为龟背样图象 图图 血吸虫的血吸虫的B B超改变超改变 图图 血吸虫间接荧光检查血吸虫间接荧光检查 图图 血吸虫病的粪便涂片血吸虫病的粪便涂片 图图 血吸虫的粪便涂片血吸虫的粪便涂片 八、诊断八、诊断  根据流行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根据流行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一)流行病史:(一)流行病史:有血吸虫疫水接触史是诊断病人的有血吸虫疫水接触史是诊断病人的                                  必要条件;必要条件;((二二))实实验验室室检检查查::粪粪检检活活卵卵或或孵孵出出毛毛蚴蚴,,血血循循环环抗抗原原检检测测阳阳性性均均提提示示体体内内有有活活的的成成虫虫寄寄生生。

      其其他他血血清清免免疫疫检检查阳性均表示已感染过血吸虫查阳性均表示已感染过血吸虫 (三)临床表现:(三)临床表现:1、急性:①疫水;②发热而无明显毒血症状;③肝大压痛;④嗜酸增加,粪检(+),环卵(+) 2、慢性:①肝肿大及消化道刺激症状;②粪检(+) 是诊断主要依据,常需反复多次检查可疑对象作直肠粘膜活检,检出率可达90%以上,血清免疫反应有主要辅助诊断价值 3、晚期:①流行区长期疫水接触史;②脾大、腹水、门脉高压症状,体征或生长发育障碍;③粪检,直肠粘膜活检或血清免疫反应有血吸虫感染的症据 九、鉴别诊断九、鉴别诊断 急性期:与伤寒、疟疾、肝脓肿、TB、败血症、钩端螺旋体、沙门氏菌属感染等发热性疾病相鉴别慢性期:与慢性痢疾、慢性肝炎、肠TB等疾病相鉴别晚期:与门脉性肝硬化、坏死后肝硬化、PHC、结核性腹膜炎、 结肠癌和其他病因引起的侏儒症相鉴别 预预   后后•急性患者经及时有效抗病原治疗多可痊愈,慢性早期患者接受抗病原治疗后大多数患者症状消失,体力改善,粪及血清学检查转阴,并可长期保持健康状态•晚期血吸虫病有高度顽固性腹水,并发上消化道出血、黄疸、肝性脑病、原发性腹膜炎以及并发结肠癌患者预后较差。

      十、治疗十、治疗 (一)病原治疗(一)病原治疗 1、吡喹酮1、吡喹酮:首选者药,疗效高,毒性小,疗程短,适应范围广,使用方便等优点副反应最轻) 治疗剂量治疗剂量: 急急 性性 血血 吸吸 虫虫 病病 : 总 量 120mg/Kg( 儿 童140mg/Kg); 每 次10mg/Kg tid×4天 慢性、晚期慢性、晚期:总量60mg/Kg(儿童70mg/Kg), 每次10mg/Kg,tid×2天 不不良良反反应应:头痛、头昏、乏力、多汗少数恶心、呕吐、腹泻及皮疹等,于服药后0.5-1h出现,数小时消失少数病人心悸早搏、胸闷,T波、ST轻度变化仅0. 47%出现较重不良反应如昏厥、精神失常、癔症发作、癫痫发作、下肢松弛性瘫痪等禁禁忌忌症症:对严重心律失常,晚期血吸虫腹水型、肝功能极差或有脑病史、肾功能严重障碍者勿用,对精神病及癫痫患者慎用动动态态::最近发现吡喹酮左旋是主要杀虫成分,而右旋几乎无杀虫作用 疗疗效效:急性血吸虫病轻、中、重型退热时间分别为3.9、6.5、9.5天、粪便毛蚴孵化18-20日转阴,治疗后6-12月远期疗效阴转率达90%。

      评评价价:吡喹酮具有广谱,高效,低毒,副作用轻,口服方便,疗程短的优点,是治疗血吸虫病较理想的药物22、、青青蒿蒿素素及及其其衍衍生生物物蒿蒿甲甲醚醚,,青青蒿蒿酯酯,目前试用于流行区33、、其其他他::过过去去曾曾用用呋呋喃喃丙丙胺胺((F30066) 石酸锑钾等,现已不用 (二)对症和外科治疗(二)对症和外科治疗 急性毒血症状:可酌情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昏迷:抗肝昏迷治疗 腹水:利尿 巨脾:手术切除,分流 出血:三腔二囊管,内镜止血 十一、预防十一、预防 ((一一))控控制制传传染染源源,治疗病人,病畜──重要组成部分(二)切断可传播途径(二)切断可传播途径──重要一环 1、粪便管理1、粪便管理:防止粪便污染水源,杀灭粪便中虫卵 ①1%氨水、0.5%石灰、0.25%石灰炭、0.5%硝酸铵,24 小时内杀虫卵 ② 当 温度为20℃时,每50g粪液加敌百虫1g,24小时 即可杀灭粪中虫卵      2、防止钉螺:2、防止钉螺: ((1)改变钉螺生活环境)改变钉螺生活环境:干燥土地,翻土掩埋钉螺10cm。

      ((2)药物灭螺:)药物灭螺:    a.五氯酚纳; b.氯硝柳胺; c.溴乙酰胺; d.烟酰苯胺; 石灰氮、氨水、尿素、敌百虫和植物灭螺药如茶子饼、巴豆等皆有一定的杀螺作用 ((3)热力灭螺)热力灭螺; ((4)生物灭螺)生物灭螺 (三)防护易感人群(三)防护易感人群──防止感染防止感染 1、安全用水:井水、筑塘取水、分塘用水漂白粉1g或漂白精0.5g,搅匀,15min后即有杀蚴、消毒作用 2、防止尾蚴侵肤(1)使用防护用具如桐油布袜,长统胶鞋,塑料防护裤和用氯硝柳胺浸渍过的衣裤等2)涂擦防护剂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乳剂或油膏3)禁止到有螺地区(湖滩)放牧耕牛、家畜,设立无螺的安全放牧区,以防止牲畜感染和畜粪污染有螺环境 3、使用预防药物:青蒿素的衍生物、蒿甲醚和青蒿琥酯,对血吸虫尤其对第7天的童虫有较好的杀虫作用 ((四四))卫卫生生教教育育::在血吸虫病流行区普及血防基本知识,动员群众积极参加防治工作,自觉防止污染水源和减少人与疫水接触的机会,以达到预防或减少感染的目的  总总   结结一、前言二、病原学二、病原学((生活史生活史))三、流行病学三、流行病学((传播途径、传染源、易感人群传播途径、传染源、易感人群))四、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四、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五、临床表现五、临床表现((急性、慢性、晚期、异位急性、慢性、晚期、异位))六、并发症六、并发症((门脉高压、肠梗阻、结肠肉芽肿、肠癌门脉高压、肠梗阻、结肠肉芽肿、肠癌)) 七、实验室诊断技术七、实验室诊断技术 ((病原检查、免疫检查、血象、肝功病原检查、免疫检查、血象、肝功))八、诊断八、诊断九、鉴别诊断九、鉴别诊断十、治疗十、治疗((吡喹酮吡喹酮))十一、预防十一、预防 目目 的的 和和 要要 求求 1、掌握急性血吸虫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要点。

      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的评价 血吸虫病的预防措施 2、熟悉血吸虫病传播途径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急性血吸虫病流行特点,实验室各项检查在诊断中的地位 病例分析病例分析 男,30岁,湖南岳阳人,因发热20天入院20天前开始每晚发热,体温最高39.5℃,次晨可退热,伴畏寒、腹痛、腹泻、腹胀,反应迟钝热退后症状明显缓解,发热前1个月曾有下水捕鱼史,查体:体温39.3℃,脉搏82次/分,血压正常,急性病容,腹软,肝肋缘下1cm,剑突下3cm,脾未触及,腹水征(-)血常规:WBC 16×10^9/L,RBC 4.6×10^12/L,PLT 119×10^9/L,E 0.35,N 0.45,L 0.2 1.写出最可能的诊断及诊断依据2.确诊还需完善哪些检查?3.主要和哪些疾病鉴别及鉴别要点4.提出该病的治疗原则 1.最可能的诊断:急性血吸虫病 依据: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资料2.需完善寄生虫学检查如粪便直接涂片镜检或粪便浓缩孵化3.鉴别诊断:伤寒(也可发热,但稽留热多见,血象一般在正常范围,嗜酸减少或消失可鉴别),阿米巴肝脓肿(可有肝大、肝区痛,血象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嗜酸正常。

      4.治疗原则:病原学治疗:吡喹酮,对症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物理降温,必要时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 Thank youThank you!!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