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牙末期、混合牙列初期前牙反(牙合)前方牵引矫治疗效探讨.docx
9页乳牙末期、混合牙列初期前牙反(牙合)前方牵引矫治疗效探讨 李珍 [摘要] 目的 探討乳牙末期、混合牙列初期前牙反(牙合)前方牵引矫治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该院前牙反(牙合)患儿为该次的实验对象,治疗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9月,共计50例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分为25例参照组和25例治疗组,参照组未经过口腔正畸治疗,治疗组予以前方牵引矫治治疗对比患儿的口腔牙齿正畸效果 结果 该次治疗组经过牵引治疗后,前牙反合畸形得到明显解除,治疗结束后,治疗组的SNA、SNB、ANB、U1-SN、YaiX分别为﹙84.62.0﹚、﹙68.11.5﹚、﹙-0.40.1﹚、﹙112.45.02﹚、﹙79.13.8﹚;参照组以上数据分别为(77.82.5)、﹙77.02.3﹚、﹙-2.30.8﹚、﹙117.14.12﹚、﹙68.02.2﹚;其中SNA、SNB、ANB、U1-SN、Yai X数据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50、10.520、9.510、12.450、11.520,P[关键词] 乳牙;混合牙;前牙反;口腔正畸[] R783 [] A [] 1674-0742(2020)01(c)-0087-03The Effect of Anterior Tra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nterior Crossbite at the End of Deciduous Teeth and the Initial Stage of Mixed DentitionLI Zhen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Ledu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Haidong City, Qinghai Province, 810701 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nterior crossbite anterior traction in the end of deciduous teeth and the initial stage of mixed dentition. Methods The children with anterior crossbite in the hospital were treated from January 2017 to September 2018, totaling 50 cases. The clinical data of the children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hey were divided into 25 cases of reference group and 25 cases of treatment group. The reference group had not received orthodontic treatment, while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nterior traction. To compare the orthodontic effect of oral teeth in children. Results After traction treatment, the reverse deformity of anterior teeth was obviously relieved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fter treatment, the SNA,SNB,ANB,U1-SN,YaiX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84.62.0﹚、﹙68.11.5﹚、﹙-0.40.1﹚、﹙112.45.02﹚、﹙79.13.8﹚. The above data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77.82.5﹚,﹙77.02.3﹚,﹙-2.30.8﹚,﹙117.14.12﹚,﹙68.02.2﹚ in the treatment group, respectively. SNA,SNB,ANB,U1-SN and Yaix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t=11.250,10.520,9.510,12.450,11.520,P[Key words]Deciduous teeth; Mixed teeth; Anterior crossbite; Orthodontics口腔颌面部属于人体的暴露器官组织部位,对于维持正常的咀嚼、吞咽、语言功能以及人体的面部美观具有重要的作用,相当于人类面部的风景区。
颌面部具有很多重要的器官,例如舌、唇、腭等,该部位在临床上多发畸形病变,就会影响人类的正常咀嚼以及语言功能前牙反(牙合)属于一种常见的牙齿畸形,发病的原因是因为遗传因素以及疾病因素等,正常情况下在儿童的乳牙期、替牙期明显表现出来,该病属于一种错牙合畸形,特别是在东方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患者的磨牙关系为近中关系,其中少部分为中性关系根据前牙反牙合的性质又可以分为骨性以及功能性[1],并且随着儿童的生长发育而不断发生发展,导致出现不可逆畸形,患儿的面部表现为颜面中下部凹陷,因此呈现为凹面型,具有非常高的矫治难度由于矫治很难对下颌骨的生长起到显著抑制作用,常用的矫治器也只能对下颌骨的生长方向进行干预,但是无法阻止骨量增长[2]在乳牙期如果采取了有效的矫治措施,就能够取得良好的矫治效果但是很多家长忽视了恰当的矫治时机,导致儿童进入替牙期进行矫治,在此期间乳牙松动脱落,恒牙开始生长,因此此时进行矫正要考虑到不能对牙齿的替换进行影响,同时还要兼顾矫治的效果,所以进一步增加了治疗的难度[3]近年来,前方牵引矫治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改进了传统技术正畸的缺陷,该文将对其在前牙反(牙合)正畸中的使用效果进行探讨,研究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9月,共计50例研究对象。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该院诊治的患儿临床资料,均属于乳牙末期、混合牙列初期前牙反(牙合)患儿, 共计50例男16例,女36例;年龄7~10岁,平均年龄﹙8.11.5﹚岁50例平均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1.2 治疗方法对照组不采取口腔正畸措施术前要做好患者的病情检查,了解病史和其他全身情况,常规进行血常规、尿常规、口腔检查,确认是否具有手术适应证,排除禁忌证患者手术前要重点检查患者的口腔情况,包括牙齿、牙列、口腔清洁、颌骨的生长等,做好口腔清洁和其他相关对症处理治疗组进行前方牵引矫治治疗,对患儿进行常规检查,进行口腔X片检查制作口腔牙齿模型根据牙列的情况佩戴合适的矫治器,制作下颌牙合垫,将其戴入患儿口中,调节磨合后使用牵引支架[4],选择恰当的弹力橡皮圈在口内固定后装置到面具上进行前方牵引,建立牵引压力设置为400~500 g,牽引时间≥14 h,矫治标准为达到正常的牙合覆盖关系1.3 统计方法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 评价方法SNA(角偏大时,面部侧貌呈凸面型)、SNB(角度越小则下颌后退)、ANB(反映上下颌骨以鼻根点为参照的前后位置关系)、U1-SN (角度越大下颌后退)、YaiX(反映面部生长方向,角度大则下颌后退)、MP-SN(角度越大下颌后退)2 结果该次治疗组经过牵引治疗后,前牙反合畸形得到明显解除,与参照组相比,SNA、SNB、ANB、U1-SN、Yai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讨论美丽整齐的牙齿不仅是美观的象征,同时也是口腔健康的直接体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重视口腔牙齿健康水平,选择到医院接受口腔正畸治疗口腔正畸技术主要用于治疗牙齿畸形、牙齿缺损等疾病,能够达到矫正牙齿咬合关系、正畸缺损牙齿的作用效果近年来随着口腔正畸技术的不断发展,口腔正畸的效果也越来越好,受到了人们的广泛欢迎[5]随着人们对于牙齿正畸的关注以及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口腔正畸技术得到飞速发展,为了保持口腔健康很多患儿求助于牙齿正畸错牙合畸形的治疗关键在于早期矫治,矫治时机非常重要并且直接影响到后期的治疗效果对于处于乳牙列期以及替牙期的患儿而言矫治难度较大,此时患儿牙齿畸形表现出的异常症状和咬合关系等,此时只需进行简单的矫治就能够达到较为理想的矫正效果,通过恰当的矫治方法来引导牙齿正常生长[6],进一步抑制畸形发育,使得牙合面正常发育。
研究认为,无论是哪种因素导致的错牙合畸形,必须要在生长发育的迸发期之前进行科学矫正,所以对于错牙合畸形情况而言要提前进行前方牵引,特别是要注重在乳牙期以及替牙期进行治疗,在患儿的第1磨牙和恒上切牙萌出后进行矫正是较为恰当的时机,所以矫形治疗越早越好,如果错过恰当的前方牵引时间,那么患儿的下颌骨就会过度生长,导致上颌骨的生长潜力受到限制,很难通过一般的矫治改良措施进行正畸治疗[7]上颌前方牵引治疗可以用于错牙合畸形治疗,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两种,通过前方既能够牵拉骨缝,增加骨缝的宽度,从而骨缝中的新骨沉积,由于骨缝的生长是前上到后下方向,所以处于基本平行状态,新骨沉积就会推动上颌向前下生长发育,与此同时前部的骨膜得到牵张,具体表现就是上颌骨向前移动,从而抑制下颌生长,使下颌向后向下旋转需要注意的是牵引力的大小对矫治具有显著的影响,该次研究中的牵引力在400~500 g之间,如果牵引力不足350 g那么由于牵引力的不足就会导致骨缝的生长改建,从而不利于矫治的效果[8],同时牵引力也不可过高,否则可能过度矫治错牙合矫治结束后仍然要需要一定的牵引力进行维持,目的是防止生长发育过程中影响矫治效果,导致矫治反弹。
注意牵引力的方向需要科学设定,只有通过阻力中心才能够起到移动上颌骨的作用,否则不能起到良好的矫治效果,通常情况下牵引力向前向下30是最佳的牵引力方向该次研究中经过矫正后,与矫治之前相比,患儿的颜面也得到显著的纠正,外观上处于正常的颌面形态,这是因为经过矫治后患儿的上下颌发生位置的移动,前方牵引上颌是对上颌产生矫治牵引力,从而有利于引导上颌骨向前生长,另外前方牵引的支抗力在下颌,从而形成向后矫正力,因此促进下颌向后旋转,甚至对下颌的生长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患儿的咬合关系更加稳定,因为前方牵引治疗是通过牙齿而作用于上颌骨的,所以其固位基础非常强大,只是对上下颌骨的相对位置进行了移动,但是在矫治的过程中应该尽量减少上前牙的唇倾正畸治疗中需要注意要选择恰当的治疗时机,患儿处于不同年龄阶段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青春期患儿先进性正畸治疗,发育停止后再进行缺牙正畸;正畸治疗不是简单排齐牙齿,还要注意达到最佳的磨牙关系、尖牙关系,达到正常的中线、牙齿轴倾角、覆牙合、尖窝接触关系等该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结束后,治疗组的SNA、SNB、ANB、U1-SN 、YaiX分别为﹙84.62.0﹚、﹙68.11.5﹚、﹙-0.40.1﹚、﹙112.45.02﹚、﹙79.13.8﹚、;参照组以上数据分别为(77.82.5)、﹙77.02.3﹚、﹙-2.30.8﹚、﹙117.14.12﹚、﹙68.02.2﹚;其中SNA、SNB、ANB、U1-SN数据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