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东区医院的急诊科管理.总结汇编.docx
8页香港东区医院的急诊科管理 排班合理,分诊有序,防护完备香港东区尤德夫人那达素医院(Pamela Youde Nethersole Eastern Hospital ,简称香港东区医院)因纪念已故港督尤德爵士对香港市民的关怀及爱护而得名, 医院前身是位于半山股含道的雅丽氏何妙龄那打素医院,该院是 香港第一家以西医技术为患者治疗的华人医院,医院后迁到现址,并于 1993 年10月正式启用,主要为港岛东区居民提供 24小时急症全科服务,以及社区医疗 服务全院占地15万平方米,目前共有1835张病床,职员数目逾3000人医院不但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更有完 善的管理措施,全院的计算机化信息系统 及先进的药房管理系统大大提高了院内各项支持服务管理素质和效率此外,该院也是首家提供急性精神科住院服务的全科医院,这无疑对推动精神科医疗服 务带来了积极的鼓舞作为一家提供24小时急诊全科服务的大型综合性医疗机构,东区医院的急诊科运作具有其一整套独 特的科学体系该 院急诊科有30张留观床位急诊科有18名医生(均为专职医生,非轮转医生),50名护士(其 中10名男护士)急诊科每天每班有 6名医生,11个护士 护士实行三班制。
医生白天为阶段性 上班,所有医生上班时间均不固定急诊科由普外、骨科、麻醉、脑外等专科医生组成急诊团队医 院给每位急诊科医生配备 BP机,如遇到紧急情况,急诊中心召唤后,急诊团队医生在 5分钟内可以 聚齐,团队每3个月进行一次开会总结(如创伤研讨会)急诊科医生经过医院全面授 权,有权决定让病人住院,所以病人在急诊留置时间一般不超过 24小时,24小时后病人必须转离急诊科,最多 不超过3天超过24小时者主要届于下列三种情 况:一是老年患者不愿意住院,暂时输液后就回家; 二是暂时诊断不活的病人;三是精神病人将要转诊的该院的急诊量为400~600人/天,急诊室分流制度为按病情轻重定先后, 将病人分为5类:第一类为 危重症抢救病人(如休克、复合伤等),不需等待,立即进急救室,及时处理;第二类、第三 类主 要为紧急病人,如心绞痈、气喘、严重意外受伤等,其中第二类病人等待时间不超过 15分钟,第三类病人等待时间不超过30分钟;第四类病人为半紧急病 人如呕吐、腹泻、发烧、切伤、扭伤等, 此类病人等待时间不超过2小时;第五类病人为非紧急病人,如感冒、咳嗽、伤风、头痈等,此类病 人等待时间不超过4小时4、5类主要为不愿意去社区医院治疗直接来急诊科就诊的普通病人。
1、2、3类病人主要是通过家庭医生转诊而来,这三类病人经生命支持后立即送往各 专科科室4、5类病人经简单治疗后回家或转至相应科室所有留观病人由主治医生主管,留观病人可允许一个家届 陪护该院急诊病人一般就诊流程为:登记、分诊、到不同诊区诊疗,其中登记和分诊由护士负责安排在分流站护士可以对病人进行初步处理,如止血、包扎、做心电图等急诊病人的高峰期为晚上 8点至9点因为此时家庭医生已下班,所有病人只能直接送往医院)该 院急诊科的救护车隶届于消防局救护处,由消防局统一管理,救护车上没有医生,只有两名救护员,香港医管局负责从医院抽调医生对救护员进行院前急救知识的专 门培训消防局为该院配备2学习-----好资料辆救护车以备用,救护车停放在急诊室外,停车场屋顶上方安装很多水龙头,作为化学烧伤病人冲洗 用病人先在停车场接受冲洗,再 进入科室抢救治疗病人未到医院之前,已由救护员用无线电通 知急诊科,让急诊科预先准备,避免病人来后医院出现紧张无序的现象急诊科有小儿急救设备、呼吸器、氧饱和仪、超声、喉镜等仪器设备,一次可以同时接诊 4个危重病人,15个普通病人急诊科设有传染病隔离室,是在SAR驯问设 立,室内墙壁下方有负压装置, 以便排出废气,屋顶设有活洁空气流通窗口。
化验室不设在急诊科,病人需化验的标本可通过物流传 送到化验室,化验报告由高级医 生(相当丁内地的主治医生)处理急诊科分为 3个诊疗区:抢救 区、输液病人就诊区、坐诊区其中输液病人就诊区主要是用平车送来的较重的病人就诊, 设有很 多诊室,病人到诊室后,医生到病人床旁进行检查治疗,“病人不动医生动”坐诊区主要是感冒、发 烧病人,此类病人等待时间较长,一般 3~4个小时该院急诊科有“灾难应变计划”, 如遇到大型事件,院长可以调动所有科室,同时可以由医管局统 调配,进行全港15家医院急诊科的资源联合香港急诊医学发展概况80年代以前香港无专门设置的急诊科室,1983年开始实行急诊科专门考试;1985年香港急诊科医学 会成立;1993年成立香港医学专科学院,负责专科医生的培训与考核;1994年成立急诊科训练中心; 1996年急诊科医学院成立,急诊科医学会是其上级机 构;1997年香港急诊科医学院与英国爱丁堡皇 家外科学院在香港举行《急诊科文凭合考》;1998年,香港第一批急诊住院医生注册香港所有的急诊科都届丁公立医院,全香港有 15家医院设立急诊科,急诊病人不分成人、小孩;不分内科、外科,病人只要一次入院,就有电脑记录。
香港急诊科医生负责打点滴,护士负责活创、缝 合所有急诊病人入院后只需缴纳100元挂号费,其余费用全免医院将病人挂号费全部上交医管局医 管局是最大的雇主,为独立的法人机构,管理所有公立医院,医管局有自己的法律团队,并且与保险 公司合作香 港所有专科医生训练皆为6年时间,在本科毕业以后开始训练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阶段和高 级阶段,每个阶段各3年其中基础阶段含半年内科、半年外科、1年急诊,还有1年可自愿选择急 诊科或其他科室高级阶段含中期考试、高级训练阶段和最终考试考试包括实物考试和口试高级 阶段至少需在急诊科工作2年有感新加坡医院急诊科的管理模式笔者有幸作为临床医师在新加坡国立中央医院急诊科(Accident & Emergency Departme n t)工作1年,初步了解了新加坡急诊科管理方式、病人及其疾病的特点和医师的人员结构等,他们在很多 方面与中国现有的急诊模式不一致 现作简要介绍,并谈谈笔者的体会,希望能对我国急诊科工作发展有所借鉴科室结构1 .独立区域:急诊科是单独的办公楼,与其他科室入口不重叠,直接临街,急救车可直接到达急诊科入口(图学习-----好资料1)急诊科大门有入口和出口之分,入口门直对重病区大门。
2 .登记分诊:进入大门后是登记台和分诊台,在登记台进行身份证输入、办理住院和结账手续病人先登记,拿到登记卡和标有姓名和身份证号的粘贴签(供化验单、 处方和检查单等粘贴之用)如病人病情较重,或由救护车送来,可先入重病区及抢救区,然后再登记和分诊(由护士补充完成) 病人在分诊后进入不同诊区3 .通道:楼与楼之间有空中通道彼此相连,方便转送病人4 .布局:所有诊室与办公室、观察室、监护室等都在一个平面,急诊科内设有临床检验科及放射科抢救区床 位处的大花板装有X光机,无需搬动病人就可直接拍X光片另外,还专门有CT机供急诊病人使用5.重病区与抢救区:重病区与抢救区在一个套间内,护士台从中分开,病人均在医护人员的视野内,病人病情 如有变化,可随时转入抢救区(图2) 6 .普通急诊区:普通急诊区与重病区和抢救区是分开的,由6个诊室组成1个班次可有6个急诊科医师同时 接诊病人7.专科诊室:配备有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外科诊室以及骨科石膏室和外科手术室当急诊科医师遇到专 科疾病时,可在完善初步检查、化验等操作后,呼叫专科医师到急诊科看病人8 .诊室配备:急诊科完全电脑化管理,病历书写电脑化,在电脑中查询检验检查结果、影像学资料及病人住院 资料、既往病情介绍等相关资料,上级医师还可查询到其他医院病人的检查资料。
每个诊室均配备有电脑、打印机、常规药品、氧气管道、吸引装置、临床常用检查器械(包括眼底镜、耳科用镜、 血压仪、血糖仪等)和消耗材料 玲:包括鼻胃管、尿管和直肠窥器等 毒等急诊科没有固定床位,包括观察室的床,完全由平车代替移动式平车可用于检查和转运病人,每个平车可升降, 还可携带小氧气瓶及监护仪等,占用空间小,移动方便(图3) 分诊结构1.多个分诊台:急诊科有4个分诊台,通常有2个护士进行分诊,病人多时4个分诊台可同时分诊每名护士 均按照分诊规则进行分诊,病人一旦确定为重病区病人,则由护士及护理员用平车将其送到重病区诊室内2 .监测项目:按生命体征将病人分为重病与非重病、稳定与不稳定病人,并由此决定就诊分区血氧饱和度、血糖、血压和心率均为常规检查项目, 血氧饱和度低于 94%、低血压或低血糖或有胸部症状者, 一律入重病区,由护士直接给予吸氧并报告医师步行进入急诊科的病人分诊到普通诊区在普通诊区的病人如发生生命 体征不稳定,则由护士护送到重病区3 .分诊后护理:所有需入重病区病人的大小便、饮食及各种检查均由护理人员负责除非医师有医嘱指示病人 可以下平车,否则,病人的一切活动均要在平车上完成。
4.通讯系统:一旦有危重病人或灾难事故发生,救护机构会通知病人的到达时间、数量和大致病情,以便急诊 科做好应急准备,包括护士到门外迎候救护车,抢救区医师准备好复苏设备等医师结构更多精品文档1.全科素质:所有急诊临床医师均要接受初级和高级心肺复苏及初级和高级创伤学培训,由培训中心颁发合格 证书,才能成为专科注册医师各科住院医师在急诊轮转,须在急诊专科注册医师指导下工作在住院医师进入急诊科进行轮转之初的两周内,须接受各个专科急症的培训,包括外科、骨科、妇 科、神经外科及放射科等急诊科属于全科,医师要接诊所有各 科病人,完善病历及各项检查,稳定生命体征,然后视专科情况请各科医师诊治各类病人,在急诊 科初步处理后,转入各个专业科室的病房或者门诊随诊2 .医疗结构:急诊科有高级顾问医师、顾问医师、助理顾问医师、专科注册医师及住院医师等急诊科内分不 同的专业方向包括急救复苏组、灾难医学组、中毒组和观察医学组等所有医师玲;包括顾问医师〕题与住院医师一起接诊病人住院医师遇有危重病人及疑难疾病病人时要随时请示每名医师接诊病人从入院到出院或观察后出院、检查完毕后的转诊,负责到底病人住院由护士、护工和 玲;或4!医师运送。
3.诊室分布:重病区有8个诊室,抢救区有6张床位,普通急症区有6个诊室,其他如口腔、眼科、耳科及普 外科各有1个诊室、配备有相应的设施,另外还有1个骨科石膏室及外科手术室,可容纳2人同时手术观察床位 3 0张(全部是平车),包括7张心脏监护床位4.值班制度:每天有2余名医师接诊,每个时间段可有6〜8名医师值班表灵活,可有9〜1种班次,互有重叠,由高峰病人时间段来决定医师的人员和班次, 并可随时调整另有医师在家待命(on call),一旦遇有高峰或应急情况,随时上班救急科内有扩音器呼叫系统或通过呼机、与医师联络5 .管理结构:科主任配有专门秘书,负责科主任的教学、临床、科研、院内及科内参观、外出行程安排等,科 内同时设立多个秘书和负责接待、安排科内管理的经理一名,护理系统安排多名护士长,保证每个班次均有护士长 值班病人去向1 . 6 0%〜7 0 %病人住院:每个专科均有收住院标准,神经内科、肿瘤科、肛肠科、风湿科以及内科的所有亚科(心血管科除外)病人,均可由急诊科医师直接收住院,不必请示除非病人较重,需住监护病房或需手 术的,要由上级医师提前通知病房神经外科、妇产科、普外科及骨科病人,在完成相应检查和处置后须请专科医师。
对心血管科病人,要请示心 血管医师,或由他们亲自看病人来决定住院或是否需紧急介入治疗等2 . 3 0%〜4 0 %病人带药出院:部分病人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