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单元课题1_质量守恒定律教案(第一课时).doc
4页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 九年级化学 黄立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2.过程与方法 (1)增加学生探究性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观察,组织讨论,总结规律 (2)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与质量守恒的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使学生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定量研究、推理,帮助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和变化着的物质,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和自然科学方法的教育二、教学重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应用三、教学难点 1.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四、教学方法 提出问题→进行假设→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解释应用→加深理解五、 教具准备 媒体课件 仪器、药品:托盘天平,小试管,小烧杯,酒精灯,火柴,坩埚钳,石棉网,小锥形瓶,气球,碳酸钠粉末,稀盐酸,硫酸铜溶液,铁钉,镁条,白磷,砂纸。
六、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展示蜡烛燃烧、铁丝燃烧的图片这些是我们最常见的化学反应,在这些反应中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有什么变化呢?[学生猜想、讨论] [回答]学生甲: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会大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学生乙: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会小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学生丙: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会等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教师]同学们提出了三种猜想,这很好,那么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呢?大于、等于,还是小于?我们来进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通过实验去验证一下反应物的质量和生成物的质量的关系[活动与探究]教师演示实验1.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总,和如何变化?2.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之间的关系[注意事项]1.称量时天平应注意调平;2.白磷燃烧时,锥形瓶底部应预先装一部分沙子;3.白磷燃烧这个实验中,玻璃棒烧红后往锥形瓶中塞时动作要快,塞子要塞紧,不能漏气;4.在铁与硫酸铜反应这个实验中,铁钉在放入硫酸铜溶液之前,要用砂纸打磨干净叫学生和老师一起完成实验,及时发现学生操作中的一些错误并进行纠正[由学生陈述实验结果,不同意见进行补充][实验一]在白磷燃烧这个实验中看到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气球先膨胀后缩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没有发生改变。
[不同意见]我们组的实验结果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略大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可能是由于锥形瓶没有塞紧漏气所致[实验二]在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这个实验中,用砂纸把铁打磨干净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会儿看到铁钉表面有一层红色的铜析出;同时溶液的颜色也略有改变,由蓝色溶液变为浅绿色溶液;用天平称量,发现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没有发生改变[教师总结]通过这两个实验我们看到,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存在相等的关系其实不仅仅这两个实验如此,无数的实验证明,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等,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板书]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设问]有了前面的实验作基础,我们该如何去描述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呢?[板书]一、质量守恒定律[学生回答](可分别叫多个学生进行陈述)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总结并板书]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思考]现有一反应A+B→C,有10gA和5gB反应,反应结束后还剩余3gA,B无剩余,则生成C的质量为多少克?[学生思考并讨论][答案]生成C的质量为12g,因为A还剩余3g,可见参见反应的A的质量为7g,B无剩余,可见5gB全部参加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守恒定律,生成C的质量为7+5=12g。
[强调]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而不是有多少反应物,一定注意“参加”二字的真正含义[介绍]质量守恒定律是十八世纪的重要发现之一,它把对化学的学习由生成何种物质(即质的研究)引向生成多少物质(即量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质量守恒定律是谁发现的,又是如何发现的呢?请阅读课本P95资料[学生阅读][补充介绍]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经过了非常漫长的过程,很多科学家曾经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拉瓦锡是其中之一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做了同样的实验,得到了同样的结论,这一定律才获得公认到了20世纪,这一定律得到充分发展,和能量守恒定律合称为质能守恒定律[教师]了解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它的发现,我们再从微观方面来研究一下为什么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请看投影[投影]展示水分解反应的微观过程,从分子、原子角度进行分析[思考]从投影所展示的分子和原子的角度思考为什么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说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教师总结]大家回答得很好。
从微观过程以及前面所学的分子、原子知识可知,化学反应的过程,事实上是旧的分子破裂,原子和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会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板书]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改变[教师]到底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呢?我们再来进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验证一下质量守恒定律是否正确[活动与探究]教师演示实验1.稀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2.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其反应物的质量之和与生成物的质量之和是否相等?[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陈述实验结果]1.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前后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的质量小于反应物的质量2.镁带在空气中燃烧也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的质量大于反应物的质量[教师]讨论一下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出现生成物的质量大于或小于反应物的质量这些情况?[学生讨论]……[回答]1.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它挥发到了空气中,所以会出现生成物的质量小于反应物的质量这种情况2.在镁带燃烧这个实验中,因为反应物有空气中的氧气参加,而我们反应前所称量的仅仅是镁带的质量,所以会出现生成物的质量大于反应物的质量这种情况。
[追问]这两个反应到底遵守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呢?[回答]遵守只要改进实验装置,就会出现正确的结果[追问]如何改进实验装置呢?[回答]1.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可以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进行,比如白磷燃烧的装置,则会得到正确的结果2.镁带的燃烧也应在一个密闭容器中进行,塞子中央应该有孔,然后系一小气球[教师]我这里有一改进的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的装置,大家请看[展示教师的改进装置][思考]在白磷燃烧那个实验中,若玻璃管上端没有系小气球,将会出现什么结果?[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如果玻璃管上端没有系小气球,则会出现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小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因为有一部分白烟会从玻璃管口进入空气中,从而引起生成物质量的减小[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知道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而且从微观角度理解了为什么所有的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从而把我们对化学的学习从质的研究引向量的研究[布置作业]课本习题2、3七、板书设计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1. 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2. 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改变。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实验有白磷燃烧、铁与硫酸铜溶液、稀盐酸与碳酸钠粉末的反应、镁条燃烧在百分之百成功的铁与硫酸铜溶液实验中,学生体验深刻在平坦顺利地得到质量守恒定律的同时,未能展示学生的许多设想和猜测,会失去许多探究机会所以,备课时要考虑学生会怎么想,多做出些针对学生认知思维方式预想,上课时要随时抓住和利用学生提出的问题,从学生的问题出发组织教学,将学习的第一机会和权力交给学生,课堂的教学才有活力和生机要适当强化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在学生自学习方面,不是教师领着学生说边说边做,而是教师用预想的设计实施教学本节课我们是按照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以及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思维过程,层层递进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形成完善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知识体系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