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洋科学导论考试习题(含答案).docx
21页海洋科学导论》复习提纲一、填空题1. 2. 1.3地球部圈层结构 地球部圈层结构划分为(地壳)、(地幔) 和(地核)三大圈层构成2. 2. 2. 2海洋的划分-世界大洋通常被分为(太平洋)、(大西 洋)' (印度洋)、(北冰洋)所组成3. 2. 3. 2大陆边缘-太平洋型大陆边缘活动性可分为(岛弧亚型) 和(安第斯亚型)两种类型4. 2. 3. 2大陆边缘 大陆边缘是(大陆)与(海洋)之间过度带组成, 其构造活动性分为(稳定性)和(活动型)两大类5. 2. 3. 2大陆边缘-稳定性大陆边缘是由(大陆架)、(大陆坡)和 (大陆隆)三个部分组成6. 2. 5. 4大洋沉积-海洋沉积分类具体是指(水深分布)、(成分粒 度)和(成因)沉积三种主要形式类型7. 大洋盆地形成和演化为(胚胎期)、(幼年期)、(成年期)、(衰退 期)、(终了期)' (遗恨期)六个阶段,即Wilson旋回8. 现代陆架分布的沉积物是(残留沉积)、(现代沉积)、(准残留沉 积)三种物质构成大洋沉积物按成因分类可划分5种类型,分别为(远洋粘土)、(钙质生 物)、(硅质生物)、(陆源碎屑)、(火山碎屑沉积)9. 边缘海盆的形成演化为(残留型)' (大西洋型)、(陆缘裂型)' (岛弧裂型)四个类型10. 7 .1.2潮汐不等和潮汐类型一海洋学通常将潮汐类型分为(正规半日潮)、(不正规半日潮)、(正规日潮))、(不正规日潮))四种类 型。
11. 3.2.1海冰形成和类型-按结冰期过程的发展阶段冰型可分为(初生冰)' (尼罗冰)' (饼状冰)、(初期冰)、(一年冰)、(老年冰)五 种类型12. 海水中的放射性同位素来源于(天然放射性核素)和(人工放射性核 素)13. 天然放射性核素由(三大天然放射系铀系、钢系、社系)、(宇宙射线与 大气元素或其他物质作用的产物)、(海洋中不成系的长寿命放射性核素)三个部分组成,共49种元素14. 一般微量元素在海洋中形态划分类型为(弱酸在海水中的解离)、(变价 元素在海水中的氧化还原平衡)、(微量元素 在海水中的有机和无机络合 物)、(生物合成的有机物)、和(海水中的有机物及无机颗粒物)15. 海洋化学污染物5种成分分为(碳氢化合物石油)、(海洋中的重金 属)、(合成有机化合物)、(营养物质)、和(放射性核素)16. 氮构成海洋生物体氨基酸合成过程是N03 (海水)( 透性酶)N0 3 (细胞)(硝酸还原酶)N02 (亚硝酸还原酶)NH4 (谷氨酸脱氢酶)氨基酸21 .海洋中赤潮发生过程可分为(起始)、(发展)、(维持)和(消亡)四 个阶段22 .地球大多气体组成通常可分为两大类,它们构成是(定常成分)和(可变成分)。
23 .地球大气的铅直温度的结构分层为(对流层)' (平流层)、(中层)、(热成层)和(逸散层)24 .气象要素常以(气温)、(气压)、(湿度)和(风)为最重要要素25 .通常把气候变化作用,视为包括(大气)、(海洋)、(冰雪圈)、(陆 地 表面)和(生物圈)组成气候系统,称为气候系统总体行为26 .气候各子系统之间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相互作 用,决定了气候的长期平均状态以及各种时间尺度的变化27 .大气和海洋相互作用过程是通过(海一气相互作用)、(陆一气相互作用)、(冰一海相互作用)、(大气-冰雪相互作用)和(大气-生物相互作 用)相互作用实现的28 .根据海洋表层水温等温线和纬度平行分布格局,从生物地理学角度可分四个温度带,它们分别是(热带)、(亚热带)、(温带)、(极地寒带)29 .根据生物对温度变化所受限度,可分为(广温带)、(窄温带)、(暖水 性)、(温水性)、(冷水性)等不同的生态类群30 .海岸带作用海底部分通常可划为(潮上带)、(高潮带)、(中潮带)、 (低潮带)、和(潮下带)五部分组成31 .生物的分类阶元划分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六大类。
32 .海洋中生物群落可划分(近海生物群落)、(大洋生物群落)、(热泉 生物群落)' (河口生物群落)、(红树林生物群落)、(珊瑚礁生物群落) 等6大子群落33 .海洋生物生态类群可分为(海洋浮游生物)、(海洋游泳生物)、(海洋底栖生物)三大类群34大洋区的水层垂直方向划分5个层,他们是(表层水)、(次表层水)、(中层水)' (深层水)' (底层水)36.生物多样性统称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 多样性)三个层次二、名词解释1 .地球科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体系2 .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现象、人文现象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区 域分异的学科3 .地质学:关于地球的物质组成、部结构' 外部特征' 各圈层间的相互作用 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4 .大气科学:研究大气的各种现象及人类活动对他的影响,这些现象的 演 变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一门综合性学科5 .水文科学:关于地球上水的起源、存在、分布、循环、运动等变化规 律和 运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知识体系6 . 1.1.2海洋科学:研究地球洋的自然现象、性质以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和开发与利用海洋有关的知识体系。
7 .海岸:是高潮线以上狭窄的陆上地带,大部分时间裸露于海水面上,仅在 特大风暴或暴风浪时才被淹没,又称潮上带8 .海滨:从低潮线向上直至波浪所能作用到的陆上最远处之间的海岸围包括前滨和后滨9 .前滨:介于一般高潮线与低潮线之间的地带10 后滨:从大潮平均高潮位到风暴潮期间为海水覆盖的陆上地带11 .滨:从低潮线向海至破波带的外界之间的地带12 .外滨:自破波带的外界延伸到大陆架边缘的地带13 .海洋:约占地球表面面积为70. 9%的盐水水域14 .海湾:是洋或海延伸进大陆且深度逐渐减小的水域,一般以入口处海角 之间的连线或入口处的等深线作为与洋或海的分界15 .海峡:两端连接海洋的狭窄水道16 .大陆架:邻接海岸但在领海围以外深度达200m或超过此限度而上覆水 域 的深度容许开采其自然资源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底土以及邻近岛屿与海岸的类似海 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17 .大陆坡:是一个分开大陆和大洋的全球性巨大斜坡,其上限是大陆架 外缘 (陆架坡折),下限水深变化较大18 .大陆隆:又称大陆裾或大陆基,是自大陆坡坡麓缓缓倾向洋底的扇形地, 位于水深2000—5000m19 .莫霍面:地壳同地幔间的分界面20 .岛弧:大陆边缘的岛屿在平面分布上多呈现弧形凸向洋侧。
21 .海滩:是高低潮之间的地带,高潮时被水淹没,低潮时露出水面,又 称潮 间带22 .海沟:是由于板块的俯冲作用而形成的深水狭长洼地,往往作为俯冲带的 标志23 .中央裂谷:大洋中脊的轴部都发育有沿其走向延伸的断裂谷地,向下切入 约1—2m,宽至十至一百多千米24 .位温:海洋中某一深度(压力为p)的海水微团,绝热上升到海面(压 力为大气压P0)时所具有的温度27 .大洋中脊:又称中央海岭,是指贯穿世界四大洋' 成因相同' 特征相似的海底山脉系列28 .大洋盆地:是指大洋中脊坡麓与大陆边缘(大西洋型的大陆隆' 活动型 的海沟)之间的广阔洋底,约占世界海洋面面积的二分之一29 .滨海:是指从特大高潮线至深度为浅水波半波长的区域,是海洋与非海洋过程相互作用的地带30 .水系:符合一定条件的水团的集合31 .盐度新定义:P58的式子33 .热容:海水温度升高住(或1C° )时所吸收的热量34 .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海水热容35 .比蒸气潜热:使单位质量的海水化为同温度的蒸汽所需的热量36 .饱和水蒸气压:水分子由水面逃出和同时回到水中的过程达到动态的平衡时,水面上水汽所具有的压力37 .表面力:在液体的自由表面上,由于分子之间的吸引力所形成的合力,使自由表面趋向最小38 .南极底层水:位于3000〜4000m以深的南极海盆底部,由流过狭窄陆架的南极陆架水与绕极深层水以约1 : 1的比例混合,下沉到海底形成的低温(-1.7 ~0. 0 ℃),高盐(34. 64 -34. 70) 的水团。
39 .辐射平衡:物体或系统吸收的辐射能量与发出的辐射能量相等时的状态41 .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具有暖心结构的气旋性漩涡,是达到一定强度的热带气旋42 .两极同源分布:同时出现在南极和北极,南、北温带海区的动物43 .潟湖:被沙坝从毗邻海域隔离出来,仍与海洋沟通或有限沟通的浅水域44 .三角洲:是河流携带的泥沙等物质在滨海(湖)地带形成的堆积体,由 陆上和水下两部分构成,水下的部分是陆上部分的延续,陆上部分是水下部分的 必然结果45 .盐跃层:海水盐度垂直梯度突变的水层47 .反气旋:大气流场中,在北(南)半球呈顺(反)时针旋转的大气涡漩(在大气压表现为高压)48 .海洋污染:人类直接或间接把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其中包括河口港湾,以致造成或可能造成损害生物资源和海洋生物,危害人类健康,妨 碍包括捕 鱼和海洋其他正当用途在的各种海洋活动,损坏海水使用质量和伤 及环境美观等 有害影响49 .上升流:是指海水从深层向上涌升50 .引潮力:地球绕地月公共质心运动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与月球引力的合力51 .海流:是指海水大规模相对稳定的流动52 .季风:大围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的风系53 .位势高度:从下等势面向上计算的位势差54 .氮同化作用:NH4+或NH3被生物体吸收合成有机氮化合物,构成生物体一部分的过程55 .硝化作用:在某些微生物类群的作用下,NH3或NH4+氧化为N03 一或N02 -的过程56 .反硝化作用:N03 -在某些脱氧细菌的作用下,还原为气态氮化合物(N2或 N20)57 .水团:源地和形成机制相近,具有相对均匀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 及大体一致的变化趋势,而与周围海水存在明显差异的宏大水体58 .溶解氧补偿深度:溶解氧的生产量恰好等于消耗量时的深度59 .副热带高压:中心位于副热带地区的高压单体。
60 .标准海水:氯度值被精确测定的用作测定氯度标准的天然海水61 .赤道低气压带(热带辐分带):62 .初级生产力:浮游生物、 底栖生物(包括定生海藻和红树, 海草等植 物) 以及自养细菌等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或化学合成制造有机物和固定能量的能力65 .气象要素:表示大气中物理现象与物理过程的物理量66 .锋正(面):分隔冷、暖两种不同性质气团之间的狭窄的过渡带67 .切应力(摩擦力):当两层流体作相对运动时,由于分子粘滞性,在其界 面上产生的一种切向作用力68 .生物区:依据动植物区系以及相关的气候' 土壤' 地貌等典型特征划分的 生物分布的地域69 .扩散:是指生物个体的流动,包括流动在该种群围之和该种群的围之 外70.迁移:动物由于产卵、索饵、越冬等需要进行非周期性或周期性的移动、涧游等四、简述题1.它明显的依赖于直1 .海洋科学研究对象是什么?主要特点是什么?海洋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海洋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大气圈,岩石圈,生 物圈特点: 接的观测2.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方法在海洋科学研究中越来越重要3.学科分支细化与相互交叉,渗透并重,而 综合与整体化研究的趋势日趋明显2 .地球外部圈层与部圈层是怎样划分的?它们之间的在联系和区别?答:以地球固体表面为界的,联系:外圈与圈通过地表进行着能量与物 质的交换3 .什么是海岸带?说明起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