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省法库县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设计-新人教版.doc
8页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分类内容课标要求1.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2.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3.写简单的议论文,做到有理有据.4.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单元教材分析1.本单元所选议论性文章,或针砭时弊,阐释公理正义;或谈论学术,探讨创造的意义,都闪烁着思想的光芒.阅读这些文章,可以锤炼思想,提高思辨能力,增进对社会.人生的理解.2.本单元共有四篇文章,《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怀疑与学问》《谈创造性思维》《创造宣言》3.丛书推荐篇目有《只有"衣食足"才能"知荣辱"吗?》《假如人生没有磨难》《度一个创造的人生》《生命在于创造》《贵在独创》人文主题求知明智善读辨思语文素养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联系文章的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观点;注意分析议论性文章所用的材料,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掌握论证的方法;还要联系实际进行质疑探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单元学习目标1. 练习文章的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观点.2. 分析议论文所用的材料,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掌握论证的方法.3. 联系实际进行质疑探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单元课时安排〔11课时〕课型课时内容教学重点单元导读课1课时双元把握,初读本单元四篇课文读文,理内容,厘观点单元梳理课1课时本单元科文生字词的圈点勾画,批注生字词的书写,运用主题阅读课4课时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精读精讲,2课时〕多法并用巧寻分论点〔《怀疑与学问》《只有"衣食足"才能"知荣辱"吗?》《假如人生没有磨难》,1课时〕生命不止创造无限〔《谈创造性思维》,《度一个创造的人生》,1课时〕驳论文特点,观点和材料的关系分层次论述,觅分论点逐层展开论述,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群文阅读课1课时遨游创新之海感受创新真谛〔《创造宣言》,《生命在于创造》《贵在独创》〕把握观点,理清论证思路以读促写课2课时论证要合理〔《怀疑与学问》《谈创造性思维》《创造宣言》〕论点、论据、论证的要求自主实践课2课时口语交际《讨论》讨论的原则,锻炼口语表达能力第五单元善读辩思单元导读课〔1课时〕学习目标:1.把握单元组元双线,梳理本单元人文主题与语文素养.2.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了解写作背景,明确作者观点.活动设计:1.学生齐读单元导读,教师提示导读要点,把握单元组元双线.2.学生通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3.学生自读课文,了解作者与其写作背景, 读准字音.节奏,做出适当的圈点勾画.4.再读课文,组内讨论,明确作者观点,解决疑问.5.组内概括课文内容,交流阅读感受,教师巡视,做适当点拨.单元梳理课〔1课时〕学习目标:1.圈点勾画整理出本单元出现的生字词等.2.读准字音,记准字形以达到能够正确书写,理解字义.3.正确理解并掌握词义,并能够恰当运用.师生活动建议:1.教师布置学生在本单元全部课文中自主查找生字词,加以圈点勾画.2.要求学生在结合语境初步理解基础上,通过查找注释、查字典,解决生字词音义,并在书本上做批注.3.小组交流总结重点字词,并通过多种方式积累.4.教师在进行课堂检测基础上,加以点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型:自主阅读课〔精读精讲〕课时安排:2课时阅读篇目:课本《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学习目标:1.体会驳论文的特点.2.理解观点和材料的关系.第一课时主问题设计:1.作者批驳的观点是什么?批驳错误观点的依据是什么?2.作者主张的观点是什么?提出自己观点的依据是什么?教与学的活动建议:1.学生结合课后"思考探究"二,了解什么是驳论,以与驳论的方法.2.PPT出示主问题,学生阅读课文,边读边圈点勾画,然后小组研讨交流,互相补充,教师点拨.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中国人""状元宰相""地底下"的含义.4.读课文第3—5段,分析本文运用了怎样的批驳方式.5.完成"积累拓展"四.布置作业:以小组为单位,明确"逆境是否有利于人成长"这一论题的认识,根据赞成与反对确立正反方,要求学生在课后为论证或批驳这一论题找论据,为辩论会做准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通过辩论赛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反映能力等综合能力.教学活动过程:一、学生自主组织开展辩论赛.辩论赛环节提醒:1.辩论赛开始,主持人首先要介绍对垒双方辩手、评委、比赛规则;2.正方一辩发言后,反方一辩发言,阐明观点;3.之后是正反两方二辩、三辩轮流发言,进行攻辩;正反双方一辩对攻辩进行小结;4.然后进入自由辩论阶段,之后正反方四辩进行总结陈词.注意:各环节都要设定时间限制,每位辩论同学发言时间剩下三十秒时要有铃声或主持人提醒,随着时间用尽,无论辩手是否完成发言都要停止;5.评委打分、合分,主持人公布竞赛结果.二、教师做综合性评价总结.学生活动建议:1.学生选出主持人、评委、记录员,制定竞赛流程与竞赛规则〔优胜、最佳辩手〕,主持人准备主持词,会场布置,2.各组确定各辩位同学〔各辩论小组的选手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位置〕,分配各辩位的具体工作;3.参赛选手了解辩论赛的规则、评分标准,向有辩论经验的老师、学长请教辩论的方法与技巧;4.小组讨论辩题的内涵,明确"逆境、有利于、成长"等概念的真实内涵,据此根据自己的正方或反方的立场到阅览室或上网查找论据,一辩写出立论稿,大家讨论定稿后,后面的辩论将以此为纲来开展;5.根据对方的观点,研究对方可能会出现的漏洞与提出的问题,做好应对预案,完善自身的观点的同时,寻找可以打击对方的问题〔用于盘问环节、自由辩论环节〕,根据辩论时间来确定问题数量;6.注意辩论理解,服装要庄重得体,语言谈吐文明得体,尽量做到有理有力有节.多法并用巧寻分论点课型:自主阅读课课时安排:1课时阅读篇目:1+X〔《怀疑与学问》,《只有"衣食足"才能"知荣辱"吗?》《假如人生没有磨难》〕学习目标:学习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分层次论述的结构与找分论点的方法.教学步骤与内容:一、布置学生自主阅读《怀疑与学问》,思考下面问题:主问题设计:作者所说的怀疑的精神有什么内涵?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有哪些?1.PPT出示主问题,学生细读课文《怀疑与学问》,边读边圈点勾画,然后小组研讨交流,互相补充,教师点拨.2.细读课文在文中画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并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完成课后"思考探究"第二题〔承上启下的关键语句、论证结构、表格填写〕.3.学生讨论找分论点的方法.教师总结归纳,PPT出示寻找分论点方法:看标题看开头看结尾看中间〔承上启下的句子〕二、学生细读丛书《只有"衣食足"才能"知荣辱"吗?》《假如人生没有磨难》,要求:1.边读边圈点勾画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并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2.小组研讨交流,互相补充,教师点拨.三、布置作业:阅读《谈创造性思维》,分析文章的论点.生命不止创造无限课型:自主阅读课课时安排:1课时阅读篇目:1+X〔《谈创造性思维》《度一个创造的人生》〕学习目标:1. 学习议论文围绕中心选材,逐层展开论证的方法.2. 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问题设计:教与学的活动建议:一、学习《谈创造性思维》,学生读文思考问题.〔一〕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观点?文中运用的论据对论证观点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二〕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1.教师以PPT出示问题,学生阅读课文《谈创造性思维》,边读边圈点勾画,自主思考问题.2.小组研讨交流,展示思考讨论成果,互相补充,教师点拨.二、学习《度一个创造的人生》,学生读文思考问题:本文中作者禅师的观点是什么?找出课文中的论据,并分析其作用?1.PPT出示问题,学生阅读丛书《度一个创造的人生》,边读边圈点勾画,自主思考问题.2.然后小组研讨交流,互相补充,教师点拨.3.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在学习生活中,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体会创造的乐趣.遨游创新之海感受创新真谛课型:群文阅读课课时安排:1课时阅读篇目:〔《创造宣言》《生命在于创造》《贵在独创》〕学习目标:1. 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理清论证思路.2. 积累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品味.主问题设计:阅读课文,明确作者的基本观点,谈谈阅读的感受.活动设计:1. 学生默读《创造宣言》课文,圈点勾画,明确作者的基本观点,理清论证思路.2.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教师巡视,适当点拨.3. 快速阅读丛书《生命在于创造》《贵在独创》,积累含义深刻的句子,获得有益的启示.论证要合理课型:以读促写课课时安排:2课时阅读内容:《怀疑与学问》《谈创造性思维》《创造宣言》学习目标:一、掌握议论文论证方面的知识.二、通过学写议论文,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与内容:〔一〕布置学生阅读《论证要合理》,梳理文中的主要知识性内容.1. 论点要正确、鲜明.2. 论据要真实、充分、有较强的说服力.3. 论证必须符合正确的推理形式.4. 写驳论性质的文章要做到对准靶子、抓住要害、注意分寸.〔二〕结合《怀疑与学问》《谈创造性思维》《创造宣言》论证思路的分析,印证从对本文的阅读中梳理出来的知识.〔三〕小作文训练:要求:以"做学问不要盲从或迷信,要有怀疑的精神"为观点,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注意选择论证材料与论证方法.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四〕学生展示写作成果,教师予以鼓励性评价.〔五〕布置课后作业:写作任务前期准备:从"写作实践"二、三中任选其一,围绕观点搜集材料.第二课时教学步骤与内容:〔一〕检查学生写作准备情况.学生明确选题,简述所搜集到的材料.教师予以评价.〔二〕布置写作任务与要求."写作实践"二、三中二选一进行作文,具体要求如下: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写作指导:1. 论述要符合逻辑,既不经偏概全,又不本末倒置.2. 论据要恰当,能有力证明论点.3. 论述思路要清晰.4. 论证方法要多样.范文引领:立论文《怀疑与学问》,驳论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写作训练:参照教材"写作实践"进行写作练习.写作教学程序提示:成文——点评——修改——展示口语交际《讨论》课型:自主实践课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明确考虑一般意义上的交谈不同.2.明确讨论的原则和注意的事项,遵守讨论的规则,能积极的与他人进行讨论.3.养成讨论问题的好习惯,锻炼口语表达能力.教学流程: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布置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梳理关于"讨论"的知识性内容.讨论一般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商讨和争论,通过商讨和争论可以达到登记理解,达成共识,明辨是非,化解矛盾,拓宽思路,加深认识的目的讨论的气氛要和谐,发言的语言要委婉,亲切,常见的讨论方式有三种自由式讨论,分组是讨论答辩是讨论.讨论的基本要求<1>善听,多思,理解发言实质.<2>真诚坦率,语言文明得体.<3>围绕话题,阐述有理有据.<4>良性互动,力求取得共识.三、小组合作进行讨论<1>确立讨论话题.《中学生上学应不应该带?为什么?》<2>讨论提示四、总结整理讨论报告五、展示六、教师归纳总结学生活动8 / 8。












