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的自为与依附-澳门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研究.docx
8页大学的自为与依附澳门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研究 三、适应与提升:回归前澳门高等教育的多元发展经过近三年的转型,东亚大学毋庸置疑地承担起为澳门回归培养本地行政经济人才的重任截至1990年,公立东亚大学已经按照新的学术体制,较大幅度地调整了学术组织单位,新增设了教育学院——为培养广大澳门中小学及学龄前的师资而建立;科学技术学院——为澳门工业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葡文学院——专业方向为葡萄牙文学、语言、社会和历史;翻译中心、法律课程、公共行政课程以上增加的设置与原有的文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社会科学学院、理工学院以及三类预科课程共同构成公立东亚大学后期的学术架构[33]为了适应过渡期的需求,东亚大学提供了一系列能够满足本地区人才培训迫切需要的多元化课程,比转型前的课程增加一倍之多尤其让政府、大学和社会称道的是,东亚大学在建校十周年(1991年3月)时的全日制学生人数已经大幅增加,澳门本地学生约占80%,比五周年校庆(1986年3月)时的27.3%多出近两倍①,较好地实现了为澳门本地培养人才的目标1991年9月,继澳门第一部高等教育纲要法颁布以后,理工学院从东亚大学中脱离出来,根据49/91/M号法令成立了澳门理工学院;同时根据50/91/M号法令设立澳门大学,将除理工课程外的东亚大学所有高等课程转至澳门大学,东亚大学为权利人的一切权利在豁免任何手续下转至澳门大学。
[34]而原未转入公立东亚大学的澳门东亚公开学院和葡萄牙国立公开大学于1992年合并组成亚洲(澳门)国际公开大学自此,东亚大学一分为三,完成了以“东亚”命名的学术发展使命,在澳门本地高教法的指引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第一部高等教育纲要法特别提出“公立高等教育是公共法人,并享有制订章程以及学术、教学,行政和财政的自主权[35]澳门大学和澳门理工学院也在1992年起草的章程中规定了这一点,但两所高校的章程在确保行政、学术及财政自主的同时,在组织架构(university organs)上规定了澳门总督为大学的校监(chancellor),并享有任免学校校长、副校长、秘书长及主持大学校董会的职权[36],这从本质上规定了政府对大学的直接控制权1993年3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下简称《基本法》)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自1999年12月20日起实施《基本法》明确规定“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自行制定教育政策,包括教育体制和管理、教学语言、经费分配、考试制度、承认学历和学位等政策,推动教育的发展[37]“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在《基本法》中得到具体体现,澳葡政府关于澳门大学的发展策略也开始有了明显的转向,如澳督韦奇立认为“长期与社会密切联系,与人力资源培训需求联系,和满足那些想在这个学府提升自身价值及想在其专业活动范围取得实用资格的人士的需要,是澳门大学的本质所在”,并且,澳门大学“在专责推动求知者与教师作学术和科学活动交流的工作上,藉观念、知识及信息的交流,使澳门与世界联系,发挥澳门独特的个性,屹立于世界大学之林”[38],90年代中期的澳门大学已开始确立建成一所国际性大学的目标。
与澳门大学相对应,澳门理工学院承担的任务和使命有所不同,澳葡政府主要是将理工学院定位在为澳门当地服务以及加强与葡萄牙高等教育的联系上澳门理工学院1993年获接纳为葡语大学国际组织成员,并积极参与葡国理工高等学院协调委员会的工作……今天的澳门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高的地区之一,这些俱有赖于理工学院学院除在技术、专业、工业、商业及服务与世界有紧密联系外,亦在过渡期内具体及专门地负责为公共行政当局培养高质素人员[39]无疑,澳葡政府把理工学院的成立看成是将葡萄牙高等教育双轨制在澳门有效移植的创举,是使高校更能服务于政府和社会的一个新的窗口加之亚洲(澳门)国际公开大学的远程教育以及1988年为培养本地化的警官和消防官而设立的澳门保安部队高等学校,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澳门已在不同的教育理念下形成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架构,也适应了过渡期为澳门本地培养人才的要求澳门高等教育的整体框架初步形成以后,各高校的发展逐步进入提高阶段以澳门大学为例,首先,它加强了研究生的培养力度1993年以前,澳门大学仅有工商管理1个专业的硕士学位课程1994年澳门颁布15/94/M号法令,该法令规定了在澳门大学取得硕士及博士学位的方式,及至澳门大学五周年(1996)校庆之时,已经在工商管理、公共行政、法学、电机与电子、土木工程以及电脑软件等领域设置了共22个硕士学位课程[40],并于1995年启动了博士课程计划,将1997年定为澳门大学的“博士年”,全力发展在文学、经济、教育、工程、工商等领域的博士学位课程。
其次,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在东亚大学早期,科研工作一直处于零散、自发的阶段,而澳门大学在发展教学和科研两个中心的进程中,开始系统组织实施科研工作,一是鼓励教师参加本地和国际的学术交流,拟定硕士、博士课程计划;二是优先选择研究课题,并组织人员申报如中葡英语计算机辅助翻译系统,澳门的节电和污水处理等同时,开展与本地以外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合作,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41]澳葡政府对另一所公立院校——澳门理工学院的定位亦很明确学术上的努力发展是有助于升华、超越学术计划内简单的教学,而事实上,我们仍未达此阶段‘存在是首要的’,首先要授受培训,然后才可以在更高、更深层次的知识领域内展翅高飞[42]澳门理工学院致力于在电脑、翻译、酒店管理、旅游、社工、商贸、体育、视觉艺术等领域紧密配合澳门的需求,使专科培训类课程适合社会需要,“该校的课程及学历在葡国得到认可”[43]1993年,随着澳门旅游博彩业的快速发展,澳门总督韦奇立签署了48/93/M号法令,将澳门理工学院的酒店管理课程及旅游课程转移到旅游高等学校筹设委员会,并在1995年建立了澳门第4所公立高等教育机构——澳门旅游学院此后,澳葡政府接受了一些私立机构和教会提出的动议,认为澳门是一个“开放及有开办高等教育前景的城市”[44],就如16世纪耶稣会开办的圣保禄学院那样,需要私立高等教育机构的平衡发展。
于是,1996年8月12日,澳葡政府批准在天主教大学高等教育基金会的监管下设立澳门高等校际学院1999年11月16日,又在原镜湖护士助产学校的基础上设立了澳门镜湖护理学院到1999年12月20日回归以前,逐渐形成了以公立为主,私营为辅的多元化办学格局澳门高等教育也在适应和提高的氛围中,不断延续和拓展,成为在“非常历史时刻一起承担的责任”[45]四、结语高等教育是一朵奇葩,需要每一个参与者细心的呵护和培育澳门现代高等教育是在特殊环境下孕育而成的花蕾,娇小玲珑而又璀璨夺目人们对于高等教育的理解缘于中世纪大学,“出于寻求真理的唯一目的而群居于此……人们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探求真理,并且是为真理而真理”[46]但国家和社会对大学有一种现实的预期,并且历史已告诉人们,大学并不能仅仅为了自身而存在,它“从地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正在与外部世界相融合”[47]所以,大学既需要通过一种“自为”的追求去实现求知的意志,也要在“依附”的过程中体现其功用澳门高等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6世纪的圣保禄学院,但直到东亚大学的创立才开启了澳门现代高等教育的先河东亚大学自诞生之日起,就承担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任,并以此为使命鼓励学生探求真知。
然而澳门是一个微型地区,是一个在诸多方面都能描绘得比较清楚的社会,高等教育需要对它任何一个细微的变化予以关注,并且要对快速产生的结果负责所以,东亚大学从诞生到转型,再至回归前高等教育的多元发展,所有的一切都无法脱离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尤其在回归过渡期这样一段关键时期,政治博弈以后的均衡结果,使得“为澳门本地培养急需人才”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使命应该说,澳门高等教育在回归过渡期间的使命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服务于实际目的必须依靠一种特殊精神,这种精神来自院校自治、学术自由的支持,并且能够超越实际目的,能够更加清晰、冷静地达成目标同时,大学的“依附”价值取向是澳门社会发展的动力,一旦这种价值取向成为澳门高等教育的核心价值,势必会导致真理和价值的相对主义,所谓学术上的“优秀”只不过是在功用的范围内更令政府或者社会机构满意而已此外,澳门的市场很小,如果仅仅在澳门地区思考人才培养和科学服务的议题,那么不出几年任何一个学科都会出现饱和的现象所以,跨入21世纪的澳门首先要思考大学发展的价值取向问题,即大学如何以纯粹的学术发展作为引领和推动社会职能的有效前提,从而在根本上促进澳门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注释:①具体数字和内容参见澳门政府统计暨普查司教育调查(1985/1986)以及校长薛寿生教授在大学十周年校庆暨第二十届颁授学位典礼上的致辞参考文献:[1]多明戈斯马乌里西奥戈麦斯多斯桑托斯.澳门:远东第一所西方大学[M].孙成敖,译.澳门:澳门基金会,1994:56.[2][47]卡尔雅斯贝尔斯.大学之理念[M].邱立波,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21,20.[3]李向玉.汉学家的摇篮——澳门圣保禄学院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6:21.[4]伯顿R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27.[5][7]杰弗里C冈恩.澳门史[M].秦传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47,205-207.[6]龙思泰.早期澳门史:在华葡萄牙居留地史[M].吴义雄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7:154.[8]东亚大学成立盛况空前[N].澳门日报,1981-03-29(4).[9]University of East Asia Comes into Being[N].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981-03-28(11).[10][14][15][16][17]BERNARD M. The University of East Asia: Origin and Outlook[M].Hong Kong: UEA Press Ltd, 1988: 117, 187, 52, 71, 110-116.[11]许国辉、潘丽雯.高等教育、帝国主义和殖民过渡[M]//贝磊,古鼎仪.香港与澳门的教育与社会:从比较的角度看延续和发展.台北:师大书苑有限公司,2005:103-119.[12]University of East Asia. The Charter 1981[Z].Macao: Ricci Island West Limited, 1981-03-27.[13]开启基业弦歌不辍[N].时事新闻报,2013-09-26(6).[18]澳门基金会正式收购东大澳督昨与创办者签协议书[N].华侨报,1987-12-20(8).[19]葡总统夫人盼本地培养更多葡语人才[N].澳门日报,1987-10-29(4).[20][22]黎祖智.澳门在与东方的文化交流中的角色[J].澳门行政,1989,2(1,2):201-210.[21]澳门总督文礼治在东亚大学七周年校庆暨第十二届颁授学位典礼上的致辞[R].澳门:东亚大学,1988-03-26.[23]政府收购东大建立葡国文化经济政治基地[N].信报,1988-01-22(6).[24]大学不应成为政治工具[N].信报,1988-05-27(10).[25]权力被削培养人才之志招忌[N].澳门论坛周报,1988-02-23(2).[26]黎祖智.东亚大学在“本地化”过程中的角色[J].澳门行政,1989,2(4):819-823.[27]唐志坚.澳门大学法律课程全葡文授课本地华籍学生难就读[J].教育资讯,1992,(7):22.[28]LUIS FILIPE BARRETO.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