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艺术原理述要(乙编).docx

20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321109854
  • 上传时间:2022-07-0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1.03KB
  • / 2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艺术原理述要(乙编)    张道一Summary:民间艺术之可贵,虽然有的非常别致,从形式到内容都有许多可取之处,但最主-要的不在技巧的高超,而是情感的纯朴,是肺腑的流露,表现了人与艺术的真正关系从艺术学的角度看“民艺”,也就是作为理论的认识,它的作者和作品情况不同,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以农民为主的艺术活动度其作品,也包括牧民、渔民等劳动者在内:第二个层次,是游方艺人和农民副业;第三个层次,是居肆百工的专业艺人周边艺术”这个词不见于使用,是我为了表述方便所造,主要指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不能持久的造型,二是人工培育的观赏性动植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如我国的谚语,“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当然,“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非是柴,而是流散在民间的财富,历史上的它们创造了时代的文明现在,不但有了法律保障,并且由国家出面保护,变成了政府行为这些措施.在当前我国的社会情况下,是非常必要、非常及时的Key:艺术理论;民间艺术;周边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学:J0:A四、民间艺术艺术的显现和对人的影响,主要是艺术作品,而所有的艺术品又是人所创造的艺术学的研究,归根结底还是要研究人艺术创作、艺术欣赏、艺术评论、艺术收藏,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文化链,每个环节的产生与发展,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长短,又无不与相关的人和社会联系着。

      1936年丰子恺先生住在杭州田家园的别寓中,于10月13日,自编了一本题为《艺术漫谈》的文集,他在卷首写了一篇独特的小序,序说:“有生即有情,有情即有艺术故艺术非专科,乃人所本能;艺术无专家,人人皆生知也晚近世变多端,人事烦琐,逐末者忘本,循流者忘源,人各竭其力于生活之一隅,而丧失其人生之常情于是世间始立‘艺术为专科,而称专长此道者为‘艺术家盖‘艺术与‘艺术家兴,而艺术始衰矣!”“出‘艺术之深宫,辞‘艺术家之尊位,对稚子而教之习艺,执途人而与之论美,谈言微中,亦足以启发其生知之本能,而归复其人生之常情是则事事皆可成艺术,而人人也皆得为艺术家…人既是艺术的创造者,绝不是只限于少数人人之常情”,有兴有衰,短短数语,情深意切,艺术之精神跃然而出,这是符合丰先生之性情和主张的然而,审视历史的发展,面对当前的现实,已是“艺术家”的世界可能有的年轻人阅历不深,以为这是空想,对于拍卖行的老板,更可能说是凭空编造,因为我们正处在“商品社会”很多东西都变成了商品,很多事都要以经济来考量,艺术作品的高下,也要看拍卖行的价位这是不奇怪的;读文章者不奇怪,写文章者也不奇怪,都能找到自己的依据在过去确实有过上面所说的情况,既非空想。

      更不是编造早在原始时代,人们造物的原由,主要是为了自身的需要当生活有了余裕,制作的东西多起来了,最初的“以物易物”也只是互通有无,还不是商业行为人们将粗糙的石器打磨得光滑对称,在蚌壳与花石子上钻孔做成串饰,不知花去多少时间和精力,除了情感所致,并非得到另外的好处放牧者在山崖上刻画有的长达数公里,除了个别的用于仪式或某种记号,就其内容所知,多是情感的抒发这是人类早期的艺术创造进人封建社会之后,农耕文化得到很大的发展以农业为“本业”,其他均为“末业”、“末作”随着城市经济的兴盛,手工艺得到一定发展从艺术的角度看农业和手工业,其中带有艺术性的东西,虽然也较质朴,多已成为世间的商品只有在“自给自足”的情况下,诸如农民、牧民、渔民和城市居民的家庭中,或在他们的亲朋乡里之间,还保持着像丰先生所讲的那种“人生之常情”,也自有他们的艺术这种艺术一直流传至今,现在称为“民间艺术”在过去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形成了一种“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所谓“女红”,即女工,当时被视为妇女的一种品德;每个家庭的女性都要会纺纱、织布、缝纫、刺绣,并由此派生出剪纸、编结和窭丐馍等为了不受社会歧视,不落人后,小女孩六七岁就要学做针线、剪纸绣花。

      直到做了祖母和外婆,还是离不开那个“针线簸箩”由此形成一种风气和传统有人说中国妇女“心灵手巧”,实际上是在特殊的环境和条件下磨练出来的好在这种技艺,体现而为艺术,饱含着她们的深情,可以得到抒发读一读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女红”的可贵在于感情.这种感情是任何商品都不能取代的直到20世纪30年代,在我少年读书时,学校里还唱着一首《寒衣曲》,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关切之爱和儿子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尤其是寄宿生,更有深切的体会那歌声与《游子吟》相呼应,相隔一千二百多年交融在了一起,触动着人们的心这是何等伟大!对于现在穿着羽绒衣的年青人来说,再也体会不到那种情感了我现在也穿着“叉软又轻”的羽绒衣,是在人生的经历中比较出来的北方农村,一般的村庄有几十户人家大都有一种风俗,每户人家生了小孩,各家都要送一块小布头,有的只有手掌大;将布头组合起来.给孩子缝制一件“百衲衣”搭配好的百衲衣是很美观的.据说可以长命.并且表明是全村的“后生”罂儿长大,就要下地走路的时候,外婆一定要送一双亲手做的“虎头鞋”希望孩子脚踩大地,像老虎一样站得稳,有生气。

      过去的农村流行剪纸除了用于刺绣的花样,如鞋花、枕头花、肚兜花等之外,更多的是装饰生活环境,在墙上、窗子上、风门上甚至碗橱上.都贴满了各式各样的剪纸陕北人住窑洞,门窗连在一面,有的贴上几十幅窗花,红红绿绿,煞是好看对于农村妇女来说,基本上都会剪纸,但不一定能出新样子能创作新花样的妇女不多,称她们为“巧姑娘”或“巧媳妇”;南方福建一带,对擅长剪纸的老年妇女尊称为“花姆”人是有荣誉感的她们对自己的创作并不保守.让附近村庄的妇女前来“熏样”(或称“廓样子”)这是一种传播剪纸的方式那时没有复印机之类的工具,将要复制的剪纸用水打湿.贴在一张白纸上拿在煤油灯上用烟熏;熏黑之后.将剪纸揭下,便在白纸上留下了黑地白纹的图样原来的剪纸虽然熏黑了,并无损失,可供人们多次熏样通过熏样,不仅有助于剪纸艺术的传播,也增强了乡里之间的友情,发扬了一种无私的精神她们思想纯朴,从未想到拿剪纸卖钱福建漳浦旧镇沿海的渔村,有一位剪纸的花姆,名叫黄素,在新中国成立时已经五十多岁了,从小喜爱绣花和剪纸新中国成立初期,她的一幅题为《斗鸡》的剪纸,被一位编辑拿去发表在杂志上.并付给她三元钱的稿费这在文化界本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但在偏僻的渔村,却成了新鲜事物。

      那时的三元钱可买两只鸡,而剪纸从未说有卖钱的于是在当地传开来,说黄素用两只纸鸡换了两只活鸡,传为美谈 山东的鲁西和鲁北植棉者多,妇女也纺纱织布,有一种“花格布”很有特色嘉祥一带的女儿,至今还保留着一种风俗,在出嫁前要自织一匹花格布,剪成若干条手巾,出嫁时送给前来贺喜的人既是一种见面礼,又可以展示自己的女红技巧曹县一带的方言,读“书”字与“福”谐音女儿出嫁母亲要送她一个书本子,当地口音叫作“福本子”所谓“福本子”.在别处也称“样子本”,是存放女红工艺的纸样、花样和刺绣的花线的,都夹在本子中一般的样子本多是用』日杂志,但在曹县一带却是专门制作,用木版刻印,其中有刺绣的花样,可作欣赏的吉祥画,还有纸牌之类,以供女儿在婆家用起来方便若干年前,有一个读大学的女孩子来问我,他们到西北农村考察民间艺术,感到像是进入一个风情不同的艺术世界,不论什么东西,都与南方城市的不同最不理解的是一种“鞋垫”,上面绣着精美的花纹令人奇怪的是,动了脑筋、下了功夫,所做的一件刺绣品,既不能展览,也无法显示.竟将其放在鞋子里让人踩在脚下,这是为什么呢?话未说完,我已经开始笑起来开玩笑地对她说:“真是个傻丫头如果退回五十年,这个鞋垫是不会卖的;不消说展览,甚至不给人看。

      它只是送给一个人,表示对此人的爱慕不止鞋垫,还有肚兜、荷包之类我的话她好像似懂非懂,轻轻地摇了摇头,说“不可思议”又怕我误会,赶紧解释说:“即使谈恋爱,也不必下这么大的功夫!”我只好转移话题,告诉她这种鞋垫之类,是时代转移留下的痕迹,因而变成了旅游商品有一次.张仃先生问我:“绣花荷包里装的是什么?”我想了一想说:“是爱情民间艺术样式繁多,范围很广涉及到生活的所有方面以上所举,仅仅是点滴,而且局限于美术诸如民间音乐、舞蹈和草台班子的小戏,花样也很多,虽然艺术的水平不是太高,但感情真挚,质朴自然贵州安顺的“地戏”,农民下田带着一件戏衣和一个面具,休息时,几个人各自穿上一件上衣,戴上面具.无须化妆,便在地头上演起杨家将的戏;演的人很认真,看的人也很认真据说这是明代朱元璋在此屯兵时,战士的一种文化活动,一直流传下来在音乐方面,作曲家马可在一次讲演中,说他在野外赶路,遇到一个年轻妇女在坟头哭她丈夫,拉长和提高了音调诉说她的痛苦,简直就是音乐,非常感动人她哭着对她的丈夫说:“我宁愿相隔千里万里,也不愿和你隔着一层板!”那层板就是棺材马可说:这是最真实的诗,最感人的音乐民间艺术之可贵,虽然有的非常别致,从形式到内容都有许多可取之处,但最主要的不在技巧的高超,而是情感的纯朴,是肺腑的流露,表现了人与艺术的真正关系。

      这是早在艺术家之前的原形态当各种不同的艺术家出现之后,这种艺术无疑会受到影响,然而它们并没有消失,而是在民间自生自灭,像山花之烂漫,花开花落自有时研究民间艺术,首先遇到的是对“民间”一词的概念,它的内涵与范围,是比较含糊的就一般文化和艺术而言,在封建社会时期,“民间”主要相对于“官方”;在现代,民间艺术则是相对于艺术家的艺术因为艺术家的艺术从培养、发展、流传到组织、管理等,已经形成了一个系统的网络民间艺术已成了研究的对象但从艺术的实质而言,民间艺术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它表现为艺术的原生态,最直接地体现了人与艺术的关系有人把民间艺术当作艺术的一个分类是很不恰当的,忽略了它的基本性质民间艺术是艺术发展的一个基础层次,也是艺术学研究的重要分支它既是艺术成长的土壤,也是艺术创作的原料和矿藏毛泽东说:“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在这点上说,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鲁迅注意了民间艺术的特色,他说:“我想,现在的世界,环境不同,艺术上也必须有地方色彩,庶不至于千篇一律。

      又说:“现在的文学也一样,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打出世界上去,即于中国之活动有利可惜中国的青年艺术家,大抵不以为然在当今提倡“现代化”、“工业化”的时代,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的手工业大都被淘汰,已由大江大河变成了涓涓细流,只剩下那些为机械所不能取代的手工艺,通常称作“民间工艺”机械与手工,两者相对而言,在理论上并非是对立的,机械是手工的延长,因为最复杂的机器也是用手创造的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在人用手把第一块石头做成刀子以前,可能已经经过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和这段时间相比,我们所知道的历史时间就显得微不足道了但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完成了:手变得自由了,能够不断地获得新的技巧,而这样获得的较大的灵活性便遗传下来,一代一代地增加着所以,手不仅是劳动的器官,它还是劳动的产物只是由于劳动,由于和日新月异的动作相适应,由于这样所引起的肌肉、韧带以及在更长时间内引起的骨骼的特别发展遗传下来,而且由于这些遗传下来的灵巧性以愈来愈新的方式运用于新的愈来愈复杂的动作,人的手才达到这样高度的完善,在这个基础上它才能仿佛凭着魔力似地产生了拉斐尔的绘画、托尔瓦德森的雕刻以及帕格尼尼的音乐。

      民间艺术当然是手工的,它不但是手的产物并且表现了人的智慧和情感从艺术学的角度看“民艺”,也就是作为理论的认识.它的作者和作品情况不同,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以农民为主的艺术活动及其作品,也包括牧民、渔民等劳动者在内。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