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选课用托尔斯泰生平创作.ppt
66页第三节 托尔斯泰Толстой托尔斯泰Толстой(1828—1910 )老年 托尔斯泰中年 托尔斯泰青年 托尔斯泰油 画:托 尔 斯 泰 在 写 作一、生平创作l一生都在两种思想的光芒指引 下进行思想探索和文学创作:现实主义思想光芒基督教(东正教)思想光芒l俄罗斯文学史上最为复杂的文 学现象之一思想发展的重要转折点70年代末 80年代初贵族思想 主导宗法制农 民代言人思想 过渡早期(1852—1863)l贵族农奴主,进行农事改革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关注贵族出路和农民生活l从军高加索自传体中篇小说《童年》——关注贵族精神出路l进入彼得堡进步文学界l再次农事改革:以赎金方式 部分解放农奴 ——以贵族思想为主导探索 农民问题l第一次出国到西欧旅行短篇小说《琉森》——憎恶资本主义文明l远离民主派醉心办教育——享有贵族特权必须回报 人民l早期思想和创作的艺术总结中篇小说《哥萨克》——关注贵族出路,提出贵 族平民化的主张过渡期(1863—1880)l思想:矛盾加深处在激变前夕l文学:小说艺术走向完全成熟l此期重要作品: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 1、内容:俄罗斯四大贵族在战 争与和平年代的生活变迁。
2、两个基本主题与思想矛盾:l平民主题:战争胜负取决于“ 民气”,肯定民众在战争中的 力量描写下层军官、士兵和普通民 众的同仇敌忾电影中同仇敌忾的俄罗斯士兵电影中同仇敌忾的俄罗斯士兵莫斯科大撤退中的民众l贵族主题:贵族原则不动摇, 肯定贵族在战争中历史作用描写优秀贵族丰富的精神世界:安德烈:完美型探索贵族;彼埃尔:复杂型探索贵族;娜达莎:贤妻良母型贵妇;库图佐夫:平民精神和贵族智 慧的化身彼得堡贵族的社交生活沙皇女官安娜的沙龙安德烈·包 尔康斯基安德烈·包 尔康斯基战 争 中 的 安 德 烈彼埃尔·别素索夫彼埃尔·别素索夫酗酒作乐的彼埃尔战争中的彼埃尔战争中的彼埃尔娜 塔 莎 ·罗 斯 托 娃娜塔莎与爱仑在剧院包厢中娜塔莎与安德烈俄军统帅库图佐夫3、艺术:叙事文学的顶峰之作l史诗性:史诗式结构与史诗 式场景;l思辩性:探索型人物形象的 塑造;l交错与对比手法的运用宏大的战争场面宏大的战争场面宏大的战争场面宏大的战争场面《安娜·卡列尼娜》体现托尔斯泰思想激变前夕 的精神状态:l一方面:表现出对贵族社会的 强烈憎恶;l另方面:透露出一种惊恐不安 的情绪晚期(1880—1910)l与贵族思想决裂,成为宗法 制农民代言人l思想矛盾的表现:一方面:批判专制制度,否定 贵族土地所有制另方面:宣扬“勿以暴力抗恶” 的救世新术长篇小说《复活》——贵族聂赫留朵夫和风尘女子玛丝洛娃的精神复活的故事汝龙 译人民文学 出版社 出版安东南风 翻译上海译文 出版社 出版少女 卡秋莎少 女 卡 秋 莎玛丝洛娃上法庭玛 丝 洛 娃 在 监 狱玛 丝 洛 娃 在 监 狱玛 丝 洛 娃 在 监 狱玛 丝 洛 娃 在 监 狱玛丝洛娃 在流放地聂赫留朵夫向 玛丝洛娃悔罪聂赫留朵夫 为玛丝洛娃 奔走上诉聂赫留朵夫 为玛丝洛娃 奔走上诉《复活》的思想意义:l体现托尔斯泰的思想矛盾:对俄国社会的批判精神托尔斯泰主义的道德说教l两种思想似乎是互不相容地出 现在小说里。
1、彻底批判否定专制制度 l法庭——是非颠倒,制造冤案;l监狱——草菅人命,冤狱遍地;l官僚——道德低下,昏庸无能;l法律——横蛮虚伪,罪恶之源;l教会——不仁不义,伪善欺骗2、彻底否定批判贵族土地所有制l农妇怀中瘦骨如柴的小孩:俄 国农民的象征性形象l农民赤贫的原因:赖以生存的 土地被夺去l宗法制农民代言人说:我们需 要土地!3、宣扬托尔斯泰主义道德说教l聂赫留朵夫感悟《福音书》: 要永远饶恕一切人,因为每一 个人在上帝面前都是有罪的 人人相爱,暴力必除l否定暴力革命者,赞扬非暴力 主义者晚年的平民化终极实践l要放弃土地财产所有权和著 作权,与夫人和家庭产生矛 盾冲突l以八十高龄离家出走,要自 食其力,中途不幸病逝l真诚的探索者与忏悔者平民化的 晚年 托尔斯泰平民化的 晚年 托尔斯泰平民化的 晚年 托尔斯泰托 尔 斯 泰 与 夫 人晚年 托尔斯泰 与夫人晚年 托尔斯泰 与夫人托尔斯泰 之墓二、托尔斯泰的文艺思想l艺术的本质是人的交际手段l艺术的生命在于“真”与“善”l艺术的使命是把真理从理性转 为感性l褒扬民间艺术自然清新明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