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
9页《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万晓军(江西省安义中学 330500)一、 设计思路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本节课 的设计通过一系列课内外活动和大量问题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分析、归纳、总结, 得出自己的结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和科学素养的提 高本节课设计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中,培养其创新精神、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充分体现了老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培养 了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合作交流等能力精心设计教堂教学,在活动中丰富学生对内环境稳态的感性认 识,促进稳态概念的构建,同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实例来分析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让学生充 分参与和感受每个过程二、 教材分析1、 教材地位本节包括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 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对稳态机制的认识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等内容本节 内容的重要任务是构建内环境这一核心概念,而教材并没有一开始就阐述什么是“人体内环境”,而先放 眼生命世界中“细胞生活的环境”这样的广阔视角。
这样,既可以和《分子与细胞》衔接,利用学生已有 的知识经验,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该内环境稳态核心概念的构建有助于学生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了解系统分析的思想和方法,提高对 生命系统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在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学好这一 课时,有利于学生对细胞内环境、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等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同时又是学生理解和学习通 过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来维持稳态的基础稳态调节机制在后面章节中要逐步展开、深化,在本节仅做 简要概述,以承上启下,因此达到了解水平即可2、 点,点系苇的薇学重点是(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学难点是(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可以通过以下方 法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图片搭建学习新知识的桥梁,帮助学生对细胞 外液(内环境)的感性认识,通过资料分析讲解内环境理化性质稳态概念是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也是本模块的核心概念搞好这一概念的教学,可以为后续的 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稳态概念及稳态的重要性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由于这些内容都很抽象,学 生要做到真正理解有一定难度,因而也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
稳态调节机制在后面章节中要逐步展开、 深化,在本节仅做简要概述,以承上启下,因此达到了解水平即可三、 学情分析内环境的相关知识在初中新教材中较少涉及,初中新教材仅就人体各大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做了常识性 介绍,但由于学习间隔时间太长,印象不深刻,需要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知识必修1细 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等章节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对学习新知识有一定帮助,但需教师 引导学生将已有知识与新学知识之间建立联系构建内环境概念过程中学生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将抽象的内环境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象的立体结构 主要采用的学习策略是课前请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单细胞生物的生活环境,学生利用单细胞生物生存的液体 环境为依托点,类比推理人体细胞的生活环境学生在本节课学习中要充分运用已有知识、生活经验和多 媒体材料来构建学习新知识的桥梁稳态概念是重点和难点内容,涉及到的内环境,内环境的化学成分、理化性质等很抽象,而内环境的 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动态变化更令学生难以捉摸因此在本概念的教学中要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 的活动,以丰富学生对内环境稳态的感性认识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说明内环境稳态的概念5.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5.知道稳态的生理意义过程与方法目标1. 尝试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2. 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体温的测量活动、血液生化检查项目),来理解内环境稳态概念和认识内环 境动态变化3. 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生理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2.关注个体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3、养成自我保健的意识和习惯4、运用这方面的知识关爱家人和亲友♦课时安排:2节五、 教学策略(一) 教法设计本节内容涉及的概念、原理和生理过程较乏,而旦抽象、复杂如体液、内环境、内环境的组成、细 胞外液的渗透压、酸碱度等概念都非常抽象,难以理解为了帮助学生学好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在本节 的课堂教学中,采用了 “图表教学法”,充分利用教材插图、设计归纳图、多媒体图像等于•段,使抽象的概 念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资源来支持学 生的学习,开展师生互动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课时主要采用情境式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和开放式教学法,比如: 首先创设了情境,让学生去完成体温的日变化调查,让学生从情境中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在分析内环境动 态平衡时采用的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启发学生如何分析实验现象和总结实验的结果从而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再比如对血液生化六项检杳化验单进行分析时采用的自主探究的开放式教学,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的精神二) 学法设计本课时通过指导学生如何从本节的学习中掌握观察、比较学习的方法,指导学生在学习中如何联系实 际、化抽象为形象,如何从图形中获取信息,及分析图形的能力本课时还通过创设情景导学,指导学生自主完成体温的日变化调查,以及当堂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等 活动,培养学生相互协作、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点拨导议,启发学生思考、概括、总结出正确结论从而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概括、总结的基本学习方法通过展示小组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 意识,让学生学会在学习中进行交流的基本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三) 媒体选择1、 多媒体课件: 用PowerPoint制作的演示文稿2、 当堂实验: 展示血浆维持其pH的动态平衡实验六、 教学程序(-)流程图(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 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引新模块导入展示《分子与细胞》和《遗传与进化》封面照片,引 导学生回顾两模块的核心,引入《稳态与环境》模块,分 析“环境”和“稳态”的内涵,模块核心为“稳态”。
观看图片 思考回答回顾所学模块,引 出本模块的学习章节导入封面照片,引导学生回顾两模块的核心,引入《稳态 与环境》模块,分析“环境”和“稳态”的内涵,模块核 心为“稳态”稳态到底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导入第一章《人体的 内环境与稳态》,以人体为例了解稳态浏览课本第一章扉页图片和文字内容体温稳定是稳态的观看图片,思 考问题培养从材料中获 取信息的能力;初 步了解稳态复习旧知,复习模块一知识引出新知一个方面,人体处于稳态,构成人体的细胞处于稳态,细 胞稳态的维持应该与它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细胞生活在 什么样的环境中?学习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示标 展目把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展示在屏幕上默读引起有意注意一、体内细展示图片:变形虫和草履虫液及其生活环境观看图片,思引起学生的注意,讲授新课胞生活在 细胞外液 中思考:它们生活在它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怎样 获取营养物质?变形虫(左边)和草履虫(右边)是单细胞生物,直 接生活在水环境中,直接从生活的环境中获取营养物质 营养进入细胞内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和胞吞构成人体的细胞什么样的环境中?以水为基础构成的液体环境体液: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 统称为体液。
哪些成分是体液?(血液,唾液,胃液)展示图片:人体消化道详解体液概念体液概念的关键词:体内和液体皮 肤向内凹陷成腔道形成人体的重要结构直接与外界环境 相通,如消化道大家说的唾液和胃液都是液体,表面上 看它们在人体,实际上它们没有真正的进入人体内部,所 以不是体液尿液是不是体液?展示图片:血液(红细胞)分析血液成分血液是液态,但血液中含有细胞不是 体液,而血浆不含细胞是以水为基础的液体是体液体液的分类:分布于细胞内的称为细胞内液,约占2/3; 分布于细胞外的称为细胞外液,约占1/3哪些成分是细胞外液呢?展示人体局部放大图:分析哪些是细胞外液两端开放的管状结构是毛细血 管•端封闭,•端开放的管状结构是毛细淋巴管,封闭 的•端称为盲端其余是组织细胞,细胞间隙中充满液体 总结.血浆一血管中血细胞间的液体,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 境组织液一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乂叫细胞间隙液, 是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淋巴一组织液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是淋巴细胞 直接生活的环境血浆,组织液,淋巳是细胞外液的组成成分,它们之 间有什么关系?请大家阅读课本第二页第三段分析总结细胞外液三种成分之间的关系展示循环系统图:讲解淋巴循环与细胞循环之间的关系。
展示循环系统局部放大图片:分析细胞外液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血浆可以通过毛 细血管壁进入组织细胞间成为组织液,组织液可以回流到 毛细血管壁中重新成为血浆;•部分组织液被毛细淋巴管 吸收成为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汇集到总淋巴管中通过 左:右锁骨下的静脉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成为血浆血浆中的物质怎样通过毛心血管壁呢?(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蛋白质分子能不能自由通过呢?(不能)组织液到淋巴之间是单向流动,这与淋巴管的结构有 关系盲端形成负压促使淋巴单向流动,淋巴内壁有瓣考回答回答问题回答问题听,理解回答问题观察图片聆听理解回答观看图片,听阅读教材观看图片,听通过学生的回答 分析学生在概念 理解上的误区通过图片观察,帮 助学生正确理解 概念,消除误区深化概念理解认识血液,消除误 区培养从图片中获 取信息的能力;理 解各种成分的关 系引导学生学会利 用教材进行自主 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新 知膜阻止淋巴回流各砂成分之间的转换能够维持各成分之间量的稳定展示Flash动画:进一步归纳总结细胞外液成分之间的关系细胞外液各成分之间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为体内各种 细胞提供一个稳足的生活环境,与体外环境相比,它位于 体内所以称为内环境。
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 括:血浆、组织液、淋巴观看图片,听 回答问题观看Flash听加深新知理解掌 握复习旧知,为后面 理解血浆与组织 液、淋巴液成分差 异做铺垫二、细胞外 液的成分细胞外液是以水为基础的液体,水的含量有多少?除 了水之外还有哪些成分呢?大家看课本第4页的“资料分 析”:血浆中的化学组成血浆中的化合物分为儿类?水的含量占多少?除了水之外还有哪些无机物?这些无机物中哪些离子含量高有机物有哪些?最乏的是哪•种?展示图片总结出示图表比较组织液和淋巴与血浆化学成分的异同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主要的差别 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为什么组织液和淋巴中的蛋白质含量少呢?蛋白质不 能自由的通过毛细血管壁展示图片:''血浆的主要成分”统计图在体外,红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