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探究汉唐时期蔡州(汝南郡)社会文化的变迁.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wd****9
  • 文档编号:310556859
  • 上传时间:2022-06-1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4.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探究汉唐时期蔡州(汝南郡)社会文化的变迁=“news_bd”>   文章所指蔡州的基本区域在颖水与淮水上游之间,地处黄淮平原的西南角,紧邻伏牛、桐柏山脉,大致与今河南省驻马店市(不含泌阳县)和信阳市淮河以北地区相当自西汉以来,这一地区虽政区建制多变,但一直都作为州郡级地方行政区划的主体部分而存在,只是时有局部变动而己,今驻马店市的区划范围即源于此蔡州是淮河上游流域的核心区域,先秦以来就是南北文化、军事交汇和碰撞的重要场所,社会文化面貌也因之多有擅变更迭战国秦汉时期,蔡州受楚文化影响甚深,即使在儒学(经学)兴盛的东汉,西楚风俗对士人群体的影响依然有迹可循;魏晋南北朝数百年的大乱世改变了蔡州的历史命运与地域文化,西楚风俗成为历史,转化而来的是以犷决尚武为主要表征的淮西风俗此风俗即使在隋及唐前期的盛世之下也未有明显改变,而且在唐后期得到全面爆发,影响深远这与蔡州在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皆呈边缘化趋势密切相关   一、西楚风俗   春秋后期以来,楚文化全面渗透淮河上游流域,成为该区域的主导文化楚国强盛时期,疆域广阔,非其它六国能比楚文化范围因之甚广,而内涵、外延各异《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以三楚分之,各论其风俗:   越、楚则有三俗。

      夫自淮北沛、陈、汝南、南郡,此西楚也其俗剽轻,易发怒,地薄,寡于积聚徐、憧、取虑,则清刻,矜己诺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此东楚也,其俗类徐、憧   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是南楚也,其俗大类西楚   东楚乃吴越之地,南楚浸淫楚俗最深,其风俗与汝南所在的西楚类似,故在战国秦汉的多数时期里,西楚风俗或可代指楚依轻、易发怒主要指民风或楚人性格《史记》中还有类似记载,如《留侯世家》有楚人剽疾、《绛侯周勃世家》有楚兵剽轻,难与争锋等语今人对剽轻, .剽疾具体作何解有不同的认识,张伟然不认同张朋园等人将剽疾理解为强悍之意,认为当时所谓的剽疾,仅仅只是以性格急躁、反应较快而为言陈业新根据对剽字的多重释义,认为剽轻同时有轻捷勇悍之意在两汉前后的其它史料中,还有一些关于楚俗的记载,如《管子水地篇》:楚之水淖弱而清,故其民轻果而贼;扬雄《荆州牧篇》:风剽以悍,气锐以刚;《释名释州国》:楚,辛也,其地蛮多而性急,数有战争,相争相害,辛楚之祸,《论衡率性篇》:楚促急;阮籍《乐论》:楚、越之风好勇,故其俗轻死,等等可知,楚人是轻躁、急疾与勇悍兼而有之,又以急疾印象为深刻 诚然,楚域之广,各地风俗有异,并非上述几个词能笼统概括。

      今人若欲以《史记》等载之楚俗特征放之楚地而皆准,结果恐会令人失望张伟然以今湖南省地域论剽疾其时无强悍之意,当地人格反而偏怯弱,明清以来方衍变为强悍负气乃一有力佐证即使是西楚之地,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汉书》载:   宋地,房、心之分野也今之沛、楚、山阳、济阴、东平及东郡之须昌、寿张,皆宋分也   沛、楚之失,急疾额己,地薄民贫,而山阳好为奸盗 楚地,翼、轮之分野也今之南郡、江夏、零陵、桂阳、武陵、长沙及汉中、汝南郡,尽楚分也 汝南之别,皆急疾有气势   《史记.货殖列传》载之西楚之地己发生变化,沛、楚为宋地;南郡、汝南为楚地但在民风上,汝南的变化不尤急疾有气势与剽轻、易发怒一脉相承,又与沛、楚之急疾额己类似可见,汝南西楚风俗在西汉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   蔡州(汝南郡)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地位在东汉一代达到历史时期的顶峰,所谓汝南,心腹之地,位次京师也既为文化中心,则表明汉家文化己取得主导地位,楚文化则退居次位以急疾有气势为表征的西楚风俗是否也己逐渐褪去?答案是否定的东汉前期,汝南是儒学重镇,经学大师辈出;中后期,士人群体勃兴,士风政治色彩日益浓烈考察士风的转变,一般都用应劲《风俗通义.过誉》所载做注脚:妆南,楚之界也,其俗急疾有气决。

      然自君章之后,转相放式,好干上休伎,以采名誉)实则不尽然,西楚风俗之急疾有气决乃指民风而言,午上休伎则特指士风,即其政治色彩,二者显然不可等同急疾有气决与急疾有气势意义相通,不能由此断定东汉以来汝南西楚风俗遂成历史从东汉中后期汝南士人政治作为的特点来春急疾有气决的民风一直都影响着士风,或者说士风是根植于民风之中汝南士风的鲜明特点是其区别于颖川等地士人的重要标志,汝颖奇士(名士)并称不表示二者之间没有差别汝南士人一直是自成一体,并没有与颖川士人真正合二为一从地域文化渊源上讲,就是春秋战国以来受楚文化浸淫的汝南地域文化没有与受法家思想影响的颖川地域文化在儒家文化一统的汉代成为一体这是汉魏之际汝、颖士人集团分野的深层次原因   两汉之际,汝南由楚文化圈过渡至中原文化圈,其政治、文化地位亦迅速上升,但没有给西楚风俗带来根本改变从剽轻、易发怒到急疾有气势、再到急疾有气决的民风风俗在东汉中后期的士人身上得到充分彰显,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政治性格与作为   二、淮西风俗   魏晋以后社会动乱不止,汝南士人零落、大族播迁,文化中心的地位基本丧失历经南北朝数百年的战争涤荡,西楚风俗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擅变为以犷决尚武为主要特征的淮西风俗。

      汝南西楚风俗与淮西风俗在表现形式上有类似之处,其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是受楚文化之浸淫而来的外来风俗,后者是在恶劣社会环境下滋生的土著风俗   魏晋南北朝,汝南郡所在淮河上游地区一直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与东汉以来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相比,汝南俨然己是一纯粹之军事重镇,社会环境饱受战乱摧残,文化风俗发生重大转变《南齐书》载:   (刘毅)乖任此州(豫州),地不为旷,西界荒余,密迩寇虏,北垂萧条,突起强犷,民不识义,惟战是习通逃不惩,不谋日会比年以来,无月不战,实非空乏所能独抚   又《宋书》卷五一《宗室传》载元嘉初年刘义欣任刺史时豫州的情况:   土境荒毁,人民凋散,城郭颓败,盗贼公行 南北朝大部分时间里,受战争影响,民风发生重大变异,如民不识义,惟战是习等,犷决尚武之风俗十分显著   南北朝时期,蔡州地区还有一活跃的族群现象,即蛮族势力的兴起一般认为豫州蛮主要分布于淮汉交错地带的山区,即今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的桐柏山脉至大别山脉间不过,汝南地区的蛮族分布绝不限于止匕《魏书》   在江、淮之间,依托险阻,部落滋蔓,布于数州,东连寿春,西通上洛,北接汝、颖,往往有焉其于魏氏之时,不甚为患,东晋之末,稍以繁昌,渐为寇暴矣。

      自刘、石乱后,诸蛮无所忌惮,故其族类,渐得北迁,陆浑以南,满于山谷,宛、洛萧条,略为丘墟矣   《未书.豫州蛮传》对豫州蛮的活动区域有更精确的划分:北接汝、颖,南极江汉,地方数千里元嘉二十七年(450),宋文帝使(减)质伐汝南西境刀壁等山蛮,大破之,获万余口汝南是蛮族活动的重要区域,亦因此而受其破坏蛮族势力依违南北,淮汉之间颇受其害史书记载甚多,兹举有关汝南一例   二荆、西郧,蛮大扰动,断三鸭路,杀都督,寇盗至于襄城、汝水,百姓多被其害萧衍遣将围广陵(今息县),樊城诸蛮并为前驱,自汝水以南,处处钞劫,悠其暴掠连年攻讨,散而复合,其暴滋甚   淮汉地区蛮民的来源十分复杂,既有至少自春秋时就己居于此的土著蛮民,还有从夷陵等郡迁徙而来的凛君等蛮族后裔;西汉末年以来进入山林湖泽的流民;以及南北朝时期逃亡入蛮的汉民后人对蛮汉融合问题的认识,多强调在中原先进文化影响之下蛮族的汉化,而很少关注汉民的蛮化笔者认为汉民的蛮化主要表现在民风的转变上,蔡州地区犷决尚武风俗出现的另一重要原因就是蛮族势力带来的影响史书对蛮族的描述多是以盗贼形象出现,习性好寇掠,与上文所揭汝南地区民不识义,惟战是习、盗贼公行等现象并无二致。

      蛮族势力成为活跃于这块中间地带的主导力量后,民风的蛮化必然进一步加剧   南北朝时期蔡州犷决尚武风俗的养成,战争影响是首要因素久处四战之地,其民多易形成犷决尚武风俗,蔡州不是独例《隋书地理志》关于南阳在南北朝时期风俗变迁的记载其实也能说明汝南的变化:南阳...自三方鼎立,地处边疆,戎马所萃,失其旧俗蛮族暴悍好寇贼等习性的影响属次要因素后世对蛮族的认识,除因史书书写的正统立场而带来的偏见外,也与自然环境给蛮族带来的生存压力密切相关可以看出,在大分裂的南北朝时期,蔡州自先秦、两汉以来形成的文化风貌己发生重大改r俗剽轻,易发怒的西楚风俗己为犷决尚武的淮西风俗所取代与同样是大分裂的春秋战国时期楚文化的强势介入不同,蔡州在此阶段没有得到外来优质文化的滋养或辐射,其历史地位呈边缘化趋势,在天下一统、兴盛之至的大唐帝国亦是如此   三、地域社会与淮西割据   在东汉魏晋政治、文化舞台上呼风唤雨的汝南士人与大族,未能抵抗住南北朝空前动乱的摧残,或迁徙,或湮没,在隋唐历史舞台近于销声匿迹,鲜有达闻东晋末年迁徙而来的地方豪族如昙花一现,没有在此形成长久的影响力永嘉乱后,汝南屡次出现大规模移民,或是被迫南迁,或是被掳至北方,从世家大族到普通民众都发生了巨大变动。

      故进入隋唐大一统王朝的乃一全新之汝南社会,与汉魏相比,此乃一大变,但其地域社会文化之特征却是从南北朝乱世沿袭而来   《隋书地理志》论豫州风俗:荣阳古之郑地,梁郡梁孝故都,邪僻傲荡,旧传其俗今则好尚稼,重于礼文,其风皆变于古谁郡、济阴、襄城、汝南、淮阳、汝阴,其风颇同以上诸郡皆属中原之地,此乃以中原风俗笼统言之,蔡州己不属此类隋及唐前期,蔡州经济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和发展,但文化方面未见起色在中原地区重新成为全国文化中心的时候,蔡州没有实现回归,两《唐书》中蔡州籍人士列传之少即可见一斑   唐后期的藩镇割据为淮西风俗提供了全面展现的舞台,而蔡州等业己形成的地犷决尚武风俗又为割据提供了适宜的生存土壤,二者互为作用,犷决尚武的淮西风俗得以在唐后期集中爆发淮西镇的割据事业由安史之乱期间南下的河北平卢军人开创并延续,蔡州是其割据统治的中心受陈寅洛种族与文化说的影响,后人如王永兴、樊文礼、曾现江、张春海等在解读淮西割据的成因时多将其与胡化联系起来,也有持不同意见者他们所指淮西地区的胡化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因北方胡族迁徙而来造成淮西地区的胡化倾向;二是淮西割据势力浸染河朔风俗淮西三州受河朔胡化程度之浅,武强己做较全面的梳理,可资参考。

      蔡州之所以被许多人认为是胡化之地,除了有迁徙而来的北方胡族因素外,应该还有另外一层考虑,即唐代淮西风俗与河朔风俗有相近之处,如鲜染儒化、犷决尚武之类蔡州等地自南北朝以来风俗己大变,与迁徙而来的北方胡族影响没有必然联系至于浸染河朔风俗的割据势力,主要指其核心成员淮西割据势力的主要成员如李希烈、吴少诚、吴少阳、吴元济等都是来自河北地区,但他们的生存基础仍是建立在淮西本土力量之上以李忠臣、李希烈等为首的河北利益集团能在此割据一方,与淮西之地固有的地域社会文化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蔡州犷决尚武之风俗虽非始于藩镇割据,却因之而更加剧烈割据统治实为淮西风俗的爆发提供了一个集中并极端的平台时人有语曰:自建中于今,淮夷三叛其间矣虽蒙赦令,然未尝斯须忘战故介兵人传其兵,父训之子,兄教之弟,非战事不语又以《旧唐书》卷一四五误少诚传》的分析最为周密精准:   申、蔡之始,人劫于希烈、少诚之虐法,而忘其所归数十年之后,长者衰丧,而壮者安于毒暴而恬于搏噬是以蔡人有老死不闻天子恩肴者,故坚为贼用地虽中州,人心过于夷貂,乃至搜阅天下豪锐,三年而后屈者,彼非将才而力备,盖势驱性习,不知教义之所致也   在大唐盛世时期蔡州一带就是寇盗横行,安史之乱后更为猖撅,以江贼最为有代表性:壕、毫、徐、泅、汁、宋州贼,多劫江西、淮南、宣、润等道,许、蔡、申、光州贼,多。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局长在2025年全市医疗保障重点工作调度会暨定点医药机构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自查自纠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稿.docx 2025年春教体系统安全工作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4年度街道机关支部党组织书记述职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2025年干部谈心谈话内容范文.docx 主管发改部门党组书记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学习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交流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纪委书记2025年全面从严治党的研讨材料范文.docx 2025年春季防汛防旱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5年村“三资”管理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村“两委”2025年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乡镇在全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docx 银行行长在学习2025年一号文件精神专题会上的研讨发言供参考.docx 乡党委乡村振兴工作经验总结供参考.docx 党组书记、主任在2025年展改革委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领导干部在2025年“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动员部署会议上的讲话范文.docx 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报告范文.docx 在2025年基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例文.docx 2025年理论学习中心组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供参考.docx 在理论学习中心组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两篇.docx 党支部2024年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情况报告供参考.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