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残缺的美-记《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感想.docx
4页残缺的美记《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感想 摩尔根通过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杂交实验(图1)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从实验中不难发现,F1中全为红眼,说明红眼对白眼为显性,而F2中红眼和白眼数量之比为3∶1,这也是符合遗传分离规律的,也表明果蝇的红眼和白眼由一对等位基因来控制所不同的是白眼性状总与性别相关联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呢?教材中直接提出摩尔根及其同事的设想:控制红眼和白眼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控制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课堂上我突然有了一种疑惑,从上面实验中只能得出控制红眼和白眼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并不能得出Y染色体不含其等位基因,根据XY染色体的特点,应该存在三种假设第一种假设是XY染色体上都有果蝇眼色基因;第二种假设是X染色体上有,Y染色体上没有;第三种假设是只存在Y染色体上第三种假设从测交实验(图2)中出现白眼雌果蝇可直接否定,那么摩尔根又是如何否定第一种假设呢?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让同学们按第一种和第二种假设分别画出遗传图解这个突如其来的疑惑让这堂平凡的课堂添了几分色彩,但它同时也差点让我下不了台。
学生们画完遗传图解后发现两种假设都能解释摩尔根的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的杂交试验,他们用疑惑的眼光看着我这时我的心跳开始加快,背上也开始流汗了最后我不得不把注意力集中在摩尔根的测交实验上(图2),于是我带着学生用两种假设来解释测交实验,结果两种假设也都能解释测交实验这时,课堂空前的安静,同学们都用诧异的眼光看着我,我的心跳更快了,背上的汗已将我的衬衣湿透我心里嘀咕这是什么教材,还是专家编审的,这么明显的问题都没发现这怎么办呢?今天怎么从讲台上走下去呢?真是左右为难,后来我想教材这么编排肯定有它的动机如是灵机一动说:“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一下,摩尔根当时到底怎么否定第一种假设的,教材上为什么没有涉及?”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了激烈的讨论,我看见同学们都争得面红耳赤,气氛空前热烈,此时我紧张的情绪也消失了看着同学们那争论的表情我似乎感觉到了教材问题的意义所在就在这时“铛铛……”下课的铃声响起课后我查阅了摩尔根1910年发表的《Sex Limited Inheritance in Drosophila》,发现摩尔根除了做上面两组实验外,还做了一组实验,该实验用测交实验中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图3),后代的红眼全是雌果蝇、白眼全是雄果蝇。
但是这组实验仍可以用第一种假设来解释也就是说,摩尔根起初进行的实验确实不能排除Y染色体上具有白眼基因的等位基因,教材的这个表述存在问题可以发现摩尔根在推理过程中,确实没有考虑Y染色体的问题,后来摩尔根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存在,做了很多红眼雄果蝇和白眼雌果蝇实验,他发现后代雄果蝇全都是白眼,也就是说果蝇的Y染色体上还没有一个基因能够抑制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的表现正因如此在摩尔根后来的名著《基因论》中作了这样的解释:已经证明了,果蝇的Y染色体上还没有一个基因能够抑制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的表现我个人觉得这一点极其重要,只有说明了这一点,才能证明Y染色体上没有眼色相关基因,因为如果Y染色体上存在相关基因的话,就存在突变后掩盖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的可能正是由于Y染色体不能抑制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的表现,所以Y染色体上不存在眼色相关基因新教材这看似残缺的表述编排可能是为了尊重事实,重复摩尔根当年的探究过程同时留给师生更多的探究空间,让师生在疑惑、探究中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让人回味无穷,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同时这么一节“危险”课使我意识到作为老师一定要深挖教材背后的知识,为我们的课堂服务,不可照本宣科作者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光华国际学校)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