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3 第三章 文化的差异.docx
9页第三章 文化的差异、文化概述1. 文化的定义♦文化是指一群人所共同拥有的、为生存而设计构建的一种价值观和准则的体系♦ 价值观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是关于事情应该如何的一种公认的假设,主要表现为某些符合社会文 化,具有持久性、稳定性,为社会成员所普遍接受的信念价值观构成了文化的基础,它们提供了建 立和判断某种社会准则的背景价值观有时不仅是抽象的概念,而且被赋予了很浓的感情色彩价值 观也经常能在一个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制度中折射出来♦ 准则是影响人们相互行为的社会规则,即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下有关适当行为的规定准则可以进 一步分成两大类:社会习俗和道德准则① 社会习俗:指日常生活惯例一般而言,社会习俗与道德的关联性不大,违反社会习俗通常不 算是一件严重的事情社会习俗是一些社会约定俗成的事,还包括礼仪和标志性行为——最能显现某 种文化内涵的形式,是某种深层价值观的外在表现② 道德准则:是社会发挥作用和社会生活的核心准则,相比社会习俗有更为重要的意义,违反道 德准则可能受到严重的惩罚许多社会将一定的道德准则作为法律然而,对于哪些道德是可以接受 的,不同的文化对此的标准有很大差异2. 文化、社会和民族国家之间的关系♦ 社会被定义为拥有同一套价值观和准则的一群人,即在同一个文化下生活的人。
一个社会与一个 民族国家之间没有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各个民族国家是政治的产物,它们可能包含一种文化,也可 能包含多种文化从事情的另一面看,文化又能跨越几个国家更为复杂的是,文化还有不同的层次 文化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经常是模糊的3. 文化的决定因素♦ 一种文化的价值观和准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由许多因素长期作用而逐渐形成的产物,这些 因素包括主流宗教、语言和教育等一方面,社会结构和宗教会明显影响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和准则, 另一方面,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和准则也会影响社会结构和宗教二、社会结构一个社会的社会结构是指它基本的社会组织在解释文化差异时有两个尺度尤为重要一个尺度 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是个人还是群体一般而言,西方社会倾向于强调个人有限,而许多其他社会 则倾向于把群体看的更重要另一个尺度是一个社会分成阶层或等级的程度1. 个人和群体A个人♦ 在许多西方社会,个人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和群体存在的前提,这不仅反映在社会的政治和经 济组织中,而且也反映在社会和商务活动中人们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具体表现为:① 许多西方社会的价值观体系很强调个人成就,个人的社会地位并不取决于他们为谁工作,而是 取决于个人工作的绩效。
强调个人绩效的好处之一就是促使了大量的创业活动,企业鼓励雇员个人奋 斗,不断创新,个人能力是以个人的实际经营业绩为基础,并且以契约的形式作为联系企业与雇员的 纽带,将个人能力与企业报酬和补偿结合为一体② 公司间管理人员的流动十分频繁管理人员频繁流动的正面效应是经理们能经历不同方式的商 务活动,不同的商务实践有助于将其在某家企业积累的经验和技术有效地应用于其他企业;负面效应 是这些管理人员对公司缺乏忠诚度和责任感,只拥有一些高级的通用技能而缺乏在同一家公司工作多年而积累的经验、知识和人事关系网♦对个人主义的强调也可能导致一个组织内执行集体任务时难以建立团队精神♦ 在对国际商务目标市场的选择上,崇尚个人主义文化的企业进入海外市场时,对机会把握强且果 断,决策要更加迅速,因此也更易把握市场机会;但在执行某种政策变化,如改革一种新的制造程序 或改革一种新的公司职业准则时,却明显慢于集体主义B・群体♦ 群体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的集合体,他们有共同的认知,按照一种对相互行为的共同预期以 某种特定的方式互相影响中国文化就是典型的群体性文化,强调团结就是力量,体现团队精神、群 体价值,因而企业文化往往更加强调个人利益服从群体利益,企业利益服从国家利益,个人的成就由 企业和国家共同分享。
♦ 个人所属群体的首位性经常融入了浓厚的个人感情,群体成为了个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体 的强烈认同感被认为对相互自觉帮助和集体行动产生压力,如果个人财富与群体的成就紧密相连,这 对群体中的个人成员为共同利益一起工作创造了一个很强的诱因♦ 群体第一的价值观也抑制了经理和个人从一家公司向另一家公司的流动经理和工人们积累了知 识、经验和个人商务关系网,所有这些都能帮助经理更有效地开展工作和获取与他人的合作♦ 群体第一的价值观也并不是总是有利的,例如会导致企业内部相对缺乏活力和企业家精神,并且 在对国际商务目标市场的选择上,集体主义倾向强、倾向于回避风险的企业,往往会在犹豫不决中失 去市场机会2. 社会阶层所有社会都按某种等级分成不同的社会群体,即社会阶层例如中国市场可以简单地按照社会阶 层分为三部分:大众阶层,富人阶层和新中产阶层所有社会在两个方面都会显露出重要的差异:第 一,社会不同阶层间的流动性;第二,社会不同阶层对商务活动的相关意义A・关系群在社会层级化的进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关系群关系群的行为会对消费者的购买 态度、观念产生影响低层次的关系群包括家庭、同事和朋友而高层次的关系群是社会组织,如专 业协会或贸易组织。
关系群不仅培养社会化意识,也培养个人的自我意识,还可以通过认可或反对某 一消费行为来达到群体的一致性,为群体内成员的行为提供基本指导B・社会流动性♦社会流动性是指个人能从自己所出生的那个社会阶层流动到其他阶层的可能性,是社会结构自我 调节的机制之一各国的社会流动性有很大差异最严格的等级制度是印度的种姓制度:种姓等级制 度是一种封闭的社会等级制度,在这一制度下,人们的社会地位是由其出生的家庭所决定的,通常终 其一生都不可能改变阶级制度则是一种开放的社会等级形式,在这种制度下,社会流动是可能的, 个人出生的地位可以通过自己的成就或机遇改变C・社会流动性对国际商务活动的意义从商业角度看,如果社会阶层对商务组织活动产生影响,那么社会阶层就具有重要意义♦ 在美国社会,高度的社会流动性以及对个人主义的高度重视,限制了阶级背景对商务活动的影响♦ 但是在像英国那样的国家,阶级之间的差异和阶级之间相对缺乏流动性,导致了阶级意识的产生 阶级意识反应了这样一种状态,即人们往往以一个人的阶级背景来看待这个人,从而确定其与其他阶 级成员之间的关系这种阶级意识在英国社会中表现为中上层管理人员与劳工之间传统的敌意长期以来的相互对抗 和缺乏尊重,使得许多英国公司管理层与工人之间很难形成合作,并产生较多的产业纠纷。
管理层与劳工之间的对抗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缺乏合作和产业纠纷频繁发生的结果,往往会导 致在那些阶级等级化明显的国家中从事商务活动的成本提高,从而导致这类国家的企业要建立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优势更为困难3. 时间观念♦ 单向性时间观强调“专时专用”和“速度”,就是线性地利用时间,彷佛时间是有形的一样,直率是 单向性时间观这一文化的表现形式♦ 多向性时间观强调“一时多用”,涉及关系的建立和对言外之意的揣摩,在多向性时间观下,人们 有宽松的时间表,淡薄的准时和迟到概念,意料之中的延期三、宗教与伦理体系宗教可以定义为具有神圣意义的共同信仰和仪式伦理体系是指一整套道德准则或价值观,借以 引导和规范行为世界上大多数伦理体系都是宗教的产物,所以有基督教伦理、伊斯兰教伦理等不 过,伦理体系来源于宗教的现象有一个重要的例外,即儒教儒家学说和儒教理论影响并形成了亚洲 部分地区的文化及其行为,但它并不是宗教宗教对商务活动最重要的影响主要在于,不同的宗教所蕴含的对工作和企业家精神的看法,以及 宗教伦理对一国商务活动成本的影响程度1. 基督教基督教是世界上最广为信奉的宗教, 11 世纪的一次宗教分裂导致出现了两个基督教组织——天 主教和东正教。
16 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导致基督教的进一步分裂,产生了新教♦ 新教强调努力工作和创造财富以及节俭,节制享乐等伦理,是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价值观对 利润的追求和对天堂的渴望不仅相融,而且相互增强,因此新教和现代资本主义的出现之间存在着一 种关联这种工作理论鼓励了一种对个人成就感、控制环境、有益的方法和对公正世界加以信仰的强 烈追求,使人们视财富、利益等可以通过努力创造和争取的变量,这一道德观孕育了西方开拓、冒险、 竞争等民族意识♦ 新教还以另一种方式推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即新教打破了天主教历史上长期作为其宗教社会生活 重要特征的等级制度,从而给与教徒们更大的自由空间去发展他们自己与上帝的关系这种对个人宗 教自由的强调,为随后强调个人经济和政治自由,以及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经济和政治哲学的发展铺 平了道路2.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伊斯兰教对穆斯林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无处不在的,穆斯林并不是 一个享有完全自由的追随者,而是在社会和经济生活中受宗教原则约束——受一整套行为准则严格约 束的追随者A・宗教激进主义♦ 在西方,宗教激进主义经常是与好战分子、恐怖分子和暴力动乱的宣传报道相联系的,事实上, 这些暴力行为只是极少数激进分子所为,大多数穆斯林所信奉和倡导的是和平、公正与宽容。
♦ 导致宗教激进主义的抬头原因不止一个,部分是对传统伊斯兰社会中出现的某些社会压力所作出 的一种回应,这些压力产生于向现代化转型的进程中,表现为西方思想的不断侵入,包括自由民主、 物质主义、妇女的平等权利以及西方人对待性、婚姻和酒的态度等B・伊斯兰教对经济的影响♦ 伊斯兰教的许多经济原则都是赞同自由的创业精神的简单的说,在伊斯兰国家赚取利润是好事, 但利润要通过公正的手段获得,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剥削别人得到利润的人要乐于帮助穷人 此外,伊斯兰教非常强调对契约负责、信守诺言和绝不欺骗的重要性♦ 既然伊斯兰教倾向于赞同市场体系,那么伊斯兰国家看来是能够接受国际企业的,只要那些企业 的行为方式不违背伊斯兰教教义但是,在宗教激进主义正在抬头的那些伊斯兰国家,其对西方企业 可能抱有敌意♦ 伊斯兰教的一条经济原则时禁止支付或收取利息,利息被看成是高利贷由于这个原因,伊斯兰 银行推出了两种经营方式:① 相当于一种利润共享的方式在此框架下,当银行贷给企业一笔款项时,不是向企业收取这笔 借款的利息,而是与企业分享这笔投资所获得的利润② 与传统银行的做法相似当一家公司希望使用贷款购买一些商品时,这家公司在与卖家谈定价 格后就告知银行,然后银行花钱购买这件设备,而借款者晚些时候再花比卖价更大的价格向银行购买。
3. 印度教♦ 蕴藏在印度教中的苦行原则并不鼓励在新教中存在的那种追求财富的创业活动此外,印度教相 信宿命论,主张因果,即人的来世取决于今生;主张守教规,根据社会地位、家族背景履行个人的职 责♦ 从传统上看,印度教也支持印度的种姓等级制度种姓制度是一种门第等级森严、与社会经济阶 层挂钩的社会体制,限制了个人承担社会责任的机会因此,这种宗教信仰的经济结果必然是负面的, 例如底层工人的工作态度非常宿命4. 佛教♦ 在佛教中找不到新教所强调的创造财富的思想,因此,在佛教社会中看不到西方新教强调的企业 家文化但是,与印度教强调种姓制度和极端的苦行者行为不同,佛教文化可能为企业家活动提供了 远比印度教肥沃的土壤♦ 佛教文化中贯穿着与人为善的思想本质佛教的与人为善就是要做到尊重他人、忍让他人、不说 他人是非现在,很多企业管理者将佛教中的与人为善运用于企业内部员工管理,管理者注重自我管 理,发挥领导作用,以自我为榜样带动员工并尊重员工,努力建立企业内部和谐的人际关系5. 儒教儒教不是宗教,但儒教思想意识渗透到一些国家的文化中,影响着上亿人的生活有些学者坚持 认为,尽管儒教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