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
9页1盐城中学 2010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2009.11)命题人:左莉 季明春 审题人:高金章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 )A.朱拓/落拓不羁 粘液/粘贴标签 躯壳/金蝉脱壳B.押解/浑身解数 干劲/疾风劲草 称道/俯首称臣C.锃亮/逞性妄为 蚊蚋/生性木讷 龋齿/踽踽独行D.剽窃/膘肥体壮 纾难/独出机杼 胴体/武力恫吓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在第十一届全运会上,刘翔惊艳复出,并在决赛中以 13 秒 34 的成绩成功卫冕,整个全运村人声鼎沸,人言啧啧, “翔飞人”再次受到观众和媒体的热捧B.假如每个人都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见贤思齐,那么就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会得到长足的发展C.如今在长春,许多堂堂北方大汉也纷纷走进美容店,表明人们已经改变了“男人爱护皮肤就是矫揉造作”的偏见男士美容蔚然成风,这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D.重庆渝北区各界群众在涪陵易家坝广场召开追悼会,深切缅怀为阻止歹徒闹市行凶,只身上前与歹徒殊死搏斗,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维护社会正义而临危授命的英雄周鑫。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 ▲ )A.人保部正在制定工资支付法规,要求“同工同酬” 今后无论正式工和劳务派遣工,只要从事相同内容的工作、付出等量的劳动,就应该获得同级别的工资待遇B.伊朗外长穆塔基表示,伊不但要与俄罗斯和法国谈核燃料合作,还要与中国就此进行磋商如果中方同意,双方就能建立这一合作C.全运会七冠王解放军队迎来了联赛五冠王广东队的挑战,经过四节激战,以95:103 被广东队击败,最终晋级全运会男篮决赛D.山东将综合素质评价低的考生退档,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江苏目前暂无调整高考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的计划24.读下面的文字,概括出杂草的几个特点 (6 分)要求:①要点清晰;②20 字以内一棵画眉草,一次能结一万五千粒种子;一棵狐尾草,一次结的种子达八万多粒很多杂草的种子很小、很轻,风一吹就会像尘土似的飞扬到空中,传播到很远的地方杂草不像栽培作物那样“娇贵” ,能耐干旱,耐低温,也不怕土壤贫瘠,在什么地方都能繁殖生长二、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5~8 题扈载,字仲熙,北燕人也少好学,善属文广顺初,举进士高第,拜校书郎,直史馆再迁监察御史。
其为文章,以辞多自喜常次历代有国废兴治乱之迹为《运源赋》 ,甚详又因游相国寺,见庭竹可爱,作《碧鲜赋》 ,题其壁,世宗闻之,遣小黄门就壁录之,览而称善,因拜水部员外郎、知制诰迁翰林学士,赐绯,而载已病,不能朝谢居百余日,乃力疾入直学士院世宗怜之,赐告还第,遣太医视疾初,载以文知名一时,枢密使王朴尤重其才,荐于宰相李穀,久而不用,朴以问穀曰:“扈载不为舍人,何也?”穀曰:“非不知其才,然载命薄,恐不能胜 ”朴曰:“公为宰相,以进贤退不肖为职,何言命邪?”已而召拜知制诰及为学士,居岁中病卒,年三十六议者以穀能知人而朴能荐士是时,天子英武,乐延天下奇才,而尤礼文士,载与张昭、窦俨、陶穀、徐台符等俱被进用穀居数人中,文辞最劣,尤无行昭、俨数与论议,其文粲然,而穀徒能先意所在,以进谀取合人主,事无大小,必称美颂赞,至于广京城,为木偶耕人、紫芝白兔之类,皆为颂以献,其辞大抵类俳优而载以不幸早卒,论议虽不及昭、俨,而不为穀之谀也 呜呼!作器者,无良材而有良匠;治国者,无能臣而有能君盖材待匠而成,臣待君而用故曰,治国譬之于奕,知其用而置得其处者胜,不知其用而置非其处者败败者临棋注目,终日而劳心,使善奕者视焉,为之易置其处则胜矣。
胜者所用,败者之棋也;兴国所用,亡国之臣也王朴之材,诚可谓能矣不遇世宗,何所施哉?世宗之时,外事征伐,攻取战胜;内修制度,议刑法,定律历,讲求礼乐之遗文,所用者五代之士也,岂皆愚怯于晋、汉,而材智于周哉?惟知所用尔夫乱国之君,常置愚不肖于上,而强其不能,以暴其短恶,置贤智于下,而泯没其材能,使君子、小人皆失其所,而身蹈危亡治国之君,能置贤智于近,而置愚不肖于远,使君子、小人各适其分,而身享安荣治乱相去虽远甚,而其所以致之者不多也,反其所置而已呜呼,自古治君少而乱君多,况于五代,士之遇不遇者,可胜叹哉! 3(选自《新五代史•周臣传》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知制诰,迁翰林学士 知:知道B. 而载已病,不能朝谢 谢:道歉C. 为之易置其处则胜矣 易:容易D. 治国之君,能置贤智于近 治:太平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 )A. 览而称善,因拜水部员外郎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B. 议者以穀能知人而朴能荐士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C. 论议虽不及昭俨,而不为穀之谀也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D. 兴国所用,亡国之臣也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扈载从小好学,擅长写文章,才华横溢,受世人推崇,世宗非常器重他,屡次升迁他的官职,得知他生病,世宗也很关心他,派太医为他诊治。
B.王朴非常赏识扈载,向宰相李穀推荐扈载,李穀认为扈载命薄,担心他不能胜任,所以长期未予任用,在王朴的追问下,方拜知制诰C.陶穀文辞粗劣,人品很差,善于阿谀奉承,竟然受到世宗赏识重用,可见世宗昏庸无能,贤愚不分、忠臣不用D.作者认为盛世和乱世虽然相去甚远,但是形成的原因并不复杂,只是改变了君子和小人的位置而已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常次历代有国废兴治乱之迹为《运源赋》 ,甚详 (4 分)(2)是时,天子英武,乐延天下奇才,而尤礼文士 (2 分)(3)所用者五代之士也,岂皆愚怯于晋、汉,而材智于周哉?(4 分)三、古诗鉴赏(10 分)9.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初授官题高冠草堂岑参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4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注:高冠:山谷名⑴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6 分)⑵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4 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10.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⑴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 ;(杜牧《阿房宫赋》 )⑵驾一叶之扁舟, 。
(苏轼《赤壁赋》 )⑶皇览揆余初度兮, (屈原《离骚》 )⑷西当太白有鸟道, (李白《蜀道难》 )⑸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⑹巧言乱德, (《论语》 )⑺民为贵, ,君为轻 (《孟子》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3 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1~~14 题悲悯的月光张佐香①有人问托尔斯泰,如果你看见一个坏人,正举起一个小孩,要往地上摔,唯有对那个家伙射击才能挽救小孩的无辜生命这时,你射击还是不射击?这个命题集中体现了人类在伦理和精神上的矛盾俄罗斯女青年微拉•查苏利奇以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并且慷慨陈述选择的理由②1877 年 7 月 31 日,被囚禁的进步大学生波古柳波夫因在彼得堡市市长特列波夫面前没有行脱帽礼,遭到毒刑拷打薇拉愤慨至极,她朝那个灭绝人性的暴徒射出了一颗子弹,并当场被捕。
审判席上,薇拉再次指控特列波夫惨无人道的暴行:“迫使一个被折磨得奄奄一息的人再次接受鞭笞和酷刑,这是多么残忍……我觉得绝不能也不应该让这件事无声无息地过去如果保持缄默,特列波夫依旧会有恃无恐地一次又一次滥施淫威我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向世人证明:绝不能让这个残酷凌辱人类个性的人逍遥法外……举起手来,向一个人开枪——这是可怕的,但我意识到必须这样做 ”薇拉射击并非出于私心和复仇,而是为了另一个人的思想和名誉她的动机中有一种正直而崇高的热忱这个少女勇5敢地举起了自己的右手,毅然决然地弯下食指,制止践踏凌辱人类尊严的行动她的食指,担负起了整个时代的职责在辩护律师据理力争下,薇拉幸运地得以释放③薇拉的行为蕴藏着惊人的力量和决绝的信念她是真理和道义的承载者她对犯罪个体的射击表达了她对人类苦难最大的悲悯和承担我的目光抚摸着“悲悯”一词,品味着它的硬度和光亮④德国的舒和兄妹——汉斯和索菲,为了阻止希特勒的暴行,散发反纳粹传单,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妹妹索菲在笑赴刑场时说:“如果我们的行动能唤醒千百万人民,那么我们虽死何憾?”哥哥汉斯在临死的一刹那,高呼“自由万岁!”青春而高贵的头颅随着黑亮的铡刀落下,定格成为一种永恒的背景。
他们炽热殷红的鲜血在阳光中洒向历史深处⑤人类之所以浸泡在连绵不绝的战争、迫害、屠杀、腐败的血海与黑暗中,还能焕发出如此迷人的光彩,就是因为我们有薇拉和舒和兄妹,还有那个“流血请自嗣同始”的人等天下兴亡,干我甚事?大多数人是这么做的但是铁肩担道义的他们却永远也不会这么去想,明知以卵击石,却依然奋勇出击替天行道他们甘愿为世界上每一个热爱自由和平幸福的人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不分肤色不分种族⑥月光静静地悄悄地走来,洗礼着不洁的凡尘,慰藉着苦涩的心灵薇拉们奔涌的血性和不屈的灵魂就像这洒满人间的月光;他们吞咽着人间的苦难和罪孽,让生命洒下无边无际亘古如斯的悲悯之光上帝把月光交给少数平凡而又真正伟大的人,像那个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望着滴落的鲜血,仍用悲悯的目光眷顾尘世有了悲悯之光的照耀,这个世界就少了一份黑暗和凄凉,多了一份慰藉和希望选自《散文》2006.3)11.文章第①段,作者说:“俄罗斯女青年薇拉•查苏利奇以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并且慷慨陈述选择的理由 ”请根据文章内容,说说薇拉给出的“答案”是什么?从哪些角度陈述了“选择的理由”?(5 分)答: 12.文章第③段, “我的目光抚摸着‘悲悯’一词,品味着它的硬度和光亮”一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结合上文来看, “硬度”和“光亮”分别指什么?(6 分)答:(1)修辞手法: (2) “硬度”: “光亮”: 13.试分析文章第⑥段画线句子的含义。
(6 分)答: 614. 文章除了描写薇拉的行为外,还列举了德国的舒和兄妹以及中国的谭嗣同的事迹,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请分两条写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