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礼记 礼器.docx
33页礼记 礼器第一篇:礼记 礼器 礼器 :佚名 礼器是故大备大备,盛德也礼释回,增美质;措则正,施则行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故君子有礼,则外谐而内无怨,故物无不怀仁,鬼神飨德先王之立礼也,有本有文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无本不正,无文不行礼也者,合于天时,设于地财,顺于鬼神,合于人心,理万物者也是故天时有生也,地理有宜也,人官有能也,物曲有利也故天不生,地不养,君子不以为礼,鬼神弗飨也居山以鱼鳖为礼,居泽以鹿豕为礼,君子谓之不知礼故必举其定国之数,以为礼之大经,礼之大伦以地广狭,礼之薄厚,与年之上下是故年虽大杀,众不匡惧则上之制礼也节矣礼,时为大,顺次之,体次之,宜次之,称次之尧授舜,舜授禹;汤放桀,武王伐纣,时也《诗》云:「匪革其犹,聿追来孝」天地之祭,宗庙之事,父子之道,君臣之义,伦也社稷山川之事,鬼神之祭,体也丧祭之用,宾客之交,义也羔豚而祭,百官皆足;大牢而祭,不必有余,此之谓称也诸侯以龟为宝,以圭为瑞家不宝龟,不藏圭,不台门,言有称也礼,有以多为贵者: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一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
诸侯七介七牢,大夫五介五牢天子之席五重,诸侯之席三重,大夫再重天子崩,七月而葬,五重八翣;诸侯五月而葬,三重六翣;大夫三月而葬,再重四翣此以多为贵也有以少为贵者:天子无介;祭天特牲;天子适诸侯,诸侯膳以犊;诸侯相朝,灌用郁鬯,无笾豆之荐;大夫聘礼以脯醢;天子一食,诸侯再,大夫、士三,食力无数;大路繁缨一就,次路繁缨七就;圭璋特,琥璜爵;鬼神之祭单席诸侯视朝,大夫特,士旅之此以少为贵也有以大为贵者:宫室之量,器皿之度,棺椁之厚,丘封之大此以大为贵也有以小为贵者:宗庙之祭,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尊者举觯,卑者举角;五献之尊,门外缶,门内壶,君尊瓦甒此以小为贵也有以高为贵者: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天子、诸侯台门此以高为贵也有以下为贵者:至敬不坛,扫地而祭天子诸侯之尊废禁,大夫、士棜禁此以下为贵也礼有以文为贵者:天子龙衮,诸侯黼,大夫黻,士玄衣纁裳;天子之冕,朱绿藻十有二旒,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士三此以文为贵也有以素为贵者:至敬无文,父党无容,大圭不琢,大羹不和,大路素而越席,牺尊疏布幂,樿杓此以素为贵也孔子曰:「礼,不可不省也」礼不同,不丰、不杀,此之谓也盖言称也。
礼之以多为贵者,以其外心者也;德发扬,诩万物,大理物博,如此,则得不以多为贵乎?故君子乐其发也礼之以少为贵者,以其内心者也德产之致也精微,观天子之物无可以称其德者,如此则得不以少为贵乎?是故君子慎其独也古之圣人,内之为尊,外之为乐,少之为贵,多之为美是故先生之制礼也,不可多也,不可寡也,唯其称也是故,君子大牢而祭,谓之礼;匹士大牢而祭,谓之攘管仲镂簋朱纮,山节藻棁,君子以为滥矣晏平仲祀其先人,豚肩不揜豆;浣衣濯冠以朝,君子以为隘矣是故君子之行礼也,不可不慎也;众之纪也,纪散而众乱孔子曰:「我战则克,祭则受福」盖得其道矣君子曰:祭祀不祈,不麾蚤,不乐葆大,不善嘉事,牲不及肥大,荐不美多品 孔子曰:「臧文仲安知礼!夏父弗綦逆祀,而弗止也燔柴于奥,夫奥者,老妇之祭也,盛于盆,尊于瓶礼也者,犹体也体不备,君子谓之不成人设之不当,犹不备也」 礼有大有小,有显有微大者不可损,小者不可益,显者不可掩,微者不可大也故《经礼》三百,《曲礼》三千,其致一也未有入室而不由户者君子之于礼也,有所竭情尽慎,致其敬而诚若,有美而文而诚若君子之于礼也,有直而行也,有曲而杀也,有经而等也,有顺而讨也,有摭而播也,有推而进也,有放而文也,有放而不致也,有顺而摭也。
三代之礼一也,民共由之或素或青,夏造殷因周坐尸,诏侑武方;其礼亦然,其道一也;夏立尸而卒祭;殷坐尸周旅酬六尸,曾子曰:「周礼其犹醵与!」 君子曰:礼之近人情者,非其至者也郊血,大飨腥,三献爓,一献孰是故君子之于礼也,非作而致其情也,此有由始也是故七介以相见也,不然则已悫三辞三让而至,不然则已蹙故鲁人将有事于上帝,必先有事于頖宫;晋人将有事于河,必先有事于恶池;齐人将有事于泰山,必先有事于配林三月系,七日戒,三日宿,慎之至也故礼有摈诏,乐有相步,温之至也 礼也者,反本修古,不忘其初者也故凶事不诏,朝事以乐醴酒之用,玄酒之尚割刀之用,鸾刀之贵莞簟之安,而稿鞂之设是故,先王之制礼也,必有主也,故可述而多学也 君子曰:无节于内者,观物弗之察矣欲察物而不由礼,弗之得矣故作事不以礼,弗之敬矣出言不以礼,弗之信矣故曰:「礼也者,物之致也」是故昔先王之制礼也,因其财物而致其义焉尔故作大事,必顺天时,为朝夕必放于日月,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是故天时雨泽,君子达亹亹焉是故昔先王尚有德、尊有道、任有能;举贤而置之,聚众而誓之是故因天事天,因地事地,因名山升中于天,因吉土以飨帝于郊升中于天,而凤凰降、龟龙假;飨帝于郊,而风雨节、寒暑时。
是故圣人南面而立,而天下大治 天道至教,圣人至德庙堂之上,罍尊在阼,牺尊在西庙堂之下,县鼓在西,应鼓在东君在阼,夫人在房大明生于东,月生于西,此阴阳之分、夫妇之位也君西酌牺象,夫人东酌罍尊礼交动乎上,乐交应乎下,和之至也礼也者,反其所自生;乐也者,乐其所自成是故先王之制礼也以节事,修乐以道志故观其礼乐,而治乱可知也蘧伯玉曰:「君子之人达,故观其器,而知其工之巧;观其发,而知其人之知」故曰:「君子慎其所以与人者」 太庙之内敬矣!君亲牵牲,大夫赞币而从君亲制祭,夫人荐盎君亲割牲,夫人荐酒卿、大夫从君,命妇从夫人洞洞乎其敬也,属属乎其忠也,勿勿乎其欲其飨之也纳牲诏于庭,血毛诏于室,羹定诏于堂,三诏皆不同位,盖道求而未之得也设祭于堂,为祊乎外,故曰:「于彼乎?于此乎?」一献质,三献文,五献察,七献神大飨其王事与!三牲鱼腊,四海九州岛之美味也;笾豆之荐,四时之和气也内金,示和也束帛加璧,尊德也龟为前列,先知也金次之,见情也丹漆丝纩竹箭,与众共财也其余无常货,各以其国之所有,则致远物也其出也,肆夏而送之,盖重礼也祀帝于郊,敬之至也宗庙之祭,仁之至也丧礼,忠之至也备服器,仁之至也宾客之用币,义之至也。
故君子欲观仁义之道,礼其本也 君子曰:甘受和,白受采;忠信之人,可以学礼茍无忠信之人,则礼不虚道是以得其人之为贵也孔子曰:「诵《诗》三百,不足以一献一献之礼,不足以大飨大飨之礼,不足以大旅大旅具矣,不足以飨帝」毋轻议礼!子路为季氏宰季氏祭,逮暗而祭,日不足,继之以烛虽有强力之容、肃敬之心,皆倦怠矣有司跛倚以临祭,其为不敬大矣他日祭,子路与,室事交乎户,堂事交乎阶,质明而始行事,晏朝而退孔子闻之曰:「谁谓由也而不知礼乎? 第二篇:《礼记》 幻灯片1 《礼记》 幻灯片2 《礼记》简介 l 内容: l 《礼记》是一部资料汇编性质的书记录战国秦汉间儒家言论,特别是关于礼制方面的言论 l 性质:儒家经典之一 l (早期《论》;晚期《孟》《礼》) l :非一时一人之作大率是孔子弟子(七十二贤)及后学及汉代学者所记 l 价值:内容复杂,糟粕颇多,但资料宝贵 l 幻灯片3 作为《三礼》之一的礼记 l “三礼”指《周礼》、《仪礼》和《礼记》三部汇集我国传统礼乐文化的典籍,涉及周代和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社会思想、伦理观念等诸多方面。
东汉郑玄曾经分别给这三书作注,故有“三礼”之名 l 在三礼之中,《仪礼》大约在汉代就被列为儒家经典唐代开始加上了《周礼》和《礼记》,设三礼为经,列入“九经” 幻灯片4 《周礼》 l 《周礼》主要搜集了周王朝及各诸侯国官制,是根据儒家的理想治国方案加以增减汇编而成的 l 共有六篇,分《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六官”象征着天地四方六合,体现了中国“以人法天”传统的思想 幻灯片5 《仪礼》 l 《仪礼》,又称《礼》、《礼经》、《士礼》《仪礼》大致形成于西周末春秋初,相传由孔子编定为十七篇其所记载的礼仪内容依次为士冠礼、士昏礼、士相见礼、乡饮酒礼、乡射礼、燕礼、大射礼、聘礼、公食大夫礼、觐礼、丧服、士丧礼、既夕礼、士虞礼、特牲馈食礼、少牢馈食礼、有司彻,是维系调谐人与人之间交往活动的一整套礼仪制度,涉及人生婚丧嫁娶与贵族间社会交往或外交活动的礼仪,系统而完备 幻灯片6 《禮記•曲礼》: l 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 l 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 l 宦学事师,非礼不亲; l 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 l 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
l 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 l 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 l 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 l 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 l 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 l 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幻灯片7 《礼记》的分类 l l l l 梁启超将《礼记》的内容分为以下几类: 通论礼仪及学术者,有《礼运》、《乐记》、《大学》、《中庸》、《儒行》等篇; 专门解释《仪礼》者,有《冠义》、《昏义》、《射义》、《燕义》、《聘义》等篇; 阐述和考辨古代制度礼节者,有《王制》、《曲礼》、《玉藻》、《月令》、《丧服大记》等篇; l 杂记孔子及其弟子、时人的言行杂事者:有《孔子闲居》、《孔子燕居》、《檀弓》等; 专记名言名句者:《曲礼》、《少仪》、《儒行》等 7 幻灯片8 高小方《古代汉语》总结《礼记》现实意义 l (《礼记·檀弓》文学之美) l 现实意义: l 《礼记·学记》记载古代学校制度和教学方法 l 例:“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l 《乐记》我国第一部美学专著 l 《王制》记爵禄,朝聘,养老诸制 l 《月令》物候学,记四时气候与相应措施。
竺可桢《物候学》) l 《礼运》记大同、小康之说 l 《坊记》记孔子论政 l 《表记》记孔子论修养 l 《儒行》记儒者衣食、起居和品德 l 《中庸》记中庸学说及治学方法 l 《大学》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说 l 《曲礼》杂记儒者日常行为准则 幻灯片9 版本及流传 l 《礼记》原有两种本子,均为汉代人辑录: l 一是戴德的《大戴礼记》,将刘向所收集的一百三十一篇综合简化,原存八十五篇,到唐代只传三十九篇 l 二是戴德之侄戴圣《小戴礼记》删减《大戴礼记》,并加上《月令》、《明堂位》和《乐记》,共得四十九篇即现在通行本故通常称《礼记》者为《小戴礼记》 幻灯片10 l l l l l l 东汉末年郑玄注解《小戴礼记》,唐孔颖达作疏即《礼记注疏》,为最通行本 其它重要版本: 元代陈澔《礼记集说》; 清代朱彬《礼记训纂》; 清孙希旦《礼记集解》 在宋代,理学家从《礼记》中抽出《大学》和《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 幻灯片11 礼运 大同篇 l 鄭玄:“名《禮運》者,以其記五帝、三王相變易,陰陰轉旋之道”。
l 實際上則反映了儒家的政治思想和歷史觀點, 幻灯片12 昔者仲尼與於蜡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