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2年导游基础知识第六章知识点:陵墓建筑.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碎****木
  • 文档编号:250503645
  • 上传时间:2022-02-0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8.41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2导游基础知识第六章知识点:陵墓建筑   古人以为,人死以后,肉 体已殁,但灵魂永存,于是产生了祭祀的观念帝王不同凡民,死了以后,更需要筑陵墓,以祈求祖宗保佑,社稷才能得以永存中国帝王陵墓的演化,呈现形式多样的特点,陵园建筑非常完整,珍藏着很多宝贵的历史文物,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旅游胜地 一、封土的沿革 自产生灵魂观念以后,人们开头产生筑坟的念头大约从周代开头,消失“封土为坟”的做法依据《周礼·春官》记载,“以爵为封丘之度”,即根据官吏级别大小以打算封土的大小,固然天子、诸侯死了以后,其陵墓封土无疑是的 (一)秦汉两代的“方上” “封土为坟”的进展,早期帝王的陵墓,是在地宫之上用黄土层层夯筑而成,呈覆斗形由于陵墓的上部是方形平顶,如同方形锥体被截去顶部,故名“方上”现存秦代秦始皇陵以及汉代帝王陵墓,都取方上形式,其中尤以秦始皇陵为典型 (二)唐代改为“以山为陵” 到了唐代,李世民认为平地筑起高坡太劳民伤财,同时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和盗墓,即改为“以山为陵”的形式。

      唐乾陵即为典型例子 (三)宋代恢复“方上”的形式,但不是简洁重复 宋代的“方上”规模要比秦汉时代小得多 (四)明清两代的“宝城宝顶”形式 一般形式为,在地宫上砌筑高大的圆形砖城,于砖城内填上土,使之高出城墙成一圆顶,这一圆顶即为宝顶;城墙上设垛口和女儿墙,如同一座小城,即为宝城宝城上建有明楼,楼内立石碑,刻着皇帝的庙号、谥号 二、陵园的建筑布局 帝王陵园的主要标志,就是上述的“封土”,或“方上”,或“宝城宝顶”除此之外,由于帝王在幽冥世界也要享受在现实世界时的至高无上的荣耀,所以陵园范围极大,陵园建筑也许多 早在商代,在王陵和贵族墓的墓室之上就消失了供祭祀用的房屋建筑,只是由于时代长远,商至春秋时期帝王陵的地面建筑早已毁坏不过,自秦汉以来,帝王陵的地面建筑有遗址可寻帝王陵的地面建筑主要有三个局部 第一局部为祭祀建筑区为陵园建筑的重要局部,用来供祭祀之用主要建筑物是祭殿早期曾称作享殿、献殿、寝殿、陵殿等秦始皇陵陵园的北部设有寝殿,开帝陵设寝的先例唐乾陵曾有房屋378间明代帝王陵园的祭祀建筑区由棱恩殿、配殿、廊庑、祭坛、朝房、值房等建筑组成。

      其次局部为神道又称作“御路”“甬路”等,是通向祭殿和宝城的导引大道唐以前,神道并不长,在道旁置少数石刻,墓道的入口设阙门到了唐朝,陵前的神道石刻有了很大的进展,大型的“石像生”仪仗队石刻已经形成如唐乾陵的神道,全长约1千米,神道人口处有华表l对,华表之后依次为翼兽l对、鸵鸟1对、石马及牵马人5对、石人10对,还有无字碑、述圣记碑和61个“蕃酋”像到明清时期,帝王陵神道进展到了顶峰明十三陵的神道全长7千米,清东陵的神道长达5千米明十三陵神路中心有“大明长陵神功圣德碑”,碑四周有4个石华表神路两侧除神道石柱外,又有石兽24个,都是两卧两立;石人12个,内有武臣、文臣、勋臣各4个 第三局部为护陵监护陵监是特地爱护和治理陵园的机构,为了防止被盗掘和破坏,每个皇帝的陵都有护陵监监的外面有城墙围绕,里面有衙署、市衙、住宅等建筑 三、墓室构造 (一)土穴墓 在原始社会早期,墓穴形式很简洁,只在地下挖一土坑,墓坑一般都小而浅,仅能容纳尸体,无棺椁,尸体也无特别东西加以包裹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头消失葬具在大汶口文化后期,少数墓坑面积很大,坑内沿四壁用自然木材垒筑,上面又用自然木材铺盖。

      (二)木椁墓 进入阶级社会后,墓葬制度中存在着严格的阶级和等级的差异,统治阶段的陵墓有着非常宏大的规模河南安阳侯家庄的一座商代“亚”字形墓,墓室面积约330平方米,加上墓道,总面积达1800平方米王和各级贵族的墓,都用木材筑成椁室椁是盛放棺木的“宫室”,即棺外的套棺,用砍伐整齐的大木枋子或厚板用榫卯构成一个扁平的大套箱,下有底盘,上有大盖,在椁内分成数格,正中放棺,两旁和上下围围着几个方格,称之为厢,分别安放随葬品,湖南长沙马王堆的西汉墓的棺椁形式即如上所述 (三)砖石墓 从汉代开头,普遍采纳砖石筑墓室,木椁墓室渐渐被取代这是中国古代墓制度的一次划时代的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从西汉中期才开头的,然后普及到各地西汉中期,中原一带流行空心砖墓,西汉晚期开头消失石室墓,墓室中雕刻着画像,故称“画像石墓”墓室的构造和布局,也是仿照现实生活中的住宅从汉到隋、唐、宋、元、明、清各代,砖石砌筑的墓室和地官始终在不断进展最的地下宫殿,即明代万历皇帝的定陵 四、随葬品 在原始社会早期,墓中随葬品主要是死者生前喜爱和使用过的物品,包括陶器皿、石制和骨制的工具、装饰品等。

      在同一墓地中,各墓随葬品的多寡、厚薄往往差异不大 到了原始社会晚期,消失了贫富分化的现象如在大汶口文化晚期10号慕中,有构造简单的葬具,死者佩戴精巧的玉石饰物,随葬玉铲、象牙器和近百件精致的陶器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贫富分化更加悬殊,王和贵族墓的随葬品极其丰富、精致包括青铜器、玉石器、漆木器、骨角器等商代还流行人殉制度,人殉是用活人来为死去的氏族首领、家长、奴隶主或封建主殉葬商王和大贵族的陵墓,殉葬者少则数十人,多则一二百人,包括墓仆人的侍从、婢妾、卫兵和各种勤杂人员人殉在西周前期仍很普遍,中期以后稍削减从战国开头,用木俑和陶俑随葬的风俗已盛,这可以看作是人殉的替代 从西汉中期以后,随葬品中增加了各种专为随葬而做的陶质明器,包括仓、灶、井、磨、楼阁等模型和猪、狗、鸡等模型到了东汉,明器的种类和数量更多这是中国古代墓葬在随葬品方面的一次大变革魏晋南北朝时期,随葬品主要是陶瓷器皿、陶制模型、陶俑和镇墓兽隋唐五代时期,随葬品以大量的陶俑为主宋至明代,随葬品以有用物品和珍宝为主,包括陶瓷器、金银器和玉器等 五、中国现存的的古代陵墓 (一)秦始皇陵 是中国古代的一座帝王陵墓,也是世界上的一座陵墓。

      位于陕西西安市临潼区于公元前246年开头营建,历时36年之久才修成坟丘呈覆斗形1974年春在此发觉秦兵马俑坑,先后开掘了三处1号坑面积为14260平方米,在开掘的96平方米范围内,出土武士俑500余个,战车4辆,马24匹2号坑面积达6000平方米,由骑兵、战车、步卒、射手混编而成,有兵马俑千余件,还配备各种实战武器3号坑面积500平方米,内有战车1乘,卫士俑68个秦兵马俑皆仿真人、真马制成武士俑高约1.8米,面目各异,神态威武,再现了秦始皇威震四海、统一六国的宏伟军容陵旁还出土两组铜车马俑,每辆车配四匹马,并有驭手 秦兵马俑坑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976年在1号坑遗址上修建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博物馆,馆内复原了兵马俑坑千军万马的威猛阵势3号坑展览大厅于1987年5月兴建,1989年9月27日落成开放 (二)汉茂陵 是汉武帝刘彻(前I57-前87年)的陵墓,位于陕西成阳兴平市,距西安西北40千米因茂陵在西汉时属槐里县茂乡,故名之这是西汉帝王陵中规模的一座,始建于武帝即位后的其次年(前139年),历时53年才修成。

      形似覆斗,高46.5米,顶部东西长39.5米,南北宽35.5米,冢基边长240米陵园呈方形,东西城垣43087米,南北414.87米,墙基5.8米为了治理陵园,当时有5000人在此洒扫浇树茂陵四周还有霍去病、卫青等20余个陪葬墓在茂陵陈设有16块宝贵西汉石雕,具有宝贵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是文物中的珍宝 (三)唐乾陵 是唐代第三个皇帝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墓位于陕西咸阳乾县县城北6千米的梁山上,距西安约80千米修建于高宗死后其次年(684年)依山为陵”,海拔1047.9米,四周有40千米,占地面积2万公顷在陵的东、南面有其主要家族、僚臣的陪葬墓区17座,如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等,从中已出土大量宝贵文物是唐代十八陵中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其中东侧的“无字碑”历来很,据说武则天“功高业大”,难以用文字表达;一说武则天认为自己功过是非应让后人评价,所以无字并有当时曾参与高宗葬礼的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臣的石刻像61尊,背上刻有国名、官职和姓名,因年久风化,大局部已经剥蚀不表 (四)北宋陵 位于河南巩义市北宋九个皇帝,除徽、钦二帝被金掳后囚死漠北外,均葬此。

      共七帝八陵(包括赵匡胤父亲赵宏殷墓)附葬皇后20余个陪葬宗室及王公大臣,如寇准、包拯等墓300多座 宋陵面朝嵩山,背负洛水,陵台建于低地各陵建制、布局根本一样,每一座陵园占地8公顷,四周筑以夯土墙,四周正中辟一神门,四隅建角阙园内正中是陵台,夯土筑成,呈覆斗形,台南置石雕宫人一对南神门外的神道两侧排列有文臣武将、驭手以及石兽等石像生 (五)明十三陵 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北天寿山南麓,陵区方圆40平方千米,环葬着明代的13位皇帝 长陵为朱棣之陵墓,位居陵区正中;东侧是景陵、永陵、德陵;西侧是献陵、庆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西南有定陵、昭陵、悼陵各陵共设一个神道与牌坊、石像生等,整体布局由神道和陵园两局部组成 石牌坊为陵区最南端的起点,向北依次是大宫门、碑楼、神道与石像生、棂星门,神路两侧是以巨石雕琢的24座石兽和12座石人 各陵园建筑除面积大小、建筑繁简有异外,布局、规制根本一样陵园平面呈长方形,中轴线上依次为陵门、棱恩门、明楼、宝城等 在十三陵中,长陵以其雄伟的地面建筑而着名于世长陵宝城直径340米,周长1千米余,上有垛口,形似砖砌城堡。

      技恩殿最为壮丽,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黄瓦红墙,重檐庑殿顶 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朱翊钧及其二后的陵墓1956年经过考古开掘,揭开了地宫之谜地下宫殿总面积1195平方米,全部为拱券式石构造,由前、中、后、左、右5大殿堂组成后殿,长30米,宽9米,高9.5米,地面用磨光花斑石铺砌棺床中心放置皇帝和二后的棺椁,以及装满随葬品的红漆木箱墓中出土的金冠、凤冠、瓷器、丝织品等宝贵文物,现在定陵陈设室展出 (六)清陵 清代帝王陵墓主要集中在四个地区:永陵在今辽宁新宾市,为清太祖以前的肇、兴、景、显四陵;清太祖福陵与太宗昭陵在今辽宁沈阳四周;清东陵位于河北遵化市,包括孝陵、景陵、裕陵、定陵、惠陵及诸后妃之陵;清西陵位于河北易县,有泰陵、昌陵、慕陵、崇陵及诸后妃之陵清东陵及清西陵的平面布置沿袭了明代诸陵的旧制,只是在其坟丘上部增设了月牙城如清东陵,陵区内各陵的建筑规制和布局大致一样,均依照孝陵而建孝陵在关内诸陵中最为壮丽人口处有石牌坊,往北是大红门、神功圣德碑楼及石像生再向北过龙风门,有神路碑亭、石孔桥、朝房、值房、神厨库进隆恩门,有隆恩殿及东西配殿、石五供、明楼、宝城宝顶及地富。

      东陵的地面建筑以定东陵即慈禧陵最为讲究,其内部装修和雕刻工艺之豪华精巧,在全部清陵中堪称独一无二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