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完整版)苏教版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整理及其练习.pdf

5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573952107
  • 上传时间:2024-08-15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354.55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及练习题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及练习题 一、力 1、力的定义: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英文字母“N”表示; ***3、力的特性:力有三大特性; (1)力的方向性:质量、密度是没方向的,力是有方向的; (2)力的瞬时性:物体间发生作用的瞬间力就产生,停止作用的瞬间力就消失; (3)力的相互性:力的相互性要从四个方面来理解: ①一个独立的物体不能产生力,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②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力是个抽象的物理量和物体是相互依赖的; ③有受力者必有施力者,二者同时产生同时消失,而且位置可以互换; ④相互作用力的关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在同一直线上、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 4、力的作用效果: ①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 ②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③力可以使物体的物态发生改变 5、力的三要素:我们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6、力的示意图和图示: 7、力的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 二、重力: 1、重力的定义:地球表面上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重力的三要素: (1)重力的大小: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G=mg 国际统一规定 g=9.8N/kg;g 是常量但不是恒量,g 值在地球的不同位置实际值不同,离地心近的地方(南极、北极)g 实际值大,离地心远的地方(赤道)g 实际值小,在地球表面上从两极向赤道靠近 g 实际值逐渐变小;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人们经常利用此来判断物体是否与水平面垂直 (3)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①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几何形状规则(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正球体);二是,质量分布要均匀,否则不一定在 ②物体的重心只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代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如:环状、管状、U 型状、V 型状等物体的重心都不在物体上 3、质量和重力(重量)的区别:质量和重力(重量)有 5 个方面的区别: ①实质不同,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重力是物体受地球影响的大小; ②方向问题,质量没有方向,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③变化问题,质量不随物体位置的变化而改变,重力随物体位置的变化而改变; ④测量工具不同,质量的测量工具是天平、秤,重力的测量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⑤单位不同,质量的单位是 kg、g、mg、t 等,重力的单位是 N。

      三、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静摩擦力) (一)滑动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的定义: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上滑动时在接触面之间就产生了一个阻碍相对滑动的力这个力就叫做滑动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的三要素: (1)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接触面间的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的材料 (2)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一定与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 (3)滑动摩擦力的作用点:滑动摩擦力的作用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面,画滑动摩擦力时我们就用接触面的中心线的交点来代替,在做力学综合题时我们还可以把它平移到重心上 (二)滚动摩擦力:初中对滚动摩擦力不过多研究,大家一定牢记“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三)静摩擦力: 1、 静摩擦力的定义: 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上静止,当它们之间产生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之间就产生了一个摩擦力,这个摩擦力就叫做静摩擦力 2、静摩擦力的大小:静摩擦力的大小始终与使物体产生运动趋势的外力的大小相等 (四)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改变压力、改变粗糙程度、改变材料、改变摩擦方式 (五)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应用: 1、增大摩擦力的应用实例: 2、减小摩擦力的应用实例: 四、同一条直线上的二力合成: 同一条直线上的二力合成只有两种情况:一是方向相同一是方向相反 1·当 F1、F2 方向相同时合力的大小等于二力的和,F=F1+F2,合力的方向与分力的方向相同。

      2·当 F1、F2 方向相反时合力的大小等于二力的差,F=F1-F2,(F1>F2) 合力的方向与较大力的方向相同; 五、二力平衡及二力平衡条件 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叫做平衡状态 2、多力平衡: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物体仍然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叫做多力平衡多力平衡的条件是所受合外力为零(F合=0) 3、二力平衡: 如果一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物体仍然处于平衡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叫二力平衡 4、二力平衡的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在同一直线上 六、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运动和力的关系) (一)牛顿第一定律: 1、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论述: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没有理的维持物体最终要停止运动影响人类 2000 多年) 2、多位物理学家挑战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3、牛顿实验: 4、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不变(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为止) , 这个规律就叫做牛顿第一定律 (也叫做惯性定律) 5、牛顿第一定律的实质: (1)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可以使物体由静止到运动,也可以使物体由运动到静止。

      (二)惯性: 1、 物体的惯性: 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 (静止、匀速直线运动)不变的性质,就叫物体的惯性 2、影响物体惯性大小的因素:物体的惯性是物体的本质属性 (1)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2)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速度有没有关系? (3)物体的惯性与物体受的外力有没有关系? 3、举例说明惯性存在的现象: 4、举出利用物体惯性的实例: 5、举出防止惯性危害的实例: 【三】力的作用 一、《压力、压强》你要掌握的知识点: (一)压力 1、压力的定义(也就什么是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2、压力与重力的关系、区别:压力不是重力,重力也不是压力,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也不是物体的重力这时只是它们的大小相等(F=G) (二)压强 “重点”1、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所受压力的大小叫做压强 “考点”2、压强的公式:P=F/S F=P·S S=F/P 压强的单位:帕斯卡、简称“帕” 、用英文字母“Pa”表示,兆帕“MPa” 3、影响压强的因素:压力 F 和受力面积 S 4、改变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的方法: ①当受力面积不变时增大压力; ②当压力不变时减小受力面积。

      (2)减小压强的方法: ①当受力面积不变时减小压力; ②当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 “考点”5、生活实践中: (1)哪些做法为了增大压强 (2)那些做法为了减小压强 (三)固体压强: 1、规则固体放在水平面上的压强计算:P=ρgh 2、不规则固体放在水平面的压强计算:P =G /S 3、特殊固体压强: (四)液体压强: “重点”1、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 “考点”2、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由于具有流动性有(七个)特点: (1)液体不仅对容器的底部有压强,对容器的侧壁也有压强; (2)在同种液体中,深度相同时压强相等; (3)在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4)在同种液体内部的某一点,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而且相等; (5) 在不同液体中, 当深度相同时, 密度大的压强大,密度小的压强小; (6)液体压强与液体的质量、体积、容器形状、容器横截面积统统无关; (7)液体压强和其它流体一样,流速越快压强越小,流速越慢压强越大 (五)大气压强: “考点”1、两个重要试验 (1)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马德保半球实验 (2)测出大气压制的实验:托里拆利实验 “重点”2、 什么是标准大气压, 标准大气压的值是多少: (1)标准大气压定义:物理学规定在海平面、无风状态、天气晴朗、20℃时的气压定义为标准大气压; (2)1 个标准大气压的值:Po=1.01·10³Pa,相当于760mm 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10.3m 高水柱产生的压强; “重点”3、影响大气压的因素: (1)海拔高度: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2)风速:风速越大气压越低,风速小气压高;(用实验说明) (3)温度;温度高大气压低,温度低大气压高;(和把气体装在容器中不同) (4)天气:晴天气压高,阴天气压低; (5)空气密度:空气密度大气压高,空气密度小气压低。

      4、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气压高沸点高,气压低沸点低 5、气体压强压与气体体积的关系:一定质量气体在温度不变时,体积越小压强越大,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6、 大气压强的利用举实例: 离心式水泵、 衣帽钩吸盘、玻璃装载机吸盘、玻璃运输、饮料吸管、 7、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 初中物理力学基本知识点及难点辨析(转自一位优秀教师) 物理量(单位)公式备注公式的变形 速度 V(m/S)v=S:路程/t:时间 重力 G(N) G=mgm: 质量 g: 9.8N/kg 或者 10N/kg 密度 ρ(kg/m3)ρ=m/Vm:质量 V:体积 合力 F 合(N)方向相同:F 合=F1+F2 方向相反:F 合=F1—F2 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 F 浮 (N)F 浮=G 物—G 视 G 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浮力 F 浮 (N)F 浮=G 物,此公式只适用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 F 浮 (N)F 浮=G 排=m 排 g=ρ 液 gV 排,G 排:排开液体的重力 m 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ρ 液:液体的密度 V 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F2L2,F1:动力 L1:动力臂 F2:阻力 L2:阻力臂 定滑轮 F=G 物 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 物:物体的重力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 F=(G 物+G 轮) S=2hG 物:物体的重力 G 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 F=(G 物+G 轮) S=nh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机械功 W (J)W=Fs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 W 有 总功 W 总 W 有=G 物 h W 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 机械效率 η= ×100% 功率 P (w)P= W:功 t:时间 压强 p (Pa)P= F:压力 S: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 p (Pa)P=ρgh , ρ:液体的密度 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 【力 学 部 分】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压强:p=F/S 5、液体压强:p=ρgh 6、浮力: (1)、F 浮=F’-F (压力差) (2)、F 浮=G-F(视重力) (3)、F 浮=G(漂浮、悬浮) (4)、阿基米德原理:F 浮=G 排=ρ 液 gV 排 7、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8、理想斜面:F/G=h/L 9、理想滑轮:F=G/n 10、实际滑轮:F=(G+G 动)/n(竖直方向) 11、功:W=FS=Gh(把物体举高) 12、功率:P=W/t=FV 13、功的原理:W 手=W 机 14、实际机械:W 总=W 有+W 额外 15、机械效率:η=W 有/W 总 16、滑轮组效率: (1)、η=G/nF(竖直方向) (2)、η=G/(G+G 动)(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nF(水平方向) 1.为什么爬杆时手握杆的力加大,摩擦力不变? 辨析: 摩擦力和压力成正比"中的"摩擦力"指的是"滑动摩擦力",而此例中的"摩擦力"是一种"静摩擦力",这是初学者很容易犯的错误,"静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动力的大小(或者是相应的一个分力),而不是取决于压力的大小,因为既然是"静",动力和静摩擦力必然是一对平衡力,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此例中握杆力增大了,压力自然就随之增大,但此时的摩擦力的大小不是取决于压力,而是取决于人的重力(摩擦力方向为竖直向上,重力为竖直向下,二者是一对平衡力),重力有多大,摩擦力就有多大(假定人处于匀速运动状态,人在竖直方向上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即重力和摩擦力,这两个力只有大小相等才可能是一对平衡力,只有二者是一对平衡力,人才会匀速上升). 2.一把刻度准确的杆秤,若将它的秤砣挖去一小块,则称物体时的读数将__ A.比物体的实际质量小 B.与物体的实际质量相等 C.比物体的实际质量大 D.无法确定 分析:因为杆秤相当于一个杠杆,根据杠杆原理F1*L1=F2*L2 得: m1*g1*L1=m2*g2*L2 设秤砣质量为 m1,物体质量为 m2,则由于 m1 变小,就会导致 L1 变大,人们从枰杆上所读出的示数就一定比m2 大,所以选 C 3.如图是某同学在探究甲、乙两种物质质量和体积关系时得到的图像若用这两种物质分别做成 A、B 两个质量相等的实心正方体把它们放在水平地面上,则两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 Pa:Pb 为( ) A.1:1 B.2:1 C.4:1 D.8:1 分析:图像表示的是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由图可以方便地求出甲的密度为 8g/cm^3, 乙的密度为 1g/cm^3. AB 两个正方体质量相同,则压力相同;但是由于密度不同,所以质量相同时体积必然不相等,由密度之比为 8:1 可知 A 与 B 的体积之比为 1:8, 则AB 的边长之比为 1:2 ,底面积之比是为 1:4 (即受力面积之比) 那么 P 甲:P 乙=S 乙:S 甲=4:1 (应选 C) 4.省力杠杆一这定比费力杠杆好吗?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为什么人们有时用省力杠杆,而有时用费力杠杆? 辨析:省力杠杆虽然省力却增大了力的作用距离,人们希望得到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无法实现的,,因为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这就必造就了以下两个结局:要想省力就一定要费距离,要想省距离就必须费力,因此不能说省力杠杆就一定比费力杠杆好,它们各有各的用武之地.所以 在实际应用中要看具体情况,不能全部采 用省力杠杆, 因为现实生活中的 各种机械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5.飞机是如何起飞的? 答:(1)螺旋桨式飞机是依靠螺旋桨旋转时获得的空气的反作用力而升空的 (2)喷气式飞机是靠飞机高速前进时机翼获得的升力而升空的,由于飞机的机翼上部向上突起,下部相对较平,飞机高速前进时,空气在上表面形成的气流速度大,而在下表面形成的气流速度小,这就造成了气压在上表面小,在下表面的气压大,这个气压差就使飞机获得了升空的力量. 6.吊扇在运动和静止时吊杆对吊扇记的拉力相同吗? 答:不相同,这是因为吊扇旋转的时候, 会把空气向下压(我们都有感觉在风扇下感到气流往下的),而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那些被压下的气流对吊扇就会 产生一个向上的反作用力,它抵消了一部分重力产生的效果,使得吊杆对吊扇的拉力减小. 7.游泳的人从河边走向深水处的过程中,若河底布满石子,为什么人的脚的疼痛感越来越轻? 答: 因为游泳的人从河边走向深水处的过程中,人体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以得出人体受到的浮力增大,而人的重力不变,所以人体对河底的压力变小,石子对脚的支持力同是减小,所以脚的疼痛感越来越轻. 8.一艘轮船大海行驶到大河和一艘潜水艇从大海潜行到大河,他们受到的浮力怎样变化? 答:潜水艇在水中一直潜行,说明它始终处于悬浮状态,由于潜艇的体积始终不变,所以它排开的水的体积也保持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因此可以断定浮力也不会变化. 而轮船在从大海行驶到大河的过程中始终处于漂浮状态,只要其总重不变,浮力大小就不变,这是因为轮船始终处于漂浮状态,必然存在二力平衡,即重力必然与浮力相等,既然重力未变,浮力肯定不变.此二例中浮力虽然都保持不变,但他们还是有不同点的,船从海里进入河里后吃水深度要变小(根据 F浮=ρ 液 gV 排可知:浮力一定时,V 排与 ρ 液成反比,船所排开的水的体积水的体积变大),而潜水艇排水体积不变,吃水深度可以自调. 9.精确测量液体的密度,用细而长的密度计,为什么? 答:当密度计浸入液体中时,由于它处于漂浮状态,浮力等于密度计自身重力,当密谋计重力相等时,它没入液体中的体积相同,如果密度计又细又长,则它浸入水中的长度就长,这样刻度就可以更加细密,使得其分度值更小,因而读数更精确. 10.手握紧油瓶静止在空中,油瓶的质量为 1kg, 则瓶受到摩擦力大小为(),方向( );当用更大的力握紧时,手对瓶子的摩擦力(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手握紧油瓶静止在空中,油瓶的质量为 1kg, 则瓶受到摩擦力大小为(9.8N),方向(竖直向上);当用更大的力握紧时,手对瓶子的摩擦力(不变) 11.将一矿泉水瓶剪去底部,放入一乒乓球,往瓶中倒水,球是否浮起? 分析:用乒乓球堵住瓶口, 加水后球不会浮起.这要从浮力产生的原因去分析,乒乓球的底部没有接触水,所以乒乓球不会受到水对它的向上的压力,而乒乓球的上部却受到水对它的向下的压力,故没有产生浮力,球自然不会浮起(浮力产生的原因是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上和向下的两个压力的差),当球由于某种原因离开底部时,由于球的下部也有了水,这时球就有了浮力,它就会在这个力的作用下上升直至漂浮. 12.在一个量筒中放 10 立方厘米(升)的水,在水中浸没一个密度比水小的固体,水位上升到 30 立方厘米处, 我们说固体排开的水的体积为 20 立方厘米, 只有10 立方厘米的水,怎么能排开 20 立方厘米的水呢?" 辨析:固体排开的水是 20 立方厘米,它的真实意义是:固体在水中占据了 20 立方厘米的体积,即固体自身的体积为 20 立方厘米.你还可以这样理解:水的实际体积虽然只有10立方厘米,但水和固体的总体积为30立方厘米,若将固体所占的空间用等体积的水来填充,则可以说水的总体积为30立方厘米,然而其中的 20立方厘米实际上是由固体所占据,因而人们说固体排开的水的体积为 20 立方厘米,因而"只有 10 立方厘米的水,排开 20 立方厘米的水"是不矛盾的. 13.浮上来的木块,从刚露出水面到最后漂在水面上,它受到的重力( ),浮力( ),浸在水里的体积 ( )(选择,增大,减小,不变)最后的合力() 解:浮上来的木块,从刚露出水面到最后漂在水面上,它受到的重力(不变),浮力(减小),浸在水里的体积(减小),最后的合力(为零)(因为最终处于漂浮状态,这时必然存在浮力等于重力,所以合力为零) 14.一个热气球受 1000N 的浮力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再增加 100N 的物品,他将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两种情况下空气的阻力和浮力没有改变,请问热气球上升时受到的空气阻力和重力的合力是多少?此热气球所受的重力是多少?受阻力是多少? 解:(1)阻力即指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因此它必然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所以在物体上升过程中, 空气阻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物体在下降时空气阻力方向为竖直向上 (2)物体上升时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有三力平衡,此时合力为零 (4)物体上升时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有三力平衡即 G+阻力=F 浮 (3)下降过程中同样有三力平衡,则 G+100=阻力+F 浮 从(2)(4)两个方程可解得 G=950 牛 阻力为 50 牛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