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化学品公司跨文化管理分析.docx
48页功能化学品公司跨文化管理分析目录第一章 项目背景分析 3一、 全球农药行业发展趋势 4第二章 公司简介 7一、 公司基本信息 7二、 公司简介 7第三章 跨文化管理 9一、 跨文化管理 9二、 资本流动与文化流动 15三、 中国民族文化特征 17四、 中国企业文化精髓 21五、 网络革命与网络营销 31六、 合作竞争模式与双赢模式 32第四章 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 35一、 人力资源配置 35二、 员工技能培训 35第五章 SWOT分析说明 37一、 优势分析(S) 37二、 劣势分析(W) 39三、 机会分析(O) 39四、 威胁分析(T) 41第六章 风险防范 44一、 项目风险分析 44二、 项目风险对策 46第一章 项目背景分析长沙,别称星城,湖南省省会,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江经济带重要的节点城市也是综合交通枢纽、国家物流枢纽,京广高铁、沪昆高铁、渝厦高铁在此交汇,长沙地处中国华中地区、湘江下游、长浏盆地西缘、湖南东部偏北,东邻江西省宜春、萍乡两市,南接株洲、湘潭两市,西连娄底、益阳两市,北抵岳阳、益阳两市。
截至2018年,全市下辖6个区、1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总面积11819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567.32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574.22亿元,常住总人口839.45万人,城镇化率为79.56%长沙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经三千年城名、城址不变,有屈贾之乡、楚汉名城、潇湘洙泗之称有马王堆汉墓、四羊方尊、三国吴简、岳麓书院、铜官窑等历史遗迹凝练出经世致用、兼收并蓄的湖湘文化长沙既是清末维新运动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策源地之一,又是新民主主义的发祥地之一走出了黄兴、蔡锷、刘少奇等名人长沙是中国(大陆)国际形象最佳城市、东亚文化之都、世界媒体艺术之都打造了电视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等文化品牌长沙有高等学校51所,独立科研机构97家,两院院士73名,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15个;有杂交水稻育种、天河超级计算机、国内首台3D烧结打印机等科研成果一、 全球农药行业发展趋势1、农药创新难度提升,农药产品生命周期延长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农药经过大类产品的快速扩充期,产品种类逐步齐全,经过持续的产品研发,大类农药也经历了几代产品的升级、替换,市场应用范围大幅扩展,效果也有明显提升;然而随着对农药应用要求的不断提升,比如应对抗性,安全绿色,提高产品利用率,生物多样性下降等,全球农药新成分发现难度大幅增加,使得农药研发效率缓慢下行,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新品研发;与此同时,通过对现有农药产品采用复配等剂型改善的方式,来满足市场的应用需求,从而使得现有产品整体的生命周期有所延长。
2、中间体和原料药外包是全球产业转移的重要形式发达国家的农药工业起步相对较早,在经济全球化及国际分工日益深入的背景下,跨国农药巨头为了谋求发展,同时为了规避发达国家越来越严格的环保要求并降低生产成本,开始重新对其资源市场进行定位,逐渐分离产业链上游的中间体和原药生产环节,将其转移到生产成本较低的中国、印度等新兴发展中国家近年来,随着新药的研发成本升高、新增专利药数量减少和仿制药竞争的日趋激烈,产业链的重新分工成为大势所趋随着下游国际农药巨头的不断整合,上游中间体和原料药供应商的市场亦将呈现逐步集中态势随着国际农药巨头的并购整合,长期合作的供应商数量较之前将有所减少,带动中间体和原料药龙头企业获得更多巨头客户订单,市场份额不断提升预期未来,随着农药产业链价值重构,国内中间体和原料药企业的发展空间将获得进一步的提升3、过期专利产品是市场主导在本世纪初,专利期农药、专利过期农药和无专利农药的占比大致相当随着专利期农药的逐步到期,与此同时,发现新农药成分的难度逐渐增加,创制新药的数量逐渐减少,导致目前全球专利过期产品占主导随着专利到期或过期,原有的农药生产环节发生了相应转变,针对系列产品成熟的过期专利产品以及专利即将过期产品,承接中间体和原料药产品生产的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工艺优化,为客户提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专业化、系统化解决方案,从而降低成本,使客户获得价格优势,延长产品生命周期。
由于国际农药巨头具有极强的制剂销售渠道和品牌优势,在农药专利到期后,仍能占据主要的市场份额;同时由于专利到期,生产厂商逐步增加,原有的专利产品的价格将有所下降,带来产品的市场应用进入一个加速放量的局面原料药和中间体生产企业同下游客户之间联系紧密,在专利到期后,随着下游需求的提升,过期专利产品的市场占比逐渐增加第二章 公司简介一、 公司基本信息1、公司名称:xx有限公司2、法定代表人:彭xx3、注册资本:770万元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xxxxxx5、登记机关:xxx市场监督管理局6、成立日期:2015-10-287、营业期限:2015-10-28至无固定期限8、注册地址:xx市xx区xx二、 公司简介公司始终坚持“人本、诚信、创新、共赢”的经营理念,以“市场为导向、顾客为中心”的企业服务宗旨,竭诚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一流服务,欢迎各界人士光临指导和洽谈业务公司注重发挥员工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作用,建立了工会组织,并通过明确职工代表大会各项职权、组织制度、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厂务公开的内容、程序、形式,企业民主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围绕公司战略和高质量发展,以提高全员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履职能力为核心,坚持战略导向、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持续深化教育培训改革,精准实施培训,努力实现员工成长与公司发展的良性互动。
第三章 跨文化管理一、 跨文化管理(一)跨文化问题的表现根据以上分析,由于国际资本流动,加之人才、技术、商品流动,从而引发跨文化管理问题《世界经理人文摘》对跨国经营管理中的文化困境这样描述道:全世界的驻外经理都不约而同地发现他们处于一个两难境地,夹在总公司和当地办事处之间不知所从跨文化问题几乎在全球跨国企业中普遍存在,而且问题相当复杂这里仅就中外合资企业的跨文化问题进行分析德国学者帕特里希亚•派尔一舍勒对中外合资企业跨文化问题的归纳很有价值他认为跨文化问题主要表现在:(1)人事管理方面的跨文化问题包括难以挑选出合适的外籍雇员;中方员工提升机制中的“枪打出头鸟”问题;对“职位基础”的错误理解;因“裙带关系”引起跨文化冲突;培训和进修体制中的“机会主义”问题;与中国相异的西方领导风格不适用;欧洲的“共同管理”原则引致的跨文化问题;领导中的“压抑效应”导致“自立机制”问题2)积极性管理中的跨文化问题包括调动积极性的各种手段提不起人的兴趣;个人创造性难以调动;对中国人强烈的集体归属需求估计不足;人际关系先于劳动与工作质量,工资体制和福利待遇中的跨文化问题;因不同的教育体制产生各种问题;与“外国人”合作不可靠。
3)交际管理中的跨文化问题包括语言障碍;交际障碍,效率低;内部语言规则不为人知;合作中各行其是,不协调;各部门间协调障碍;会谈结果不令人满意;信息交流中的各种问题4)目标和计划管理中的跨文化问题计划问题;效率意识与无时间、无利润观念相抵触;质量保证与目标问题;衡量行动余地需要的不同尺度5)决策管理中的跨文化问题决策标准不一致;决策过程不同;决定过程不同;不愿承担责任;缺乏个人主动性;缺乏参与精神6)组织管理中的跨文化问题非正式等级和团队组成;合作愿望受到抑制;革新愿望缺乏引导;没有充分的冒险准备;团队生产力降低,团队凝聚力欠缺;工作岗位设计问题;人力资源管理鲜为人知7)监督管理中的跨文化问题中国人习惯受到严格监督,因此对监督的需要程度不同;凭感情采取的惩罚手段无用;对质量要求不同,感受也不同;工作任务描述不具体,质量无保证导致跨文化管理问题出现的原因很多,从文化层面上看主要有以下几点:(1)目标不一致,双方(或多方)经营者同床异梦2)经营理念不同双方(或多方)经营者有的着眼于长远,坚持诚信经营,追求“双赢”或“多赢”;有的则只注重短期利益,忽视长期发展,热衷于一次性博弈,较少顾及企业信誉。
经营理念不一致主要通过经营决策和策略实施表现出来3)领导风格有差异中、外方企业家表现出的在决策时的独裁与民主、管理中的讲等级与讲平等、行动中的注重程序化与雷厉风行等作风的冲突是显而易见的4)价值观有冲突反映在不同国籍、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在一起工作时,认识问题、判断事物的标准不一样5)语言文化与行为举止交流障碍中文的用语习惯、表达方式、用词标准、语言思维模式以及中国人的行为举止和英、日语等国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出现较大交流障碍,甚至带来误解和矛盾二)跨文化管理模式与内容跨文化管理就是在合资企业经营过程中,对来自不同文化的管理冲突与摩擦所进行的沟通、调解、包容与融合跨文化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化解文化冲突,共建共享新的企业文化1、跨文化管理模式(1)外资文化主导型这种模式充分尊重和采纳国外投资方的管理模式与经验,把外方母公司文化移植到合资公司,作为合资公司文化的主脉这种模式以整个公司崇尚效率,为最高原则,强行灌输外方文化理念推行这种模式经常出现的问题是,由于外方管理者不大理会本土文化及其影响,尊重本地员工的行为方式和感情不够,容易遭到中方管理者和员工的排斥和抵触2)中资文化主导型这种模式以中国投资方的管理模式与经验为基础,以中国企业文化作为合资企业的主导文化。
这种模式注重人际关系,关注员工的社会福利,按员工的资历决定其升迁推行这种模式,企业文化的适应性强,但往往不能较好地学习与吸收外方的先进文化与管理经验3)中外文化合作型这种模式对文化差异较大的投资双方均给予充分的尊重,以合作为原则,通过沟通,取长补短,寻找价值共同点这种模式的管理,其主要手段就是沟通,运行过程中有时效率不高4)中外文化融合创新型即在充分挖掘中外双方企业文化优点的基础上,以契合文化为导向,结合合资企业的发展特点,创造其独特的企业文化西安杨森的鹰雁精神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2、跨文化管理的实施对跨文化管理这样一个复杂的问题,英国剑桥大学教授查尔斯•汉普顿•特纳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主办的“风云际会对话中国”大师论坛上,简化为三条:同化、规范与融合1)同化即通过沟通,使外籍员工认同公司的愿景,增强其主人翁意识、归属感以及对公司品牌的自豪感,增进其对公司基本架构和营运情况的了解,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地融入公司的日常运作2)规范即要求企业制定清晰、完整、稳定的公司政策和各种规范,并要求所有中外员工共同遵守,进行规范化管理3)融合即要发挥中国企业人性化管理的独特优势,在晓之以理的基础上,再动之以情,对外籍员工在工作、学习和生活等各方面,加强人性化的关怀,帮助他们排除陌生感、孤独感。
在同一次论坛上,明基集团全球副总裁洪宜幸提出了自己在跨文化管理上的五点主张:(1)避免偏见在确立企业文化时,领导者应该学会用中性词来描述与文化相关的事物,尽力避免或消除文化偏见2)包容其他文化经营管理者必须学会包容相互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各种文化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位意识是文化管理者的必备素质,同样也是跨文化管理者的必备素质如果一位跨国企业的经理人对自己所在的文化价值体系自视极高,坚持以自我为中心而不顾及他人感受,必将导致不良后果毕竟,相互尊重是跨文化管理最重要的基础,也是解决一切文化冲突的前提4)注意细节对于管理者来说,了解其他文化,并有了包容的意识和尊重的态度还不够,他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