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西方音乐史复习题.doc

30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539209354
  • 上传时间:2023-06-2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62.50KB
  • / 3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西方音乐史复习题 一、古希腊和古罗马音乐1、 希腊音乐的曲调和节奏是怎样的?答:古希腊音乐的曲调接近于古希腊语的音调,古希腊音乐的节奏一般是由诗词音节的自然时值决定音节有长短之分,若干音节组合成格律的基本音步(foot)常见的音步有:长短格,短长格,三短格,长短短格,短短长格,短短格,长短长格(克里特音部),常常短短格(大爱奥尼亚音部),短短常常格(小爱奥尼亚音部)2、 古希腊的音乐织体是怎样的?答:古希腊的音乐织体分为单声织体和多声织体,单声织体主要指无伴奏的旋律,多声织体主要指伴奏乐器与声乐旋律构成的支声复调,及合唱有时会出现的平行八度现象等,但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和声和独立的对位声部3、 古希腊常见的乐器有哪些?答:拨弦乐器有:里拉、基萨拉管乐器有:阿夫洛斯管、西林克斯管4、 古希腊的记谱法是怎样的?答:古希腊用字母或类字母符号来记录音乐根据公元3——4世纪阿利庇乌斯的记载,有两种希腊记谱法一种叫器乐谱,每个符号都有正、反、侧三种位置,原位音符相连构成自然音阶另一种是声乐记谱法,用字母顺序来记录音列顺序,字母的常规形态用于中心音域两种记谱法都不能记录节奏。

      5、 古希腊和古罗马有那些重要音乐理论家?他们的研究涉及到了音乐的那些方面?答:毕达格拉斯、欧几里德、阿里斯托克塞努斯主要的研究在和谐学方面,前两位属于偏重数学比率派,而后一位属于偏重听觉经验牌在音乐伦理学方面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两位6、 古希腊的音乐体裁有哪些?答:史诗、抒情诗、悲剧、戏剧性合唱、诺莫斯(nomos)、酒神颂歌7、 古罗马音乐是怎样的?与古希腊音乐有那些异同?答:古罗马音乐的重要特点之一是朝向实用化,典仪化方面发展,集体性的军乐以及仪式、游行音乐非常普及军乐是罗马音乐的传统类别,同罗马军团的庞大方阵相适应,音乐规模非常宏大,大型的合唱和管弦乐队人数成百上千为适应这种大型化的要求,罗马音乐倾向于扩展乐器体型,增大乐器音量,有特色的乐器有大号、水压风琴等除了社会音乐活动外,家庭音乐活动也一时蔚然成风音乐教育作为一种职业非常兴旺古罗马虽然处处仿效希腊的音乐文化,但音乐观念却不相同,古希腊把音乐作为一种高尚的修养,把参加音乐活动作为公民的一种权利,奴隶无权参加这种音乐活动罗马人则把音乐当作一种享受,音乐的职业化倾向加强了,但音乐的地位却下降了8、 古希腊音乐文化对后世有那些影响?答:(1)古希腊音乐向我们展示了非凡的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和谐学与伦理学的角度上都对音乐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使其音乐理论成为一个具有非凡统一和逻辑的理论体系,对西方的音乐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在音乐形式上,希腊音乐已包含有民间音乐与艺术音乐两种因素,这种音乐的发展轨迹始终延续到后事3)古希腊出现的悲剧是戏剧与音乐的结合,这已音乐形式直接影响了后世西方音乐中歌剧的产生与发展4)古希腊音乐中对于乐器的发展和重视,为西方音乐中器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里拉琴与阿夫洛斯管作为弦乐与管乐的前身,推动了西方管弦乐的发展5)古希腊音乐中合唱的高度发展,在奠定了主调风格的同时为复调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可能6)古希腊的音乐同其他艺术的蓬勃发展,共同构建了西方文明的基石二、中世纪音乐(Medieval Music)音乐风格概述1、 中世纪音乐的旋律:平缓,以级进为主,具有吟诵性,与语言的抑扬顿挫有密切的关系2、 中世纪音乐的节奏:无固定的节拍,自由的节奏,依据经文的抑扬顿挫,后期出现了有规律的节奏3、 中世纪音乐的织体:单声部织体的音乐继续发展,到九世纪出现了最早的复调音乐——奥尔加农 西方音乐跨出了从单声部音乐向多声部音乐迈进的第一步此后中世纪音乐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为圣咏添加声部,并用一定的节奏模式组织音乐进行,二是为花唱式的圣咏的拖腔填上歌词4、 中世纪音乐的调式:主要是八个教会调式,多利亚,复多利亚,弗利几呀,副弗利几呀,利底亚,副利底亚,混合利底亚,副混合利底亚。

      5、 中世纪的主要音乐体裁:主要以宗教音乐为主包括继叙咏,经文歌,弥撒曲,奥尔加农,康都克特,第斯康特,附加段世俗音乐中出现了单声部的分节歌一)早期格里高利圣咏1、 格里高利圣咏是怎样形成的,其音乐有何特点?答:公元六世纪末,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从宗教利益出发,统一了教会礼仪它将所用的教义歌曲、赞美歌等,收集、整理成一册《唱经歌集》(圣咏)并对调式及用法加以规定这些圣咏和米兰地区安布罗斯主教过去编选的部分圣咏一起,被后人统称为“格里高利圣咏”格利高里圣咏是“单音音乐”,追求静穆、超脱,排斥人世激情它专用拉丁文,以纯人声演唱,不用乐器伴奏,不用变化、装饰音调式沿用古希腊调式名称但排列相反,是自下而上这包括分别以Re、Mi、Fa、Sil为主音的多里亚、弗里几亚、利底亚、美索利底亚四种主要调式其中接近于今日大小调式的是以Do、La为主音的派生调式,但这两种调式在那时是被教会禁用的2、 什么是弥撒、专用弥撒和常用弥撒?答:弥撒是基督教的圣餐仪式,弥撒的内容分为专用和常规两部分专用”是弥撒中的可动部分,因该次弥撒的内容而定,包括进台经、集祷、使徒书、升阶经、阿里路亚、福音书、奉献经、序祷、圣餐经、餐后祷告。

      常规”是不变部分,每次弥撒均采用包括慈悲经、荣耀经、信经、圣哉经、羔羊经、散席3、 格利高里圣咏的旋律风格特征答:格利高里圣咏的旋律根据词与曲的结合的关系,可分成三种类型:1)音节式,(syllable)歌词每一个音节配一个音符主要用于圣咏的诗篇歌调,特拉克图斯,赞美诗和继叙咏2)纽姆式或音团式,(neumatic)歌词的1个音节配1个纽姆符号由于1个纽姆符号可以只包含一个音符,也可以包含多个音符所以这类旋律可一个音节配一个音符,也可一个音节配多个音符主要用于日课中的交替圣咏和弥撒中为仪式动作伴唱的进台经、圣餐经3)花唱式,(melimatic)歌词的1个音节常常配以若干个纽姆符号,一个花唱式旋律片断少则10来个音,多则50——60个音符,是圣咏中艺术性最强的一种,主要用于日课中的短诗曲和弥撒中的升阶经和阿利路亚等4、 什么是教会调式(中古调式)?答:教会调式来源于教会圣咏调式,其调式归类从八世纪开始,至九世纪结束,这其中包括分别以Re、Mi、Fa、Sol为主音的多里亚、弗里几亚、利底亚、混合利底亚及其副调式共八种,构成了西方教会调式体系的基本体系5、 什么是交替圣歌,应答圣歌?答:交替圣歌(antiphon)最早是在咏唱诗篇时前后加的叠句,由交替歌唱得名,后来这种叠句与诗篇脱离,演化成一种独立的歌唱段落,在弥撒,日课中均有存在。

      应答圣歌(responsory)由独唱者咏唱,唱诗班重复歌唱而得名最早用于一些比较精细修饰的礼仪部分如圣阶经、哈里路亚 (二)宗教音乐的发展1、 奥尔加农(orgnum)——指在格里高利圣咏的下方加一个平行四度或五度的曲调的简单的复音形式大约产生于公元九世纪包括平行奥尔加农,反向奥尔加农,自由奥尔加农,花唱奥尔加农等2、 奥尔加农低声部的圣咏旋律被称为“tenor”译为固定调或定旋律,意思是支撑者或延长者,以往是指一个原有的、独立的单声部音调,14世纪开始称这一原有的声部为“定旋律”或“定旋律声部”3、 第斯康特(Discant)——十二世纪,平行曲调被加在圣咏的上方,并可以斜向、反向进行,形成声部交叉同时允许有三、六度音程和经过音的进行,突出了非圣咏的高音旋律,称为“第斯康特”4、 康都克特(Conductus)——康都克特突破了在多声部中必须有一个声部用格利高里圣咏的限制几个声部完全由作者自己写作,声部之间节奏大致相同是一种分节歌式的歌曲体裁其歌词是诗歌体的,内容常与时事政治有关不受礼拜仪式的约束,音乐富有活力复调康都克特的各个声部结合成在当时认为不完美的三度音程,有较强的纵向和声感。

      5、 经文歌——十三世纪后期盛行的经文歌(Motet),是圣咏和俗乐的结合缓慢的圣咏作为持续调,用拉丁文唱教义;在上方或下方有两个快节奏的声部,以民间或游吟诗人的歌调,用本国语唱世俗性的歌词几个声部各行其是到后来,圣咏的持续调干脆被乐器所取代,这是宗教音乐被世俗音乐改造的典型例证6、 纽姆记谱法——从八世纪开始,为了使那些不常用的圣咏不致因间隔时间太久而被遗忘,抄写圣咏的人就在歌词的上方添加一些与语言重音或标点相似符号,简明扼要的指明旋律的上下走向趋势将近九世纪中叶,出现了用纽姆符号抄写的完整的圣咏旋律在记谱法的发展过程中,有的地方开始按照音程的大小来排列纽姆符号之间的上下空间距离到十一世纪,形成了指明旋律音高和音程结构的纽姆记谱法7、 有量记谱法——12世纪中叶以后,教士弗朗克在其《有量歌曲艺术》一书中,叙述了有量记谱法这是一种可以表明单个音符之间时值比例的记谱法,有四种音符:倍长( )、长( )、短( )倍短(◆)完美的比率应该是一个倍长音符包括两个长音符,一个完美的长音符应该包括三个短音符唱名法(solmization)——由圭多创立,以名为《圣约翰颂》的赞美诗的每一个旋律短句的头一个音符排列起来,正好构成一个do到la的六声音阶,于是,圭多就把这六个短句的头一个音节定为旋律音的唱名。

      并把六声音阶中的每个音与一个特定音阶连接起来唱,构成最早的唱名法8、 继叙咏(sequence)——继叙咏的歌词由若干成对的句子组成,每对句子的音节数相等,配以相同的旋律圣咏的头尾处有时加上一个单句,构成a bb cc dd……x式的曲式结构9、 附加段(trope)——是间插在圣咏中的补充部分,一般比较短小,必须依附于圣咏,添加于圣咏的起始、中间结尾皆可10、 宗教仪式剧——十世纪末,从戏剧性的附加段中演变而来复活节弥撒的进台经前面有一段对话题附加段,表现圣经中三个玛利亚走进坟墓为耶稣膏身体的故事后来人们把这段附加段挪到复活节日课的晨祷中,并加上了服装和道具,附加段便发展成一个短小的仪式剧,这种仪式剧的整个表演过程都有音乐伴随,实际上已是一种宗教音乐剧11、 简述早期复调音乐的形成与发展答:西方早期复调音乐的形成,同西方宗教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宗教中对于音乐的执着,是导致西方复调音乐独特发展的重要根源,最初复调音乐的形成,源于对宗教圣咏的修饰,或对圣咏的具有空间想象力的扩展,多声部复调音乐的产生对于西方音乐历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一个以旋律线条的纵向结合给音乐带来了一系列具有积极意义的后果:他促成了声部协和的对位准则的确立,推动了节奏和记谱理论的发展,唤醒了理性的作曲意识。

      12世纪以后,单声音乐的附加段和记叙咏逐渐走向衰落,多生音乐所蕴含的巨大价值和潜力却越来越显露,人们的注意力和快被复调音乐的新的思维、技术和审美特征所吸引复调音乐形成并发展起来西方有记载的最早的复调音乐是产生于公元九世纪的奥尔加农,大约十二世纪出现了一种华丽奥尔加农,是奥尔加农声部在声部交错或超越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从原来的下方声部转向上方声部,并表现出流动和富于变化的装饰性到十三世纪初伴随着节奏模式的运用,为复调音乐带了新的发展,一种与华丽奥尔加农迥然不同的性的复调音乐形式迪斯康特产生了,迪斯康特是音对音的织体形态,运用节奏模式,乐曲整体上显示出分句的结构特征,这与华丽奥尔加农松散的结构有很大不同12、13世纪巴黎圣母院乐派音乐创作对复调音乐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圣母院乐派最重要的贡献是对复调节奏在记谱和写作方面的创新,节奏模式在这里得到了广泛和更丰富的运用复调的“康都克特”形式的出现,是一个很大的创。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