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外新闻史复习题及答案.pdf

23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11798017
  • 上传时间:2017-09-03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62.79KB
  • / 2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外新闻史复习题及答案第一部分: 《中国新闻事业史》一、名词解释:1、古代:《敦煌进奏院状》 : 现存的年代最早的一份中国古代报纸 原件为英国伦敦不列颠图书馆收藏这份报纸发行于唐僖宗光启三年(公元 887 年) ,长 97 公分,宽28.5 公分,无报头,共 2000 余字,用毛笔抄写,是驻地在敦煌地区的归义军节度使张淮深派驻朝廷的进奏官, 从当时朝廷所在地陕西凤翔发回敦煌的 内容以报告张淮深派出的官员在朝廷为自己申请旌节的进展情况为主 发报人自称夷则, 是张淮深派驻朝廷负责官报抄传工作的进奏官 这份报纸被封存在敦煌石窟达 1000 年之久, 1907 年才被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运往伦敦 1983 年经中国新闻史学者考证,确认为中国古代的报纸,并命名为 "敦煌进奏院状 "《开元杂报》 :中国古代报纸 发行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 713-742年) 唐人孙樵在其所写的《读开元杂报》一文中,说它的外观是零散的 "数十幅书 ",内容"系日条事,不立首末 ",所记载的大都是开元所间的朝廷政事,包括 "某日皇帝亲耕籍田,行九推礼 ", "某日百僚行大射礼惊天动地安福楼南 ", "某日诸蕃君长请扈从封禅 "等等。

      我国新闻史学家确认开元杂报是一种由驻在首都的官员们向地方传发的封建官报它没有固定的刊期和报头, "开元杂报 "只是后人对它的一种称呼它不是印刷制品孙樵所看到的,也只是流传于当时社会的它的零散抄件有关 "开元杂报 "的记载,说明中国封建官报起始的时间,不会晚于唐朝鉴于前此的古代文献中还没有发现有关报纸的记载, "开元杂报 "被认为是中国最古老的报纸,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定本:定本指的是根据进奏官采集来的各种发报材料,经本院监官编好,送请枢密院或当权的宰相审查通过后产生的“邸报”样本判报:封建官报在宋朝有了较大的发展,当时称为 “ 邸报 ” 、 “ 朝报 ” 、 “ 邸钞 ” 、 “ 进奏院状 ” 、 “ 状报 ” , “ 邸报 ” 是其中最流行的称呼 “ 邸报 ” 的发行机构是各地派驻首都的进奏院 “ 邸报 ” 的发行制度:门下省编定,给事中判报,通过进奏院的各地进奏官 “ 报行天下 ” 小报:中国古代民间私办的报纸起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初创时并无报头小报只是当时人对它的一种称呼它有时也被称为新闻小报的发行者,多数是各地派驻首都的进奏官、使臣和掌握发行手段的书肆主人其消息来源是深入皇宫和政府各部门进行秘密的采访活动的 "内探 "、 "省探 "和 "衙探 "。

      小报所刊载的多数是邸报没有发表的或尚未发表的官吏任免消息、官文书和朝廷政事动态,其中有不少涉及统治者的机密有一些消息,事后证明并不完全准确小报有手抄的,也有用印刷手段复制的读者多为朝野的中下级官员和士大夫知识分子宋朝的封建统治者曾对小报进行过禁查,对小报的发行者处以严刑,但都未能禁绝元朝文献中,仍有关于小报出版和遭到查禁的记载明朝末年以后,民间报房大量出现,小报获准公开发行,但内容受到了严格的限制《急选报》 :目前能够看到的唯一一份明代报纸的原件,出版于明万历 8 年( 1580年) 4 月× 22 日,北京是现存最早的印刷报纸小册子形状,正文六页,黄纸做封面,有报头为 “ 急选报 ” 三个大字和 “ 四月份 ” 三个小字正文分四栏,逐个介绍被急选的 162 名官员的姓名、 籍贯和被任命的官职 可能出自民间报房《天变邸抄》 :专门报道明熹宗六年 5 月初六( 1626 年 5 月 30 日)北京 “ 天变 ” 情况的邸报所谓 “ 天变 ” 就是发生在北京内城的特大灾异事件 《天变邸抄》对这次灾异的报道,具体详实,涉及面广,采访了不少目击者和当事人,在写法上非常类似现代新闻的 “ 倒金字塔 ” 。

      可能出自民间报房,临时发刊《万历邸抄》 :明万历年间的邸报抄件,起始于万历元年,止于万历 45 年,中间有缺损,共 32 册,多人抄录,并未署名抄录中作过整理,有选择、删节,也有增加和综合,因此,抄本并不是当时邸报的原文,而是部分地反映了当年邸报的面貌邸报:中国古代封建官报的通称在古代文献和文学作品中,它有时也被别称为邸抄、阁钞、杂报、朝报、京报、进奏院状、状、报状和除目邸报起始于唐朝,由各地节度使派驻首都的进奏官负责向地方传发 宋朝的邸报, 由各地派驻首都的进奏官在门下省和上都进奏院的统一管辖下,向地方传发明、清两朝的邸报,由通政司、六科负责管理,由各地派驻科教的提塘官负责传发邸报的内容,以官方同意发布的皇帝诏旨、皇室动态、大臣奏疏和有关官吏赏罚升黜等方面的信息为主只在封建官僚机构内部辗转传阅,并不公开发行早期的邸报全部是抄写的北宋以后,邸报的部分文搞有可能采用印刷的方式复制,明神宗以后, 才全部实行雕版或活版印刷 各封建王朝的统治者都很注意邸报的管理工作, 通常派最亲信的大臣负责邸报稿件的审查和传发等事宜 宋真宗咸平元年 (公元 998 年) 公布的定本制度就是一项对邸报的稿件实行预检的制度。

      宫门抄:清朝民间报房出版的一种简报专门报道有关朝廷的信息,包括宫内官员的轮值,大臣的觐见、陛辞,皇帝的起居,节假日的安排,季节性服饰的统一更换日期等内容文字简练,全部是 "一句话新闻 "因为所刊消息来源于清宫东侧东华门的宫廷办事机构,故称宫门钞或宫门抄通常情况下,一天出一小页,或刊入各报房出版的京报,或印成单页,随报发行,有时也单独发行由报贩直接送给订户辕门抄: 清末地方民间报房发行的报纸 多数出版于各省会或督抚等大员的驻地以报道地方官场信息为主除上谕、督抚衙门牌示外,还刊有大量有关省内官员任免、请假、转假、销假、禀到、辞行、就医、丁忧、起复、出差和省籍京官的升黜、 省内候补官员月考考期, 以及重要地方官员及其家属们的寿辰等方面的信息每两三天或四五天出版一页,用活字版印刷出版后由报贩直接送给订户读者主要是地方的官绅报房京报:清朝民间报房出版的报纸由于所刊载的基本上是有关朝廷政事和官员任免之类的消息, 内容和封建官报没有太大的区别, 有时也被混称为邸抄或邸报出版京报的报房主要集中在首都北京,见于记载的先后有公慎、聚兴、聚升、合成、杜记、集文、同顺、天华、公兴、聚恒、洪兴、永兴、同文、信义、连升等十几家, 大多设立在北京前门大街西侧的一些小胡同里。

      报房所出的京报,外观很像一本薄薄的线装书,长宽为 22× 9 公分,日出 4 至 10 页,以京报两个字和报房的字号作为报头 有的京报还在报头上加印了图案 因为多用黄纸作封面,故又有黄皮京报之称清朝的京已全部用活字版印刷,初期多用胶泥活字或木活字,末期也有改用铅活字的报房出版的京报以盈利为目的,每月报费约为 1 两 2 钱 出版后由雇用的报贩直接送给订户 清末各报房京报的总发行数大约在 10000 份左右 京报一直出版到清朝末年 报房在停出京报后,改作一般报纸的发行工作,维持到 20 世纪 20 年代以后,才陆续停 业 报房:明代中叶以后,首都北京等地的民间新闻传播活动日趋活跃,开始出现了民间的报房,主要工作是传抄和发行邸报,此外还从事报 录揭贴:揭帖自宋代已出现,但以之为正式文书名,则始于明朝明朝内阁中凡有密奏及奉谕对答者,皆称揭帖其形制与题本大致相同,或长短宽窄略有出入字如指大以文渊阁印封缄进御左右近侍,莫能窥也,应是一种密折形式其式首称: “ 某官某谨揭为某事云云 ” ,末称: “ 理合具揭,须至密揭帖者 ” ,后书某年某月日清代揭贴较明代略有变化,揭帖更多地被当做题本的副本清制,官员每上奏题本,例应随本送进副本三份,分别送通政使司交六科各有关衙门。

      《大清会典事例 · 卷一 O 四二》记: “ 雍正七年奏准,向例直省三章,由司(通政使司)接收,将正本封固移送内阁,副本存库备案后经条奏,正本副本并交内阁,以致本司无全本册案,无凭稽考,嗣后直省本章除正副本外,亦照各部院之例,随本开具揭帖,送司存案 ”清代揭贴款式与题本大致相同,通用白纸折,每幅为高 24 cm ,宽 12cm,篇幅长度依题本字数多少来断幅 唯将首幅上的 “ 题 ” 字改为 “ 揭 ” 字 将文中 “ 具题 ” 字样均改为 “ 具揭 ” 字样正文首书其式首称: “ 某官某谨揭为某事云云 ” ,末称: “ 为此除具题外,理合具揭,须至揭帖者 ” ,后书某年某月日并押官衙印信关防2、近代:《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 1815 年 8 月 5 日由传教士威廉 ?米怜始办于马六甲的一份中文月刊, 揭开了近代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的第一页 其性质是一份宗教宣传性质的期刊,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内容《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 1833 年 8 月 1 日在广州创刊,是为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 创办人和主编是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 发表 《新闻纸略论》这是我国中文报刊上刊载的第一篇新闻学专文。

      《万国公报》 : 该刊前身是 1868 年 9 月 5 日创刊的 “中国教会新报” , 美国监理会传教士林乐知集资创办并担任主笔 后所刊内容以宣传宗教为主, 1874 年 9 月 5日,该报自 301 期改名为《万国公报》 ,内容也改以时事政治为主《字林西报》 : 1856 年由北华捷报关增出的英文广告日刊,原名《每日航运新闻》 ,1862 年更名,被视为“英国官报” 1864 年 7 月 1 日,改组为综合性日报独立出版此时,报馆组织以改组为字林洋行,故名曰《字林西报》 《申报》 : 1872 年 4 月 30 日创刊,第 5 号起出日报由英国商人美查同伍华德、普莱尔、麦基洛等人合资创办,最后产权归美查一人所有商业化程度高,以营利为目的 《申报》的办报方针“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鄂之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 ,还向社会征集“天下各名区竹枝词及长歌纪事”等各类稿件;重视刊载文艺作品; 1884 年增办中国第一份时事画报《点万斋画报》 , 1872 年出版中国第一份文艺期刊 《瀛寰琐记》 , 1876 出版了中国最早的白话通俗副刊 《民报》 。

      我国近代报刊的新闻、言论文艺副刊、广告四要素, 《申报》已完全具备 《新闻报》 ;《时务报》 : 1896 年 8 月 9 日在上海创刊,他打响了维新运动东山再起第一炮,梁启超人总撰述,汪康年任总经理《国闻报》 : 1897 年 10 月 26 日创刊于天津,主要创办人是我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报刊活动家和翻译家严复, 是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在华北的重要舆论阵地, 也是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日报,新闻多而快,论说鼓吹维新,猛烈抨击科举制度和封建和封建君主制,还办有副刊《京报》 ,旬刊《国闻汇编》 《知新报》 :是维新派在华南地区的重要舆论阵地, 1897 年 2 月 22 日在澳门创刊,康广仁任主编,铅印, 1901 年停刊;这是维新派创办最早,出版最长的一份报纸特点: 1、敢言《时务报》之不敢言; 2、有助于多识,了解各式信息《清议报》 : 1989 年 12 月 23 日在日本横滨创刊,主编梁启超协助其从事编撰工作的有麦孟华、 欧榘甲等 它是戊戌政变后保皇会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个机关报其四个特点是倡民权、衍哲理、明朝局、励国耻 “主持清议、开发民智”为办报宗旨 1901 年 12 月 21 日, 《清议报》 出版第 100 册后, 因报馆失火停刊。

      《新民丛报》 : 1902 年 2 月 8 日在横滨创刊,是梁启超效仿西方大型综合性杂志创办的一份半月刊, 主编梁启超 宗旨: 在政治上主张走温和的社会改良的道路;在思想意识方面, 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世界观 梁写的大部分文章文字华美犀利,感情饱满,进一步发挥“时务文体”的优点,给读者较强的感染力,人称“新民文体” 《中国日报》 : 1900 年 1 月 25 日创刊于香港,是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