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国际贸易教学中教育心理学原理体会.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wd****9
  • 文档编号:261532878
  • 上传时间:2022-03-0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8.61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国际贸易教学中教育心理学原理体会摘要:本文着重介绍笔者在国际贸易教学中,应用认知同化论、认知结构理念、认知迁移理论和学习动机理论等教育心理学原理用于课堂教学,并取得良好效果的若干体会关键词:国际贸易;教育心理学;原理;体会一、应用认知同化论认知学家通常用知识的同化来解释陈述性知识获得的心理机制,同化的基本意义是接纳、吸收、合并成自体的一部分的过程即将新知识置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合适位置,并与之建立相应联系,使原有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发展,形成完整的观念体系[1]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有三种不同的方式进行同化1、类属学习(下位学习)例如,在概念“国际贸易”学习之后,学习新概念“对外贸易”―――对外贸易是一个特定国家(地区)与世界各国(地区)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新知识对外贸易同化到原有知识国际贸易中,国际贸易是类,是上位,对外贸易是属,是下位其逻辑式表达为,国际贸易对外贸易2、总括学习(上位学习)例如,在概念“国际贸易”学习之后,学习新概念“国际商务”―――国际商务(国际经贸)是国际经济和技术合作与国际贸易融会后的总称,国际贸易是属,是下位,国际商务是类,是上位其逻辑式表达为,国际商务国际贸易。

      3、合并结合学习例如,在慨念“国际直接贸易”学习之后,学习新概念“国际间接贸易”新旧概念并列,都是国际贸易的属概念,即下位概念,其逻辑表达式为:国际贸易=国际直接贸易国际间接贸易类似还有,国际间接贸易转口贸易过境贸易应用认知同化论原理进行概念教学,不仅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而且也有利于归旧知识的巩固二、应用认知结构理论学习就是认知结构的形成或改变,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尔认为,不论我们选择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与其说是掌握学科知识,不如说是教授和学习认知结构;学生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更应该是知识信息的加工者[2]例如教学“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这一单元,在单元小结中,教师可启发学生编织知识之网,让知识融会贯通系统化的知识,具有少而精的特点,不仅便于深刻理解,而且便于牢固记忆应用比较法,对概念进行比较,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加深理解和系统化1、同类比较如,转口贸易与过境贸易,两者均为间接货物贸易,其货物都要经过第三国其区别在于:前者(后者)中的第三国,直接参与(不直接参与)商品的交易过程;前者有正常的商业加价,后者只收取少量的手续费2、异类比较如,过境支付与过境贸易,前者是服务贸易,后者是货物贸易。

      同类比较找出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共同特征,区分对象的非本质特征,有利于知识的联结;异类比较即相似、相近概念的比较,能使相比对象的本质特征更清楚,有利于辩别,防止知识混淆割裂总之比较法的应用,使认知结构更加牢固三、运用知识迁移理论学习的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共同要素说”是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的一种迁移理论即两种学习情境中含有相同的要素,就会有迁移现象发生;反之有迁移现象发生就必定有相同的要素存在根据迁移的效果不同,迁移有正负之分正(负)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积极(消极)影响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学过的知识或技能,利用正迁移促进新知识的学习例1:为了让学生学好“三国间贸易”这一概念,可让学生先回顾和复述“转口贸易”概念例2:为了让学生学好“要素贸易条件指数”这一概念,可让学生先回顾和复述“商品贸易条件指数”概念这是因为每一个例子中,新旧概念都有共同要素教学中还应注意负迁移的作用如对外贸易值、对外贸易量、国际贸易值、国际贸易量,这四个概念易于混淆,教学过程中,运用比较法,突出概念之间的异同点,可尽量减少和消除负迁移的产生根据迁移的抽象和概括水平,迁移有纵向和横向之分前述例1即为纵向迁移,例2即为横向迁移。

      关于横向迁移,教育心理学家加涅,鼓励把一门学科的知识运用到另一学科中去如数学运用于经济学,化学运用于生物学等,国际贸易学中,“静态利益下简单的一般均衡模型”的学习,涉及“微观经济学”中经济模型的一些知识,特别是“生产可能性曲线”教学中可由旧引新,先给学生复习: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能生产出来的产品与劳务的组合与不能生产出来的产品与劳务的组合之间的曲线,或是可以达到的产量与不能达到的产量之间的曲线[3]并举一实例,让学生用描点法画出该例的这种曲线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微观经济学”中的相关知识的横向正迁移效应,不仅促进了国际贸易学新知识的学习,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四、应用学习动机理论学习动机是指激励并维持学生朝向某一目的学习行为的动力倾向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学习需要、志向水平、外来鼓励等诸多因素紧密关联一般说来,学习动机并不直接转入认知建构过程,而是由于催化剂,以学习情绪、学习准备状态、学习注意力、学习意志等方面的增强和提高,间接地促进知识的建构过程求知与理解的需要,属于内部动机这种动机多是由学生对某学科学习兴趣或好奇心引发的这种动机直接指向学习本身,可能是最重要和最稳定的内驱力。

      教师应联系教学实际,引发学生学习好奇心、激发其认知内驱力20世纪30年代,瑞典经济学家俄林提出生产要素禀赋论,认为各国生产要素。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