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咸新区泾河新城“十三五”湿地保护规划.pptx
67页西咸新区泾河新城“十三五”湿地保护规划西咸新区泾河新城“十三五”湿地保护规划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管理委员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西安规划设计研究院2015.7西咸新区泾河新城“十三五”湿地保护规划目录1、总则1.1项目背景1.2规划必要性1.3规划指导思想1.4规划原则1.5规划依据1.6规划范围1.7规划期限1.8规划目标1.9分期实施计划2、湿地保护总体布局2.1湿地资源概述2.2湿地总体布局2.3湿地保护类型区划3、湿地保护等级划分3.1河流湿地等级划分3.2人工湿地等级划分4、湿地管理体系规划4.1湿地管制方案4.2管理机构建设4.3管理制度建设5、湿地保护措施规划5.1湿地污染整治措施5.2湿地动植物保护措施5.3湿地文化保护措施6、湿地资源合理利用规划6.1河流湿地景观带建设6.2河流湿地公园建设6.3渠系湿地保护建设6.4库塘湿地保护建设6.5湿地科教及研究7、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7.1投资估算7.2效益分析8、保障措施8.1完善湿地管理机制8.2加大湿地保护资金投入力度8.3加强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的保护8.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市民湿地保护意识1、总则大美泾河 梦想之城湿地生态西咸典范/湿地旅游西咸新风尚/湿地自然科普教育基地/1.1项目背景泾河新城概况(一) 泾河新城是西咸新区的五大新城之一,规划范围146平方公里,全部在咸阳市泾阳县境内,包括泾阳县泾干镇、永乐镇、崇文镇三镇全部和高庄镇部分,主体功能是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和循环经济园区。
泾河新城自然条件优越,历史悠久,风光秀丽,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柳毅传书》的发生地,也是国务院印发的《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三个重点经济区之一“关中——天水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的战略重地,属“西安一小时交通圈”,为大西安北部中心,有力促成西安大都市圈二) 泾河新城位于渭河地堑北缘中段,岐山至富平断裂带南侧,渭河北缘泾河以南部分为黄土台塬,塬面开阔,台塬边缘由于长期受泾河及其支流切割,形成许多沟壑,海拔430-500米,用地面积约为25.80平方公里,占新城总面积的19.38%;泾河以北为冲积平原,自西向东逐渐展宽降低,大部分海拔400米左右,地势平坦,面积107.33平方公里,占新城总面积的80.62%三) 泾河新城地处关中平原中部,秦岭以北,属中纬度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在大气环流和地形综合作用下,春暖多风,夏热多雨,秋凉湿润,冬寒少雪,四季分明四) 新城内最大河流-泾河是渭河北岸最大的一条支流,亦是关中地区三大河流之一,发源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境内的老龙潭,自西北向东,于陕西省境内高陵县汇入渭河,整个流域大致呈扇形分布,总体地形呈西北高、东南低之势。
全流域45421平方公里,干流全长455.1km,河道平均比降2.47‰泾河防洪设计标准为百年一遇五) 泾河水系的水利事业历史悠久,特别在下游的关中平原地区,早在2200多年前(前246),就修建了影响深远的大型水利工程——郑国渠,引泾河水东注洛河,干渠长300公里,灌溉今泾阳、三原、高陵、富平、蒲城等4万余顷(280万亩)土地,关中自此无灾年西汉武元鼎六年(前111),在郑国渠上游南岸,今泾阳、三原县境内开六条辅渠,用来灌溉郑国渠旁地势较高的田地汉武帝太始二年(前95),因渠堰毁坏,水不入渠,赵中大夫白公上移渠口,称为白公渠,从谷口引泾水到栎阳(临潼县北30里)入渭,长200公里,灌溉泾阳、三原、高陵、临潼等地4500余顷土地郑国渠与白公渠同引泾水,灌区连成一片,统称郑白渠汉以后到明清,历代都有改修,大抵皆以堰口毁坏而上移之,凿石成渠,屡易其名到清乾隆二年(1737),因泾水毁渠堤,淤渠身,在大龙洞之下,筑坝拒泾,专引泉水改称为龙洞渠,灌田减至700顷,又减至200顷1928年~1930年,陕西发生大旱,李仪祉先生主持修建了泾惠渠,它的前身为郑国渠•1.1项目背景2011年 6月 13日西咸新区正式成立。
按照布局由泾河新城、空港新城、秦汉新城、沣西新城和沣东新城形成“一区五城”组团式发展的现代田园城市格局 泾河新城作为西咸新区五大组团之一,位于西咸新区东北部泾河新城的开发建设,按照“核心板块支撑,快捷交通连接,优美小镇点缀,都市农业衬托”的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理2009年 6月,关中—天水经济区开始启动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处于我国内陆中心,是亚欧大陆桥的重要支点,多条铁路、公路、航线、管线在此交汇,是全国交通、信息大通道的重要枢纽和西部地区连通东中部地区的重要门户预计到 2020年,经济区内经济总量占西北地区比重超过三分之一,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翻两番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森林覆盖率达到47%以上,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60%以上,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显著降低,渭河干流达到Ⅲ类水质,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泾河新城区位发展规划•1.1项目背景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2015年3月28日,中国政府制定并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打造西安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
西安这座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宏伟战略布局中有了新的历史坐标西安作为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中国的几何中心,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合作构建了基础条件,与丝路沿线城市丰富的能源、生态、文化资源形成良好互补,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泾河新城区位发展规划(一) 提升城市生活环境品质的需要湿地的保护建设,将会营造出动植物资源丰富,湿地动植物科普和湿地生态展示的理想场所随着泾河新城建设的迅速发展,膨胀的人口对城市休闲功能的渴求日益加剧湿地的保护建设有助于满足民众对一个回归自然以及休闲场所的迫切需求,通过生态环境的营造和服务设施的建设,有利于提升城市生活环境品质•1.2规划必要性(二) 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泾河新城公共绿地、水系等开敞空间缺乏有机联系,滨水景观缺乏统一规划和整治,未得到有效开发利用,泾河很多滨水地段也是缺少基本的环境建设,城市滨水空间的环境特色与标志性不足,造成对景观资源的巨大忽视和浪费通过对新城内湿地的规划保护与建设,将城市逐渐干涸的泾河湿地接纳到城市发展的范围里,通过多方面水源的补给与控制,将由原先湿地衰退之地,受垃圾、污水、水土流失侵害之地、洪涝灾害易发之地转型到为城市排洪解涝的生态安全屏障;成为西安地区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典范。
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需要陕西省泾河国家湿地公园是以河流湿地特征为主,集河流湿地、库塘湿地、沼泽湿地特征于一体的西北地区典型的关中平原湿地,在湿地类型中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湿地公园规划区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两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3种、陕西省重点和一般保护动物共64种和各种植物共计76科225属324种,其中野生植物253种动植物资源异常丰富、多样泾河新城地处温带半湿润气候向干旱半干旱气候的过渡带,既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又是生态环境脆弱带长久以来,这一重要的自然生态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随着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的不断增大,受采石、采砂排污和滩地耕种等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的影响,湿地的生态保护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严重丧失加之本地区的雨季集中且多暴雨,致使水土流失相当严重,加剧了河流湿地的退化速度因此,为了遏制河流湿地的生态系统的退化和其功能的丧失,对泾河河流湿地的抢救性保护和恢复已迫在眉睫十八大就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描绘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布局,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地位、战略目标和四大具体任务四大任务,包括:“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任务。
每一项任务都与湿地直接相关,推进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这些重大任务,必须把湿地保护恢复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规划以相关的法律、法规、行动计划为依据,以建设健康湿地、保护好新城内湿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及湿地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大力加强湿地保护和保护能力建设,实施退化湿地生态恢复,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功能,协调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使之成为泾河新城发展的一大亮点,有效保障新城的生态安全,实现生态、社会与经济效益的统一•1.4规划原则(1)自然保护优先的原则正确处理自然保护与发展、利用之间的关系,以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为基础在区域生态格局背景下,在保护湿地系统完整性的前提下,确定保护与开发目标,充分发挥湿地系统的多功能和效益,实现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2)分区管理的原则根据规划区内湿地资源的类型、保护对象的分布特点,结合周边地区发展实际,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分区确定主体功能和管理目标,实行分片管理、分区控制,突出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3)适度利用的原则遵循自然规律,在严格划定保护范围、确定建设规模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生物资源、和景观资源,适当确定多种经营和生态旅游活动的发展目标,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湿地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力求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
4)湿地资源可持续的原则坚持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稳定为主要目标,开展一切活动均应在不影响其生态系统结构和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基础上进行,维护湿地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及湿地功能的完整性,确保湿地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5)统筹协调的原则实地规划应与批准实施的城市总体规划、河道整治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相关规划合理衔接•1.3规划指导思想•1.5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设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设施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陕西省湿地保护名录》;《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年)》及批复(陕政函【2011】110号);《泾河新城分区规划(2010-2020年)》及批复(陕西咸【2011】24号);《陕西省泾河干流咸阳段防洪规划报告》(2007年,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泾河新城泾河防洪暨生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2013年,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其他相关规范、规程及技术标准。
•1.6规划范围本次湿地规划范围⑴泾河两侧湿地和现状河流湿地:西起修石渡大桥、东至包茂高速泾河桥长约17.5km,宽度800-1000m,湿地总面积约1.3万亩⑵人工湿地保护区域共计总面积2375亩,分别是①FC1区芋子沟水库湿地区域,约300亩;②中央商务区的龙湖,约370亩;崇文湖,约450亩;③景观水系区域,十支渠和南干渠退水渠,总长16.5km,面积约1237亩•1.7规划期限•1.8规划目标规划期限符合国家“十三五”总体规划,相应规划年限为2016-2020年• 泾河新城区域内湿地普查对泾河新城内湿地经行科学全面的普查,普查率达到95%• 构建自然湿地系统重视绿色屏障的作用,用有生命的植物来实现护坡、固土、防洪缓冲等目的用恢复湿地、绿化滩涂、疏导水系等措施建立区域内土壤、植被、水、野生动物等之间的和谐关系,使其相互影响、交融、在区域内形成未定、可持续的生态循环• 恢复和保护湿地及其动植物多样性通过湿地保护的方式,保留乃至扩大区域内湿地面积,保护湿地及其动植物多样性,提高人居环境舒适性,充分发挥湿地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严格控制污染排放对湿地系统的影响通过多种方式,控制湿地周边。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