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兴衰]婉约派的兴衰发展及其影响.docx
5页婉约派的兴衰发展及其影响摘要:”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宋词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杰出代表,而 婉约派是与豪放派比肩而立的一个流派,在宋词、乃至中国文化史上都有着重要地位婉约, 即婉转含蓄之意,词本为合乐而歌,愉悦宾客、表达兴致,内容多为离愁别绪,闺情绮怨 婉约派主要特点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 一种柔婉之美其发展历程可概括为兴起于晚唐,发展于五代,繁荣于北宋,派生于南宋, 衰落于元初但到明清时,其还有中兴之状关键词:婉约;兴盛;衰落;影响1、婉约派概念的提出婉约派,是宋词的风格流派之一明代张f认为是明确提出把宋词分为婉约、豪放两派 的人张f在《花草蒙拾》中提出:“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王又华在 《古今词论》引用了张f这一观点明代的徐师曾,在《文体明辨序说》中也说:“至论其词, 则有婉约者,有豪放者婉约者欲其辞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盖虽各因其质,而词 贵感人,要当以婉约为正J可见张f是历史上最早较正式提出婉约派的人了2、婉约派的特点鉴于婉约派的特点,前人多用“婉美”(如《苕溪渔隐丛话》后集),或是“软媚”(如《词 源》),或是“绸缪宛转”(如《酒边词序》),又或是“曲折委婉”(《乐府馀论》)等词语,来 形容这些作品的风格。
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人们形成了以婉约为正的观念,明人以“婉 约派”来概括这一类型的词风,应当说是经过长时间斟酌的3、婉约派的发展趋势婉约,即婉转含蓄,词一般合乐而歌,用以愉悦宾客和表达兴致,内容多为离愁别绪, 闺情绮怨简单概括为词兴起于晚唐,发展于五代,繁荣于北宋,派生于南宋从五代的《花 间集》到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多为香软词风;北宋词家李清照、晏殊、周邦彦、欧阳修、柳 永等,继承前人词风并在内容上不断创新,运笔更精妙,各具风韵,柔软旖丽的词作不断涌 现,艺术水平越来高,成为宋词的主要流派南宋时期由于种种原因,开始渐渐衰落但到 明清时,由于一批词人追求李清照的风格开始婉约词有一次小辉煌3.1 婉约派盛于宋的历史背景词在宋时达到空前繁荣,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明珠婉约派无疑在宋取得了重要成就, 其辉煌的原因是什么呢?3.1.1 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是婉约派兴盛的社会原因北宋的建立打破了五代十国分裂的局而,统一的国家,使社会生产力迅速恢复和发展 矿业、纺织业、造船业、煮盐业、采茶业和漆酒业的发展日益兴盛,促进了商业经济的繁荣;而雕板及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使用,对文化的传播更是有着直接的影响国家繁荣,经济发达, 人们悠闲舒适,整个社会享乐之风浓厚,婉约派无疑有了丰厚的生存上壤C3. 1. 2统治阶级的推崇又为婉约派的发展起到极大推动作用宋王朝为了巩固封建统治,用礼乐来维持帝王的尊严。
与此同时利用娱乐来消减人民的 反抗意识,对民间流行的“俗乐”只是留意搜罗,却不予阻碍宋太宗本人不仅爱听,而且 还自制“新声”宋代,可以说是封建伦理得以强化的朝代,是君臣享乐、安逸成风的朝代 当时的民间娱乐,可谓是形式多样,勾栏瓦肆,演绎各种技艺;茶楼酒坊,竞唱各种新声宋 初在削平各割据小国后,获得了大批技艺高超的乐工歌妓他们来到京师,带来了各地精湛 的民间技艺,并且与汴京本地的艺人交流切磋,这种地域间的交流,对乐曲的创新、提高和 传播都起着很重要的影响新作乐曲和原有旧曲都需要有新词,于是为此类乐曲填词的词人 便应势而出《避暑录话》中记载了柳永“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 于世,于是声传一时.” 口]婉约派就是在这种社会条件下迅速发展起来的3.1. 3南宋特殊历史阶段继续丰富着婉约派的内容北宋末年,战争破坏了和平安定的生活,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到了南宋,靖康之 耻成为汉民族心中的伤疤,人们渴望恢复成为时代的主旋律这时婉约派一改北宋时的风花 雪月,国破家亡之恨、生离死别之情,不断在婉约词中反映出来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 难” [2],将被金人虏离故上和失去国家的无限痛苦,表达得淋漓尽致,就是改变词风后的婉 约派典型作品;但与此同时,宋金对峙达到平衡,大宋尚残留半壁河山,江南一带物产丰富, 水陆交通十分发达,临安成为了都城,经济慢慢发展起来,达官贵人、文人雅士都沉醉于表 面的升平之中,“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暧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3]。
婉约派的儿女情长之风又卷土重来此外,宋代城市不断发展,著名画作《清明上河图》就反映了当时繁华的城市生活城 市生活出现,市民阶层兴起,人们把兴趣从欣赏唐代工整雅致的诗文转移到词这个俗文学中 来柳永是把词引向市民阶层的杰出作家因此,市民阶层的出现,也是婉约派词繁荣的原 因之一3. 2.婉约派在宋兴盛的辉煌状况婉约派词体作为宋词的重要流派,辉煌时一时无二,表现在以下几方面:3. 2.1创作成果繁荣丰硕首先表现为作品数量空前宋代词人和作品的数量是非常多的,现存宋代有姓氏可考的 词人共1493人,词作共21055首,婉约派词人和作品占其中一大部分《全唐五代词》记录 的只有170余人,2500余首作品从数量上看,宋代词人词作的数量已在唐五代词人词作的 基础上翻了十倍有余.显示出宋词创作的空前盛况,也反映出婉约派的空前盛况;其次表现为 宋词别集的大量涌现别集即为作家的个人专集,它是检验一名作家创作成就大小的标志, 也是衡量一种文体繁荣与否的指标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的《乐章集》、周邦彦的《清真・集》 等,就是婉约派别集的代表作别集的产生和流传,成为婉约派创作丰硕成果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3. 2. 2作家队伍的整齐壮大R.名家辈出,群星璀璨,是宋词繁荣昌盛的又一个重要标志。
堪称“大家”和“名家” 的词人排名前30位者,李清照、柳永、秦观、周邦彦、欧阳修等婉约派词人皆位居前列这 些词人分布于北宋、南北宋之交、南宋各个历史时期,无论从其创作力、表现力,还是从其 作品的艺术性来看,都可以堪称是达到巅峰状态的词人,也代表了婉约派的最高成就除此 之外,更为壮观的是婉约派词的作品中,还包括着一代代、一群群、一个个的业余词人,帝 王将相、乐工歌妓、才子佳人、钓叟莲娃、贩夫走卒等等,他们都能创作一二B.婉约派著名代表人物研究婉约派的兴盛就是有一些著名代表人物经久不衰的词作来佐证的,婉约派的流行给这些 代表人物提供了舞台,他们的创作无意为婉约派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是婉约派选择了他 们,其的人生背景也促使他们选择了婉约派a亡主李煜是婉约派开起时代的代表人物作为亡国之君,其凝郁的性格,感伤的情怀, 婉约派无可选择的成为他的归宿,他创作的词作委婉传情、凄恻动人,反映故国之思和感伤 之情的词篇是主流李煜用凝炼挚朴的现实主义艺术手法,抒发自己的灵魂、表现没落王族 的悲哀如《虞美人》中“春花秋月何时了",追忆了帝王生活的沉醉豪奢,江山依旧而人事 全非这就是婉约派的风格b “浪子”柳永(987?〜1053?)北宋婉约派词人,名永,字耆卿,崇安人。
柳永大力 创作慢词,打破了唐五代以来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和小令平分秋色,齐头并进在 两宋,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他的现存作品213首,用词调133种宋代八百八十多 个词调中,有一百多个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柳永对于婉约词派的发展居功至伟我们来看看柳永的性格、生活态度柳永是一个多情的词人,为人放荡不羁,一生流连 于歌楼舞榭,沉迷于声色词曲特殊的生活经历以及他对社会生活的广泛接触,特别是对都 市生活、歌女和市民阶层相当熟悉,自然就写出了儿女情长的婉约派了c女词人李清照(公元1084〜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她出身书香门第,父 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 文采出众她的词作有着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在词坛中独树一帜,被称为〃易安体〃她居 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深远李清照的词清新、婉转,感情细腻多描写小情调的妇女生活,常抒发闺情后期的作 品,悲叹身世,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之情李青照之所以能成为婉约派之首,与其早期富裕 舒适的生活,以及女性性别不无关系她的作品《如梦令》,描述自己少女时代的欢乐生活:”常记溪亭日暮……”,这样的生活 只能用婉约风格来“歌之” 了。
一个亡主、一名“浪子”、一位女性成就了婉约派3. 2. 3婉约派词的昌盛气象还体现为词体词调的成熟完备文学形式规则的成熟完备是一种文体繁荣的标志在宋代之前,唐诗光芒掩盖了其它文 体宋代,音乐文化开始繁荣,也有了新的风采在继承前朝燕乐曲调的基础上,宋代的燕 乐新声不断湎现特别是公元十世纪后一百年的时期里,城市文化的兴盛和市民阶级的壮大, 市井新声喷薄竞起,与时俱进地推动了婉约派迅速走向繁荣发达;另外,宋代教育全而普及, 能度曲制谱的文人越来越多,像柳永这类的热爱音乐艺术的专业词人大量涌现,他们倾力创 造,使婉约派有了重要发展宋代燕乐曲调不仅在总数上远远超越了前代,而且曲调的体制 更加丰富多样,慢、令、引,大小长短,各具特色;传统的小令在唐五代的基础上更加精美娴 熟,新兴的长调和慢曲也尤为新颖多姿;音乐曲调的表现功能更加全面,音韵格律和方法技巧 等形式规范也更加稳定严谨只柳永一人就用调133种,词调兴盛,众体兼备3. 3婉约派的衰落婉约派在宋达到P峰,后开始衰落,其原因我们初探如下:3. 3.1社会环境的变化宋亡后,蒙古元朝统治中原人是马背上的民族,在辽阔的草原上驰骋风吹草低 显牛羊,开阔的游牧生活形成蒙古民族豪放的性格,他们的歌唱是高昂的,很明显婉约派的 浅吟低唱不符合其本性。
统治阶级上层社会慢慢疏远了婉约派,婉约派的生存环境不复存在3. 3.2婉约派本身的局限婉约派词作虽多,但内容狭窄,除了言情、离别、失意、愁苦之外,几乎再无其他内 容的单调,不能随时代而发展,不能表达日益丰富而多变的生活,自然就淡出人们的视野3. 3. 3正统文人的介入婉约派之所以流行,很大程度是因为其大众化的特点,代表词人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 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在创作方式上改“雅”为“俗”,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 化的市民生活,表现了婉约派面向市民大众的特点用大众容易理解的语言、易于接受的表 现形式,着力刻画他们所熟悉的人物、所关注的情事,满足了大众的审美需求,造就了婉约 派的流行因为婉约词风的流行,包括王安石在内的一些正统文人也禁不住步入其中他们 的生活阅历又不具有婉约的情感,婉约派不可避免地有了正统化的倾向,因而其青春活力也 日趋渐减少最终衰老4、婉约派的影响4. 1婉约派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宋朝时它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生活,上至皇帝下至黎民,无不“吟之”它的影响力,甚至 影响到了帝王,宋太宗、宋徽宗都有词作流传后世还有很多豪放派的词人也有婉约词传世 如居豪放派之首位的苏轼,也有《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而,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 无言,惟有汨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这样的凄婉之句;而强如岳飞这样 的猛将,也有《小重山》“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这样的惆怅之思;贤如范 仲淹这样的名相,有《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明月楼高休独 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这样的婉约之词这些都是由于婉约风格侧重儿女、男女风 情,这是每个人心中都有的细腻与软弱,触景生情进而才能写出婉约风格的词作4. 2婉约派对后世的影响婉约派长期支配词坛,它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表达了人民的情感婉约派对后世影 响巨大,直至清代还有中兴之状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两情若是久长时, 以在朝朝暮暮莫道不消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